A4纸尺子省去买尺子的钱
2025-07-09 11:32:56 1.03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TM32内部12位ADC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通过STM32的ADC模块读取光敏电阻的电压值,根据环境光线强度自动控制LED路灯的开关。文中不仅提供了完整的程序源码,还详细解释了ADC初始化、电压值获取、主函数逻辑等关键代码片段,并给出了Proteus仿真方法和硬件调试技巧。此外,还讨论了常见的ADC配置陷阱及其解决方案,如采样时间设置、滤波处理等。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单片机开发基础的学习者和技术爱好者,特别是对STM32和ADC模块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学习STM32的ADC模块应用、智能照明系统的开发与调试。主要目标是掌握STM32内部ADC的工作原理,学会通过ADC实现环境感知和自动化控制。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源码和仿真文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该项目。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调试技巧和优化方法对于解决实际开发中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2025-07-09 11:30:30 744KB
1
本设计旨在开发一套智能路灯控制系统,遵循低成本、高性能、结构简洁、操作便捷以及直观显示的设计理念。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协同设计,实现根据光线强弱自动控制路灯开关的功能。 在硬件设计方面,系统主要包含单片机最小系统、路灯控制电路、红外检测及执行电路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软件设计则涵盖路灯控制、光电检测与执行、时间显示等程序模块。 为了精准控制路灯的开关状态,选用集成度高、处理能力强且可靠性高的STM32F103RCT6单片机进行程序设计。系统利用红外检测模块监测物体是否经过,当有物体通过时,下降沿触发中断,单片机随即执行中断函数中的指令。借助CH340G串口通信模块,将电脑采集到的有效数据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通过引脚高低电平控制驱动电路,进而实现路灯的亮灭操作。此外,系统还会处理物体通过的时间和速度信息,并将其显示在数码管上,方便直观查看。
2025-07-09 11:29:29 56KB STM32 智能路灯控制
1
基于LiCl/DMSO全溶体系的山毛榉木材细胞壁组分分析,王志国,刘祝兰,在该研究中,基于氯化锂/二甲基亚砜(LiCl/DMSO)全溶体系实现了山毛榉木材细胞壁组分的分级分离,通过调控DMSO中LiCl的浓度,分离出了各�
2025-07-09 11:16:02 592KB 首发论文
1
Navicat连接sm3国产瀚高数据库
2025-07-09 11:08:48 2.57MB
1
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验证是集成电路(IC)设计流程中的关键步骤。一个有效的测试平台(Testbench)验证计划对于确保设计满足其预定功能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编写测试平台验证计划”的相关知识点,帮助理解如何系统地进行验证工作。 1. **验证计划的目的**: - 确保设计的正确性:验证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测试用例检查设计的功能和性能,确保其符合规格要求。 - 提前发现错误:在设计阶段发现并修复问题比在流片后或产品上市后更经济有效。 - 管理验证过程:验证计划为团队提供指导,确保所有必要的测试覆盖范围得到充分考虑。 2. **验证方法学**: - 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UVM是一种基于SystemVerilog的行业标准验证方法学,提供了用于构建可重用、可扩展和可配置的验证环境的组件和类库。 - OVM(Open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OVM是UVM的前身,也是基于SystemVerilog的一种验证方法学,尽管已不再更新,但许多现有的验证环境中仍可见其身影。 3. **测试平台(Testbench)架构**: - 功能覆盖率驱动:设计测试平台应以实现尽可能高的功能覆盖率为目标,这通常通过收集和分析覆盖点来完成。 - 分层结构:包括激励生成器(随机化)、DUT(Design Under Test)接口、监控器、代理、断言以及覆盖率收集器等组件。 4. **验证计划的关键元素**: - 验证目标:明确设计需要验证的特性、功能和性能指标。 - 测试用例策略:定义如何创建和执行测试用例,包括边界条件、异常情况和典型操作。 - 验证环境:描述如何构建和组织测试平台,包括DUT接口、激励生成器、响应处理和覆盖度评估。 - 覆盖率目标:设定功能、代码和行为覆盖率的最低阈值。 - 验证计划与进度:制定详细的验证任务和时间表,确保按期完成。 - 重用和可扩展性:考虑如何设计测试平台以支持未来的修改和扩展。 5. **验证计划文档**: - 包含上述所有元素的详细描述,确保团队成员理解验证目标和过程。 - 描述如何评估验证结果,包括覆盖率分析和回归测试策略。 - 明确责任分配,指出每个团队成员在验证过程中的角色。 6. **验证计划的实施**: - 设计和实现测试用例,根据验证计划执行测试。 - 追踪和报告测试结果,对未通过的测试进行调试和修复。 - 定期评估覆盖率,确保达到预定目标。 7. **持续改进**: - 在验证过程中,不断优化测试平台,提高效率和效果。 - 定期回顾验证计划,根据实际经验进行调整。 总结来说,编写测试平台验证计划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过程,涉及到验证方法学的选择、测试平台的构建、验证策略的制定以及覆盖率的评估等多个方面。一个良好的验证计划能够确保设计的高质量,降低风险,并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在实践中,应不断学习和适应最新的验证技术和工具,以保持竞争力。
2025-07-09 11:07:18 19KB writting testbench verification plan
1
《验证计划:ASIC设计的关键步骤》 验证计划是ASIC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相当于设计团队的功能规格说明书,但由验证团队编制。整个项目团队,包括架构、实施团队,都需要遵循这一计划,确保验证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项目执行阶段,验证计划作为一个提醒工具,明确项目的目标、需求和进度指标。 验证计划的主要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覆盖项目中的各个组件和设计:这包括对架构特性、低层次测试和组件的识别与文档化,以及硬件、IP和软件组件之间的集成。计划应详细描述从功能特性中提取的各项要点。 2. 文档化环境的结构和组成部分:清晰地呈现验证环境的框架,有助于团队理解和构建验证环境。 3. 作为验证进度的检查列表:标记未覆盖的点,以便跟踪项目的完成度。 4. 维持验证团队的稳定性:随着项目的动态发展,计划需要更新以反映对验证的影响,让团队明白哪些组件已验证,哪些仍待进行。 5. 协调验证团队的工作努力:通过明确的计划,确保团队的工作方向一致,提高工作效率。 验证计划的执行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确定验证项目的目标:如信心建立、策略制定,为验证的完整性提供指导。 2. 列出项目的所有功能,从高层次到低层次,确保全面覆盖。 3. 开发验证环境:对于模块级别采用自底向上方式,系统或子系统级别采用自顶向下方式。识别共享的验证组件、IP或适用的现有资源,构建一个早期组件能在后期环境中适应的结构,最大化共用资源的复用。 4. DUV(Design Under Verification)的分区:由于验证工作需要大量的实施工作,每个被验证的分区必须有相对稳定的接口和预期功能。根据规格书来定义这些接口和功能,以确保每个分区的验证有效性。 验证计划的成功执行,不仅可以确保ASIC设计的质量,还能提高团队协作效率,降低风险,并为项目的成功交付提供坚实保障。因此,一个详尽而灵活的验证计划是ASIC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5-07-09 11:05:41 16KB verification plan;Asic
1
### 基于GNU-Radio和USRP的雷达通信系统实现 #### 摘要与背景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术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利用GNU-Radio作为控制软件,并采用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 USRP)作为前端硬件平台。通过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实验,对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分析。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雷达与通信系统往往是独立设计的,主要考虑的是不同波形之间的干扰问题。然而,随着多载波波形(如OFDM)在现代无线通信标准中的广泛应用,其雷达检测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单一OFDM波形同时实现雷达与通信功能具有多重优势:一方面,从雷达的角度来看,信号带宽越宽,雷达系统的距离分辨率越高;另一方面,雷达与通信功能的融合可以实现协同效应,例如允许雷达系统与其他网络参与者进行通信,从而构建出合作式的雷达系统,这在车载系统中尤为重要。 #### 实现方法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联合雷达通信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 SDR)平台,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 **软件层**:采用GNU-Radio作为命令软件。GNU-Radio是一种开源的软件无线电开发平台,支持多种信号处理模块和算法库,可以用于实现复杂的无线通信系统。 - **硬件层**:使用USRP作为前端硬件设备。USRP是可编程的射频收发器,能够根据软件指令调整频率、采样率等关键参数,从而实现灵活的信号收发功能。 - **系统架构**:该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通过GNU-Radio编写相应的脚本来配置USRP,完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任务。系统设计了多个实验场景,旨在验证OFDM波形在雷达通信应用中的可行性。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为了全面评估系统的性能,研究人员设置了多种实验环境,并调整了不同的参数组合,包括但不限于: - **信号带宽**:调整OFDM信号的带宽,观察其对雷达检测性能的影响。 - **信噪比**:改变信号传输时的信噪比,评估系统在不同噪声环境下的鲁棒性。 - **多径效应**:模拟多径传播环境,测试系统的抗多径能力。 - **移动目标跟踪**:在动态环境中跟踪移动目标,检验系统的位置估计精度。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 - 在较宽的信号带宽下,雷达的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 当信噪比较高时,系统的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和定位目标。 - 在存在多径传播的情况下,OFDM波形展现出良好的抗多径性能。 - 对于移动目标,系统能够有效地跟踪其运动轨迹,并提供较为精确的位置信息。 ####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成功地实现了基于GNU-Radio和USRP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OFDM波形在雷达通信领域的潜力。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以及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如无人机监测、智能交通系统等。 该论文不仅详细介绍了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实现方法,还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为OFDM在雷达通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07-09 10:41:51 1.69MB 雷达通信一体化 会议期刊
1
关于对大型超市“购物篮”的分析问题,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设计出实际的实施方案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赢利。由于本题中假设了题目中的数据真实有效,而且各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以他们为准,所以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很重要。 本题包含了四个题目,题目都是递进的,后一个问题接着上一个问题来思考的,直到最后两个问题就接近了实际的应用目的了。 问题一,我们把商品的组合情况作为了未知因素,并通过从一般情况出发,找出了商品的组合方式和商品间的关联密切程度的函数关系式,它是一个只与商品组合A(k,l)有关的函数。只要给出任何商品组合,就可以找出它的密切程度即概率。 问题二,我们利用穷举法,把已知的数据用Matlab编程进行筛选,把符合要求的数据筛选出来,经过求解我们得到表4结果。即当商品组合对为(217,283),买的人数最多,为23次,其他组合也分布在10次以上。 问题三:运用最优解的方法,求得了不同的商品组合时候的利润,并得到了最大利润为:商品组合为529,598时,利润为6717.84。再根据问题二中已经找出了各个商品的组合对组合情况及他们的利润,把购买次数大的和利润大的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找出符合以下要求的组合:商品组合中有一个利润大一个利润小,同时满足表格5中购买次数比较大是商品组合。促销中,我们可以把上面组合中利润高的商品:354,529,752,661,829,打折f(i),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经过多次进行市场实践调查,得到当打折为f(i)的时候可以得到最大的利润,那么f(i)就是我们需要的打折数据。根据这个数据,我们进行促销,这就是我们的促销的初步方案。 问题四:就是根据我们对以上各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找到使得超市赢利最大的方法,即是把商品间关联密切程度大的商品集中在一起,方便顾客的购买。同时达到赢利最大的目的。 【大型超市“购物篮”分析问题】涉及到的是数据分析与优化策略在零售业的应用。这个问题分为四个部分,旨在通过深入理解顾客购买行为,提高超市的盈利。 **问题一**: 在这个阶段,目标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量化商品之间的关联度。模型以商品组合A(k,l)为基础,确定了商品之间的关联密切程度的函数关系。这个函数能够根据任意商品组合计算出它们的关联概率,从而揭示哪些商品经常一起被购买。 **问题二**: 在这一环节,借助Matlab编程实现穷举法,对所有可能的商品组合进行筛选,找出被购买次数最多的商品组合。结果显示,商品组合(217,283)被购买次数最多,达到23次,其他组合的购买次数也相对较高,超过10次。这项分析有助于识别哪些商品是顾客经常一起购买的热门组合。 **问题三**: 此步骤中,采用最优解策略计算不同商品组合的利润,发现商品组合(529,598)能带来最高利润,为6717.84元。基于问题二的购买次数和利润数据,选取购买次数多且利润差异大的商品组合,决定对利润较高的商品354,529,752,661,829进行打折促销,其余商品价格保持不变。通过市场调研,找到最佳的打折比例f(i),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问题四**: 最终,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一个策略,即将高度关联的商品组合放置在一起,便于顾客一站式购买,同时提升销售额。这种方法不仅方便了顾客,也有助于增加超市的利润。 整个分析过程假设数据准确且反映了真实的购物行为,且商品利润不变。通过这些步骤,超市可以根据顾客的购物习惯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提高整体效益。在未来的购物篮信息收集策略上,建议持续监控和分析顾客购买数据,及时调整商品布局和促销活动,以适应市场变化并最大化利润。
2025-07-09 10:41:05 64KB Matlab编程
1
浮点数加法器在数字系统设计中是一个关键组件,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信号处理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Verilog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HDL),用于编写数字逻辑电路的模型,而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可编程逻辑器件,能够根据Verilog代码实现定制的硬件功能。 在“Verilog编写的浮点数加法器,无符号”这个主题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Verilog来设计一个处理无符号浮点数的加法器。无符号浮点数表示没有负数的概念,只包含正数和零。浮点数的标准格式遵循IEEE 754标准,它包括一个符号位、指数部分和尾数部分。 1. **浮点数结构**:浮点数由三部分组成:符号位(通常1位)、指数(通常8或11位,二进制偏移形式)和尾数(通常23或52位,不带隐藏的1)。无符号浮点数的符号位始终为0,表示非负值。 2. **浮点数加法步骤**: - **对齐**:需要将两个浮点数的尾数对齐。这可能涉及调整指数,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基数点位置。 - **指数处理**:将两个浮点数的指数相减,得到差值。如果一个浮点数的指数大于另一个,较小的浮点数需要左移(增加小数位数),反之则右移。 - **尾数相加**:将对齐后的尾数进行相加。这可能导致溢出,需要特殊处理。 - **规格化**:如果尾数相加后首位为0,意味着需要左移,同时指数减1,直到首位变为1。如果首位始终为0,表示结果为0。 - **舍入**:根据IEEE 754标准,对尾数进行舍入处理。 - **溢出处理**:检查指数是否超出范围,判断结果是否过大或过小,从而决定是否需要上溢或下溢处理。 3. **Verilog实现**:在Verilog中,浮点数加法器的设计可以分为几个模块,如:符号比较模块、指数计算模块、尾数相加模块和溢出检测模块。每个模块都会处理特定的计算任务,然后通过接口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模块。 4. **FPGA实现**:在FPGA上,Verilog代码被综合成逻辑门电路。通过时序分析和优化,确保设计满足速度、功耗和面积的要求。FPGA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可重配置性,允许快速原型验证和系统级集成。 5. **float_adder.zip 和 float_adder_logic.zip**:这两个压缩文件可能包含Verilog源代码、仿真测试向量、综合报告和可能的电路原理图。源代码文件可能名为`float_adder.v`,包含浮点数加法器的完整逻辑实现。`float_adder_logic.zip`可能包含了逻辑分析和综合后的结果,比如逻辑等效查看、时序分析和功耗报告。 理解并实现浮点数加法器对于深入学习Verilog和FPGA设计至关重要,它涉及到数字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以及高级的浮点运算处理。通过这样的实践,开发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硬件描述语言的使用,以及硬件级别的性能优化。
2025-07-09 10:26:57 6KB Verilog FPG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