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吸波材料在电磁屏蔽、隐身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关键参数(如反射损耗、涡流效应、阻抗匹配等)的计算方法。文中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Excel进行快速准确的吸波参数计算,包括反射损耗、涡流效应和阻抗匹配的具体公式和操作步骤。此外,还讨论了吸波材料计算的实际应用优势,如提高科研效率、优化设计和辅助实验。 适合人群:从事电磁材料研究、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快速准确计算吸波材料参数的研究项目,旨在帮助研究人员优化材料设计并提高实验精度。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Excel作为计算工具的优势,并指出后续可将数据导入Origin中作图,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2025-11-19 22:24:54 4.66MB 电磁兼容 阻抗匹配
1
"仿生蝴蝶机器人研究:质量移动机构的飞行特性与气动参数测量方法" 仿生蝴蝶机器人的发展为研究飞行生物的飞行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研究设计了一个仿生机器人蝴蝶转向通过质量转移机构命名为USTButterfly-II,并研究其飞行特性,使用光学跟踪设备。一个平面四-采用连杆机构驱动所设计的仿蝴蝶型人工翅膀拍动。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块移动机构的无尾转向控制方法。利用多摄像机运动捕捉系统测量了USTButterfly-Ⅱ的机翼运动学和运动轨迹,并确定了其瞬时净升力系数和推力系数等难以测量的扑翼气动参数。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1)设计了一种新的仿生蝴蝶机器人USTButterfly-II,采用电机和平面四连杆机构驱动,进行周期性的扑翼运动,扑翼振幅超过80赫兹,扑翼频率为5赫兹,接近生物蝴蝶的扑翼特性。(2)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块移动机构的无尾转向控制方法,实现了机器蝴蝶的自由控制飞行能力。(3)利用多摄像机运动捕捉系统测量了USTButterfly-Ⅱ的机翼运动学和运动轨迹,并确定了其瞬时净升力系数和推力系数等难以测量的扑翼气动参数。 本研究的结果为机器蝴蝶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并为生物蝴蝶飞行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框架。 知识点: 1. 仿生蝴蝶机器人的概念和特点 仿生蝴蝶机器人是一种新的飞行机器人,模拟生物蝴蝶的飞行机理,具有自适应飞行能力和高速飞行能力。 2. 仿生蝴蝶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 仿生蝴蝶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结构、材料、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方面。 3. 质量移动机构的概念和应用 质量移动机构是一种新的机器人机构,用于实现机器蝴蝶的自由控制飞行能力。 4. 无尾转向控制方法 无尾转向控制方法是指通过调整质量移位机构的位置来完成机器蝴蝶的转向控制。 5. 多摄像机运动捕捉系统的应用 多摄像机运动捕捉系统是一种新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机器蝴蝶的机翼运动学和运动轨迹。 6. 扑翼气动参数的测量 扑翼气动参数是指机器蝴蝶飞行中的一些难以测量的气动参数,例如瞬时净升力系数和推力系数等。 7. 仿生蝴蝶机器人的应用前景 仿生蝴蝶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广阔,例如在搜索救援、环境监测、农业监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11-19 16:00:43 1.67MB
1
,,IEEE RBTS BUS4标准系统 (roy billinton test system) Matlab simulink仿真 该模型自己搭建(Matlab 2016a),与标准参数一致,可观测电压,潮流。 还可接入各类故障、DG等 ,IEEE RBTS BUS4标准系统; Matlab simulink仿真; 模型搭建; 电压观测; 潮流分析; 故障接入; DG接入。,IEEE RBTS BUS4标准系统:Matlab Simulink仿真模型搭建与故障接入实践 IEEE RBTS BUS4标准系统,即Roy Billinton Test System BUS4,是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标准测试系统。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通过自己搭建的模型,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压和潮流的观测分析,并且能够模拟接入各种故障情况以及分布式发电(DG)等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元素。这样的仿真模型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在构建IEEE RBTS BUS4标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所搭建的模型参数与官方标准完全一致。这不仅要求模型构建者对电力系统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对Matlab Simulink这一强大的仿真工具具有熟练的掌握。通过仿真,研究者可以观测到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分析电压的稳定性,潮流的分布规律,以及在故障发生时系统的表现,如故障的传播、故障影响的范围等。 此外,通过在仿真模型中接入各类故障,比如线路故障、元件故障等,能够模拟和评估电力系统在非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行为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研究分布式发电(DG)接入对整个电力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对于当前正大力推进的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具有实际的意义。 电力系统的仿真分析是现代电力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模拟实际系统的运行状况来预测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IEEE RBTS BUS4标准系统作为一种成熟的测试平台,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和数据,便于他们进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故障分析和系统优化等研究工作。 通过搭建这样的仿真模型,可以加深我们对电力系统复杂动态特性的理解,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这一过程也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新的工具,以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 IEEE RBTS BUS4标准系统在Matlab 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模型搭建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工作,它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规划、运行和故障诊断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该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推动电力系统工程的进步,并为解决实际电力系统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解决方案。
2025-11-19 11:11:20 1.94MB
1
1. 发送地址和命令 CPU发送地址和命令: 当CPU需要访问LPDDR5中的数据时,首先发送一个地址和相应的命令(读取或写入命令)到内存控制器。 2. 地址解码和行选通 行地址选择: LPDDR5根据接收到的行地址(RAS信号)选择特定的行。 行选通延迟(tRCD): 从RAS信号发出到CAS信号发出之间的时间延迟。这段时间内,LPDDR5准备选中的行开始处理。 3. 选中行并准备数据 列地址选择和数据准备: LPDDR5接收到列地址(CAS信号),选中特定的列以准备读取或写入数据。 CAS延迟(CL): 从CAS信号发出到可以读取或写入数据之间的时间延迟。这个时间取决于LPDDR5的CL值。 数据传输准备: DQS(Data Strobe): 用于在数据传输时同步和锁存数据的信号。 DQM(Data Mask): 数据屏蔽信号,指示哪些数据位应该被忽略或不处理。 CK(Clock): 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传输的时序。 PREFETCH: LPDDR5采用了32倍prefetch技术,每个存储周期内能够同时传输32个数据位,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4. 数据传输和操作时序 数据 ### DDR5内存关键技术参数与工作流程详解 #### 一、DDR5内存的工作流程与关键参数解析 ##### 1. 发送地址和命令 - **CPU发送地址和命令**:CPU在需要访问LPDDR5内存中的数据时,首先通过内存控制器向内存发送一个地址和相应的命令(读取或写入)。这一过程是所有数据读写操作的基础。 ##### 2. 地址解码和行选通 - **行地址选择**:LPDDR5根据接收到的行地址(RAS信号)选择特定的行。 - **行选通延迟(tRCD)**:从RAS信号发出到CAS信号发出之间的时间延迟。在这段时间内,LPDDR5准备选中的行以进行后续的数据读写操作。 ##### 3. 选中行并准备数据 - **列地址选择和数据准备**:LPDDR5接收到列地址(CAS信号),选中特定的列以准备读取或写入数据。 - **CAS延迟(CL)**:从CAS信号发出到可以读取或写入数据之间的时间延迟。这个时间取决于LPDDR5的具体规格。 - **Prefetch技术**:LPDDR5采用了32倍Prefetch技术,即每个存储周期内能够同时传输32个数据位,显著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 **突发数据传输**:突发长度(Burst Length)为8或16,决定了在一次行选通后可以连续传输的数据量。 ##### 4. 数据传输和操作时序 - **DQS(Data Strobe)**:用于在数据传输时同步和锁存数据的信号。 - **DQM(Data Mask)**:数据屏蔽信号,指示哪些数据位应该被忽略或不处理。 - **CK(Clock)**: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传输的时序。 - **DLL(Delay Lock Loop,延迟锁存器)**:用于控制数据信号的延迟,确保数据的正确读取和写入。 - **SKEW(数据偏移)**:不同数据信号到达时间的差异,需要通过调整来保持同步。 - **Setup Time**:数据在有效触发沿到来之前数据保持稳定的时间。 - **Hold Time**:数据在有效触发沿到来之后数据保持稳定的时间。 ##### 5. 预充电和刷新过程 - **预充电(Precharge)**:在进行下一次读取或写入操作之前,LPDDR5会对未使用的存储单元进行预充电,清空存储单元中的电荷状态。 - **1.2VCC比较刷新过程**:LPDDR5在工作时会定期进行行的刷新操作,以保持存储单元的电荷状态,防止数据丢失。 ##### 6. 特殊信号处理 - **ODT(On-Die Termination)**:内存总线终端,用于匹配信号阻抗以减少反射和功耗。 - **ZQ(ZQ Calibration)**:ZQ校准信号,用于在LPDDR5初始化阶段对内部的电阻进行校准。 #### 二、具体参数与应用示例 假设LPDDR5的参数如下: - CL = 18 - tRCD = 20 - tRP = 24 - tRAS = 45 - 数据传输速率 = 6400 MT/s - 工作电压 = 1.1V **当CPU发出读取命令时的操作流程示例:** 1. 内存控制器发送RAS信号选中行,等待tRCD(20个时钟周期)后发送CAS信号选中列。 2. 根据CL(18个时钟周期),LPDDR5准备好数据并通过DQS同步和锁存。 3. 数据通过DQM进行掩码处理,同时使用CK进行时钟同步。 4. 在读取数据过程中,LPDDR5保持选中行在tRAS(45个时钟周期)内活跃状态。 5. 每次操作后,LPDDR5通过tRP(24个时钟周期)进行预充电,为下一次操作做准备。 #### 三、结论与展望 以上流程详细描述了LPDDR5的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理解这些参数如何影响LPDDR5的性能和操作流程,有助于优化系统内存的管理和数据访问效率,提高系统整体性能。LPDDR5作为最新一代的低功耗内存标准,通过提供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能效比,满足了现代移动设备和高性能嵌入式系统对内存需求的挑战。 ### 扩展阅读与深入理解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LPDDR5内存及其工作流程,还可以关注以下内容: - **DDR5与DDR4的区别**:对比两种内存标准之间的差异,了解DDR5带来的改进和技术革新。 - **DDR5的物理设计**:了解DDR5内存模块的物理结构,包括引脚布局、电源管理等方面的特点。 - **DDR5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DDR5内存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在未来计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硬件平台或应用程序,深入了解DDR5内存的实际应用效果和优势。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DDR5内存技术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2025-11-19 10:19:51 206KB DDR5
1
在电子工程和通信领域,信号分析常常涉及到不同的网络参数,如S参数、A参数、Z参数和Y参数。这些参数都是用来描述线性网络(如微波电路)对入射信号的响应。在LabVIEW环境下,理解和转换这些参数对于设计、仿真以及测试微波系统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阐述S参数与其他参数之间的转化,并介绍如何在LabVIEW中实现这种转化。 S参数(Scattering Parameters)是描述二维双向网络传输特性的一种方式,它包含了网络在所有频率下的输入和输出关系。S参数通常表示为复数,共有四个基本参数:S11(反射系数)、S21(传输系数)、S12(反向传输系数)和S22(反向反射系数)。在微波领域,S参数被广泛用于无源器件的测量,如滤波器、耦合器、混频器等。 A参数(Amplitude Parameters)是以功率为基础的参数,描述了网络在不同频率下的功率传输。A参数包括A11(输入反射系数)、A21(传输系数)和A12(反向传输系数),它们与S参数之间存在数学关系,可以通过S参数计算得到。 Z参数(Impedance Parameters)反映了网络的阻抗特性,包括输入阻抗Z11、输出阻抗Z22以及互阻抗Z12。Z参数可以提供关于网络内部阻抗的信息,对于设计和匹配电路尤其有用。 Y参数(Admittance Parameters)与Z参数相对应,描述的是网络的导纳特性,包括输入导纳Y11、输出导纳Y22以及互导纳Y12。Y参数在处理低阻抗或高导纳网络时更为方便。 在LabVIEW中,利用"S参数转化为其他参数.vi"虚拟仪器,可以方便地进行这些参数之间的转化。这个VI通常会包含以下步骤: 1. 数据输入:用户需输入S参数的数据,这可能来自于实际测量或仿真结果。 2. 参数转化算法:根据数学公式,将S参数转化为A、Z或Y参数。这些公式涉及到复数运算和矩阵变换,例如S到Z的转化需要用到S参数矩阵和Z0(参考阻抗)矩阵的逆运算。 3. 数据处理:对转化后的参数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绘制Bode图、计算驻波比等。 4. 结果输出:展示转化后的参数,供用户分析和使用。 通过使用LabVIEW的图形化编程界面,用户可以直观地理解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能够自定义UI,适应各种复杂的转化需求。这对于非编程背景的工程师来说,大大降低了微波网络参数分析的门槛。 S参数与其他参数之间的转化是微波工程中的基础操作,而在LabVIEW中实现这种转化则为工程师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帮助他们更高效地进行微波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使用"S参数转化为其他参数.vi",用户能够轻松完成这些转化,提升工作效率。
2025-11-19 10:05:06 29K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易语言和飞桨PaddleOCR实现离线OCR文字识别模块。该模块适用于Windows 7和Windows 10操作系统,无需联网,也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运行库。文中详细描述了模块的基本调用方法、高级参数设置、模型文件切换以及常见的注意事项。此外,还提供了多个实际应用场景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图像输入,如普通图片、字节集数据和倾斜图片等。同时,强调了参数调优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处理大字体、倾斜文本等特殊情况时的效果提升。 适合人群:熟悉易语言编程,希望实现离线OCR文字识别功能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实现离线OCR文字识别功能,避免依赖网络API;② 提供多种参数调整选项,优化特定场景下的识别效果;③ 支持模型文件热替换,满足不同语言和字符集的需求。 其他说明:该模块不仅简化了部署流程,而且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尤其适合需要频繁处理大量图片的应用场景。
2025-11-18 22:19:54 1.78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2000W~12V大功率电脑电源的设计和技术细节。该电源采用了先进的PFC(功率因数校正)+LLC(谐振式半桥)谐振转换+同步整流技术,实现了高效的大功率输出和低损耗的能量转换。文中不仅解释了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如PFC电路、LLC电路和同步整流技术的作用,还提供了完整的PCB电路图参数、变压器参数和BOM清单,确保用户可以准确制作和组装电源。此外,还提供了批量出货稳定方案,确保批量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源设计的专业人士、电子工程学生、DIY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学习大功率电脑电源的设计原理和技术细节;② DIY制作大功率电脑电源;③ 批量生产和制造大功率电脑电源。 其他说明:提供的设计方案和资料仅用于学习和参考,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025-11-18 15:51:36 597KB
1
本文详细介绍了连续体机器人的正逆向运动学模型,重点讲解了DH参数法和雅可比矩阵的应用。首先概述了传统机器人中使用的DH参数法和雅可比矩阵,然后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DH参数法解决机器人的正向运动学问题,以及如何利用雅可比矩阵的伪逆迭代解决逆向运动学问题。文章还讨论了连续体机器人的建模思路,指出虽然连续体机器人没有固定关节,但可以通过拟合虚拟关节来应用类似的建模方法。最后,文章提供了具体的DH参数矩阵和雅可比矩阵的构建方法,并预告了下一章节将应用DH参数法对连续体机器人的正向运动进行建模。 连续体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构建是机器人学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尤其在处理无固定关节的机器人结构时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学模型主要涉及机器人的运动描述和分析,包括正向运动学和逆向运动学两个方面。正向运动学指的是在已知机器人各个关节变量的情况下,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逆向运动学则是在已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的前提下,求解各个关节变量的值。 DH参数法,即Denavit-Hartenberg参数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运动学建模的方法。它通过引入四个参数——连杆偏距、连杆扭角、连杆长度和关节转角——来描述相邻两个关节轴之间的关系。对于连续体机器人而言,尽管其结构柔性且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固定关节,但是通过设定虚拟关节,可以将连续体离散化处理,使得DH参数法同样适用。 雅可比矩阵是运动学中描述机器人末端速度和关节速度之间关系的矩阵,它在连续体机器人的逆向运动学问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逆向运动学的求解通常需要通过迭代算法来实现,雅可比矩阵的伪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它能够提供关节速度与末端执行器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连续体机器人的建模过程比较复杂,因为其结构的连续性给传统建模方法带来了挑战。文章指出,连续体机器人建模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定义虚拟关节以及如何通过DH参数法来表示这些虚拟关节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在文章的作者介绍了如何构建具体的DH参数矩阵和雅可比矩阵。通过设定连续体机器人各段的虚拟关节,可以使用DH参数法来构建出一个离散化的模型。接着,根据这些虚拟关节和它们的运动关系,可以推导出雅可比矩阵。雅可比矩阵的构建是理解机器人运动学和进行运动控制的基础。文章还预告了下一章节将介绍如何利用DH参数法对连续体机器人的正向运动进行建模。 文章的讨论并不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提供了实际构建这些模型的具体方法,这对于机器人工程师在设计和控制连续体机器人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这些模型,工程师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实现复杂的任务。 连续体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构建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其中DH参数法和雅可比矩阵是解决连续体机器人正逆向运动学问题的关键工具。通过合理的建模方法和算法迭代,连续体机器人可以在无固定关节的条件下实现精准的运动控制。
1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锂离子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重点介绍了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应用。文章首先概述了锂离子电池在现代能源系统中的重要性,随后详细解释了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接着,作者阐述了如何从可靠的数据源(如NASA)获取电池的电流、电压和SOC数据,并进行了必要的预处理。然后,文章深入讲解了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展示了如何在MATLAB环境中实现这一算法。最后,通过对参数辨识结果的误差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确保误差保持在3%以内。 适合人群:从事电池管理、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研究的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使用MATLAB进行锂离子电池建模和参数辨识的研究;② 提高电池性能评估和预测的准确性;③ 利用NASA等官方数据资源进行实验验证。 其他说明: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文献,便于读者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2025-11-17 10:16:51 1.22MB
1
MFC串口助手初级版实现(初始化、串口设置、修改参数、打开、关闭、状态显示)---代码注释非常详细,自己写的函数基本是逐行注释,重要的地方还特别的描述原理方法,非常适合新手练习使用。 //变量======================================== public: //自定义变量 HANDLE m_hCom; //串口句柄 volatile int m_bConnected; //串口连接成功指示 BOOL m_COMStatu; //串口状态指示 long m_rxlen; //接收数据个数 long m_txlen; //发送数据个数 //列表框变量 CComboBox m_Combo_Com; //列表框:串口 CComboBox m_Combo_Baud; //列表框:波特率 CComboBox m_Combo_Check; //列表框:校验位 CComboBox m_Combo_Data; //列表框:数据位 CComboBox m_Combo_Stop; //列表框:停止位 //字符变量 CString m_Str_Com; //字符变量:串口 CString m_Str_Baud; //字符变量:波特率 CString m_Str_Check; //字符变量:校验位 CString m_Str_Data; //字符变量:数据位 CString m_Str_Stop; //字符变量:停止位 //函数====================================================
2025-11-13 13:39:26 148.23MB 串口助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