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RISC-V指令集的五级流水线CPU设计与实现过程。首先阐述了流水线的五个主要阶段:取指(IF)、译码(ID)、执行(EX)、访存(MEM)、写回(WB),并深入探讨了数据冒险的解决方案,如数据前递(Forwarding)机制。接着讨论了PC模块的分支预测处理以及访存阶段的优化措施。文中还展示了具体的Verilog代码片段,包括PC更新逻辑、数据前递控制逻辑等。此外,作者分享了上板测试的经验,如通过Vivado生成比特流并在FPGA开发板上成功运行流水灯程序。最后提到了详细的文档和丰富的测试用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该项目。 适合人群:对CPU设计感兴趣的研发人员,尤其是熟悉Verilog和FPGA开发的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RISC-V指令集及其五级流水线CPU的设计原理;②掌握Verilog代码编写技巧;③进行FPGA开发和调试实践。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了完整的代码仓库链接,包含Verilog源码、约束文件、测试用例等资源,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同时,附带的手绘数据流图和详细的调试笔记有助于加深理解。
2025-09-10 21:51:28 620KB
1
清华大学电子系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题目。4人合作完成。 包含CPU的VHDL、Verilog源代码、仿真文件、波形结果、系统框图、实验报告、以及一个简易汇编器的源代码和可执行文件。 Quartus仿真实现了32位RISC微处理器,支持数据处理(包括乘除法),数据传送,子程序调用,中断及跳转。时序仿真主频可达70MHz。 采用Tomasulo算法处理指令流水中的数据相关,并提出了一种对Tomasulo就够的改进。设计了Cache结构提高访存效率。
2025-08-02 14:48:46 3.42MB Cache
1
剑池 CDK 是平头哥推出的一款专业面向 IoT 开发领域的集成开发环境,该集成开发环境 围绕平头哥“1 天上手,5 天出原型,20 天出产品”1520 技术理念,为开发者提供简洁统 一的图形开发界面,帮助开发者进行应用开发。该开发环境目前已支持平头哥自研指令集 C-SKY 架构和 RISC-V 架构的芯片的开发。与传统的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不同的是,剑池 CDK 内部自动对接芯片开放平台,自动获取芯片开放平台上的开发资源。在芯片开放平台上,包含了一个网络组件超市,能够提供各种类型的组件,通过对接网络平台,开发者可以快速的形成自己的方案。 【阿里平头哥剑池CDK快速上手指南】是一份专为IoT开发者准备的集成开发环境使用手册,旨在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平头哥的剑池CDK工具,实现高效便捷的IoT应用开发。剑池CDK遵循平头哥的1520技术理念,即1天熟悉,5天构建原型,20天推出产品,以简化和加速开发流程。 CDK工具主要针对C-SKY和RISC-V架构的芯片开发,它的一大特点是与芯片开放平台深度集成,自动获取平台上的开发资源。平台上的网络组件超市提供了多种组件,便于开发者快速构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一创新设计区别于传统的嵌入式开发环境,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 在功能上,剑池CDK包括四个核心部分:Packages组件化模块,用于构建松耦合的SDK;Editor编辑器模块,以图形化界面处理文本和代码编辑;Debugger调试器模块,提供图形化的调试界面;Analyzer分析器模块,辅助开发者优化程序性能。 使用剑池CDK创建组件化SDK工程的步骤如下: 1. 新建工程结构:通过Project->New SOC Project创建Solution Package,设定项目名称和路径。 2. 添加平台相关组件:根据实际需求,添加并配置所需的硬件或软件组件。 3. 编写Flash算法文件:对于需要Flash烧写的平台,需创建并实现Flash算法接口,以便于在CDK中进行烧写和调试。 4. 修改SDK工程:添加新的开发板组件,更新芯片组件,增加common组件,调整solution工程,进行调试和Flash配置。 5. 发布SDK:通过离线或在线方式发布SDK,供其他开发者使用。 本书还包含了常见问题的解答,帮助开发者解决在使用剑池CDK时可能遇到的困难。通过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实例,开发者能够快速上手,充分利用剑池CDK的强大功能,提高开发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此外,平头哥与阿里云社区合作推出的其他资源,如蓝牙和语音电子书,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以满足不同开发者的需要。
2025-07-23 14:35:55 3.18MB risc-v 网络 网络
1
比较和分析了LEON2,OpenRISC1200,NiosII 等3 种开放性RISC 处理器IP 核的结构特点, 然后分以三种处理器为核心在FPGA 平台上构建了一个评测系统, 采用Dhrystone 2.1 基准测试程序评测了它们的性能最后在0.18um 的CMOS工艺下进行了综合, 给出了它们在ASIC 平台下面积和频率的比较。 开放性32位RISC处理器IP核在当前的SoC(System on Chip)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领域。本文主要对比和分析了三种开源的32位RISC处理器IP核:LEON2、OpenRISC1200和NiosII。 LEON2处理器由Gaisler Research公司开发,最初源于欧洲航天局的项目,设计目标是摆脱对美国处理器的依赖。LEON2基于SPARCV8指令集架构,具备5级流水线设计,支持数据Cache和指令Cache分离,并且可选配16x16 MAC单元以增强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它还提供了浮点运算单元和协处理器接口,便于扩展。LEON2采用AMBA2.0总线标准,便于与其他系统组件集成,同时具备调试支持单元和调试串口,以方便开发和调试。其可配置性是其一大亮点,用户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定制Cache大小、是否支持硬件乘除法等功能。 OpenRISC1200是OpenCores组织发布的32位RISC处理器,是OpenRISC1000系列的一部分。它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旨在提供一个简单、高效且低成本的处理器核心。OpenRISC1200的结构相对简洁,适合那些对成本和功耗敏感的嵌入式应用。它同样支持C/C++的开发环境,但可能不如LEON2那样具备丰富的外设接口和扩展功能。 NiosII则是Altera公司提供的RISC处理器IP核,作为其FPGA解决方案的一部分。NiosII处理器家族包含快速、经济和平衡三种变体,以满足不同性能和资源需求。它支持多种软件开发工具,如嵌入式软件开发套件(EDK),并可以方便地与Altera的FPGA器件和其他硬件组件集成,提供灵活的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力。 通过对这三种处理器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各有特色。LEON2以其高性能和高度可配置性受到青睐,OpenRISC1200则以开源和低成本吸引关注,而NiosII凭借其与Altera FPGA平台的紧密集成和丰富的开发工具赢得用户。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处理器主要取决于具体项目的需求,如性能、成本、可配置性、开发工具和生态系统支持等因素。 Dhrystone 2.1基准测试程序被用来评估这些处理器的性能,这是一种常用的衡量CPU性能的工具,通过执行一系列的计算密集型任务来估计处理器的运行速度。通过在FPGA和ASIC平台上进行测试,可以获取到处理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和面积、频率指标,为设计决策提供依据。 开放源代码的32位RISC处理器IP核为SoC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开发者可以根据项目需求,结合处理器的性能、可配置性、成本和生态系统支持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处理器IP核。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类处理器的核心性能和可定制性将进一步增强,对于推动SoC设计的发展和创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解压密码为网名前四位小写,解压后加zip后缀再次解压 资源来自网络,侵删 第 一部分 CPU与RISC-V综述 第 1章 一文读懂CPU之三生三世 2 1.1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CPU众生相 3 1.3 人生已是如此艰难,你又何必拆穿——CPU从业者的无奈 17 1.4 无敌是多么寂寞——ARM统治着的世界 18 1.4.1 独乐乐与众乐乐——ARM公司的盈利模式 18 1.4.2 小个子有大力量——无处不在的Cortex-M系列 21 1.4.3 移动王者——Cortex-A系列在手持设备领域的巨大成功 23 1.4.4 进击的巨人——ARM进军PC与服务器领域的雄心 25 1.5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RISC-V登场 25 1.6 原来你是这样的“薯片”——ARM的免费计划 28 1.4.4 进击的巨人——ARM进军PC与服务器领域的雄心 25 1.5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RISC-V登场 25 1.6 原来你是这样的“薯片”——ARM的免费计划 28 1.4.4 进击的巨人——ARM进军PC与服务器领域的雄心 25 1.5 
2025-05-16 11:25:19 237.78MB arm risc-v CPU
1
riscv指令集,包括32位指令和RV32C的16位指令 但是缺少一些指令,如32位的li等伪指令,RV64的sd、ld指令等等 缺少的指令可以根据指令类型去推测,如: 编译汇编后所得指令60a2 ld ra,8(sp) 60a2 二进制为 0110 0000 1010 0010 由ld指令为I型且为16位可推,该指令属于CI-type fun3: 011 op: 10 imm: 001000 rd: 00001
2025-05-15 16:38:03 675KB risc-v
1
RISC-V五级流水线CPU开发详解:从单周期到多周期,支持rv64i指令集与CSR寄存器,附测试平台与文档,RISC-V五级流水线CPU开发详解:从单周期到多周期,支持rv64i指令集与CSR寄存器,附测试平台与文档,Riscv五级流水线64位cpu,systemverilog编写,指令集rv64i,支持csr寄存器,可跑通dhrystone测试。 支持2bit饱和分支预测 本包括: 1.rv64单周期Cpu 2.rv64多周期Cpu 3.rv64五级流水线Cpu,支持数据前递 4.上述cpu的测试平台(可跑通dhrystone测试) 5.一份五级流水线cpu的详细说明文档 从单周期cpu到多周期cpu到五级流水线,支持csr ,适合riscv的深入学习。 ,核心关键词:Riscv;五级流水线;64位cpu;SystemVerilog;指令集rv64i;csr寄存器;dhrystone测试;2bit饱和分支预测;单周期Cpu;多周期Cpu;测试平台;详细说明文档。,基于Riscv架构的五级流水线64位CPU设计与实现:从单周期到多周期的深入探索
2025-04-25 14:11:42 770KB scss
1
### RISC-V架构与嵌入式开发快速入门 #### RISC-V架构简介 RISC-V是一种免费开放的指令集架构(ISA),最初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2010年开始开发。与大多数传统封闭的ISA不同,RISC-V的设计目的是支持多种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并且具有可扩展性,以便于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处理器。 RISC-V架构的特点主要包括: - **简洁性**:RISC-V架构遵循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原则,设计时力求简化指令集,减少执行周期,提高效率。 - **模块化**:RISC-V支持多种指令集变体,允许用户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指令集。 - **开放性**:作为开放源代码项目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RISC-V ISA来设计兼容的处理器核心,这有助于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 #### 嵌入式开发概述 嵌入式系统是指包含专用计算机系统的设备,这些设备通常用于执行特定功能。嵌入式系统可以是非常简单的,例如微控制器,也可以是非常复杂的,如飞机上的飞行控制系统。RISC-V架构因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成为了嵌入式开发领域的新兴力量。 嵌入式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硬件选型、软件编程、调试与测试等步骤。在选择处理器时,RISC-V因其开放性和可定制性,成为很多开发者的首选。软件编程方面,则涉及底层驱动程序编写、操作系统移植以及应用程序开发等内容。 #### 《RISC-V架构与嵌入式开发快速入门》内容概览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详细介绍了RISC-V架构及嵌入式开发的关键知识和技术要点: - **第一部分(第1~14章)**:这部分内容覆盖了使用RISC-V架构进行嵌入式开发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RISC-V架构的历史与发展、指令集基础、处理器核心设计原理、软件栈搭建方法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等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章节的学习,读者能够建立起对RISC-V架构及其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整体认识。 - **第二部分(附录部分)**:这部分详细介绍了RISC-V指令集架构,并结合作者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提供了丰富的解读和注释,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RISC-V的工作原理。此外,还包括了一些实用的技术细节,如寄存器映射、中断处理机制等,这些都是嵌入式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 适用人群与应用场景 本书适合以下几类人群阅读: - **嵌入式开发人员**:对于希望利用RISC-V架构进行产品开发的专业人士来说,本书提供了一条快速入门的路径。 - **RISC-V爱好者**:对于那些对RISC-V感兴趣但尚未涉足该领域的爱好者而言,本书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这一领域的初步了解。 - **教育机构师生**:本书还可以作为高校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RISC-V架构和嵌入式开发的教材。 #### 结论 随着物联网和嵌入式领域的发展,RISC-V架构因其独特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RISC-V架构与嵌入式开发快速入门》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际案例和技术细节,使得读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RISC-V架构下的嵌入式开发技术。对于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初学者来说,本书无疑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
2025-04-09 21:13:15 8.65MB risc-v
1
WCH-LinkW是基于沁恒的RISC-V架构MCU的蓝牙芯片CH32V208GBU6设计的一款无线DAP下载仿真调试器 + 无线串口通信工具。通过蓝牙功能实现主\从机通信的物理隔离,可以无线下载仿真调试ARM和RISC-V架构MCU和无线串口通信。该模块主机可以使用U盘外壳保护、从机也不用拖着数据线或者Type-A接口去下载仿真调试、解决开发过程桌面线束杂乱等问题。 本模块有以下特点: Ⅰ、可以无线下载仿真调试ARM和RISC-V架构MCU程序,下载速度>=20KB/s Ⅱ、具有无线串口RX、TX接口,波特率最高921600 Ⅲ、下载工具支持MounRiver Studio、WCH-LinkUtility、Keil V5.25以上 Ⅳ、无需额外烧录器可USB下载程序 Ⅴ、板载天线尺寸小巧可方便随身携带 Ⅵ、WCH-LinkW分主从机模式 从机方案也可以嵌入到自己PCB设计中,应用在开发板中,下载调试程序时仅需要上电开发板,再在电脑端插入U盘一样的主机即可下载调试程序和无线串口调试,而不用拖着杜邦线和数据线;
2024-11-28 15:40:10 4.04MB arm risc-v
1
**RISC-V Linux 内核剖析** RISC-V(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 Version V)是一种开放源码的指令集架构(ISA),旨在提供高效、模块化和可扩展的计算平台。Linux 内核对 RISC-V 的支持是其向更多硬件平台扩展的重要一步,使得开发者能够在 RISC-V 架构上运行 Linux 操作系统,实现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 **RISC-V 架构特点** 1. **开放与标准化**:RISC-V 是一个开放标准,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 RISC-V 架构的芯片,促进了创新和竞争。 2. **模块化设计**:RISC-V ISA 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扩展,如 I(整数)、M(乘法/除法)、A(原子操作)、D(浮点)和 C(压缩指令)等。 3. **简洁与高效**:RISC-V 指令集设计简洁,减少指令执行中的复杂性,提高了处理器性能。 4. **可扩展性**:RISC-V 支持向量扩展(V)和压缩指令集(C),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从低功耗微控制器到高性能服务器。 **Linux 内核对 RISC-V 的支持** 1. **移植工作**:将 Linux 内核移植到 RISC-V 架构,需要对内核源代码进行修改,以适配 RISC-V 的特定指令集和硬件特性。 2. **硬件抽象层**:Linux 内核通过设备树(Device Tree)来配置和初始化硬件,为 RISC-V 设备提供兼容性。 3. **中断处理**:针对 RISC-V 架构的中断处理机制进行优化,确保中断服务程序的高效执行。 4. **内存管理**:实现 RISC-V 特有的内存模型,如页表结构和内存保护机制。 5. **调度器**:优化 RISC-V 上的任务调度,以最大化多核处理器的性能。 6. **系统调用接口**:为 RISC-V 构建系统调用接口,使用户空间程序能够安全地访问内核服务。 **RISC-V 开发与Upstream 工作** 1. **软件生态建设**:随着 RISC-V 在 Linux 内核的支持加强,更多的开源软件项目开始支持 RISC-V 架构,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 2. **Upstreaming**:将针对 RISC-V 的内核改动提交到上游 Linux 内核仓库,确保社区可以共享改进和修复,避免分叉和版本不一致的问题。 3. **测试与验证**:开发和维护一套全面的测试框架,确保 RISCV Linux 内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持续集成**:与 Linux 社区保持紧密联系,跟踪最新内核开发进展,并及时将 RISC-V 相关更新合并到本地分支。 **riscv-linux-master 文件夹内容** 在 "riscv-linux-master" 压缩包中,可能包含了 RISC-V 版本的 Linux 内核源代码、构建脚本、设备树配置文件、以及针对 RISC-V 平台的测试用例等。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编译内核,进行调试和优化,或进行新的硬件平台的移植工作。 RISC-V Linux 内核剖析是一个深度探讨 Linux 内核如何在 RISC-V 架构上运行的过程,涉及到内核的移植、优化、测试以及与上游社区的协作,这对于推动 RISC-V 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普及至关重要。
2024-07-29 11:08:33 173.84MB linux risc-v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