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LPDDR4x DDR IP(包括控制器和PHY)的验证架构与环境设置。验证架构中,SDRAM配置为4个双通道,每个32Gb容量,AXI VIP由Synopsys提供,共4个AXI agents作为Master,AXI地址位宽为34bit,支持16GB访问空间,数据位宽分别为512bit、128bit、128bit和64bit。此外,还有APB VIP用于配置。测试环境中包括Tb_top、4个AXI VIP、1个APB VIP、SDRAM、DUT和时钟复位信号。比对机制描述了写入和读取操作的具体流程,包括通过后门读取DRAM数据进行比对。文档还涵盖了接口定义、PHY和DRAM初始化步骤以及详细的AXI和APB口VIP配置参数。最后列出了多种用例,如冷热复位、时钟门控、寄存器读写、控制器和PHY初始化等,确保全面覆盖各种可能的操作场景。 适合人群:从事DDR IP验证工作的工程师,特别是对LPDDR4x有一定了解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LPDDR4x DDR IP的验证架构及其各个组件的功能;②掌握PHY和DRAM初始化的具体步骤;③熟悉不同类型的测试用例及其应用场景,以确保DDR IP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档提供了详细的配置参数和初始化流程,有助于工程师深入了解和优化DDR IP的验证环境。建议读者结合实际项目需求,灵活运用文档中的配置示例和测试用例。
2025-09-25 11:05:44 427KB LPDDR4x SDRAM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三菱R系列PLC的多工位转盘机项目的编程实践。作者摒弃传统的梯形图编程方式,采用ST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编程,构建了一个类似工业级框架的模板程序。主要内容包括:使用结构体进行参数传递,确保参数管理和调试的便捷性;通过功能块(FB)封装工位控制逻辑,实现模块化和复用;采用层次化的程序架构,使主程序简洁高效;设计完善的异常处理机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维护性。此外,文章还展示了如何快速扩展新工位以及热替换功能的优势。 适合人群:具备PLC编程基础,尤其是熟悉三菱PLC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PLC编程流程、提升代码可读性和维护性的工程项目。目标是通过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实现PLC程序的模块化、标准化和高效化。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多个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介绍的技术和方法。同时,强调了良好的架构设计对于提高开发效率和应对需求变更的重要性。
2025-09-13 11:04:15 1.15MB
1
2.6 发送确认服务 成功完成之前的发送请求后,CanDrv 会调用 CanIf_TxConfirmation()来通知 CanIf。 CanIf 会识别与成功发送的 L-PDU 相关联的上层通信层,并通过调用 CanIf 的发送确认服 务()来通知,具体过程见 2.11.10 的说明。 当使能了发送缓存区时,在 CanIf_TxConfirmation()中会检查与新空闲的 Hardware Transmit Object 相关的 CanIfTxBuffers 里是否还有等待的 CanIf Tx L-PDUs。如果有,则 CanIf 会调用 Can_Write(),发起一个新的发送请求。当 Can_Write()的返回值为 E_OK 时, CanIf 会在发送确认返回前,立刻将该 L-PDU 从 transmit L-PDU buffer 中移除。 2.7 接收指示服务 成功接收到某 CAN L-PDU 后,会分别进行基于 CAN ID 的软件滤波和基于 CAN ID 范围的软件滤波,使用()或,通知上层该事 件,具体过程见 2.11.8 和 2.11.9 的说明。
2025-09-09 14:07:44 721KB canif
1
系统架构学习是一个深入探讨系统设计原理和方法的领域,它关注于如何构建高效、可扩展和可靠的软件系统。在众多案例中,Twitter作为一个广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其系统架构设计备受业界关注,因此成为了学习的一个重要参考对象。 Twitter系统架构的设计是多层次的,旨在处理海量的用户请求以及庞大的数据量。在分析Twitter的系统架构时,需要考虑几个关键方面:可伸缩性、可用性、一致性和分区容忍性。Twitter的架构设计采用了微服务和分布式系统的理念,通过组件化和模块化,实现了服务的独立部署和维护。 Twitter的前端架构设计得非常简洁,主要依赖于各种客户端应用,如网页版和移动应用。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通信主要是通过RESTful API进行,这样可以确保不同类型的客户端都能够方便地与Twitter服务进行交互。 在服务器端,Twitter使用了负载均衡技术来分散访问压力,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Twitter采用缓存策略来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提高数据的检索速度。缓存机制通常包括内存中的缓存和分布式缓存系统,如Memcached和Redis。 在数据存储方面,Twitter面临着大数据处理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Twitter使用了分布式存储系统,如Hadoop和Cassandra,这些系统能够存储和处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此外,为了提高读写性能,Twitter还实现了主从复制技术,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高可用性。 在消息传递和事件处理方面,Twitter采用了一套复杂的队列系统,主要是基于Kafka和Storm等技术。这些系统能够异步处理用户的推文、点赞、评论等事件,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系统处理的延迟。 Twitter还重视监控和日志记录,以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透明性。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状态,Twitter能够快速识别并响应各种运行问题,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日志数据用于后续的分析和优化。 安全性也是Twitter系统架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Twitter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免受攻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漏洞扫描等。 以上对Twitter系统架构的设计分析表明,Twitter在应对大规模社交网络服务时,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和架构模式,以确保其服务的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对系统架构的学习者来说,Twitter的案例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点,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在真实世界中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复杂的系统架构。
2025-09-09 02:29:48 633KB 系统架构 twitter
1
华为企业架构设计方法及实例报告详细解读了华为在企业架构设计方面的专业方法论,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转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报告深入分析了华为在架构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分层模型、模块化设计、以及服务导向的架构思想。同时,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这些方法是如何帮助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业务灵活性和竞争力。 报告开始部分可能首先介绍了企业架构设计的重要性,强调了合理架构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在描述华为企业架构设计方法时,报告可能从华为的企业架构设计框架着手,讨论其分层设计、业务能力视图、应用与数据模型,以及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华为的架构设计不仅关注技术实现,更注重业务价值的实现和客户需求的响应。分层模型的介绍有助于理解如何将复杂的IT系统简化,模块化设计可以便于系统维护和升级,服务导向架构则有助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 在介绍华为企业架构设计的具体实例时,报告可能会选择特定的行业或项目,以案例的形式来展现华为是如何分析客户需求,设计出既符合企业战略目标又能够高效运行的技术解决方案。案例研究部分将详细介绍项目背景、华为如何设计架构方案、实施方案的步骤以及最终达成的成效评估。例如,报告可能提到华为在金融、电信或制造业等领域的成功案例,展示华为如何通过其架构设计方法,帮助这些行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报告的另一重点可能是华为企业架构设计方法的实施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部署和运维等阶段。在这一部分,报告可能还会探讨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例如,企业架构设计的调整可能会牵涉到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变革,甚至是企业文化的调整。此外,报告也会对项目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说明,可能包括敏捷管理、风险管理、以及质量保证等关键实践。 报告可能还会讨论华为企业架构设计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预示着华为在架构设计方面的持续创新和演进方向。
2025-08-14 11:19:24 31.69MB 企业管理 项目管理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车载诊断ECU(电子控制单元)的架构及其各个层次的功能,包括应用层、诊断层、传输协议层和微控制器层。文章阐述了车载诊断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故障检测、数据读取和软件更新,并探讨了常见的通信协议(如CAN、CAN FD、Ethernet等)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如ISO 15765系列)。文中还讨论了硬件在环(HIL)测试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以及基于AUTOSAR的诊断架构如何提高软件的复用率和可移植性。最后,文章展望了智能网联汽车中车载诊断系统的未来发展,特别是面向服务的车载诊断(SOVD)和基于入侵检测系统的高效协作与安全监控。 适合人群:汽车电子工程师、汽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事车载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车载诊断ECU的分层架构及其各层功能;②掌握常见通信协议和国际标准的应用;③学习HIL测试的方法及其在ECU测试中的应用;④了解基于AUTOSAR的诊断架构及其优势;⑤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中车载诊断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介绍了车载诊断ECU的技术细节,还强调了系统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如模块化、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对于希望深入了解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读者来说,本文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体系。
2025-08-07 18:44:01 4.13MB 车载诊断 AUTOSAR 通信协议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Simulink中搭建异步SAR(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ADC的行为级模型。首先,文章展示了异步状态机的设计,通过Matlab Function块实现灵活的状态流转逻辑,确保模型能够快速响应比较器结果。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DAC模块的实现,特别是参数化的电容阵列模型,允许用户轻松调整精度。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如何解决时序对齐问题,利用Simulink的Triggered Subsystem实现动态调度。对于混合架构(如Zoom ADC),文章提供了将SAR模块封装成组件的方法,以便动态调整精度参数。最后,文章分享了一些实用的仿真技巧,如噪声注入、电容失配模拟以及仿真加速方法。 适用人群:从事ADC设计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异步SAR ADC感兴趣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研究和开发新型ADC架构;②验证不同工艺角下的ADC性能;③优化ADC设计,提升仿真效率和准确性。 其他说明:该模型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还能帮助工业界进行产品设计验证。通过提供的GitHub链接,用户可以获得完整的模型文件和应用案例,进一步扩展和改进模型。
2025-05-16 11:54:06 168KB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一份详细的L4无人车自动驾驶系统方案文档,尽管没有配套代码,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文档主要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三大模块。感知层利用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获取环境信息;决策层基于感知数据制定驾驶策略,涵盖从简单行驶到复杂路况的处理;执行层负责将决策转化为具体的车辆操作。文中还讨论了多传感器时间同步、路径规划算法、横向控制算法以及故障恢复机制等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此外,强调了系统方案文档对于项目方向的重要性及其局限性。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关注L4级别无人驾驶系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理解L4无人车自动驾驶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核心技术,为后续的实际编码和系统集成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跨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 其他说明:虽然文档未附带代码,但它为理解和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中提供的伪代码和简化的代码示例有助于加深对各个模块的理解。
2025-05-11 08:45:37 2.91MB
1
Rancher是一个开源的容器管理平台,它在2018年推出了2.0版本,重新架构了其技术架构,专注于Kubernetes技术。Rancher最初是在2015年开始构建Kubernetes支持的,当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安装和配置Kubernetes集群。现有的Kubernetes脚本和工具难以使用且不可靠。Rancher通过一键设置轻松地搭建了Kubernetes集群。不仅于此,Rancher还允许用户在任何基础设施上设置Kubernetes集群。 Rancher 2.0相较于1.0版本,主要的改变是移除了Swarm、Mesos等容器编排框架的支持,专注于Kubernetes。Rancher 2.0的架构基于Kubernetes构建,使用了自己开发的RKE(Rancher Kubernetes Engine)来提供统一的集群管理。RKE是一个用于部署和管理Kubernetes的简单、可移植的工具,它无需依赖云提供商的特定功能。 Rancher 2.0的高阶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 1. Rancher API服务器:是Rancher的核心组件,负责处理用户请求,提供RESTful API接口。 2. 集群控制器和代理:负责与实际的Kubernetes集群交互,实现了统一的集群管理。 3. 认证代理:用于用户的认证和授权。 在用户和群组管理方面,Rancher提供了项目(Projects)和角色管理(Role management),允许以最小权限进行精细控制。Rancher还支持多种认证提供者,例如LDAP、Active Directory和外部的OAuth认证等,实现跨集群管理。 在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方面,Rancher 2.0支持高可用性配置(High Availability),并提供了对于Kubernetes集群以及Rancher Server自身的扩展性设计。 Rancher API v3/Cluster对象的实现步骤包括定义对象、生成模式/控制器接口,添加自定义逻辑到API验证,以及使用自定义控制器定义对象管理逻辑。Rancher 2.0的架构设计还涉及对象生命周期管理、通用控制器以及对象条件管理等多个方面。 从Rancher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从一个支持多种容器编排框架的平台转变为专注于Kubernetes的容器管理平台。Rancher 2.0的发布,适应了Kubernetes快速发展的趋势,并通过RKE和自定义控制器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对Kubernetes集群的管理能力。Rancher 2.0的推出,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对Kubernetes集群的管理功能,并为Kubernetes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05-09 09:24:58 880KB Rancher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