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ssetstore.unity.com/packages/tools/network/best-http-267636 Best HTTP is an asset designed to simplify complex, resource hungry requests. It boosts project efficiency, guarantees secure communication, and seamlessly integrates with Unity's ecosystem. Best HTTP 是一种旨在简化复杂、资源密集型请求的资产。它提高了项目效率,保证了安全的通信,并与 Unity 的生态系统无缝集成。 测试用,请支持正版
2025-08-06 10:44:12 2.52MB unity 网络协议
1
在Android平台上,实现扫描WiFi二维码并自动连接的功能是一项实用的技术,它可以方便用户快速连接到新的无线网络,无需手动输入复杂的密码。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个功能的关键知识点: 1. **二维码解析**: - 我们需要使用二维码扫描库来解析用户通过相机拍摄的WiFi配置二维码。常见的库有Zxing(ZXing,意为“zebra crossing”)或Google的Mobile Vision API,它们可以读取包含WiFi配置信息的QR码。 - 二维码通常包含SSID(网络名称)和WIFI_PWD(密码),有时还会包含安全类型(如WPA、WEP等)。 2. **WiFi配置信息解析**: - 解析出的WiFi配置信息需要按照Android的WiFi配置格式进行处理。一个简单的WiFi配置XML示例如下: ```xml MyWiFi mysecretpassword WPA ``` - 这个XML需要被转换成`WifiConfiguration`对象,这是Android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WiFi网络设置的数据结构。 3. **添加WiFi配置**: - 使用`WifiManager`服务的`addNetwork(WifiConfiguration)`方法,将解析得到的`WifiConfiguration`对象添加到系统WiFi配置列表中。这一步可能需要请求相应的权限,如`ACCESS_FINE_LOCATION`和`CHANGE_WIFI_STATE`。 4. **连接WiFi**: - 添加网络配置后,通过`WifiManager`的`connect(int networkId)`方法,传入上一步获取的网络ID来尝试连接到该WiFi。如果连接成功,系统会自动连接到该网络。 5. **权限管理**: - 在Android 6.0(API级别23)及以上版本,运行时权限是强制性的。因此,应用需要在运行时请求`ACCESS_FINE_LOCATION`和`CHANGE_WIFI_STATE`权限,以确保能够正确地扫描和连接WiFi。 6. **用户交互**: - 应用可能需要一个界面来显示扫描结果,并提供连接按钮供用户确认。此外,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可以添加错误处理和提示,如网络已存在、密码错误等情况。 7. **安全考虑**: - 由于涉及到WiFi连接,安全非常重要。确保二维码来源可靠,避免恶意代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敏感信息或连接到恶意网络。 8. **测试与调试**: - 在开发过程中,应确保在不同设备和Android版本上进行充分的测试,因为不同的设备和Android版本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为。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创建一个Android应用,实现扫描WiFi二维码并自动连接的功能。这样的功能不仅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也使得分享和连接WiFi网络变得更加简单。
2025-08-06 10:43:55 2.18MB Android wifi 二维码 自动连接
1
标题“gb28181test10.zip”暗示了这是一个与GB28181标准相关的测试资源包,主要用于自动化测试。GB28181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它规定了视频监控系统的互连互通、数据交换和控制功能等技术要求。这个压缩包很可能是为测试GB28181标准的实施而设计的一套工具和文档。 “描述”中提到的“gb28181自动化测试工具”表明,这个压缩包内包含了用于自动验证GB28181标准遵循情况的软件工具。这样的工具对于开发者和集成商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需要确保他们的系统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保证视频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标签“gb28181 自动化测试工具”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压缩包的核心内容,即它是一个专为GB28181标准设计的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 从压缩包内的文件名称列表来看: 1. “国标28181测试方法.docx”很可能是一个详细的文档,包含了GB28181标准的测试步骤、测试用例和预期结果。这份文档可能指导用户如何有效地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确保其系统满足标准的所有要求。可能包括了协议一致性测试、性能测试、功能测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 “更新日志.txt”通常是记录软件或工具更新历史的文本文件,用户可以通过查看这个文件了解工具的最新改进、修复的bug以及新增的功能,这对于跟踪工具的发展和确定是否需要升级是很有帮助的。 3. “国标自动化测试工具”可能是一个可执行文件或者包含源代码的文件夹,它是实际进行GB28181标准测试的主体。这个工具可能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GUI)或者命令行接口(CLI),让用户可以方便地配置测试参数,运行测试,并获取详细的测试报告。 这个“gb28181test10.zip”压缩包是针对GB28181标准的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包括了测试指南、工具更新记录以及测试工具本身。对于开发、集成和维护GB28181兼容的视频监控系统的人员来说,这个工具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使用这套工具,他们可以高效地检查和验证自己的系统是否符合GB28181标准,从而确保系统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2025-08-06 10:40:51 32.89MB gb28181 自动化测试工具
1
运行软件,双击运行,界面如下所示。本地IP是自动获取的,如果有多个网卡,可以自己手动选择,其实这里要设置的只有“测试设备IP”,就是被测试设备的IP地址,其它参数默认即可,设置好最后记得按确定保存,提示保存成功。
2025-08-06 10:38:43 32.15MB
1
Centos7 openssh-10.0p1-rpm安装包 安装命令 rpm -ivh --force --nodeps --replacepkgs --replacefiles openssh-*.rpm 注意:安装后先不要断开当前ssh连接,手动重启ssh服务正常后再断开!!! 操作系统重启执行ssh -V 显示版本没变执行这个 mv /usr/local/bin/ssh /usr/local/bin/ssh.bak ln -s /usr/bin/ssh /usr/local/bin/ssh
2025-08-06 10:33:58 23.75MB openssh centos7
1
Postman是一款广受欢迎的API开发和测试工具,尤其在Linux平台上,Postman的Linux-x64版本提供了对64位系统的全面支持。标题中的"Postman-linux-x64-7.27.1.tar.gz"表明这是一个针对Linux平台的64位版本的Postman软件包,版本号为7.27.1,且采用tar.gz格式进行压缩,这是一种常见的Linux软件分发方式。 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开发过程中,Postman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用户界面,使得开发者可以方便地发送HTTP请求(如GET、POST、PUT等)到服务器,查看服务器的响应,检查返回的数据格式,以及测试API的各种功能。这大大简化了API的调试和验证过程。 Postman的特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请求构建器**:用户可以通过GUI构建各种HTTP请求,添加参数、头部、cookie等,还可以设置身份验证信息,如OAuth、Basic Auth等。 2. **集合**:可以将相关的请求组织成集合,便于管理并形成测试套件。这对于团队协作尤其有用,团队成员可以共享和编辑这些集合。 3. **环境变量**:Postman允许定义和使用环境变量,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轻松切换请求的URL和其他配置。 4. **预请求脚本和测试脚本**:可以在发送请求之前或之后运行自定义的JavaScript代码,进行数据预处理或结果验证。 5. **监控**:可以定期执行集合,检测API的稳定性和性能,生成详细的报告。 6. **集成**:Postman可以与持续集成工具如Jenkins、Git等无缝集成,实现自动化测试和版本控制。 7. **协作**:Postman的团队功能允许成员共享集合、环境和文档,便于团队协作和版本控制。 在安装Postman-linux-x64-7.27.1.tar.gz时,首先需要在Linux终端中解压文件,使用`tar -zxvf Postman-linux-x64-7.27.1.tar.gz`命令。解压后,通常会得到一个名为"Postman"的可执行文件夹,通过运行里面的可执行文件启动Postman。用户也可以选择将其添加到系统路径,以便在任何地方通过命令行启动。 Postman是一款强大的API开发和测试工具,无论对于个人开发者还是团队,都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它的功能强大且易用,是API生命周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不断更新和优化,Postman在API开发领域保持了领先地位,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2025-08-06 10:30:33 95.58MB Postman
1
SM4算法纯Verilog加密解密实现:参考软件代码、视频教程及Vivado工程,SM4算法纯Verilog加密解密实现:参考软件代码、视频教程及Vivado工程详解,SM4算法Verilog实现 [1]纯verilog实现,加密+解密 [2]提供参考软件实现代码(无需依赖库) [3]提供视频 提供VIVADO工程 ,SM4算法; Verilog实现; 纯Verilog; 加密解密; 参考软件代码; 视频; VIVADO工程,SM4算法纯Verilog实现:加密解密与Vivado工程视频参考 SM4算法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它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信息安全领域。对称加密算法的特性是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这使得算法相对简单且执行速度快。SM4算法采用的是4轮迭代结构,每轮迭代都使用不同的轮密钥。在实际应用中,SM4算法不仅可以用于数据加密,还可以用于数字签名和验证,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Verilog作为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广泛应用于电子系统设计,特别是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将SM4算法用Verilog实现,意味着可以将其嵌入到硬件中,以硬件的方式提供加密和解密功能。这种实现方式的优点在于执行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硬件实现的算法难以被逆向工程,从而提高了加密过程的安全性。 本资源集合提供了SM4算法在Verilog上的完整实现,包括加密和解密功能。它不仅包含Verilog代码,还提供了参考软件代码,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算法原理,并实现从软件到硬件的平滑过渡。参考软件代码的提供,意味着开发者无需依赖特定的加密库,从而降低了开发难度和成本。 视频教程是辅助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视频教程,开发者可以看到SM4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以及如何在Vivado工程中部署和运行。Vivado是Xilinx公司推出的一款集成设计环境,它支持从设计输入到设备配置的整个过程,是进行FPGA设计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通过视频教程,即使是没有Verilog设计经验的开发者,也能够快速上手,理解和实现SM4算法的硬件设计。 此外,该资源集合还提供了Vivado工程文件,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直接在Vivado环境中打开、修改和运行SM4算法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适用于学习和教学,也适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在需要高安全性的通信系统中。 前端标签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与用户直接交互的界面或接口,这里特指开发者通过软件界面与Verilog代码进行交互,实现SM4算法的加密解密功能。 这套资源集合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SM4算法的Verilog实现方案,从基础的算法描述到实际的工程应用,为需要进行加密技术开发的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通过使用这些资源,开发者不仅能够学习SM4算法的工作原理,还能够掌握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硬件设计中,大大提升了项目的安全性和效率。
2025-08-06 10:24:46 2.45MB
1
思科4500系列K9 IOS!
2025-08-06 10:15:50 180.82MB cat4500e universalk9 152-4.E9
1
《GBT 18391.2-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2部分:分类》是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一项国家标准,它规定了元数据注册系统(MDR)中分类部分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该标准旨在为各类信息资源的分类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和方法,以促进信息的有序管理和检索。 本标准详细阐述了元数据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分类的目的、分类的依据、分类的结构和分类的实现方式等。在分类原则上,强调了分类体系应当具有适应性、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和技术环境。此外,还强调了分类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信息资源的内容、类型、用途等因素,并应考虑用户的检索习惯和知识背景。 在分类的结构上,标准定义了分类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即分类项,包括分类项的定义、标识和描述方式。同时,规定了分类项之间的关系,如类目与子类目的层级关系、同位类目之间的并列关系等。分类项的描述包括了属性值的定义,这些属性值有助于清晰地描述分类项的具体内容和属性。 分类的实现方式主要涉及如何在元数据注册系统中运用分类体系。这包括分类项在数据结构中的具体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将分类信息应用到元数据的创建、管理和检索等环节中去。为了确保分类体系的实用性,标准还提供了分类体系设计和应用的指导原则,以及如何与现有分类体系进行兼容和衔接的建议。 标准的制定考虑了信息资源分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它还包含了对于不同领域分类体系的兼容性考虑,即如何将通用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应用于具体领域的分类实践中。标准中也提到了对分类体系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如何对分类体系进行更新、扩充和优化,以适应信息资源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发展。 本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分类管理和信息检索水平,推动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其适用范围包括了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以及各种专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此外,标准中还提出了一系列与分类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为理解和实施分类标准提供了基础。这些术语和定义涉及分类法、分类编码、分类层次、属性分类等,为确保分类体系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提供了词汇支持。 为了便于应用,标准还提供了分类体系的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根据标准建立和使用分类体系。实例分析不仅涵盖了分类体系的设计和构建,还包括了分类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优化过程。 整体来看,《GBT 18391.2-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2部分:分类》是一项全面而详细的标准,它不仅为元数据分类提供了技术规范,而且为信息资源的分类管理提供了实践指导。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08-06 10:13:06 528KB
1
《人跌落数据集:深度学习中的关键应用与解析》 在当今的计算机视觉领域,数据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模型训练的基础,帮助机器理解和学习特定任务。"people-fall人跌落数据集"就是这样一份专门针对人类跌倒事件的数据集,它包含了丰富的图像信息以及对应的标注文件,对于开发跌倒检测系统、智能安全监控等应用具有极高的价值。 数据集的构成: 该数据集由1440张图像组成,每一张图像都代表了一个可能的跌倒事件或非跌倒场景。这些图像来源于实际生活,具有广泛的环境和情境多样性,包括室内、室外、不同的光照条件、人物姿态等,这使得训练出的模型更具泛化能力。 标注文件: 数据集中的标注文件采用XML格式,这是一种广泛用于图像处理领域的元数据描述格式。XML文件包含了每张图像的关键信息,如边界框坐标,用于标识图像中的人体部位,以及跌倒状态的标签。这些标签可能包括“跌倒”、“站立”或其他状态,以便算法能够区分不同的情境。如果需要,XML标注文件可以转换成TXT或JSON格式,以适应不同的处理工具和流程。 跌倒检测的重要性: 跌倒是老年人、运动员以及其他高风险群体常见的安全问题,及时的跌倒检测能显著减少伤害。利用这个数据集,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可以构建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实时视频流分析,自动识别并预警潜在的跌倒情况。这样的系统在养老院、医院、体育场馆等场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深度学习的应用: 在深度学习领域,这个数据集可用于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CNN因其在图像识别任务上的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通过大量标注图像的训练,模型可以学习到人体特征、动作模式以及跌倒的视觉特征,从而实现准确的跌倒检测。 训练流程: 1. 数据预处理:对图像进行归一化、裁剪、缩放等操作,使其适应模型输入。 2. 模型选择:选取合适的CNN架构,如VGG、ResNet或YOLO等,根据任务需求进行微调。 3. 训练与验证:使用数据集中的部分图像进行训练,另一部分图像用于验证模型性能,调整超参数以优化模型。 4. 测试与评估:在未见过的图像上测试模型,使用精度、召回率、F1分数等指标评估模型效果。 5. 实时应用: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实际环境中,实时分析视频流并进行跌倒检测。 总结: "people-fall人跌落数据集"提供了大量的图像和精细的标注信息,是开发跌倒检测系统的重要资源。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我们可以构建出高效且精确的跌倒识别模型,对保障公共安全和改善个人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商业应用,这个数据集都将为相关领域的进步提供强大支持。
2025-08-06 10:04:44 65.26MB 数据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