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2C BootLoader V0.1 IAP开发流程 须知bootloader和app是两个独立的固件,只是烧写到了FLASH的不同地址处。
- step1: 首先划分好main flash空间, 以本项目为例,将main flash划分成bootloader(addr: 0x08000000 - 0x0800DBFF)和app(addr: 0x0800DC00 - 0x0800FFFF)两部分;
- step2: 准备一份app固件,要求在该app固件中的.ld链接文件中将MEMORY中的FLASH按此处样式修改FLASH (rx) : ORIGIN = 0x0800DC00, LENGTH = 9K, 即ORIGIN修改为step1中app存储起始地址,LENGTH修改为step1中的存储需要的FLASH空间大小, 重新编译固件,生成.bin文件(此处为gd32e23x.bin);
- step3: 要实现i2c烧写固件,同时需要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硬件的支持,本项目中上位机软件为host.py,主要实现Serial串口发送接收读写指令,此处因下位机MCU板支持USB通信,所以此处Serial串口即是实现USB串口收发命令功能。本项目中下位机硬件是一块STM32F103C8T6核心板,USB2I2C文件夹下即是该核心板的驱动源码文件,主要实现USB串口驱动和I2C读写,即可认为此时的STM32F103C8T6核心板是一个USB转I2C设备。
- step4: 要实现i2c批量烧写固件,待烧写设备须提前烧写支持i2c烧写功能的bootloader固件,本项目中BootLoader文件夹下即是bootloader固件工程。即该bootloader支持I2C烧写固件到GD32E232K8Q7待编程设备中,项目中的GD32E23
2025-09-26 16:21:01 16.71MB 上位机源码
1
STM32F103VET6变频器设计方案:成熟量产资料集,含原理图、PCB、源代码及RTOS实时系统应用,STM32F103VET6变频器设计方案:成熟量产,原理图、PCB图及源代码全攻略,stm32 电路图 量产 变频器 完整的资料STM32F103VET6成熟量产1W+的变频器,原理图,源代码,反击式辅助电源,三相逆变,RTOS实时操作系统 成熟量产变熟量产变频器设计方案 STM32源代码原理图 此stm32变频器资料,这个是1.5千瓦的变频器,包含原理图,pcb图,源码 使用感受: 通过阅读学习该设计文档,并参考原理图pcb和源代码,深入浅出理解电机高级控制方法。 极大提高实践电机控制能力 STM32F103VET6是一款成熟量产的微控制器,常用于变频器的设计。变频器是一种用于控制电机转速的设备,通过改变电源频率来实现电机的调速。该设计方案提供了完整的资料,包括原理图、源代码、反击式辅助电源、三相逆变和RTOS实时操作系统。 在这个设计文档中,您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STM32F103VET6来实现1.5千瓦的变频器。文档中包含了详细的原理图、PCB图和源码,通过阅读和
2025-09-25 19:43:53 2.66MB
1
【Matlab:NSGA-Ⅲ优化算法】 NSGA-Ⅲ(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Ⅲ,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第三版)是一种多目标优化算法,它在多目标优化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NSGA-Ⅲ是NSGA-II的改进版本,通过引入新的概念和策略来提高解决方案的质量和多样性。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工具,是实现此类算法的理想平台。 在NSGA-Ⅲ中,关键的概念包括: 1. **非支配解**:在多目标优化中,一个解如果对其他解没有被支配,即在所有目标函数上都不劣于其他解,那么这个解就是非支配解。非支配解是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关键,因为它们代表了可能的最优解集,即帕累托前沿。 2. **分层排序**:NSGA-Ⅲ使用了分层排序策略,将种群中的个体按照非支配级别进行划分,第一层是最优的非支配解,第二层是次优的非支配解,以此类推。这种策略有助于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3. **参考点**:这是NSGA-Ⅲ的独特之处,它引入了一个参考点集,这些点定义了目标空间的超平面。每个个体都与其最近的参考点进行比较,以评估其相对于参考点的接近程度。这有助于引导搜索过程并保持解决方案的均匀分布。 4. **拥挤度**:除了非支配级别,NSGA-Ⅲ还使用拥挤度作为选择策略的一部分。拥挤度衡量了个体在目标空间中的相对密度,较低的拥挤度表示该区域有更少的个体,因此这样的个体更有可能被保留下来。 5. **杂交和变异操作**:NSGA-Ⅲ采用适应度比例选择、杂交(交叉)和变异操作来生成新的种群。杂交通常涉及两个父代个体的部分基因交换,而变异则是随机改变个体的部分基因。 在Matlab中实现NSGA-Ⅲ,你需要编写以下核心模块: 1. **编码与解码**:定义问题的编码方式,如实数编码或二进制编码,并实现将解码为实际问题的决策变量和目标值。 2. **适应度函数**:计算个体的适应度,这通常涉及到目标函数的非支配级别和拥挤度。 3. **选择操作**:实现基于非支配级别的快速选择和基于拥挤度的选择。 4. **杂交和变异操作**:设计合适的交叉和变异策略以保持种群多样性。 5. **参考点生成**:生成一组均匀分布在目标空间的参考点。 6. **迭代循环**:在每个迭代中,执行选择、杂交、变异操作,并更新种群和参考点。 7. **终止条件**:设置迭代次数、目标函数阈值或其他条件作为算法停止的标志。 在提供的"NSGA-III"压缩包中,应包含实现这些功能的Matlab代码,以及可能的示例输入和输出。通过运行这些代码,用户可以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找到一组接近帕累托前沿的解集。理解并应用NSGA-Ⅲ算法需要对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以及Matlab编程有深入的理解。
2025-09-24 23:17:52 12KB Matlab
1
专为 C++ 开发岗(后端 / 客户端 / 嵌入式等)面试打造的 “八股文原理 + 源代码实战” 手册,覆盖 2025 年大厂高频考察的 120 个 C++ 核心知识点,每个考点配备 可编译运行的源代码示例,用 “代码讲原理” 替代纯文字背诵,帮你彻底搞懂 “面试官为什么这么问”“怎么用代码证明掌握深度”。 在深入分析C++程序设计语言时,理解内存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涉及到程序运行时的数据存储和资源分配。C++语言将内存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包括栈、堆、全局/静态存储区、常量存储区和代码区。栈内存用于存储局部变量、函数参数和返回地址,由编译器自动管理,高效但空间有限。堆内存是动态分配的,允许程序员灵活控制内存的申请和释放,但可能导致内存碎片和泄漏。全局和静态变量存储在全局/静态存储区中,程序结束时由操作系统释放。常量存储区用于存放不可修改的数据,而代码区则存储了程序的指令代码。 内存分配的方式也对性能产生影响,栈分配速度快但不灵活,而堆分配虽然灵活但效率较低,且容易产生碎片。在内存分配的过程中,编译器或操作系统必须管理内存空间,保证数据的对齐,以适应硬件架构的限制。对齐内存可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并防止硬件异常。 在C++中,变量的生存周期取决于其作用域和存储类别。全局变量在整个程序中都有效,局部变量仅在函数执行期间有效,静态全局和静态局部变量则具有文件作用域或函数作用域,但只被初始化一次。这些不同的作用域和生存周期对程序的行为和资源管理有重要影响。 智能指针是现代C++中用于自动化内存管理的工具,它包括共享指针、弱指针和唯一指针。共享指针允许多个指针拥有同一资源,当最后一个共享指针被销毁时,资源会自动释放。唯一指针则保证了资源的唯一所有权,当唯一指针销毁时,资源也会被释放。弱指针用于解决共享指针的循环引用问题,它不控制资源的生命周期,但可以检测资源是否已经被释放。 在面试准备过程中,理解和实践这些核心概念对于展示一个候选人的能力至关重要。拥有深刻理解内存管理、智能指针使用以及其它核心概念如STL、多线程和模板元编程,能够帮助开发者在面试中脱颖而出。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使用代码实例来证明自己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是面试准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厂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往往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概念的深入理解,通过实际代码来展示自己对于这些考点的理解,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1
《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是一本深入解析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权威书籍,它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学习和探索Linux内核源代码的详细路径。这本书将复杂的内核概念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核的工作机制。 Linux内核是开源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管理系统的硬件资源,包括CPU、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等,同时也管理着进程调度、文件系统、网络协议栈等关键功能。通过分析其源代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细节。 书中的上半部分可能涵盖了以下主题: 1. **内核架构**:介绍Linux内核的整体结构,包括模块化设计、内核启动过程、中断处理机制等。 2. **进程管理**:阐述进程创建、调度、同步和通信的机制,如信号量、互斥锁、条件变量等。 3. **内存管理**:探讨物理内存的分配、回收,虚拟内存的映射,以及页表的管理等。 4. **文件系统**:讲解VFS(虚拟文件系统)的设计,以及具体文件系统的实现,如EXT4、Btrfs等。 5. **设备驱动**:分析设备驱动模型,包括字符设备、块设备驱动的编写,以及中断处理和DMA(直接存储器访问)。 6. **网络协议栈**:详解TCP/IP协议栈的实现,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的处理流程。 下半部分可能涉及的高级主题: 1. **并发与同步**:深入讨论多线程环境下的同步问题,如自旋锁、读写锁、顺序锁等。 2. **调度算法**:解析CFS(Completely Fair Scheduler)公平调度器的工作原理。 3. **I/O子系统**:涵盖异步I/O、AIO(Asynchronous I/O)和块设备的I/O调度。 4. **安全与权限**:介绍Linux的权限模型,如用户和组、文件权限、SELinux等。 5. **内核调试技术**:讲解如何使用GDB、kdb等工具进行内核调试。 6. **性能优化**:分享如何通过调整内核参数、优化设备驱动来提升系统性能。 通过阅读《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的上下两册,读者不仅可以了解Linux内核的基础工作原理,还能掌握实际开发中所需的高级技巧,对于软件开发者、系统管理员、甚至是对操作系统感兴趣的爱好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这本书以实例驱动,结合实际代码,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理解Linux内核的奥秘。
2025-09-24 17:24:17 47.77MB 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
1
基于Vivado平台的AD9653四通道Verilog源代码工程。该工程实现了125M采样率,支持SPI配置以及LVDS接口自动调整最佳延时功能。文中首先简述了工程背景及其重要性,接着深入探讨了Verilog源代码的具体实现细节,包括SPI配置部分和LVDS接口自动延时调整部分。最后,文章总结了该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强调了代码中有详细的注释,便于工程师理解和维护。 适合人群:具备FPGA开发经验的硬件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开发者以及对高速数据采集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高采样率数据采集的应用场景,如通信设备、医疗仪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目标是帮助工程师快速掌握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其他说明:该工程已经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验证,证明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注释,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和改进。
2025-09-22 15:42:10 551KB
1
基于STM32G474的微型逆变器设计方案:源代码、原理图及PCB布局解析,基于STM32G474的微型逆变器设计方案,附源代码原理图与PCB设计参考图,400w微型逆变器, 基于stm32g474实现 设计方案,不是成品 带有源代码、原理图(AD)、PCB(AD) ,核心关键词: 400w微型逆变器; STM32G474实现; 设计方案; 源代码; 原理图(AD); PCB(AD),基于STM32G474的400W微型逆变器设计方案及源代码与原理图PCB详解 在当今追求绿色能源和高效能的背景下,微型逆变器作为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小型电力转换设备,因其可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微控制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STM32G474微控制器为基础的微型逆变器设计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本设计方案着重于400W级的微型逆变器,旨在通过提供详细的源代码、原理图以及PCB布局设计,帮助工程师和研究者理解和构建以STM32G474为核心的逆变器系统。 设计文档中会涵盖逆变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逆变器通常用于将太阳能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可供日常使用的交流电,它涉及到电力电子学、数字信号处理等多个技术领域。设计方案将详细阐述如何利用STM32G474的高性能计算能力进行逆变过程中的控制算法实现,包括但不限于SPWM(正弦脉宽调制)算法、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等关键功能。 文档中的源代码部分将展示如何编写适用于STM32G474的程序,实现逆变器的基本功能。源代码应包括初始化程序、中断服务程序、控制算法实现、故障检测及处理等关键模块。通过代码示例,开发者可以对STM32G474在逆变器中的编程应用有直观的理解。 原理图部分将利用专业的电路设计软件AD(Altium Designer)绘制,详细展示逆变器的电路设计。原理图将包括直流-直流转换电路、逆变桥电路、控制电路、采样电路以及保护电路等。每个电路部分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参数都会在文档中给予详细说明,以便于设计者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PCB布局部分同样采用AD软件进行设计。PCB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因此在布局时需要考虑到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性以及散热等问题。设计方案中将提供参考的PCB布局图,并对图中的关键布线策略、元件摆放以及热管理等要点进行讲解。 标签“xbox”在此处可能是一个无关的关键词,或许在原文件压缩包中存在与主题不相关的文件,但这不影响对微型逆变器设计方案核心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基于STM32G474的微型逆变器设计方案,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基于高性能微控制器的逆变器实现框架,还通过源代码、原理图和PCB布局的详细解析,极大地降低了逆变器设计的技术门槛,为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5-09-22 11:41:30 1.56MB xbox
1
《uCOS超小型操作系统源代码解析》 uCOS,全称uC/OS,是一款广泛应用在微控制器领域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它以其小巧、高效、可移植性好等特点,深受嵌入式系统开发者喜爱。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uCOS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及其在蓝牙4.0设备中的应用。 我们来看看压缩包内的文件。`os_cpu_init.asm`是CPU初始化的汇编代码,这是操作系统启动的第一步,它负责设置硬件环境,包括堆栈指针、中断向量表等,为后续的uCOS内核启动做好准备。`uCOS.C`包含了uCOS的核心功能实现,如任务调度、信号量管理、事件标志组等。`uCOS.H`和`os_cpu.h`是头文件,分别定义了uCOS的API接口和与特定CPU相关的宏及数据结构,供用户应用程序调用和配置。 uCOS作为一个微操作系统,其核心机制包括任务管理、内存管理、时间管理等。任务管理是RTOS的基石,uCOS支持优先级抢占式调度,任务可以通过任务创建、任务删除、任务挂起和恢复等API进行操作。内存管理则涉及动态内存分配和释放,确保每个任务能有效地使用内存资源。时间管理则包括延时、定时器等功能,满足实时性的需求。 在蓝牙4.0的应用场景中,uCOS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蓝牙4.0,也称为Bluetooth Smart或Bluetooth Low Energy (BLE),主要针对低功耗设备。uCOS的轻量级特性使其成为这类设备的理想选择。通过uCOS,开发者可以创建多任务环境,实现蓝牙连接、数据传输、电源管理等多种功能的同时运行,且保持高效和低功耗。 例如,在一个蓝牙4.0的心率监测仪项目中,可能需要同时运行的任务有:与手机保持蓝牙连接的任务,负责数据传输;心率传感器读取任务,定期获取并处理心率数据;以及电池管理任务,监控电量并适时进行节能操作。这些任务都可以在uCOS上以独立的实体运行,通过信号量或事件标志组进行通信,确保系统的稳定和高效。 此外,uCOS的可移植性使得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将其迁移到不同架构的CPU上,这对于应对多样化的嵌入式硬件环境至关重要。中文注释的加入更是降低了学习和使用的门槛,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资料。 uCOS作为一款强大的微操作系统,结合蓝牙4.0技术,为开发者提供了构建高效、低功耗嵌入式系统的强大工具。通过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uCOS,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能在嵌入式世界中大展拳脚。
2025-09-22 10:32:55 15KB 蓝牙4.0 操作系统 微操作系统
1
天线一信号收发的重要关卡天线的应用包括基站侧与终端侧,而无论在哪侧,天线都是信号发射与接收的关卡,天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通信的质量。终端天线用于无线电波的收发,连接射频前端,是接收通道的起点与发射通道的终点。基站天线与终端天线相似,也是信号的转换器,但基站天线连接基站设备与终端用户。
2025-09-21 17:16:59 2.89MB
1
`flask-markdown-to-html` 是一个Python库,专为Flask框架设计,用于将Markdown格式的文本转换为HTML,以便在Web应用中更方便地显示富文本内容。这个库包含两个主要函数:`markdown_to_html()` 和 `render_markdown()`,它们提供了将Markdown解析为HTML的功能。 1. **Markdown**: Markdown是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它允许用户使用易读易写的纯文本格式编写文档,然后转换成结构化的HTML文档。Markdown语法简洁明了,例如,使用`#`符号创建标题,`*`和`_`创建斜体和粗体,以及`-`和`*`创建无序列表等。 2. **Flask**: Flask是Python中的一个微型Web框架,它以轻量级和模块化著称。开发者可以使用Flask来构建各种规模的Web应用,包括简单的个人博客到复杂的商业系统。Flask支持模板引擎、路由系统、数据库集成等特性,而`flask-markdown-to-html`就是针对Flask的一个扩展,帮助处理Markdown内容。 3. **`markdown_to_html()` 函数**: 这个函数接收Markdown文本作为输入,然后返回其对应的HTML格式。它通常用于在后端处理Markdown字符串,将其转换为HTML,然后再发送到前端展示。这样可以保持后端和前端的职责分离,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4. **`render_markdown("")` 函数**: 这个函数与`markdown_to_html()`类似,但可能更适用于Flask的模板渲染环境。它可能是将Markdown内容嵌入到Flask的Jinja2模板中进行渲染,允许开发者在模板文件中直接使用Markdown,并自动转换为HTML。 5. **`README.md`**: 这是项目的基本介绍文件,通常包含项目的目的、如何安装和使用等信息。在`flask-markdown-to-html`中,`README.md`可能详细解释了库的用法、依赖和安装步骤。 6. **`setup.py`**: 这是Python项目的配置文件,用于定义项目的元数据(如版本、作者信息)以及安装和打包指令。用户可以通过运行`pip install .`或`python setup.py install`来安装这个库。 7. **`.git`**: 这是Git版本控制系统的目录,包含了项目的提交历史、分支信息等。表明`flask-markdown-to-html`库是通过Git进行版本管理的。 8. **`flask_markdown_to_html`**: 这可能是库的主模块或包,包含了实际实现`markdown_to_html()`和`render_markdown("")`的代码。在这个目录下,可能有`.py`文件定义了这两个函数,以及其他辅助功能。 在实际开发中,`flask-markdown-to-html`库可以帮助Flask开发者轻松地处理Markdown内容,无论是存储在数据库中还是用户实时输入,都能快速、有效地将其转化为美观的HTML页面,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这个库的源代码也提供了学习Markdown解析和Flask扩展开发的好材料。
2025-09-20 21:10:21 17KB python flask markdown ht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