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日常监测与联动支持系统以设备设施运行状况监测和安全环境监测为基础,并基于视频监测数据进行客流监测与分析以及对各种典型突发公共事件的自动识别和预警,从而实现对东直门枢纽日常运行状况的全面监测;同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枢纽内的交通运营企业,为了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协调调度和应急联动提供支持,提高枢纽运营管理的效率。
2021-06-24 12:09:26 1.37MB 智慧交通 交通运输 智慧城市
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轮胎纵向力特性的建模,建立了以滑移(转)率为变量,以垂直载荷为参变量的轮胎纵向力神经网络模型。对轮胎实测数据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表明,轮胎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BP前馈神经网络可有效地应用于车辆轮胎纵向力特性的数学建模,且建模过程简单,模型计算较快,预测精度较高。
2021-06-22 11:06:31 136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非常有用2003年国赛优秀论文
2021-06-19 15:57:48 2.04MB 2003年国赛
1
内含03到05年数学建模获奖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1-06-19 14:46:12 11.96MB 2003 2004 2005 CUMCU
1
空间内提供个人所有的数学建模的优秀论文,为方便大家学习之用,所有均为0积分下载,欢迎学习交流
2021-06-19 14:42:10 3.21MB 数学建模 优秀论文 全国大学生 2003年
1
非线性广义系统的结构稳定性的研究有实际意义,基于李亚普诺夫方程,研究了一 类非线性广义系统平衡点稳定的问题。用李亚普诺夫方法研究了此类非线性广义系统的结构稳定 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这类非线性广义系统结构稳定和李亚普诺夫方程的解的关系。最后,给 出了这类非线性广义系统结构稳定的充要条件,并且用简单的数值算例说明了定理的可行性。
2021-06-18 13:04:58 653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A卷) 2003年1月10日 说明: 1.开卷,时间为2小时。 2.所有题目均为必做。 3.必要时你可以假定一些条件,但必须在答案中逐一列出。 一.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关于颗粒物的浓度,最初以TSP表示,后来改为PM10,近来又改为PM2.5,其动因是什么?对污染控制技术提出哪些要求和挑战? 2.空气/燃料比对燃烧过程形成的污染物种类和总量有什么影响? 3.与汽油车相比,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有哪些特征? 4.简要分析NOx的排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5.近年来,北京市近地层大气环境中O3浓度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试简要分析O3的形成机制。若大幅度削减NOx的排放,能有效降低环境大气中O3的浓度吗? 二.计算题(共40分) 1.(8分)气流中的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且质量中位径MMD=10µm,几何标准偏差σ=1.5。现在令气流通过一除尘器,该除尘器对 dp ≥ 40µm的颗粒有100%的捕集效率;对10~40µm的颗粒的捕集效率等于50%;对于小于10µm的颗粒,捕集效率为零。 a). 以质量计,计算该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b). 穿透除尘器的颗粒的质量中位径是多少? 2.(4分)以50km/h行驶的汽车,尾气中含CO 1%(体积分数)。假如汽车的排气速率为80mN3/h,试计算汽车行驶1km排放CO的量(以克计)。
2021-06-17 17:02:53 41KB 2003清华大学2003年大气污
2003年考试答案 一、问答题 1.颗粒物粒径大小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PM10可以被吸入气管,在呼吸道内沉积,而PM2.5可以被吸入肺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大,加剧生理效应的发生与发展。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改变,反映了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入。新的标准对除尘技术提出了挑战,不仅要求整体上较高的除尘效率,而且要求对细颗粒的捕集更为有效,而细颗粒的捕集相对粗颗粒要相对困难。 2.低空燃比时,燃料燃烧不完全,易形成CO和HC,NOx排放很少;高空燃比时,燃料燃烧充分,火焰温度高,CO和HC排放很少,NOx生成量较高;存在一个最佳点,CO、HC和NOx的排放总量最低。 3.与汽油车相比,CO、HC和NOx的排放曲线有向稀燃区平移的趋势,一般来说,CO和HC的排放很低,NOx的产生量也低于汽油车,但是碳烟的排放浓度很高。 4.NOx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酸沉降;2。形成O3;3。形成二次颗粒物。 5.O3的形成过程为: VOC通过下述过程将NO重新转化为NO2: O3的平衡浓度与NOx和VOC的相对比例有关,单纯的大幅度削减NOx,并不一定降低大气中的O3浓度,当NOx/VOC很大时,削减NOx的排放有可能导致O3浓度升高。 二、计算题 1.在对数概率坐标系上绘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得到40μm以上的粒子占总质量的0.05%,10~40μm的粒子占49.95%,10μm以下占50%;因此a)除尘效率为: 1-0.05%-49.95%×0.5=74.98% b)在对数概率坐标系上绘穿透粒子的累积频率分布曲线(以捕集前的颗粒物为100%),读出累积频率为50%的粒径为8.7μm。 2. 3.以完全燃烧100g煤为基础: 质量/g 转化为mol数 mol H 4.9 ÷1= 4.9 C 68.3 ÷12= 5.69 N2 8 ÷28= 0.029 S 0.6 ÷32= 0.019 O2 10.2 ÷32= 0.319 因此,理论需氧量: 需要的实际空气量为: 产生烟气: 因此: SO2向SO3的转化率为5%,假定SO3全部转化为H2SO4, H2SO4的含量 查教材图2-7,烟气的酸露点约为135oC。 4. 5.除尘效率: 排放量:
2021-06-17 17:02:53 54KB 2003清华大学2003年大气污
2003年考试答案 一、问答题 1.颗粒物粒径大小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PM10可以被吸入气管,在呼吸道内沉积,而PM2.5可以被吸入肺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大,加剧生理效应的发生与发展。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改变,反映了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入。新的标准对除尘技术提出了挑战,不仅要求整体上较高的除尘效率,而且要求对细颗粒的捕集更为有效,而细颗粒的捕集相对粗颗粒要相对困难。 2.低空燃比时,燃料燃烧不完全,易形成CO和HC,NOx排放很少;高空燃比时,燃料燃烧充分,火焰温度高,CO和HC排放很少,NOx生成量较高;存在一个最佳点,CO、HC和NOx的排放总量最低。 3.与汽油车相比,CO、HC和NOx的排放曲线有向稀燃区平移的趋势,一般来说,CO和HC的排放很低,NOx的产生量也低于汽油车,但是碳烟的排放浓度很高。 4.NOx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酸沉降;2。形成O3;3。形成二次颗粒物。 5.O3的形成过程为: VOC通过下述过程将NO重新转化为NO2: O3的平衡浓度与NOx和VOC的相对比例有关,单纯的大幅度削减NOx,并不一定降低大气中的O3浓度,当NOx/VOC很大时,削减NOx的排放有可能导致O3浓度升高。 二、计算题 1.在对数概率坐标系上绘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得到40μm以上的粒子占总质量的0.05%,10~40μm的粒子占49.95%,10μm以下占50%;因此a)除尘效率为: 1-0.05%-49.95%×0.5=74.98% b)在对数概率坐标系上绘穿透粒子的累积频率分布曲线(以捕集前的颗粒物为100%),读出累积频率为50%的粒径为8.7μm。 2. 3.以完全燃烧100g煤为基础: 质量/g 转化为mol数 mol H 4.9 ÷1= 4.9
2021-06-17 17:02:51 54KB 清华大学2003年大气污染本科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8―2003年《丝绸》载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丝绸》重视载文密度,强调论文时效性,明确以纺织丝绸企业为服务对象;《丝绸》拥有一批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优秀作者群体,在纺织丝绸行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2021-06-16 18:05:07 545KB 工程技术 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