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复杂性】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工具,而复杂性则是衡量算法效率的重要标准。墨尔本大学的COMP90038课程深入探讨了这两个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高级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技巧。 **概念** 1. **Algorithmic Problems**:算法问题通常涉及在有限步骤内解决特定计算任务。这些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数据处理任务或其他形式的决策问题。学习如何将现实世界的问题转化为可执行的算法是这个课程的基础。 2. **Algorithm**:一个算法是一系列明确的步骤,用于解决特定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它必须是确定性的,有限的,并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终止。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是这门课程的重点。 3. **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是评估算法运行时间随着输入规模增加而增长的速度。它提供了算法效率的理论上限,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大O记号。 4. **增长次数表**:用于比较不同算法的增长速率,例如线性(O(n))、对数(O(log n))、平方(O(n²))和指数(O(2^n))等。理解这些增长模式对于选择最佳算法至关重要。 5. **渐进符号**:包括大O、Ω和Θ记号,它们分别表示算法运行时间的上限、下限和精确界限,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算法的最坏、最好和平均性能。 **小总结** - **基本操作与输入规模度量**:分析算法时,关注基本操作的数量(如比较、赋值)以及输入规模(如问题实例的大小n)对算法运行时间的影响。 **Master Theorem** 6. **Master Theorem** 是一种解决递归关系T(n) = aT(n/b) + f(n)的工具,其中a和b为常数,f(n)是关于n的函数。这个定理为解决分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方法。 7. **Euclid’s Algorithm**:欧几里得算法是求解最大公约数(GCD)的经典算法,基于“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再用除数去除余数”的递归过程。其时间复杂度可以用Master Theorem来分析。 **递归(Recursion)** 8. **Recursion** 是算法设计的一种强大工具,通过函数调用自身来解决问题。理解递归的原理,包括基线条件(base case)和递归情况(recursive case),以及如何避免无限循环,是学习算法的重要部分。 **数据结构** 9. **数组(array)**:是最基础的数据结构,提供随机访问但插入和删除操作相对较慢。理解数组的特性对于设计和分析算法至关重要。 10. **链表(linked list)**:链表允许动态地添加和删除元素,但不支持随机访问。链表分为单链表、双链表和循环链表等类型,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场景。 以上只是课程的冰山一角,COMP90038还涵盖了树、图、排序算法、查找算法、动态规划、贪心算法、随机化算法等多个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和复杂性分析能力,以应对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挑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效方法,为未来在IT领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2025-06-15 19:49:36 8.98MB
1
复变函数是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复数域上的解析函数。这一领域在工程、物理、数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磁场理论、量子力学、信号处理等。西安邮电大学的历年期中期末考试卷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和掌握复变函数知识的宝贵资源。 从期中考试的题目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 1. 复数:复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实部、虚部、共轭复数、模长以及辐角。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复变函数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表示复数平面上的点。 2. 复数运算: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复数与幂次、根号的关系。理解这些运算规则对于解决复变函数问题至关重要。 3. 解析函数:一个在复平面上处处可微的函数被称为解析函数,如洛朗级数和泰勒级数。理解解析函数的性质,如柯西-黎曼条件,是复变函数的核心内容。 4. 洛朗级数:在复分析中,洛朗级数是一种特殊的级数表示法,它可以用来表示复平面上的任意解析函数。了解其展开、收敛域以及级数性质对解题至关重要。 5. 单值性和多值性:理解单值函数和多值函数的概念,如欧拉公式、共轭函数,以及如何通过分支切割来处理多值函数。 6. Cauchy积分定理:这是复变函数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说明了在闭曲线内的解析函数的积分等于零,对于计算复积分非常有用。 7. Cauchy积分公式:这个公式用于求解解析函数的导数,提供了求解复变函数问题的有效工具。 8. 概率论中的复变函数应用:在概率论和随机过程中的复变函数应用,比如随机变量的矩生成函数和特征函数,这些都是期中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 期末考试通常会涵盖更多高级和综合性的概念: 1. Residue定理:Residue定理是复分析中的另一个重要定理,它用于计算围道积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计算物理问题中的某些积分。 2. Cauchy-Riemann方程:理解并能熟练运用Cauchy-Riemann方程来判断函数是否解析。 3. 解析延拓:如果一个函数在一个区域解析,我们可能需要探讨如何将其延拓到更大的区域,这涉及到函数的边界性质和奇异点。 4. 复积分的物理应用:例如,电磁学中的复变函数应用,如计算电场或磁场的积分。 5. 极限环与不动点理论:这些是复变函数动态系统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函数迭代的行为。 6. 非解析函数:虽然复变函数主要关注解析函数,但了解某些非解析函数,如单叶双曲函数,也是必要的。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复变函数的理论和应用,从而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西安邮电大学的历年试卷作为复习资料,能帮助学生了解出题趋势,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025-06-15 12:51:36 3.4MB
1
资源中包含: ①一次小测的试卷 ②2021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真题 ③2022算法设计与分析期末真题
2025-06-14 19:25:30 26.51MB 深圳大学 期末真题 算法设计与分析
1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分析 #### 实验背景 本次实验是基于安徽工业大学陆勤老师的指导,旨在深入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的原理及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实验选取了微机系统中常用的三个器件——8253定时/计数器、8255并行接口芯片以及8259中断控制器进行综合实验。 #### 实验目的 1. **理解8253计数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来实现定时或计数功能。 2. **掌握8255并行接口的应用**:学习如何通过编程控制8255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 3. **熟悉8259中断控制器的配置**:了解中断请求的处理机制,包括初始化设置和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 #### 实验设备与环境 - 微机系统实验箱 - PC机 - 实验所需的软件开发环境 #### 实验内容 ##### 8253计数器实验 - **目标**:实现计数器1以方式0(硬件重装初值)计数,计满3个数后产生中断,并在中断发生5次后结束。 - **实验线路**:根据提供的电路图进行连线。 - **实验程序**: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上述功能。 - 初始化8259A中断控制器,设置为边沿触发、单片模式,且需要发送ICW4命令。 - 设置8253计数器1工作于方式0,计数初值为3,采用BCD编码。 - 控制8255A的各个端口工作模式,以便配合实验需求。 - 开启中断并进入循环等待状态,在此过程中,通过中断服务程序更新计数器值并判断是否达到指定次数。 ##### 8255并行接口实验 - **目标**:利用8255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 - **实验程序**:在实验代码中可以看到8255A被配置为:A口方式0输出,C口上半部输出,B口方式0输出,C口下半部输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数据的显示等功能。 ##### 8259中断控制器实验 - **目标**:学习8259A的初始化和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实验程序**:实验中通过设置8259A的控制字来实现中断请求的处理。包括写入ICW1、ICW2、ICW3、ICW4等命令,这些命令用于初始化8259A的工作方式。此外,还设计了中断服务程序来响应由8253计数器产生的中断。 #### 实验步骤详解 1. **初始化8259A**: - 写入ICW1设置为边沿触发、单片模式。 - 写入ICW2设置中断向量。 - 写入ICW4设置为8086/8088系统兼容模式。 2. **配置8253计数器1**: - 发送控制字设定通道1为方式0,BCD编码,只读/写低字节。 - 设置计数初值为3。 - 开启中断。 3. **配置8255A**: - 设置A口为方式0输出,C口上半部输出,B口方式0输出,C口下半部输出。 4. **主程序流程**: - 跳转至`START0`处执行初始化操作。 - 进入无限循环`WATING`,等待中断发生。 - 当计数器计满时,触发中断。 - 中断服务程序`INTREEUP3`中更新计数器值,并检查是否达到指定次数。 - 如果达到指定次数,则清除中断标志,退出中断服务程序。 #### 结论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8253定时/计数器、8255并行接口芯片以及8259中断控制器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学习了这些器件的基本原理,还掌握了它们的具体应用方法。通过对实验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进一步提高了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于后续更复杂的微机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 安徽工业大学微机接口实验报告知识点梳理 #### 一、8255A 应用——数码管动态显示 ##### 实验目的 - **理解8255A的工作方式**:熟悉8255A芯片的不同工作模式及其特点。 - **编程原理**:学习如何通过编程控制8255A进行数据输入输出操作。 - **微机接口方法**:掌握将8255A芯片与微处理器连接的方法。 - **LED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了解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过程。 ##### 实验内容 - **程序编写**:编写程序实现LED数码管显示特定的字符串“DICE88”。 ##### 实验程序框图 - **初始化**:配置8255A的工作模式。 - **循环显示**:循环发送不同的字形码到不同的数码管,实现动态显示效果。 ##### 实验步骤 - **联机模式**: - 使用PC机上的软件(dj8086k.exe)编写并编译汇编源程序。 - 运行程序后观察数码管显示效果。 - **脱机模式**: - 在实验平台上手动输入机器码。 - 观察数码管显示效果。 ##### 实验程序分析 - **程序结构**: - **定义段**:定义了数据段和代码段。 - **初始化**:设置端口地址等。 - **主程序**:通过循环调用显示子程序实现动态显示。 - **关键指令**: - `MOV`:用于数据移动。 - `OUT`:向I/O端口写入数据。 - `LOOP`:循环控制指令。 - `SHR`:逻辑右移指令,用于改变数码管的点亮顺序。 ##### 思考题 - **修改程序**:如何修改程序以显示其他字符,例如“AHUt09”。 #### 二、8259 单级中断控制器实验 ##### 实验目的 - **掌握8259中断控制器的接口方法**:了解如何将8259与微处理器连接起来。 - **掌握8259中断控制器的应用编程**:学习编写程序来处理外部中断。 ##### 实验内容 - **实现中断响应**:当外部中断发生时,能够正确地进行响应并更新数码显示的数值。 ##### 实验接线图 - **硬件连接**:通过实验接线图展示8259芯片与其他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 编程指南 - **8259A芯片介绍**: - **功能**:8259A是一种专为控制优先级中断设计的芯片。 - **特性**:支持最多8级中断、可编程的优先级排队、中断矢量生成等功能。 - **编程要点**: - **初始化**:通过发送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命令字对8259A进行配置。 - **中断处理**:编写中断服务程序处理各种中断事件。 #### 总结 本实验报告覆盖了微机接口技术中的两个关键实验:8255A应用与8259中断控制器。通过对这些实验的学习,不仅能够深入理解8255A和8259的功能与使用方法,还能够掌握微机系统中的硬件接口技术和软件编程技巧。这些技能对于进一步研究微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4 17:11:42 498KB
1
实验名称 汇编语言上机操作—比较字符串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上机电脑 实验过程记录 遇到的问题:第一次按书本操作时,操作到最后没有出现要求的“no match”而是“match”,经过思考,回看书本后发现没有改寄存器中的值,第二次操作修正上次的错误后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课后思考题 题目1: 10个。分别如下: 汇编器:汇编源代码用; 链接器:链接各个obj文件,加入操作系统文件格式信息,生成exe文件; 调试器:调试源代码; 文本编辑器:编写程序; 项目管理器:同一项目中各文件的组织管理; 库文件:可供程序调用的程序库; 头文件:库文件、操作系统中定义的标号、例程原型; 帮助文件; 例子程序; 资源编辑器:编辑图标、位图等资源文件; 题目2: 先看看Jz与Jnz的区别: 代码修改地方为下图中圈出部分: 猜测结果与原实验结果相反,即先显示“no match”,修改寄存器数值后显示“match”。 实验后思考总结 第一次实验经验不足,没有在实验课过程中拍摄到关键实验过程,课后思考题也没有及时验证,希望下次做的更好。
2025-06-14 01:39:23 6.81MB 课程报告
1
优质项目,资源经过严格测试可直接运行成功且功能正常的情况才上传,可轻松copy复刻,拿到资料包后可轻松复现出一样的项目。 本人系统开发经验充足,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会及时为你解惑,提供帮助。 【资源内容】:包含完整源码+工程文件+说明(若有),项目具体内容可查看下方的资源详情。 【附带帮助】: 若还需要相关开发工具、学习资料等,我会提供帮助,提供资料,鼓励学习进步。 【本人专注嵌入式领域】: 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会及时解答,第一时间为你提供帮助,CSDN博客端可私信,为你解惑,欢迎交流。 【适合场景】: 相关项目设计中,皆可应用在项目开发、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期末/期中/大作业、工程实训、大创等学科竞赛比赛、初期项目立项、学习/练手等方面中 可借鉴此优质项目实现复刻,也可以基于此项目进行扩展来开发出更多功能 【无积分此资源可联系获取】 # 注意 1. 本资源仅用于开源学习和技术交流。不可商用等,一切后果由使用者承担。 2. 部分字体以及插图等来自网络,若是侵权请联系删除。积分/付费仅作为资源整理辛苦费用。
2025-06-13 22:04:35 10.4MB
1
【数据库原理】试卷详解 1.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用户应用程序通常安装在客户端,以便与服务器上的数据库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存取和处理。 2. SQL语言操作:SQL中的DROP命令用于删除表,而DELETE常用于删除表中的记录。 3. 关系代数优化:在数据库查询优化中,通常首先执行选择运算(SELECT),以减少后续操作的数据量。 4. 日志文件: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有更新操作都会被记录在日志文件中,用于数据恢复和故障排查。 5. 排它锁:当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的排它锁,意味着T可以读取和写入Q,但其他事务无法访问Q。 6. DISTINCT关键字:在SQL查询中,SELECT DISTINCT用于去除结果集中的重复行。 7. 主键:在关系数据库中,主键是唯一标识记录的一组属性。根据给出的关系R,属性组ABCD可以作为主键。 8. 数据库系统组件关系:DBS(数据库系统)包含DB(数据库)和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9. 投影运算:对关系R进行投影运算,可能会减少元组数,但不会增加,因此R的元组数可能等于或大于S的元组数。 10. 故障类型:数据库系统可能遭遇事务内部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 11. E-R模型转换: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化时,可能出现命名冲突、属性冲突和结构冲突。 12. 基本关系代数运算:包括并(∪)、差(-)、笛卡尔积(×)、选择(σ)和投影(π)。 13. DML操作:DML(数据操作语言)包括插入、删除和更新,但不包括描述数据库结构。 14. 两关系操作:连接操作(JOIN)涉及两个关系,而选择(SELECT)、并(UNION)和交(INTERSECT)可以只操作一个关系。 15. 数据模型组成: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构成。 16. 数据独立性:要保证数据独立性,需修改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射,使得用户与物理存储细节分离。 17. ACID性质:事务的四大特性是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18. 个别用户视图:每个用户可能有自己特定的数据视图,这是外模式的概念。 19. FOREIGN KEY约束:在SQL中,FOREIGN KEY用于定义参照完整性,通常与REFERENCES子句配合使用。 20. 外模式:外模式是用户视图的描述,反映了用户的特定需求。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数据库原理的基础概念,包括数据库架构、SQL语言、查询优化、数据模型、事务处理、数据独立性和数据库设计等方面。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掌握数据库管理和开发至关重要。
2025-06-13 21:03:32 105KB
1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一学科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合集,作为一份全面且珍贵的教学资料,对于教育和科研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必须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以及其工作原理。该实验报告合集按照教学要求,合理设计了包括实验一至实验六在内的多个实验项目,每个项目都旨在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不同层次的知识理解。 以实验二为例,学生在“数据运算与逻辑电路”这一板块中,通过设计并实现简单的算术逻辑单元(ALU),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逻辑与、逻辑或等运算操作,还能够利用布尔代数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分析与简化。这不仅加深了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三中,涉及了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学生通过对存储层次结构的研究,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及外部存储器等,构建了简单的存储器模型,并了解了地址映射、替换策略以及读写操作的流程。这有助于学生掌握数据存储与管理的知识,理解存储系统在计算机中的核心地位。 实验五则是对“指令系统和控制器设计”进行实践。学生在这一实验中模拟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设计并实现了指令解码和执行过程。通过时序控制和状态机设计,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指令执行周期的划分,从而掌握计算机的控制部分。这是计算机系统中实现软件与硬件相互作用的关键部分,对于学生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尤为关键。 实验六作为关注点放在了“输入/输出(I/O)系统”上。学生在这里学习了中断系统,模拟了设备驱动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的交互,以及利用DMA(直接存储器访问)技术实现高效数据传输。I/O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与外部世界交换信息的桥梁,实验六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一过程中的技术实现与效率问题。 每个实验报告的撰写都遵循严谨的结构,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问题讨论等关键部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不断深化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了解,并通过动手实践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团队合作也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学生养成沟通协调、分工合作的职业素养。 教师通过这些实验报告,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报告中对实验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也能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反馈,帮助他们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合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学习资料,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它不仅有助于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对计算机硬件教育和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随机过程》考试大纲
2025-06-13 11:01:58 1.94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