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数据预处理+统计+异常值+检测+适用维度较小的数据 基于统计的异常值检测是一种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技术来识别数据集中异常值或离群点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考察数据集的统计特性来发现与其他样本显著不同的观测值。我们可以利用几种常见的方法,包括3σ(sigma)准则、Z分数(Z-score)和Boxplot(箱线图)。 ### 数据预处理之基于统计的异常值检测 #### 异常值的概念与重要性 异常值,也称为离群点,是指数据集中显著偏离其他数据点的观测值。这类数据通常被视为异常的原因在于它们可能源自不同的生成机制而非随机变化的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异常值的检测对于确保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它可以揭示数据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或特殊情况,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 异常值检测的应用场景 异常值检测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1. **制造业**:通过监控生产线上产品的数据,可以及时发现生产线上的问题并加以修正,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2. **医疗保健**:通过对住院费用等医疗数据的异常检测,可以有效识别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帮助找出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从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问题。 #### 常用的异常值检测方法 异常值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基于预测的方法以及基于聚类的方法等。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应用场景。 ### 基于统计的异常值检测方法详解 基于统计的异常值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3σ准则** 2. **Z分数(Z-score)** 3. **Boxplot(箱线图)** #### 3σ准则 3σ准则是基于正态分布的性质来进行异常值检测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假设数据集中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则大约有99.7%的数据点位于均值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内。任何落在该范围之外的数据点都将被视为异常值。 **MATLAB示例代码**: ```matlab clear all clc data1 = xlsread('3.6 基于统计异常值检测案例数据.xlsx'); data = reshape(data1, [], 1); mu = mean(data); % 计算均值 sigma = std(data); % 计算标准差 outliers = data(abs(data - mu) > 3*sigma); % 识别异常值 disp('异常值:'); disp(outliers); ``` #### Z分数(Z-score) Z分数是一种衡量数据点与平均值之间差异的标准偏差数量。如果一个数据点的Z分数绝对值超过了一个特定的阈值(通常为3),那么这个数据点就可以被认定为异常值。 **MATLAB示例代码**: ```matlab clear all clc data1 = xlsread('3.6 基于统计异常值检测案例数据.xlsx'); data = reshape(data1, [], 1); mu = mean(data); % 计算均值 sigma = std(data); % 计算标准差 z_scores = (data - mu) ./ sigma; % 计算Z分数 outliers = data(abs(z_scores) > 3); % 识别异常值 disp('异常值:'); disp(outliers); ``` #### Boxplot(箱线图) 箱线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数据分布展示方式,它利用四分位数来描绘数据集的大致分布,并且能够直观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异常值。在箱线图中,通常将位于上下边界之外的数据点视为异常值。 **MATLAB示例代码**: ```matlab clear all clc data1 = xlsread('3.6 基于统计异常值检测案例数据.xlsx'); data = reshape(data1, [], 1); figure; boxplot(data); title('箱线图'); xlabel('数据'); ylabel('值'); % 手动计算异常值界限 Q1 = prctile(data, 25); % 下四分位数 Q3 = prctile(data, 75); % 上四分位数 IQR = Q3 - Q1; % 四分位距 lower_whisker = Q1 - 1.5 * IQR; % 下限 upper_whisker = Q3 + 1.5 * IQR; % 上限 % 识别异常值 outliers = data(data < lower_whisker | data > upper_whisker); disp('异常值:'); disp(outliers); ``` ### 总结 通过对上述基于统计的异常值检测方法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方法不仅简单易懂,而且在实践中非常实用。无论是3σ准则还是Z分数法,都基于正态分布的假设;而Boxplot法则更加灵活,不严格依赖于正态分布假设。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有效地识别并处理异常值,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11-19 09:57:07 31KB matlab
1
ML307R_OpenCpu_sdk二次开发包
2025-11-19 09:42:58 235.49MB opencpu
1
1、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英文对照文档、jar包下载地址、Maven依赖、Gradle依赖、源代码下载地址。 2、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3、特殊说明: (1)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2)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3)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4、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5、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英文对照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2025-11-19 09:38:06 2.07MB java jar包 Maven 中文API文档
1
STM32F4系列微控制器由STMicroelectronics生产,是基于ARM® Cortex®-M4内核设计的高性能微控制器。ADS1274是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推出的一款低噪声、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ADC)。它具有差分输入、低功耗和高速度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需要高精度信号采集的应用场合。 STM32F4微控制器与ADS1274模数转换器的结合使用,通常用于需要高性能信号处理的领域,如音频设备、生物医疗设备、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等。STM32F4通过其丰富的外设接口,如SPI(串行外设接口),可以方便地与ADS1274这样的高精度ADC进行通信。此外,STM32F4系列微控制器内部集成的丰富功能,如数字信号处理能力、浮点运算单元和广泛的通信接口,为实现复杂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驱动ADS1274的过程中,开发者需要对ADS1274的通信协议和寄存器配置有深入的理解。STM32F4通过SPI接口与ADS1274进行数据交换,包括发送控制命令、配置寄存器和读取转换结果。为了确保ADS1274的高效运行,开发者需要精心设计STM32F4的软件驱动,包括初始化SPI接口、设置合适的时钟频率、编写数据传输函数等。 在实现STM32F4驱动ADS1274的软件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ADS1274的数据手册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其工作模式、控制寄存器设置以及通信协议细节;其次是基于STM32F4的HAL库函数或者直接操作寄存器,来编写能够正确配置SPI接口的代码;然后需要编写相应的API函数,实现对ADS1274寄存器的读写操作;还需要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可能包括滤波算法和数据格式转换等。 ADS1274-master压缩包文件名暗示,可能存在一个针对STM32F4与ADS1274搭配使用的软件项目。在这样的项目中,开发者可以找到现成的硬件驱动代码示例,以及可能的硬件连接图纸和完整的软件框架。使用这些资源,开发者可以快速地搭建起整个系统的原型,大大加快项目的开发进度。 此外,由于ADS1274的高精度和低噪声特性,这种搭配尤其适用于处理微弱信号的场合。因此,在设计硬件电路时,要特别注意信号的完整性和抗干扰能力。在软件层面,开发者需要考虑到实时性和稳定性,确保ADC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ADS1274的性能特点还包括内置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可以进一步增强微弱信号的处理能力。这意味着在驱动程序中需要编写相应的代码来设置PGA的增益值,以适应不同信号强度的需求。另外,ADS1274还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出数据速率(ODR)设置,这需要驱动程序能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灵活调整。 在处理STM32F4与ADS1274的通信过程中,开发者需要确保遵守SPI通信协议的所有细节,比如时钟极性和相位的设置、数据格式(比如MSB或LSB先行)、帧格式等。所有的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ADC的性能表现。而且,STM32F4可能需要在软件层面进行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以处理ADC数据的接收和处理。 ADS1274支持串行外设接口(SPI)和双线接口(又称为DSP接口)。在软件驱动开发中,开发者需要根据硬件连接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并编写相应的软件来支持这一方式。而且,ADS1274还可能包含其他的高级特性,比如斩波稳定输入、数字滤波器等,这些功能在驱动程序中都应该有相应的支持代码。 STM32F4与ADS1274的结合使用,展示了高性能微控制器与高精度ADC之间协作的巨大潜力。通过精心设计的软件驱动和硬件电路,可以构建出性能优异的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和高保真数据处理等领域。
2025-11-19 09:37:27 96.55MB
1
解压到linux系统后,shell界面运行以下命令 rpm -ivh --force --nodeps $cur_dir/libibverbs-1.1.8-3.el6.x86_64.rpm rpm -ivh --force --nodeps $cur_dir/fio-2.1.7-1.el6.rf.x86_64.rpm libibverbs-1.1.8-3.el6.x86_64.rpm是fio工具的依赖包
2025-11-19 09:34:08 312KB
1
Visual assist X破解补丁找了好久了,终于找到了,真是感动啊,好东西不能自己独享,所以上传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具体方法:解压文件夹,然后将里面的Dll文件覆盖Visual assist X安装目录中的同名文件。在此过程中,不要打开vc。 that's all
2025-11-19 09:09:46 2.74MB Visual assist
1
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与单纯型算法、对偶理论与对偶单纯型算法,整数规划的割平面算法与分枝定界算法,非线性规划的最优性条件与直线搜索方法、共轭梯度方法、可行下降方法与罚函数方法,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与多种典型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方法,网络优化的最小生成树问题、最大流问题以及最小费用流问题的有关理论与求解方法。 最优化是运筹学中的核心领域,涉及到一系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本文主要探讨了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关键概念,并以运输问题作为具体实例进行深入解析。 线性规划是优化问题的基础,通过单纯形算法来寻找满足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单纯形法是一种迭代方法,它在多维空间中通过移动当前解的“面”来逐步接近最优解。对偶理论则是线性规划的另一面,通过对偶问题可以提供原问题的洞察,并且对偶单纯型算法可以用于求解对偶问题。 整数规划扩展了线性规划,引入了整数或二进制约束,使得决策变量必须取整数值。常见的求解方法包括割平面算法和分枝定界算法。割平面算法通过切割不包含最优解的超平面来逐步逼近最优解空间;而分枝定界则通过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并结合分支策略来寻找全局最优解。 非线性规划处理含有非线性函数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最优性条件通常包括KKT条件。直线搜索方法、共轭梯度方法和可行下降方法是求解非线性规划的常用算法。罚函数方法则是将非线性约束转化为惩罚项加入目标函数,以间接实现约束满足。 动态规划是处理带有时间顺序决策问题的有效工具,其最优性原理表明最优解可以通过将大问题分解为子问题来逐段求解。典型问题如旅行商问题、库存控制等可以利用动态规划进行求解。 运输问题是一种典型的线性规划问题,涉及将物品从多个产地运输到多个销地,目标是最小化运输总成本。问题可以建模为一个二维表,每个单元格代表产地到销地的运输费用。通过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可以设置产量和销量的约束,并求解最小费用的运输方案。运输问题同时也是网络优化问题的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最小费用流问题来解决,这与网络中的最小生成树、最大流和最小费用流问题有密切联系。 在解决运输问题时,通常采用单纯形法,包括确定基本可行解、选择进基变量以改进目标函数的过程。在图上,可以通过调整运输路径来改进基本可行解,直到达到最优状态。这种方法直观且有效,能帮助我们理解复杂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总结来说,这篇内容涵盖了运筹学中的重要优化方法,从线性规划的基础理论到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的应用,特别是运输问题的求解,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优化算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宝贵知识。
2025-11-19 09:08:55 685KB 运输问题
1
为了有效解决深井开采中出现的高温热害问题,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舒适的作业环境,在对济宁三号煤矿热害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分区段法计算得出工作面热源分布情况,提出采用局部降温系统对回采工作面降温的措施。局部降温系统由制冷主机、蒸发器、冷却系统三部分组成。对降温前后工作面风流热力参数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温后工作面平均干球温度降低了3.0℃,平均湿球温度降低了3.6℃,取得了较好的降温效果。
1
ZStack-2.5.1a.zip 是一个包含ZigBee协议栈程序的压缩包,主要用于配合ds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ZigBee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IoT)设备中。在这个项目中,ZigBee芯片选用的是CC2530,它是一款集成了微控制器和无线射频(RF)功能的SoC芯片,由Texas Instruments(德州仪器)生产,因其在ZigBee应用中的高性价比而被广泛应用。 CC2530芯片是ZigBee网络的核心,它包含一个8位的8051微控制器和一个2.4GHz的RF收发器。该芯片支持多种ZigBee协议,包括ZigBee Pro和ZigBee IP,可以作为协调器、路由器或终端设备,灵活适应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ZStack是TI提供的一套完整的ZigBee协议栈软件,包含了网络层、MAC层、应用支撑层以及应用层,使得开发者能够快速搭建和管理ZigBee网络。 ds18b20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数字温度传感器,由Maxim Integrated制造。它具有单线通信接口,可以直接通过一根数据线与微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读取精确的温度值。ds18b20具有卓越的温度测量范围和精度,适用于各种环境监控应用。在ZigBee网络中,ds18b20可以通过CC2530芯片连接,并将温度数据无线传输到其他网络节点或者中央控制系统。 在ZStack-2.5.1a的实现中,开发者可以利用提供的源代码和配置文件来设置和优化网络参数,如信道选择、传输速率、网络密钥等。同时,为了实现两个ZigBee终端之间的组网,需要对CC2530进行固件编程,确保每个设备有正确的网络ID和设备地址。ZStack还提供了API接口,允许开发者编写应用程序,接收并处理来自ds18b20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等功能。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理解ZigBee的网络模型和协议栈结构,然后配置CC2530和ds18b20的硬件连接,最后利用ZStack进行软件集成和调试。这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ZigBee协议栈的层次结构、CC2530芯片的硬件接口和配置、ds18b20的工作原理、单线通信协议的理解以及ZigBee网络的组网和通信流程。 ZStack-2.5.1a.zip压缩包包含了一套完整的ZigBee温度监测系统的基础,对于学习和开发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尤其是结合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开发者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这个项目,掌握ZigBee通信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为自己的IoT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11-19 09:06:01 14.7MB ZigBee ds18b20
1
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与单纯型算法、对偶理论与对偶单纯型算法,整数规划的割平面算法与分枝定界算法,非线性规划的最优性条件与直线搜索方法、共轭梯度方法、可行下降方法与罚函数方法,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与多种典型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方法,网络优化的最小生成树问题、最大流问题以及最小费用流问题的有关理论与求解方法。
2025-11-19 09:05:51 834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