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2.66 异步复接二次群帧结构 正码速调整的具体实施,总是按规定的帧结构进行的。PCM 二次群异步复接时就按 图 2.66 所示的帧结构实现的,图 2.66(a)是复接前各支路进行码速调整的帧结构,其长为 212bit,共分为 4 组,每组 53bit,第 1 组的前 3 个比特 F11、F12、F13 用于帧同步和管理控 制,后 3 组的第 1 个比特 C11、C12、C13 作为码速调整控制比特,第 4 组第 2 比特 V1作为 码速调整比特。具体做的时候,在第 1 组的末了进行是否需要调整的判决(即比相),若需 要调整,则在 C11、C12、C13 位置上插入 3 个“1”码,V1 仅仅作为速率调整比特,不带任 何信息,故其值可为“1”也可为“0”;若不需调整,则在 C11、C12、C13 位置上插入 3 个“0”码,V1 位置仍传送信码。那么,是根据什么来判断需要调整或不需要调整呢?这 可用图 2.67 来说明,输入缓存器的支路信码是由时钟频率 2048kHz 写入的,而从缓存器读 出信码的时钟是由复接设备提供的,其值为 2112kHz,由于写入慢、读出快,在某个时刻 就会把缓存器读空。 图 2.67 正码速调整原理 通过图中的比较器可以做到缓存器快要读空时发出一指令,命令 2112kHz 时钟停读一 次,使缓存器中的存储量增加,而这一次停读就相当于使图 2.66(a)的 V1 比特位置没有置入 信码而只是一位作为码速调整的比特。图 2.66(a)帧结构的意义就是每 212 比特比相一次, 即作一次是否需要调整的判决。判决结果需要停读,V1 就是调整比特;不需要停读,V1 就仍然是信码。这样就把在 2048kb/s 上下波动的支路码流都变成同步的 2112kb/s 码流。 在复接器中,每个支路都要经过这样的调整。由于各支路的读出时钟都是由复接器提 供的同一时钟 2112kHz,所以经过这样调整,就使 4 个支路的瞬时数码率都相同,均为 2112kb/s,故一个复接帧长为 8448bit,其帧结构如图 2.66(b)所示。它是由图 2.66(a)所示那
2022-04-16 21:44:11 7.51MB 现代通信原理 李白萍
1
此答案有《现代通信理论》课后题大部分答案。
2022-03-30 16:42:32 1.7MB 课后题答案
1
研究生系列教材 现代通信原理(李白萍) 西安电子大学出版社
2021-11-16 22:32:47 7.51MB 现代通信原理 李白萍
1
本课件可作为电子信息类学科相关专业大学本科生的专业英语学习!
2021-07-11 14:23:36 14.66MB 专业英语 电子信息
1
现代通信理论--李白萍是一个大约5个章节的ppt,通常适用于一些通信专业的研究生。
2019-12-21 20:53:38 6.08MB communiction
1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第二版)课本 李白萍(可复制或粘贴版)
2019-12-21 20:15:42 6.34MB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