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煤矿井下特殊环境,减小矿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体积和质量,采用LCL滤波器和三电平逆变器作为矿用SVG的主电路拓扑,并针对LCL滤波器电流谐振问题和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串联双电流环有源阻尼控制和动态比例空间矢量调制的矿用LCL型三电平SVG控制策略。串联双电流环有源阻尼控制在网侧电流外环PI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滤波电容电流内环反馈控制使LCL滤波器具有阻尼特性,有效抑制了电流谐振;动态比例空间矢量调制在基本空间矢量中引入动态比例调整因子,对单位开关周期内平均中点电流进行实时控制,从而实现对中点电位平衡的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在LCL滤波器无阻尼电阻和直流母线电容较小情况下的可行性和良好效果。
1
针对传统电流控制策略存在高稳态精度与快速动态响应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LCL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复合电流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将比例积分控制和重复控制有机结合,在保证动态响应的基础上,利用PI控制器将控制模型补偿为稳定系统,使其在低频段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利用重复控制器校正LCL型滤波器谐振峰和内环的固有相位滞后,实现电网谐波电流的快速跟踪与高精度补偿。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谐波补偿,电网电流的总谐波失真明显减小,负载变化时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可实现单周期快速响应,验证了所提出的复合电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1
基于PR控制补偿器设计的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Plecs仿真模型
2023-07-03 21:38:16 248KB plecs lcl并网逆变器
1
考虑锁相环、电流调节器(含dq轴解耦系数)、LCL型滤波器等环节,并计及运行工作点,采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正、负序阻抗模型,并基于PSCAD/EMTDC对阻抗模型进行仿真验证。详细分析了锁相环、电流调节器控制参数及滤波器参数对阻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锁相环比例和积分增益对并网逆变器阻抗特性的影响主要在工频附近,而电流调节器比例和积分增益则在次同步和超同步频域均有一定的影响;锁相环和电流调节器积分增益主要影响逆变器工频附近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电流调节器比例增益对逆变器正序阻抗特性的影响较大,而锁相环比例增益的影响较小。
1
在并网逆变器系统中,通常依靠锁相环获取电网电压的相位信息以确保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实现同步。本文以基于二阶广义积分锁相环(SOGI-PLL)的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为例,基于电网阻抗对系统的影响,分析SOGI-PLL的小信号模型和基于阻抗稳定性判据的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结合伯德图和奈奎斯特曲线图,分析SOGI-PLL中PI调节器的各参数单独变化对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稳定性的锁相环参数优化方法。在Simulink中搭建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1
人工智人-家居设计-LCL型三相并网变流器系统智能优化设计.pdf
2022-07-03 19:04:13 4.1MB 人工智人-家居
建立了同步旋转坐标下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平均模型,提出该模型存在的谐振峰问题,并分析了阻尼电阻对系统谐振峰的影响,揭示了该模型的新特性。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传统的单闭环控制方案无法实现D轴与Q轴的解耦,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解耦控制方案。该方案的基本思想是:应用框图等效变换原理,逐步消除每个滤波器元件D轴与Q轴之间的耦合项,并将所有解耦项移至控制器之后,得到系统总的解耦表达式,实现D轴与Q轴的完全解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闲环控制方案相比,提出的控制方法能有效解决 D轴
2022-06-07 13:20:17 434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考虑数字控制延迟,LCL型并网逆变器系统的有效阻尼区仅在采样频率 fs 的1/ 6以内,较窄的阻尼区间使得系统的稳定区域很小,不利于系统参数的设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在阻尼环路中加入超前补偿控制器的改进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系统的有源阻尼特性,得出加入超前补偿后系统的有效阻尼区可以扩展到(0, fR),其中fR∈(fs / 6, fs / 3)。接着分析了加入超前补偿后被控对象的稳定性,给出临界电容电流反馈系数与超前补偿参数之间的关系。为了扩大原系统的稳定区域,提出了一套超前补偿控制器的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1
基于有源阻尼法LCL型的APF的simulink仿真模型
1
基于有源阻尼法的LCL型并网逆变器Simulink仿真模型
2022-02-21 09:18:55 99.76MB 有源阻尼法 LCL Simulink仿真模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