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C845电容式触摸控制板能够与广泛的开发工具结合使用,包括MCUXpresso IDE、IAR EWARM和Keil MDK。电路板由LPC84x Code Bundle软件包中所含的软件实例和FreeMASTER插件提供支持,可帮助调整电容式触摸性能。整套LPC845触摸控制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带有板载CMSIS-DAP硬件调试器的LPC845主处理器板以及两个采样电容式触摸附加板,其中包含滑块、旋转轮和按钮矩阵用户界面设计。 定制附加板可以通过标准连接器与主处理器板一起使用。板载硬件调试器与MCUXpresso IDE及Keil和IAR等其他领先的工具链兼容。该电路板还配有一个标准的10引脚接头,可使用第三方硬件调试器。 实物展示: LPC845电容式触摸套件板包括以下功能: 兼容MCUXpresso IDE和其他主流工具链(包括IAR和Keil) 板载CMSIS-DAP (硬件调试器)带VCOM端口,基于LPC11U35 MCU LPC845主处理器(MP)板,与LPCXpresso845MAX板兼容(用于常见功能),便于代码移植/共享 旋转轮和滑块(RWS)传感器电路板 9个按钮矩阵(BM)传感器电路板 调试器接头支持通过外部调试器对目标MCU进行调试 传感器电路板上的LED适用于每个电容式触摸板 目标ISP和用户/唤醒按钮 目标复位按钮 通过扬声器驱动器和扬声器的DAC输出 附件资料截图:
2025-08-13 10:04:23 14.39MB 电容式触摸 触摸控制 电路方案
1
电源分配网络的阻抗在指定频段内要求足够低。两个不同容值的并联去耦电容可以降低PDN的阻抗,但是其等效特性阻抗所产生的反谐振点也会引入到PDN阻抗中,该点可能会超过目标阻抗,所以需要合理地选取去耦电容器,尽可能降低该点阻抗。从并联电容的等效电路模型出发,推导并验证了电容参数与反谐振点频率、反谐振点阻抗的数学模型;随后通过实例将该模型应用于基于目标阻抗的设计方法中,证明了该模型实施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2025-08-07 23:22:22 40KB 去耦电容 特性阻抗 反谐振点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在16bit SAR ADC设计中,利用Split ADC结构和LMS算法进行电容失配数字校正的方法。首先介绍了传统SAR ADC因电容失配导致的线性度问题,然后阐述了Split ADC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接着,通过MATLAB代码展示了如何构建带有随机失配的电容阵列,并实现了LMS算法用于动态调整校准系数。文中还讨论了LMS算法的关键参数选择,如步长μ的设定以及输入信号的要求。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校准前后的性能提升,特别是有效位数(ENOB)从11.2位提高到了15.6位。 适合人群:从事模拟电路设计、ADC设计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高精度ADC设计和数字校正算法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Split ADC结构和LMS算法在高精度SAR ADC设计中的应用,旨在解决电容失配带来的线性度问题,提高ADC的有效位数和整体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片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所介绍的技术。同时提醒了一些常见的陷阱和注意事项,如步长参数的选择、噪声处理等。
2025-08-04 21:31:14 955KB ADC
1
在当今的电子工程领域中,单片机因其高度集成和使用灵活性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与数据处理设备中。奕力ILI2511电容屏单片机就是这类产品中的一个实例,它具备触摸屏控制能力,常用于实现人机界面交互。而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通信,即I2C通信,是一种在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的两线串行总线技术,因其结构简单、接口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众多硬件设计中。 本文档将详细探讨如何在奕力ILI2511电容屏单片机上实现IIC通信,从而为工程师们提供设计参考。IIC通信协议是由飞利浦半导体公司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其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少引脚数量,降低硬件成本,并提供一种灵活的通信方式。I2C总线使用两条线进行数据传输:一条是串行数据线SDA,另一条是串行时钟线SCL。通过这两条线,主设备能够控制从设备,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在实现IIC通信过程中,需要编写相应的控制代码以初始化I2C总线,配置主机模式,实现数据发送和接收等功能。代码通常会涉及到IIC的启动信号、停止信号、应答信号的处理,以及对时钟频率的配置等。特别地,在使用ILI2511这类电容屏单片机时,还需要编写触摸屏控制的相关代码,这包括触摸检测、位置计算和触摸响应等功能。 文档中所涉及的“数据手册”则是指奕力ILI2511电容屏单片机的技术说明书。手册中包含了该单片机的详细技术参数、引脚功能描述、时序图、电气特性等内容,是工程师进行硬件设计时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料。通过手册,开发者可以了解如何配置和使用该单片机的各种功能,实现所需的应用。 在进行IIC通信实现时,除了编写代码外,还需要考虑通信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速率。I2C支持多主机系统,允许连接多个主机设备到同一总线上。然而,这也意味着通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主机间的竞争条件。因此,合理安排通信协议,避免冲突,以及在软件上实现良好的错误检测与处理机制,是确保通信稳定的关键。 除此之外,代码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也不容忽视。工程师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良好的编程习惯,比如使用注释说明关键代码段的功能,合理组织代码结构,使用变量和函数命名规范等,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开发效率,也便于团队协作和后期的代码维护。 在硬件设计上,IIC通信的实现也需要考虑电路连接的正确性。设计者必须确保SDA和SCL线路的布线符合电气特性要求,避免长线传输、尖峰干扰等问题。同时,上拉电阻的选择也会影响通信的稳定性和速率。电容屏单片机的应用往往对触摸敏感度有较高要求,因此在电路设计上还需考虑滤波和信号完整性问题。 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对于单片机系统的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测试工作不仅可以验证代码功能的正确性,还可以发现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测试工程师需要设计一系列测试案例,模拟不同的操作条件和环境因素,确保单片机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通过奕力ILI2511电容屏单片机的IIC通信实现代码及数据手册,开发者可以获得从硬件设计到软件编程的全面指导。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高效地完成项目,还能在后续的工作中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帮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片机及其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演进,工程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以适应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2025-07-28 11:51:38 1.59MB 网络 网络
1
超级电容的放电原理和普通电容放电原理是一样的,也是物理性质引发放电级电容是近几年才批量生产的一种无源器件,介于电池与普通电容之间,具有电容的大电流快速充放电特性,同时也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并且重复使用寿命长,放电时利用移动导体间的电子(而不依靠化学反应)释放电流,从而为设备提供电源。   超级电容的特性   一、超级电容器特性:   1体积小,容量大,电容量比同体积电解电容容量大30~40倍;   2 充电速度快,10秒内达到额定容量的95%;   3 充放电能力强;   4 失效开路,过电压不击穿,安全可靠;   5 超长寿命,可长达40万小时以上;   6 充放电线路简单,无
2025-07-24 23:47:18 44KB 元器件应用
1
《正点原子系列之TFTLCD电容触摸屏模块》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领域,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电容触摸屏模块是常见的人机交互设备,它提供了清晰的显示效果和灵敏的触控体验。正点原子系列的这一模块,专注于为开发者提供一个高效、易用的平台,以便于实现各种项目的触摸控制功能。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该模块的相关知识点。 1. **TFTLCD技术**:TFTLCD技术基于液晶显示器,采用薄膜晶体管作为每个像素的开关,提高了显示质量和响应速度。这种技术能够呈现丰富的色彩,且视角宽广,适合于各种应用场景。 2. **电容触摸屏**:电容触摸屏利用人体的电容来感知触摸,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手指与屏幕间电容的变化。相比电阻式触摸屏,电容触摸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支持多点触控,但对环境湿度和导电物体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3. **模块组成**:正点原子的TFTLCD电容触摸屏模块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TFT显示屏、电容触摸控制器、驱动电路和接口。控制器负责处理触摸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读取的数据,驱动电路则确保屏幕正常显示。 4. **STM32程序源码**:STM32是意法半导体公司推出的基于ARM Cortex-M内核的微控制器系列,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源码通常包含了初始化设置、触摸事件处理和屏幕显示等核心功能,为开发者提供了快速上手的示例。 5. **原理图说明**:原理图是理解硬件设计的关键,它展示了各个组件如何连接以及电源、信号线的布局。通过阅读原理图,开发者可以了解模块的工作流程,进行定制化开发或故障排查。 6. **学习资源**:正点原子提供的资料通常包括详细的用户手册、开发指南和示例代码,这对于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是宝贵的参考资料。通过这些资源,学习者可以快速掌握如何配置和使用该模块。 7. **应用领域**:TFTLCD电容触摸屏模块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医疗设备、车载娱乐系统等领域,它的高清晰度和良好交互性使得它成为人机界面的理想选择。 总结,正点原子的TFTLCD电容触摸屏模块结合了先进的显示技术和触控技术,为嵌入式系统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工具。通过深入学习其原理和实践,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类模块,实现创新的项目设计。
2025-07-23 17:32:47 32.63MB ATK-7'
1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在低频工况下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高频正弦注入。文中详细介绍了在MATLAB 2021b环境下进行仿真的具体步骤,包括构建MMC模型、加入高频正弦分量以及优化控制策略。通过实验验证,高频正弦注入能够显著降低电容电压波动幅度,提高系统稳定性。此外,还讨论了不同的注入方式如双正弦波、双方波及混合注入对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自适应调整注入类型的策略。 适合人群:电力电子工程师、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等对MMC及其低频工况特性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理解和解决MMC在低频工况下电容电压波动问题的研究项目和技术开发。目标是掌握高频正弦注入的方法论,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并优化MMC系统的性能。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熟悉基本的电力电子理论和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技术细节和实现过程。同时,关注文中提供的具体参数设置和实验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高频正弦注入机制的理解。
2025-07-07 20:26:24 754KB 电力电子 控制策略
1
用光源、 USB 摄像头、 LabVIEW 构建一个视觉检测系统,采集 PCBA 图像,并检测电解电容元件的极性是否插反。 从 USB 摄像头捕获 PCBA 图像, 保存图像(保存为 PNG 图片), 制作电容元件模板,并在线实时检测。 制作电容元件模板后保存模板图像(保存为 PNG 图片) 和电容元件的位置、 内外圆半径、极性方向等信息(保存为二进制文件*.dat)。 利用 Hough 变换测量电容元件顶视图的内外圆半径和圆心,为图像定位做准备。
2025-06-15 18:30:22 4.64MB 视觉检测 毕业设计 labview
1
【车辆载荷检测技术概述】 车辆载荷检测技术在公路运输和商业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用于确保安全运输和合理装载。随着科技的发展,动态载荷检测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目的是降低安装和维护成本,提升系统的便携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的基于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车辆载荷检测系统,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 【差动式电容车辆载荷检测系统】 此系统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载荷检测装置,通过在路面铺设来实施检测。系统的核心是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它能够将车辆载荷的变化转换为电容值的变化。测量系统控制单元以手持设备的形式存在,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电容测量电路采用先进的差动脉冲宽度调制集成电路,可以捕捉到传感器的微弱电容信号并转化为可读电压信号。 【差动式电容载荷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差动式电容载荷传感器由测量头、外壳、敏感元件(弹性体)、定极柱、动极柱、电极、等位环和引出线等组成。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宽测量范围、高灵敏度、无接触测量、低损耗、温度影响小、动态性能优秀以及适应性强。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变形,带动动极柱移动,改变电容值。传感器的输出电容变化量与受力成正比,通过测量电容变化量即可得知车辆的载荷。 【电容测量电路】 针对差动式电容传感器,设计了采用差动脉冲宽度调制的集成测量电路。这种电路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灵敏度,降低了功耗,增强了抗干扰能力,且分辨率高。电荷转移过程通过控制电平值来调整电容的充放电,从而根据输出端的矩形方波宽度来确定电容的变化,进而计算载荷。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利用内置8路8位A/D转换器的STC89LE516AD单片机芯片。芯片负责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载荷信息输出。无线通信装置的使用进一步简化了系统的布线,提升了操作的安全性。 基于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车辆载荷检测系统通过创新的传感器结构和测量电路,实现了高效、准确的载荷检测。系统设计考虑到了便携性、成本效益和测量精度,为车辆载荷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025-06-10 14:58:45 207KB
1
1 引 言   单片集成是MEMS传感器发展的一个趋势,将传感器结构和接口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使它具备标准IC工艺批量制造、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在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互连线尺寸,抑制了寄生效应,提高了电路的性能。   本文介绍的单片集成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传感器电容结构由多晶硅/栅氧/n阱硅构成,并通过体硅腐蚀和阳极键合等后处理工艺完成了电容结构的释放和腔的真空密封。接口电路基于电容一频率转化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并通过“差频”,消除了温漂和工艺波动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精度。   2 接口电路原理及特性   接口电路原理图和流水芯片照片如图1所示。该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电容一频率转 单片集成MEMS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是现代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这种技术将传感器的结构与接口电路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实现了标准化的集成电路批量生产,适应大规模的制造需求。集成化设计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小了互连线尺寸,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寄生效应,提高了整个电路的性能。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通常由多层材料构成,例如本文中提到的多晶硅/栅氧/n阱硅结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力变化导致电容值的变化。通过特定的后处理工艺,如体硅腐蚀和阳极键合,可以实现电容结构的释放和腔体的真空密封,确保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接口电路是连接传感器与外部系统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将传感器的电容变化转化为可被电子系统处理的信号,例如频率信号。本文介绍的接口电路基于电容-频率转化电路,该电路采用了张驰振荡器,由电流源、CMOS传输门和施密特触发器组成。工作过程中,电容的充放电周期会导致振荡器输出频率的变化,从而实现电容值到频率的转换。同时,通过差频技术,电路可以消除温度漂移和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波动,提高测量精度。 接口电路包括两部分:电容-频率转化电路和差频电路。电容-频率转化部分,张驰振荡器在充电和放电周期中,根据电容Cs的电压变化输出频率。参考电容Cr的引入和相应的G-f电路则用来转化参考电容到参考频率,两者之间的差频由D触发器计算,从而得到精确的频率输出。输出频率与电容的关系可以由公式表示,其中Cs为传感器敏感电容,Cr为参考电容,I为充放电电流,VH和VL分别为施密特触发器的高、低阈值电平。 在实际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参数至关重要。例如,参考频率设置在100 kHz左右,通过调整充放电电流和参考电容大小,保证输出精度。传感器电容大小直接影响灵敏度和功耗,而施密特触发器的阈值电平则决定了噪声容限。电路的测试结果显示,接口电路在不同频率差下具有较好的性能,误差小于3%,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单片集成的MEMS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结合了先进的微加工技术和精密的电路设计,实现了高精度的压力测量,对于推动MEMS技术在工业、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设计方法为未来更高效、更精确的传感器接口电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25-06-01 11:51:57 62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