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生产的高压变频器大多采用功率单元串联叠加多电平,VVVF控制方式。其拓扑结构如图1 所示。A、B、C三相各6 个功率单元,每个功率单元输出电压为577 V,相电压UAO=UBO=UCO=3 462 V,线电压UAB=UBC=UCA=6 000 V。如果出现任意1 个功率单元故障旁通时,势必造成系统不平衡,从而导致系统停机。经过公司研发人员的理论推导及技术分析,提出了“中性点偏移”的方法。 高压变频器是电力系统中用于调整电动机转速的关键设备,常采用功率单元串联叠加多电平的VVVF(Variable Voltage Variable Frequency)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的拓扑结构通常包括A、B、C三相,每相由多个功率单元串联,每个单元输出电压一般为577V。当系统正常工作时,相电压和线电压维持在特定值,如UAO、UBO、UCO为3462V,UAB、UBC、UCA为6000V。 然而,一旦发生功率单元故障,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旁通故障单元,并同时旁通另外两个相对应的单元,以保持三相电压平衡。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电流冲击过大,引起过流保护而停机,并且会导致输出功率显著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性点偏移"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在出现故障时,不直接旁通所有相关功率单元,而是通过算法计算出适当的中性点偏移,使得尽管相电压不再相等,但线电压仍能保持恒定,确保电机三相电流平衡。例如,如果A相有一个功率单元故障,中性点会虚拟地从O点移动到O'点,通过计算调整相电压的角度,如从120°变为125.4°和109.2°,以此保持线电压的稳定。 实现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和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协同工作。DSP负责收集故障信息,处理后向FPGA发送旁通命令、地址和数据。FPGA则根据这些信息执行相应的处理,调整中性点位置。具体来说,TI公司的TMS320F206 DSP芯片因其高性能CPU和高效指令集被选用,而Altera公司的EP1C6Q240C8 FPGA则提供了足够的逻辑资源和高速接口,以满足实时计算和数据处理的需求。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DSP会封锁故障单元的PWM信号,存储故障信息,并向FPGA发送旁通命令。地址信号通过ab[7..0]编码,包括旁通地址、同步地址和偏移地址,由DSP向FPGA发送。数据总线gcm_data[15..0]则用于传输旁通命令、同步数据和偏移数据,确保FPGA可以正确执行中性点偏移算法。 基于FPGA的高压变频器中性点偏移技术是一种创新的故障处理策略,通过精确的算法计算和实时的硬件响应,实现了在功率单元故障时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降低了停机风险,同时也减少了功率损失。这种技术的实施依赖于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展示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
2025-08-13 21:49:36 80KB FPGA 高压变频器
1
希特迪瑟 受启发的软件包,实现了可与一起使用的抖动算法。 描述 这个模块是一个小扩展,增加了一个更易于管理的调色板对象和几种抖动算法: 误差扩散抖动 弗洛伊德-斯坦伯格 贾维斯·朱迪斯·宁克 斯塔基 伯克斯 塞拉利昂3 塞拉利昂2 塞拉2-4A 史蒂文森·阿切 阿特金森 标准有序抖动 拜耳矩阵 簇点矩阵 任意平方阈值矩阵(尚未实现) Yliluoma的有规律的抖动处理(请参阅 ) 算法1 算法2(尚未实现) 算法3(尚未实现) 抖动算法适用于任意调色板以及RGB和灰度图像。 安装 pip install git+https://www.github.com/hbldh/hitherdither 用法 使用中位数切割调色板进行拜耳抖动处理: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hitherdither img = Image . open ( '
2025-08-13 21:13:25 27KB pillow
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其中水果图像识别作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果图像识别算法的提出和研究,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这对于智慧农业的精准管理以及数字医疗中营养成分的分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果图像识别的核心在于如何借助算法准确判断出图像中的水果种类。在智慧农业的场景中,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农户快速准确地识别果树的种类,进而实现果园管理的自动化,提高水果采摘的效率和精度。而在数字医疗领域,通过识别水果图像,能够为病人提供科学的营养建议,使膳食计划更加个性化和合理。 深度学习技术,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递归神经网络(RNN),在处理图像识别任务上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由于其能够自动提取图像特征,并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结构来模拟人脑的认知功能,深度学习在水果图像识别中表现出了远超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能力。 本论文着重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果图像识别算法的研究。在算法选择上,我们选择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递归神经网络(RNN)这两种深度学习算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模型。CNN擅长处理图像数据,能够从图像中提取空间层次的特征;而RNN则在处理序列数据时表现出色,能够处理与时间相关的数据。 为了训练和测试这些深度学习模型,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种水果图像的数据集。该数据集中的图像涵盖了不同种类的水果,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光照、角度和背景条件下拍摄,以确保模型在尽可能多的场景下都能保持良好的识别效果。通过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归一化以及增强等操作,我们为模型提供了充分且多样的学习材料。 模型训练和测试是验证算法有效性的关键步骤。本文使用所建立的数据集对CNN和RNN模型进行训练,并通过测试集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果图像识别算法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率,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且模型对于未知图像也展示出良好的泛化能力。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模型的泛化能力是水果图像识别研究中的重要考量。本论文还深入讨论了实验设计、模型选择和数据集构建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未来水果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例如如何增强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能力,如何减少模型训练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以及如何将模型应用到移动端,实现更加便捷的识别服务。 最终,本文得出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果图像识别算法不仅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还提升了识别的速度,为智慧农业和数字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深度学习在实际应用领域一次重要的探索和实践,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5-08-13 14:56:16 3.36MB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毕业答辩
1
基于STM32F103微控制器的洗衣机大DD无感电机控制程序。重点讨论了FOC(磁场定向控制)技术在PMSM(永磁同步电机)中的应用,特别是无感电机控制中使用的混合磁链观测器。此外,文章还涵盖了偏心、重量、共振等感知算法的实现,旨在提升洗衣机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电机的精确控制和对洗衣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调整。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专注于家电产品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和开发洗衣机无感电机控制程序的研发团队。目标是掌握FOC控制原理及其在无感电机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感知算法优化洗衣机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理论背景和技术细节,还包括了实际量产程序的开发经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2025-08-13 14:35:17 2.42MB 电机控制 FOC STM32F103 嵌入式系统
1
针对基于心电和脉搏波的无创连续血压检测方法中特征点提取算法的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提取特征点的差分算法,改进后算法的效率和特征点检测的精准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采样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看到脉搏波传播时间与收缩压有强相关性,而与舒张压成中度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的特征点提取算法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脉搏波传播时间,进而计算出个体的收缩压,并且能够很好地满足AAMI国际标准对无创血压检测误差的要求。
2025-08-11 10:39:00 998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基于模糊Q学习的机器人控制算法详解》 在人工智能领域,强化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方法,已经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其中,Q学习作为强化学习的一种代表算法,以其无模型、在线学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体的决策制定。而当Q学习与模糊逻辑相结合时,便形成了模糊Q学习,这种结合不仅保留了Q学习的优势,还引入了模糊系统的灵活性,使得机器人控制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适应性强。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模糊Q学习的机器人控制算法。 一、Q学习基础 Q学习是一种离策略的、基于表格的强化学习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迭代更新Q表来寻找最优策略,使得长期奖励最大化。在Q学习中,每个状态-动作对都有一个Q值,表示执行该动作后预期获得的总奖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环境交互,Q值会逐渐逼近最优解,从而指导智能体做出最佳决策。 二、模糊逻辑 模糊逻辑是一种处理不精确、不确定信息的方法,它模拟人类的模糊思维,允许我们处理介于“是”与“否”之间的模糊概念。模糊系统由输入、输出以及一组模糊规则组成,能够对复杂的、非线性的关系进行建模。在机器人控制中,模糊逻辑可以更好地处理传感器数据的不确定性,提高控制精度。 三、模糊Q学习 模糊Q学习是Q学习与模糊逻辑的融合,它将Q学习中的Q值表替换为模糊集,利用模糊推理来处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模糊Q学习中,状态和动作不再是精确的数值,而是由模糊集表示的模糊变量。这样,智能体可以根据模糊规则进行决策,使控制策略更加灵活且适应性强。 四、机器人控制应用 在机器人控制领域,模糊Q学习可以用来解决复杂的路径规划、避障、目标追踪等问题。通过学习环境的动态特性,模糊Q学习可以让机器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自动调整控制策略,实现自主导航。模糊系统的引入,使得机器人在面对复杂环境和不确定因素时,能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五、实现步骤 1. 初始化模糊Q表:创建一个模糊Q表,其中状态和动作是模糊变量,Q值是模糊集合。 2. 选择动作:根据当前模糊Q表,选择一个动作。 3. 执行动作并获取反馈:机器人执行选定的动作,观察环境变化并获取奖励。 4. 更新模糊Q值:根据Q学习的更新公式,更新模糊Q值,考虑当前奖励和未来可能的最大奖励。 5. 模糊推理:利用模糊规则对Q值进行模糊化和反模糊化,得出新的模糊动作。 6. 重复步骤2-5,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收敛)。 六、挑战与前景 尽管模糊Q学习在机器人控制中表现出色,但仍有几个挑战需要克服,例如如何有效地设计模糊规则库、优化模糊推理过程以及处理高维度状态空间等。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模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模糊Q学习在机器人控制及其他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结,模糊Q学习结合了Q学习的优化能力和模糊逻辑的处理不确定性的优势,为机器人控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一算法,我们可以构建出更加智能、适应性强的机器人系统,以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挑战。
2025-08-10 16:31:45 38KB qlearning
1
基于劈窗算法的地表温度反演.ppt
2025-08-10 15:22:30 2.95MB
1
在游戏开发领域,拾取算法是实现用户与游戏世界交互的重要技术之一,尤其在3D游戏交互图形应用程序中,拾取算法更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上,拾取算法的实现往往依赖于鼠标点击来选择图形,并返回图元的标志及相关信息。随着3D图形技术的飞速发展,游戏场景变得越来越复杂,包含的图元数量也日益庞大,传统算法面临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戏体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八叉树结构的改进拾取算法。八叉树作为一种树型数据结构,被广泛应用于3D游戏场景的渲染中。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整个场景递归地划分成更小的子区域,每个节点最多有八个子节点。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提高渲染效率,还能用于实现更高效的拾取算法。 八叉树拾取算法的关键在于,它能有效地减少鼠标拾取时所需进行的射线与图元相交判断次数。算法首先将整个网格模型的包围盒作为根节点,然后递归地对其进行分割,直到每个节点所包含的三角形数量少于一个特定阈值(例如30)。在这一过程中,不含三角形图元的节点将被剔除,最终形成一个包含三角形图元的树状结构。接着,算法会计算拾取射线,并判断它与场景中所有三角形图元的关系,以此来确定鼠标是否拾取到某个对象。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计算量,从而提高了拾取的运算效率。 文章中提到了DirectXsdk中的D3DXIntersect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判断拾取问题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拾取射线与所有三角形图元的交点来判断鼠标是否选取物体。尽管它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但若场景中三角形数量庞大,仍然可能导致效率问题。因此,使用基于八叉树的改进拾取算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场景下的拾取需求。 为了验证八叉树拾取算法的效果,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该算法在游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该算法能有效提高鼠标拾取技术的响应速度。在对鼠标点击响应要求较高的实时射击游戏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拾取算法的高效性直接影响到游戏的流畅度和玩家的操作体验,因此,在高复杂度的游戏环境中,基于八叉树的拾取算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应用潜力。 基于八叉树的拾取算法通过优化数据结构和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来提高性能,使得拾取操作更加高效。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游戏体验,还能推动游戏开发技术的进步。随着游戏图形和交互技术的不断进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八叉树拾取算法及其相关技术将会在未来的游戏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25-08-10 09:39:32 314KB
1
内容概要:本文针对Salto机器人的智能夹爪系统开发需求,从硬件架构、软件算法和嵌入式系统三个维度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硬件架构方面,详细描述了由IMU传感器、STM32H7主控、Dynamixel舵机、ToF激光雷达、压力传感器阵列、ESP32协处理器和AI加速器组成的硬件拓扑结构。软件算法部分,提供了基于STM32 HAL库和ROS2框架的核心C++源代码,包括松鼠抓取模式的运动控制算法和基于TensorFlow Lite Micro的跳跃预测模型。嵌入式系统方面,介绍了系统的初始化、主控制循环、关键技术实现(如仿生运动控制、自适应阻抗控制、跳跃预测模型)及系统部署流程。此外,还详细描述了跳跃预测模型的训练过程,涵盖数据采集、特征工程、LSTM模型架构、训练优化策略及模型部署优化。 适合人群:具备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验,熟悉C++编程语言,对机器人技术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开发者理解Salto机器人智能夹爪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②掌握基于STM32 HAL库和ROS2框架的软件算法实现;③学习如何训练和部署跳跃预测模型,提高机器人的跳跃预测能力。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还包含了完整的训练跳跃预测模型的方法。开发者可以根据提供的代码和训练方案,在STM32H7平台上进行实际部署和测试。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硬件搭建和代码调试,逐步深入理解每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细节。
2025-08-10 09:15:05 24KB 嵌入式系统 ROS2 TensorFlow Lite
1
DeepSeek 【创新未发表】基于matlab人工旅鼠算法ALA无人机避障三维航迹规划
2025-08-10 03:25:26 113B matla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