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经网络(ANN)是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受到生物神经系统的启发,致力于模拟人脑的复杂计算过程。在这个全英文的研究生课程课件中,你将深入学习到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概念、架构、训练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基础概念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人工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结构,每个神经元都有一定的输入和输出,它们通过连接权重相互交互。神经元模型通常基于Sigmoid、ReLU或Tanh等激活函数,用于非线性变换输入信号,使得网络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二、网络架构 神经网络有不同的架构,如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前馈神经网络是最基本的形式,数据从输入层单向传递到输出层;CNN适用于图像处理,利用卷积层和池化层提取特征;RNN则适合处理序列数据,如自然语言,具有记忆功能。 三、训练方法 训练神经网络的核心是反向传播算法,通过梯度下降法优化损失函数,调整连接权重,使网络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值。此外,还有随机梯度下降(SGD)、动量优化、Adam等优化器,用于加速收敛和防止陷入局部最优。 四、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是神经网络的心脏,常见的有Sigmoid、ReLU、Leaky ReLU、ELU等。Sigmoid在两端饱和,可能导致梯度消失;ReLU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可能会产生“死亡ReLU”现象;Leaky ReLU和ELU是ReLU的改进版,避免了零梯度问题。 五、损失函数 损失函数衡量模型预测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如均方误差(MSE)、交叉熵损失(Cross-Entropy)等。选择合适的损失函数对模型性能至关重要。 六、正则化与早停 为了防止过拟合,课程会介绍正则化技术,如L1和L2正则化,以及dropout方法。早停策略是在验证集上监控模型性能,当验证集损失不再下降时提前停止训练,防止过度拟合。 七、深度学习框架 课件可能还会涉及常用的深度学习库,如TensorFlow、PyTorch、Keras等,它们提供了便利的API来构建和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八、应用领域 人工神经网络广泛应用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推荐系统、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通过实际案例,你将了解如何设计并实施神经网络解决方案。 这个全英文的课件对于提升研究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和理解深度学习理论十分有益。通过深入学习,你不仅能够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5-10-12 18:45:49 3.74MB 人工神经网络
1
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PID和模糊控制策略及其对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影响。文章首先阐述了联合仿真的安装与配置步骤,接着分别介绍了AMESim中热泵空调系统基本模型的构建和Simulink中控制算法的实现。随后,文章展示了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联合仿真模型,并深入分析了PID控制器在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时的作用机制,以及模糊控制在处理系统不确定性方面的优势。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优的控制策略,为提升热泵空调系统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适合人群:从事热泵空调系统设计、优化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尤其是对联合仿真技术和控制算法感兴趣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掌握PID和模糊控制策略的实际操作方法,以及评估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影响的专业人士。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建模和仿真指导,还强调了控制算法参数调整的重要性,鼓励读者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成果,进一步探索先进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2025-09-10 11:25:20 459KB
1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是由众多简单处理单元相互连接构成的复杂网络,其灵感来源于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经历了早期的兴起、多次高潮与低谷,以及近年来的稳步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产生的背景主要基于人类对智能本源的探索。从古至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于人类智能的探讨从未停歇。生物学家和神经学家通过对人脑的观察和研究,建立了神经元网络理论和神经系统结构理论。这些理论的建立为模拟人脑的智能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经典数学和物理学的线性框架无法完全解释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现象,因此非线性科学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一种非线性网络模型,它的创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坎坷。M-P模型作为第一个描述脑信息处理过程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D.O.Hebb提出的突触联系可变假设为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Rosenblatt提出的感知机模型,将神经网络研究带入了实际应用的阶段,尤其是模式识别和联想记忆领域。B.Windrow和E.Hoff提出的自适应线性单元进一步推动了神经网络在自适应滤波、预测和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然而,Minsky和Papert对单层感知机的理论分析导致了神经网络研究的第一次低谷期。 此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神经网络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芬兰学者T.Kohonen提出的自组织映射理论,S.A.Grossberg的自适应共振理论,日本学者K.Fukushima提出的认知机模型,以及J.J.Hopfield提出的网络模型都为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Hinton等人引入的模拟退火算法和D.E.Rumelhart等提出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极大推动了神经网络学习方法的研究。 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除了模式识别和联想记忆,还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股票市场预测、医疗诊断和机器人技术等多个领域。神经网络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中,能够模仿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识别模式并做出决策。神经网络的关键特性包括并行计算、自适应学习、容错性强和处理非结构化信息的能力。 未来,人工神经网络将继续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提升和算法的优化,神经网络有望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量子计算、深度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为神经网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神经网络在解释性、能效比等方面仍存在挑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神经网络已经成为实现复杂系统和模式识别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化,人工神经网络正逐步揭开人类智能奥秘的新篇章。
2025-09-03 10:43:45 24KB
1
采用 Lagrangian方法和 Raleigh- Ritz方法对 具有主动约束层阻尼 (ACLD)的柔性机械臂建立动力 学方程。在 CPET 技术基础上应用软件 M ISER3. 2来 调节系统参数,即约束阻尼层和粘弹性材料层的厚度, 以解决在连续时间内优化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主动约束层阻尼; 主动控制; 优 化控制
2025-08-23 19:56:14 219KB 柔性机械臂 优化控制
1
人工神经网络,简称ANN,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计算系统,它由大量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组成。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神经元、突触和学习算法。神经元是处理单元,负责接收信号、处理信号并输出信号;突触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突触功能,负责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并通过权重值表示连接强度;学习算法则是网络自我调整权重的规则,使得网络能够通过学习来提高性能。 根据信息的流动方式,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分为三类:前馈神经网络、自组织神经网络和反馈神经网络。前馈神经网络是信号单向流动的网络,没有反馈连接,是最早被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自组织神经网络能够自动调整结构和参数,无需外界指导即可从输入数据中自行发现信息的内在规律。反馈神经网络则含有反馈回路,信息不仅向前流动,还可以反向流动,这类网络可以用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或进行记忆与预测任务。 前馈神经网络中的单层感知器是由Rosenblatt在1958年提出的,它是神经网络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由一个输入层和一个输出层组成,中间无隐藏层,因此它只能解决线性可分问题。感知器的核心是权值和偏置项的组合,它将输入信号经过加权求和后,通过一个阈值函数转换成输出信号。学习规则则是感知器为了调整权值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目的是为了使网络的输出与期望的输出相匹配。感知器的学习算法基于梯度下降,通过逐步修正权值来减小误差。 单层感知器虽然简单,但它为后来的多层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多层感知器在单层感知器的基础上增加了隐藏层,通过增加网络的深度来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误差反传(BP)算法及其变种是训练多层感知器的主要方法之一,该算法通过反向传播误差并调整权重来减少输出误差。BP算法的核心在于通过链式法则对网络中的权重进行有效的梯度计算。 BP算法可以分为标准BP算法和改进的BP算法。标准BP算法在训练初期学习速度快,但当误差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学习速度会变得非常慢,甚至陷入局部最小值。因此,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法,如动量法、自适应学习率算法、使用正则化项等,旨在加快收敛速度、防止过拟合以及提高算法的泛化能力。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模式识别、信号处理、机器翻译、自动驾驶等。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数据的发展,神经网络尤其是深度学习正在不断突破人类对智能化处理能力的认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08-08 20:28:40 321KB
1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DP)和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实现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优化控制。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结合方式,即通过将DP嵌入MPC的滑动窗口中进行滚动优化,从而达到节省燃料消耗的目的。此外,还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示例,包括状态转移矩阵构建、滚动优化循环以及实时控制循环等关键部分,并展示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减少油耗并稳定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 适用人群:从事汽车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关注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细节的研究者;旨在提高车辆能源效率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驾驶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方法虽然增加了算法复杂度,但由于现代车载芯片的强大运算能力,使得这种方法成为可能。对于有兴趣进一步探索相关主题的人士来说,这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025-07-24 16:32:16 2.51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实现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预测模型转矩优化控制系统。首先,通过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经典的d-q轴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形成离散时间系统。接着,展示了预测模型的核心循环,即通过多步预测(如三步预测)来计算未来的电机状态,并选择最优路径。文中还特别强调了目标函数的设计,确保既能追踪目标转矩,又不会使电流超出安全范围。此外,通过仿真波形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并提供了几个实用的小技巧,如预测步长的选择、在线参数辨识以及硬件在环测试的应用。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MATLAB编程基础和电机控制理论知识的研发人员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转矩控制的工业应用场景,如机器人、电动汽车等领域。主要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同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型预测控制(MPC)。
2025-07-09 09:32:47 974KB MATLAB
1
RFID技术是确定对象位置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对于RSSI振幅的校准曲线计算距离。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室内环境中移动物体的2D位置。 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于表明,与传统的KNN方法相比,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加卡尔曼滤波进行定位更为准确。 建立室内无线传感网络,该网络具有战略性地定位的RFID发射器节点和带有RFID接收器节点的移动对象。 生成指纹图并部署K最近邻算法(KNN)以计算对象位置。 部署指纹坐标和在这些坐标处接收到的RSS值以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 该网络用于通过使用在这些位置接收的RSS值来确定未知对象的位置。 发现使用ANN技术比KNN技术具有更好的对象定位精度。 使用ANN技术确定的对象坐标经过卡尔曼滤波。 结果表明,采用ANN + Kalman滤波,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并减少46%的定位误差。
1
基于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动态规划与最优输出调节技术研究:MATLAB仿真复现TAC2016的代码解析与实践,自适应线性系统的最优输出调节及动态规划算法在TAC2016会议MATLAB仿真中的应用。,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动态规划和自适应最优输出调节TAC2016 MATLAB仿真复现代码 ,核心关键词:线性系统;自适应动态规划;自适应最优输出调节;TAC2016;MATLAB仿真复现代码;,基于TAC2016的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动态规划与最优输出调节的MATLAB仿真复现 在当今的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中,自适应动态规划与最优输出调节技术是解决复杂动态系统控制问题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不断优化,MATLAB仿真平台因其强大的数值计算和系统仿真能力,在控制算法的开发和验证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聚焦于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策略,特别关注自适应动态规划与最优输出调节,并以2016年TAC(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自动控制汇刊)会议发表的相关论文为蓝本,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MATLAB仿真复现这些先进控制技术。 自适应动态规划是一种将自适应控制与动态规划理论相结合的技术,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在线学习系统模型,制定控制策略,以适应系统参数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最优输出调节则关注于在满足系统性能指标的同时,对系统输出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将两者结合,可以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提高对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 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了对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策略运用到实际的MATLAB仿真中。具体而言,研究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线性系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线性系统因其数学特性简单明了,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被广泛采用。通过建立线性系统模型,可以更方便地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为后续的控制策略制定打下基础。 其次是对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的探讨。在控制理论中,动态规划是一种用于求解多阶段决策过程的优化技术。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实时更新系统模型参数,使得控制策略能够动态适应系统的变化,从而实现高效的控制性能。 再次是自适应最优输出调节的研究。最优输出调节技术关注于如何根据系统的输出信息,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以保证系统输出满足预期的最优性能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TAC2016会议中相关论文的仿真复现,不仅重现了论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和算法,还进一步探索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仿真复现,研究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控制算法的运行机制和性能表现,同时也可以为控制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文档,这些文档详细记录了仿真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分析结果。通过这些技术文档,其他研究者或工程师可以快速地学习和应用这些先进的控制策略。 本研究不仅为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也为控制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和学习资源。通过对自适应动态规划与最优输出调节技术的深入研究和MATLAB仿真实践,本研究在理论上推动了控制策略的发展,在实践上也为复杂系统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05-21 16:13:46 152KB
1
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与力矩控制:基于参数拟合的仿真算法及PID优化控制策略的探索图,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及力矩控制:Simulink仿真模型中的参数拟合与PID控制策略应用,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及路感力矩控制 通过参数拟合设计线控转向路感模拟算法,在simulink中建立仿真模型。 模型建立后,验证双纽线工况和中心区工况的路感力矩。 通过PID,模糊PID对路感力矩进行控制。 所有效果如图 ,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路感力矩控制;参数拟合设计;Simulink仿真模型;双纽线工况;中心区工况;PID控制;模糊PID控制。,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与力矩控制的仿真研究
2025-05-12 18:10:25 1011KB sas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