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常用设备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与内容: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设备的常用管理操作,包括登录设备、修改设备名称、显示与修改系统时间、掌握四种命令视图以及查看设备的版本信息、当前配置和接口信息。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文档名中应将“学号”和“姓名”替换为学生的实际学号和姓名,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每一步骤进行截图并粘贴至文档中。此外,修改设备名称时需要包含学生的姓名全拼,例如“ZhangSan-R1”表示张三同学的第一台路由器。 实验步骤详解: 实验任务一:登录设备 实验开始时,学生需要通过console口将pc机与交换机或路由器相连。连接后,可以使用SecureCRT这样的客户端工具来完成设备的登录过程。 实验任务二:掌握四种命令视图 1. 用户视图:此视图用于查看设备启动后的基本运行状态和统计信息。登录设备后,默认就处于用户视图。 2. 系统视图:在此视图下可以配置系统全局通用参数。可以通过键进行命令的自动补全。 3. 路由协议视图:此视图下可以配置路由协议参数。根据不同路由协议,进入该视图的命令也有所不同。 4. 接口视图:在此视图下可以配置接口参数,需要先查看接口概览信息,之后使用具体的接口名称进行配置。 5. 用户界面视图:可以在此视图下配置登录设备的用户属性,实现统一管理。 实验任务三:设备的基本操作命令 1. 修改配置设备名称:使用命令“[H3C]sysname”,后面跟上设备名称,例如“ZhangSan-R1”。 2. 显示系统时间:使用命令“display clock”查看当前系统时间。 3. 系统时间的修改:如果需要手动设置系统时间,可以使用命令“[R1]clock datetime”,之后输入具体的日期和时间。需要先停止NTP协议,使用命令“[R1]clock protocol none”。 4. 查看版本信息:使用命令“display version”可查看设备的软件平台、版本号、版权信息和启动时间。 5. 显示当前配置:使用命令“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来查看设备上的当前配置信息。 实验任务四:文件的操作 (注:此处内容未完整提供,无法详细展开) 实验注意事项: 1. 文档命名规则需遵循个人学号和姓名的格式。 2. 实验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截图并插入到文档中。 3. 设备名称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定格式,确保带有学生姓名全拼。 4. 在实验中使用命令时,可利用自动补全功能和帮助功能。 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熟悉设备的基本操作,还能通过截图记录和规范命名提升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追溯性。这对于学生理解网络设备管理和故障排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5-09-27 00:30:44 745KB
1
Hadoop、Hive、Spark 实验实验报告主要介绍了 Hadoop、Hive、Spark 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实验中,学生需要使用 Hadoop、Hive、Spark 等环境,完成大数据开发和分析,并对拍卖成功率进行预测。 知识点: 1. Hadoop 伪分布安装部署:在 Centos 7.5 系统上安装 Hadoop 2.7.3,并配置免密钥登陆和主机名映射。 2. Hadoop 完全分布式安装部署:在多台机器上安装 Hadoop,实现分布式存储和计算。 3. Hadoop 常用命令:学习 Hadoop 的基本命令,例如启动 Hadoop 集群、查看相关进程、查看 HDFS 上文件目录、递归列出目录及文件、删除文件等。 4. HDFS:学习 HDFS 的基本概念和 API 使用,例如使用 IOUtils 方式读取文件、文件创建与写入等。 5. MapReduce 编程:学习 MapReduce 编程模型,例如单词计数、数据过滤及保存等。 6. Hive 环境搭建:学习 Hive 的基本概念和使用,例如创建 Hive 表、加载数据、执行查询等。 7. Spark 环境搭建:学习 Spark 的基本概念和使用,例如创建 Spark 程序、加载数据、执行查询等。 8. 逻辑回归和决策树预测:学习逻辑回归和决策树算法,用于预测拍卖成功率。 实验设备和环境: * 虚拟机数量:1 * 系统版本:Centos 7.5 * Hadoop 版本:Apache Hadoop 2.7.3 * Hive 版本:未指定 * Spark 版本:未指定 实验步骤: 1. 安装 Javajdk 1.8.0_131,并测试版本 2. 增加主机名和 ip 的映射 3. 配置免密钥登陆 4. 启动 Hadoop 集群,并查看节点(进程) 5. 运行 PI 实例,并查看结果 6. 实现 Hadoop 伪分布安装部署 7. 实现 Hadoop 完全分布式安装部署 8. 实现 HDFS 的基本操作,例如文件创建与写入、文件上传下载等 9. 实现 MapReduce 编程,例如单词计数、数据过滤及保存等 10. 实现 Hive 环境搭建和使用 11. 实现 Spark 环境搭建和使用 12. 实现逻辑回归和决策树预测拍卖成功率 本实验报告介绍了 Hadoop、Hive、Spark 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涉及到大数据开发、存储、计算和分析等多个方面。
2025-09-25 14:09:25 5.43MB hive hadoop spark 数据仓库
1
工程硕士数学实验题目1是针对工程硕士数学课程所设计的实践环节,其核心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将基于文档所给出的信息,对这些实验题目的背景、目标和实施策略进行深入解析。 要讨论的是实验一:Hamming级数求和问题。Hamming级数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其特点是具有快速振荡的特点,直接计算非常困难。为了精确计算这一级数和,学生必须设计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误差的算法,保证结果的精确度达到1.0e-10。这一实验的核心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误差产生机制,并在算法设计过程中学会如何通过优化来降低误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编写程序实现特定算法,还要了解算法效率、稳定性和精度之间的关系,最终掌握算法优化的基本技巧。 实验二要求学生通过函数插值方法,特别是Lagrange公式和Neville算法,来构建插值多项式,近似给定数据点的函数。在这一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插值理论,并且学会如何应用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Lagrange插值和Neville算法是数值分析中解决插值问题的两种经典方法,各有特点。学生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能够加深对插值技术的理解,并了解不同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和效果差异。此外,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其学会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 接下来是实验三,该实验聚焦于函数逼近与曲线拟合问题。实验中,学生将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一系列给定的数据点进行最优拟合曲线的寻找。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最小二乘法的实践应用,更是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锻炼。通过这一实验,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实际数据、识别数据间存在的关系,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建模和分析。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将数学理论与实际数据相结合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实验均强调了实验报告的重要性。撰写实验报告是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反思实验过程的关键环节。报告中应详细阐述实验目的、计算公式、程序设计和结果分析等内容。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系统地回顾实验的整个流程,加深对数学模型和算法应用的理解,同时提升科研报告撰写的能力。 综合来看,这些实验题目共同构成了工程硕士数学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实验题目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编程技能、理解不同算法的优劣,并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和优化算法。这些技能在IT领域的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等方向工作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9-24 20:33:03 523KB
1
Zigbee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物联网(IoT)设备间的通信。它基于IEEE 802.15.4标准,为传感器网络和小型设备提供简单、可靠且经济高效的连接。对于新手来说,理解和掌握Zigbee开发是进入物联网世界的关键步骤。 在“Zigbee开发”这个主题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部分来深入学习: 1. **Zigbee简介**:第1章“ZigBee简介和学习方法”会详细介绍Zigbee的历史、特点和应用领域。你将了解到Zigbee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的区别,以及为何选择Zigbee作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原因。此外,这部分还会指导新手如何开始学习Zigbee,包括推荐的学习资源和路径。 2. **开发平台构建**:第2章“Zigbee开发平台的构建”是实践操作的起点,它将引导你搭建Zigbee开发环境。这通常涉及选择合适的硬件(如CC2530或CC2650开发板)和软件工具(如IAR Embedded Workbench或Keil μVision),以及如何安装和配置它们。同时,章节可能涵盖如何建立Zigbee网络、设置协调器和路由器节点,并进行初步的通信测试。 3. **基础实验**:第3章的“基础实验.rar”包含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这些实验旨在让你亲手操作,以加深理解。实验可能涵盖创建基本的点对点通信、组播通信、数据传输与接收,以及如何实现简单的控制应用。每个实验都将逐步指导你编写和调试代码,通过实际操作熟悉Zigbee协议栈的工作原理。 学习Zigbee开发的过程中,你将接触到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 **网络拓扑**:Zigbee支持星型、网状和树形等多种网络拓扑,理解这些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是设计Zigbee网络的基础。 - **Zigbee协议栈**:包括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层(MAC)、网络层(NWK)、应用支撑层(APS)和应用框架(AF)等层次,了解每一层的功能是开发的关键。 - **Zigbee设备角色**:包括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设备,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网络管理和数据传输职责。 - **安全机制**:Zigbee支持多种加密和认证方式,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 - **应用开发**:涉及Zigbee应用程序接口(API)的使用,如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处理事件等。 通过上述学习和实验,新手将能够建立起对Zigbee通信技术的基本认识,并具备初步的开发能力。随着经验的增长,你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复杂的Zigbee应用,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等领域。记住,实践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所以动手操作是提升技能的关键。
2025-09-24 10:33:58 23.24MB zigbee新手 开发文档 基础实验
1
靶场,是指为信息安全人员提供实战演练、渗透测试和攻防对抗等训练环境的虚拟或实体场地。在不同的领域中,靶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网络安全领域,靶场成为培养和提高安全专业人员技能的重要平台。 首先,靶场为安全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网络环境的平台。通过构建类似实际网络的拓扑结构、部署各种安全设备和应用,靶场可以模拟出多样化的网络攻防场景。这使得安全人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其实战能力。 其次,靶场是渗透测试和漏洞攻防演练的理想场所。在靶场中,安全专业人员可以模拟攻击者的行为,发现系统和应用的漏洞,并进行渗透测试,从而及时修复和改进防御机制。同时,这也为防御方提供了锻炼机会,通过对抗攻击提高防御能力。 靶场的搭建还促进了团队协作与沟通。在攻防对抗中,往往需要多人协同作战,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攻击和防御策略。这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协同作战的效率。 此外,靶场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在靶场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安全知识,了解攻击技术和防御策略。这样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理论课程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深化对安全领域的理解。 最后,靶场也是安全社区交流的平台。在靶场中,安全从业者可以分享攻防经验,交流最新的安全威胁情报,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建立更广泛的安全社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总体而言,靶场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为安全专业人员提供了实战演练的机会,促进了团队协作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了安全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安全社区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靶场的实践操作,安全从业者能够更好地应对不断演变的网络威胁,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
2025-09-23 23:41:25 3KB 网络攻防 网络安全技术 实验环境
1
-MATLAB_北京理工大学数值分析《数值计算方法》丁丽娟-数值实验作业(MATLAB)和课后作业.zip
2025-09-19 11:42:06 939KB
1
实验报告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 Linux 环境下的软件安装配置,包括本地安装和网络安装两种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将掌握 Linux 字符界面中的安装和卸载软件的方法,并了解 Linux 下软件安装的不同方式。 知识点一: Linux 软件安装的不同方式 * 本地安装方式:需要拷贝安装包文件到安装主机上,进行安装。 * 网络安装方式:通过包管理器,自动下载互联网上的安装包文件,进行安装。 知识点二: Linux 字符界面中的安装和卸载软件的方法 * 使用安装工具,查询 Linux 中安装的软件。 * 能够在 Linux 图形界面安装 tar.gz 包。 * 使用远程方式安装相关软件包。 知识点三:使用 yum 管理软件包 * yum 是一个基于 RPM 的包管理器,可以在线下载并安装 rpm 包,能更新系统。 * yum 命令在安装软件时如果碰到了依赖性的问题,yum 会去主动尝试解决依赖性,如果解决不了才会反馈给用户。 * yum 是在 rpm 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工具,在配置好 yum 源之后很多功能比 rpm 命令更强大,更方便。 知识点四:安装和卸载 tar.gz 包 * 安装 tar.gz 包:解压 tar.gz 包,使用 ./configure 命令来编译文本,将软件安装到指定目录下。 * 卸载 tar.gz 包:使用 make uninstall 命令来删除安装的软件。 知识点五:使用 RPM 管理软件包 * RPM 是一个包管理器,能够安装、卸载和查询软件包。 * RPM 可以查询包安装后相关信息。 知识点六: Linux 客户端的安装 * 安装 Linuxer 客户端:配置安装源为本地目录和更新元数据缓存,安装 python3-pip 和更新 pip3 到最新版本,安装 jupyter notebook 和插件 bash kernel,安装 wput 工具。 * 启动 Linuxer 客户端软件(linuxer.bash),进行实验指导书查看。
2025-09-18 20:31:40 10.69MB linux
1
在1.5版本之前 1. callback : function({time, price}) 每当十字线位置改变时,图表库将会调用回调函数。 图表动作 setVisibleRange(range, callback) 1. range : object, {from to} i. from , to : unix timestamps, UTC 2. callback : function() . 图表库会调用回调在viewport(视口)设置完成时。 强制图表调整其参数 (scroll, scale) 使选定的时间段适合视口。 今后将必须设置 from 或 to 。此方法也引入在 1.2 版本。 setSymbol(symbol, callback) 1. symbol : string 2. callback : function() 使图表更改商品。 新商品的数据到达后调用回调。 setResolution(resolution, callback) 4-4、图表方法 67
2025-09-18 09:28:32 2.93MB TradingView
1
1.掌握安装SDK软件包、Eclipse软件、EditPlus编辑软件的方法。 2.掌握设置程序运行环境的方法。 3.掌握编写与运行程序的方法。 4.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1.继续熟悉Eclipse的使用并尝试编写一个简单的Applet程序。 2.学习并参考程序结构进行Applet代码编写。 1、用while循环语句,计算1--200之间的所有3的倍数之和。 2、利用switch语句实现判断某年的某个月份有几天的程序。  3、通过循环,判断100-999之间所有的数字,符合水仙花数条件的数字。 4、已知 XYZ + YZZ = 532,其中X、Y和Z为数字,编程求出X、Y和Z的值。  5、编程实现“百钱买百鸡”问题。 6、一个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则该数也能被9整除。验证这个定理的正确性。 1. 通过编写程序学习抽象类、继承和接口的概念,并在实现过程中总结体会。 2. 通过观察提供的程序,学习成员变量的继承与隐藏,方法的覆盖与重载。 1. 学习使用GUI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2. 学习使用BorderLayout布局嵌套和Gridlayout布局3. 学习制作jar包
2025-09-17 13:21:17 22.78MB java Eclipse 山东大学 实验报告
1
Server1模拟服务器作为终端设备 Core_01和Core_02组成M-LAG系统,作为Server1的网关,同时开启VRRP Out_Vsr01上联互联网出口,旁挂防火墙,下联Core1和Core02 F1090_6作为安全设备对内外网进行访问控制,所有出口流量都需要进入防火墙进行绕行 在当前的网络技术领域,路由、交换以及防火墙的配置与管理是网络工程师必须精通的核心技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云计算、数据中心、企业网络架构的复杂化,掌握更为高级和综合性的网络技术成为了网络专业人员在职场竞争中的关键。在本篇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路由交换防火墙综合模拟实验中涉及到的M-LAG、VRRP、PBR、OSPF等技术点。 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即多设备链路聚合组,是一种允许两台交换机设备虚拟为一台逻辑设备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可以立即接管,保证网络的连续性。在本实验中,Core_01和Core_02组成M-LAG系统,共同作为Server1的网关,提供了高可用性的网络接入点。 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用于提高网络中关键设备的可靠性。当网络中的主路由器发生故障时,VRRP可以迅速切换到备份路由器,保障网络流量的正常传输。在实验设计中,M-LAG系统开启了VRRP功能,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健壮性和容错能力。 PBR(Policy-Based Routing)基于策略的路由,是一种高级路由技术,允许网络管理员根据用户定义的策略来决定数据包的路径。与传统的路由选择不同,PBR可以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等多种参数来决定路由策略,这为网络流量的管理和分配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控制力。在实验中,PBR的使用为网络流量管理提供了更为精细的控制。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内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OSPF通过使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可以快速适应网络变化,计算出最优的网络路径,并且能够在网络规模较大时依然保持良好的性能。实验中使用OSPF协议,说明了如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实现高效和动态的路由选择。 在这个综合模拟实验中,我们还涉及到了网络出口流量的管理。Out_Vsr01作为上联互联网出口,其下联Core1和Core02,而旁挂的防火墙F1090_6对内外网进行访问控制,确保所有出口流量都经过防火墙的严格检查。这种配置不仅能够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攻击,还可以控制内部用户访问外部资源的权限,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本综合模拟实验包含了诸多核心网络技术,如M-LAG、VRRP、PBR以及OSPF,这些都是网络专业人员在搭建高效、稳定、安全网络时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此外,实验中的配置还涉及到了防火墙的使用和流量管理,这些对于实现企业级的网络安全防护和流量控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还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09-14 15:15:17 8.47MB 路由交换 防火墙实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