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变换器设计笔记doc,开关电源的设计是一份非常耗时费力的苦差事,需要不断地修正多个设计变量,直到性能达到设计目标为止。本文step-by-step 介绍激变换器的设计步骤,并以一个6.5W 隔离双路输出的激变换器设计为例,主控芯片采用NCP1015。 激变换器设计是开关电源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1W至60W的低功率隔离电源应用中,激变换器因其简洁、稳定、成本效益高而被广泛采用。设计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参数的调整,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我们需要初始化系统参数。这包括输入电压范围,如90~265VAC,电网频率,如50Hz,以及输出功率和效率。例如,一个6.5W的隔离双路输出电源,主路输出5V/1A,辅路输出15V/0.1A,预估效率为0.8。根据输出功率比例,可以定义输出功率分配比KL1和KL2。 接着,确定输入电容Cbulk的值。Cbulk的大小通常与输入功率成正比,宽电压输入时取2~3μF/W,窄电压输入时取1μF/W。例如,对于6.5W的电源,选取19.7μF的电容,实际设计中可能会用到15μF+4.7μF的两个400V高压电解电容并联。 下一步是确定最大占空比Dmax。激变换器有两种主要工作模式: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和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CCM模式适合低压大电流输出,而DCM模式适用于高压小电流输出。在设计中,通常选择在CCM和DCM模式临界点,即BCM模式,输入电压最低和满载条件下进行,简化设计过程。最大占空比Dmax决定了输出电压增益和其他关键参数,如射电压Vor,次级整流二极管的电压VD,以及MOS管的电压Vdsmax。 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MOS管的导通损耗和次级输出电容的电流应力。在保证MOS管安全裕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Dmax可以减少MOS管应力,但可能增加次级整流管的电压应力。这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激变换器的设计还包括变压器设计、馈电路设计、保护机制设定等。变压器的磁芯选择、线圈匝数比以及漏感的计算都直接影响转换效率和稳定性。馈电路用来维持输出电压的恒定,而保护机制则防止过压、过流等情况发生,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激变换器设计涉及众多细节,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确计算和优化。主控芯片,如NCP1015,提供了集成的控制和保护功能,简化了设计流程,但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者需要对开关电源理论有深入理解,才能成功设计出高效、可靠的激变换器。
2025-05-08 19:48:06 1.36MB 开关电源
1
提示: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Node.js 去下载 2、下载编译脚本 3、模拟器,这里我使用的是夜神模拟器,自行安装 cd wxappUnpacker-master node wuWxapkg.js ..\wxpack\wx9fcfea1cbb0d10c2.wxapkg
2025-05-03 00:25:41 1.95MB 微信小程序 反编译代码
1
在Android应用开发的世界里,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对已有的APK文件进行逆向工程,以了解其内部工作原理、安全检查或二次开发等。这里提到的"Android编译工具.zip"包含了一些常用的Android编译工具,如apktool、dex2jar以及jd-gui,它们是开发者和安全研究人员进行APK分析的重要助手。 1. **apktool**: apktool是由IzzySoft开发的一款强大的Android编译工具。它能够解包APK文件,将Dalvik字节码(.dex)转换为人类可读的Java源代码,并重构资源文件。通过apktool,你可以查看XML布局、图片资源、字符串表等,甚至重新打包并签名APK,便于理解和修改应用的结构和功能。 2. **dex2jar**: dex2jar是由嘟嘟猫开发的工具,用于将Android的.dex字节码文件转换成Java的.class字节码文件。这个过程对于理解APK中的Java类和方法至关重要。一旦APK被编译为.dex文件,使用dex2jar可以进一步将.dex转换为.jar,这样就可以使用常见的Java编译器(如JD-GUI)来查看源代码。 3. **jd-gui**: JD-GUI是一个图形用户界面工具,用于查看Java字节码(.class文件)的源代码。在dex2jar转换.dex文件为.jar后,可以用jd-gui打开这些.jar文件,查看对应的Java源代码,帮助理解APK的逻辑和功能。虽然编译的代码可能没有原始的注释和变量名,但依然能提供有价值的洞察。 4. **编译流程**: 通常,编译一个Android应用的步骤是: - 使用apktool解包APK,获取资源文件和.dex文件。 - 使用dex2jar将.dex文件转换为.jar文件。 - 使用jd-gui打开.jar文件,查看编译的Java源代码。 - 分析代码,理解应用程序的工作方式。 - 如果需要,修改源代码,然后使用apktool重新打包并签名APK。 5. **编译的用途**: - **学习与研究**:开发者可以学习其他应用的设计和实现,借鉴优秀实践。 - **安全分析**:安全研究员通过编译检查潜在的漏洞和恶意行为。 - **调试与测试**:在没有源代码的情况下,编译可以帮助定位问题。 - **二次开发**:在原有应用基础上添加功能或定制化。 6. **注意事项**: - 编译可能存在法律风险,只有在拥有版权许可或者进行合法的学术研究时才能进行。 - 编译的代码质量可能不如原始源代码,因为编译器优化和去混淆可能导致部分逻辑难以理解。 - 防止编译是Android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开发者会使用混淆工具(如ProGuard或R8)来增加逆向工程的难度。 以上就是关于"Android编译工具.zip"中包含的apktool、dex2jar和jd-gui的基本介绍及其在Android编译过程中的作用。这些工具对于深入理解APK的内部机制、提高开发水平以及保障应用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将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2025-04-29 15:04:24 22.35MB
1
这个脚本描述了一个 MATLAB 函数 `MASWaves_inversion`,它用于通过手动演分析表面波色散曲线,特别是用于MASW(多道面波分析)方法。下面是该函数的主要目的、输入、输出和关键子函数的简单说明: ### 目的: `MASWaves_inversion` 用于通过比较理论的瑞利波相速度色散曲线和实验数据进行演分析。该函数能够计算理论色散曲线,并评估理论与实验曲线之间的失配度,还允许用户在每次迭代后选择是否保存当前结果。 ### 主要步骤: 1. **计算理论色散曲线**: - 根据层模型的属性(包括 `h`、`alpha`、`beta`、`rho` 和 `n`),函数会计算瑞利波基阶模式的色散曲线,并且该曲线的波长与实验曲线的波长保持一致。 2. **绘制理论与实验曲线**: - 函数会将计算得到的理论色散曲线与输入的实验色散曲线进行对比,并绘制两者的对比图。 3. **评估失配度**: - 函数会计算理论色散曲线和实验曲线之间的失配度(误差),并输出该误差用于演分析。 ### 输入参数: - `c_test`: 测试的瑞利波
2025-04-28 16:22:43 46.24MB 蒙特卡洛法
1
针对目前线性化和非线性化算法在面波频散曲线演中的局限性问题,分析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PSO)及其基本原理和算法流程,并且采用了细化分层理论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求解横波速度结构的基础上,分别对四层速度递增理论模型和野外实测数据进行了演试算.实验结果表明:频散曲线演拟合效果较好,粒子群算法表现出了全局寻优特点.研究结论初步验证了粒子群算法在面波频散曲线演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025-04-28 16:09:14 1.47MB 粒子群算法 频散曲线 细化分层
1
Android编译是指将Android应用程序(APK文件)中的代码和资源提取出来,以便开发者可以查看和分析程序的组成。这在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学习和逆向工程时非常有用。Android编译三件套是业界知名的工具集,它包含了三个强大的工具,分别是ApkTool、dex2jar和JD-GUI(jd)。这些工具相互配合,能够完成从APK到可执行Java代码的完整编译过程。 ApkTool是编译Android应用程序包(APK)的利器,它可以解析并提取APK文件中的资源文件,包括图片、布局文件、字符串等,并且能够重写这些资源文件,方便开发者进行编辑和修改。它支持多种Android应用程序的编译格式,包括但不限于smali代码、资源文件等。使用ApkTool进行编译后,开发者可以得到一个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的项目结构。 dex2jar是一个将Android的DEX(Dalvik Executable)文件转换成Java的jar文件的工具。DEX文件是Android平台上的可执行文件格式,通常包含Java代码被转换成字节码后的形式。dex2jar能够帮助开发者将这些DEX文件转换成标准的Java jar包,便于使用Java编译工具进行进一步的代码分析。 JD-GUI是一个可以将.class文件编译为.java源代码的图形界面工具,即Java的编译工具。它能够显示出.class文件中定义的类和方法,并尽可能地恢复原始的Java源代码结构,从而使开发者可以阅读和理解这些Java代码。JD-GUI还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搜索功能和源代码的保存功能,方便开发者在编译过程中查找和记录关键信息。 三件套的结合使用,提供了从APK文件到Java源代码的完整编译流程。使用ApkTool对APK文件进行编译,提取出其中的资源文件和DEX文件。接着,用dex2jar工具将DEX文件转换为jar文件,以便进行Java字节码层面的分析。通过JD-GUI将jar文件中的.class文件编译为可读的Java源代码。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Android应用程序的结构、资源和代码都可以被清晰地展示出来,大大降低了学习和逆向工程的难度。 Android编译三件套是一套功能强大的工具集合,它们共同为Android应用的开发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开发者想要分析竞争对手的应用,还是学习者想要深入理解Android编程,这套工具都能提供很好的帮助。通过这个工具集,开发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应用程序的运行机制,优化自己的开发流程,或者在必要时进行安全方面的分析工作。
2025-04-26 15:49:18 15.72MB android
1
编译的工具,apk逆向工具,可以用于编译,可将apk文件逆向转换为代码 编译教程博客:https://blog.csdn.net/Nobody_else_/article/details/83996441
2025-04-26 03:03:00 20.06MB apk逆向
1
FoxPro 编译软件Unfoxall
2025-04-22 21:22:38 1013KB UnFoxAll
1
在现代航海技术领域,无人船和无人艇的研发与应用备受瞩目,它们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减少人员需求,提高海上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无人船的路径跟踪控制是实现自主航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需要依赖精确的导航算法和控制策略以确保船只能够按照预定路径行驶。 在路径跟踪控制的研究中,Fossen模型是一个经典的基于动力学的模型,它为无人船的运动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Fossen模型通过考虑到船体的动力学特性,如质量、惯性、流体动力以及作用在船体上的外力等因素,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船只在水面上的行为。 为了提高路径跟踪的准确度和适应性,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观测器的直线前方观测(Line of Sight,LOS)制导技术,并结合步法(backstepping)控制策略。LOS制导技术通过实时计算船只当前位置与目标路径之间的视线方向,使船只能够直线驶向目标点。然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和干扰,因此需要实时估计和补偿这些干扰,以保证制导的精度,这正是观测器技术所擅长的。 步法是一种自适应控制技术,它能够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并提供一种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通过逐步向设计控制器,步法能够设计出一系列中间虚拟控制量,并最终得到实际的控制输入,从而实现对系统状态的精确控制。 ELOS+(Enhanced Line of Sight plus)是一种改进的LOS制导策略,它结合了观测器技术和步法控制,以提升无人船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导航能力。ELOS+不仅能够处理船只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特性,还可以有效应对环境干扰和测量误差,确保船只能够更加稳定和安全地沿着预定路径行驶。 在技术实现方面,Matlab和Simulink环境为无人船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仿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Matlab作为一种高级的数学计算软件,拥有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丰富的数学工具箱,适用于复杂的算法开发和数据分析。Simulink则是Matlab的一个附加产品,它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仿真环境,允许研究人员构建动态系统的模型,并模拟它们的实时行为。 通过使用Matlab和Simulink进行仿真,研究人员可以对路径跟踪控制策略进行设计、测试和验证,而不必在实际海况中进行试验,这样不仅节省了成本,还降低了风险。仿真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优化控制算法,提高无人船的路径跟踪性能。 无人船和无人艇的路径跟踪控制技术,特别是基于Fossen模型和结合观测器的LOS制导以及步法控制的ELOS+策略,在确保无人船自主安全航行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Matlab和Simulink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为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控制算法和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无人船技术将更加成熟,能够在更广泛的海域执行更多的任务。
2025-04-20 16:24:00 80KB matlab
1
CCM(连续电流模式)交错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逆变器位于整个系统中,承担着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可并入电网的交流电的角色。与集中式逆变器相比,微逆变器可以单独地为每块光伏电池板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微逆变器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激式变换器,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 在激式微逆变器中,存在两种工作模式:电流断续模式(DCM)和电流连续模式(CCM)。在CCM模式下,逆变器的电流应力更小,开关频率低,效率相对较高。不过,CCM模式下的微逆变器在控制输入到并网电流的传递函数中存在右半平面零点,这对闭环系统的带宽和动态性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控制难度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建立整体四阶模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描述系统控制输入到并网电流传递函数中存在的右半平面零点位置,提高控制设计的精确性和控制效果。此外,该方法能够修正已有的建模和控制方法中因参数不匹配而导致的负载不平衡问题,从而提升系统整体性能。通过这种建模和控制策略,研究者们设计并实验验证了一台250W的微逆变器实验样机,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在建模方面,文章分析了交错激式微逆变器的零极点分布情况,并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动态建模进行了详细阐述。作者指出,交错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电池板的利用率,降低系统损耗,减小电流纹波,从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为了深入理解该研究,我们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 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太阳能的能量转换原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激式变换器工作原理:研究其工作在DCM和CCM模式下的区别及其优缺点。 3. 交错技术在微逆变器中的应用:了解交错技术如何提升系统性能并降低损耗。 4. 系统控制输入到并网电流传递函数的概念:特别是右半平面零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 四阶模型建立方法:研究如何建立CCM交错激式微逆变器的四阶模型,并分析其零极点分布。 6. 控制设计策略:探讨电流闭环控制、前馈控制和均流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如何应用于模型中。 7. 实验验证:分析250W微逆变器实验样机的测试结果,并评估建模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CCM交错激式微逆变器的建模和控制技术,从而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发展。同时,该研究为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特别是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5-04-17 23:38:24 2.01MB 研究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