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件是任哲教授编写的嵌入式实施操作系统ucos2原理及应用光盘中资料,光盘中主要是书中的例程和ucos的代码,希望能给正在学习ucos的人带来方便,最后说句无关的话,我觉得着本书真的很不错,很值得一读,是学习ucos很好的学习资料,很适合ucos入门学习。
2025-07-03 16:28:55 1.29MB
1
实验7 Spark初级编程实践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Spark访问本地文件和HDFS文件的方法 2. 掌握Spark应用程序的编写、编译和运行方法 二、实验平台 1. 操作系统:Ubuntu18.04(或Ubuntu16.04); 2. Spark版本:2.4.0; 3. Hadoop版本:3.1.3。 三、实验步骤(每个步骤下均需有运行截图) 实验前期准备: Spark是Apache软件基金会下的一个大数据处理框架,以其高效、易用和灵活性著称。在"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课实验7:Spark初级编程实践"中,我们主要关注Spark的两个核心知识点:数据读取和Spark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 Spark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去访问不同的数据源,包括本地文件系统和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HDFS)。在Spark Shell中,可以通过`textFile()`函数读取文件,例如读取本地文件"/home/hadoop/test.txt",只需一行命令`sc.textFile("/home/hadoop/test.txt")`。若要读取HDFS上的文件,需要指定HDFS的URL,如`sc.textFile("hdfs://namenode:port/user/hadoop/test.txt")`。在这里,`sc`是SparkContext的实例,是Spark与集群交互的入口。 Spark应用程序的编写通常使用Scala、Java、Python或R语言。在实验中,推荐使用Scala编写独立的应用程序,这需要对Spark的API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统计文件行数可以使用`count()`方法,而创建Spark应用并打包成JAR文件则涉及到构建工具如sbt或Maven的使用。一旦应用编写完成,可以通过`spark-submit`命令提交到Spark集群执行。 接下来,实验中还涉及到了两个具体的编程任务: 1. 数据去重:这个任务要求合并两个文件A和B,并去除其中重复的内容。在Spark中,可以使用`reduceByKey`或`distinct`操作来实现。将两个文件的内容合并为一个DataFrame或RDD,然后通过`reduceByKey(_ + _)`对键值对进行合并,最后用`distinct()`去除重复项。 2. 求平均值:这个任务需要计算多个文件中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将所有包含成绩的文件加载到Spark,然后将数据转换为键值对形式,键是学生名字,值是成绩。接着,可以使用`groupByKey`和`mapValues`操作,`groupByKey`将相同名字的学生聚合在一起,`mapValues`用于计算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最后将结果写入新文件。 Spark在处理大数据时,其核心是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DD),RDD提供了容错性和并行计算的能力。此外,Spark还提供了DataFrame和Dataset API,它们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抽象,便于数据处理和SQL查询。 在实验总结中提到,Spark的应用程序优化涉及数据分区、缓存和序列化等策略。数据分区可以提高并行度,缓存可以减少数据读取的开销,而选择合适的序列化方式能优化内存使用和传输效率。 优化和改进方面,可以考虑使用更高效的Join策略,如Broadcast Join来处理大型数据集,或者使用DataFrames和Datasets API来利用其编译时检查和优化。另外,还可以研究Spark的动态资源调度,以适应数据量的变化和集群资源的波动。 Spark作为大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其编程实践涵盖了数据读取、分布式计算、数据操作和应用程序优化等多个方面,对理解和掌握大数据处理流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提升对Spark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5-06-28 15:28:49 3.54MB spark 编程语言
1
摘 要  介绍一款开源的、符合SPARCV8规范的、采用RISC结构的32位处理器IP按——Leon2,它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使用。Leon2是以VHDL形式存在的软核、完全可综合、内部硬件资源可裁剪、主要面向嵌入式应用系统、可以用FPGA/CPLD和ASIC等技术实现。文中介绍Leon2的结构、技术特点、软硬件的开发过程和一些应用实例。关键词 Leon2 SPARC V8 AMBA VHDL 交叉编译器引 言    Leon2是GaislerResearch公司于2003年研制完成的一款32位、符合IEEE-1754(SPARCVS)结构的处理器IP核。它的前身是欧空局研制的Leon以及E
2025-06-27 10:16:06 136KB 通信与网络
1
无感FOC驱动滑膜观测器算法应用及全开源代码详解——采用SVPWM与滑模控制方案,基于STM32F103实现,无感FOC驱动滑膜观测器算法原理及应用,采用全开源c代码及SVPWM弦波方案,基于STM32F103处理器,无感FOC 滑膜观测器 滑模 弦波方案 svpwm 算法采用滑膜观测器,全开源c代码,全开源,启动顺滑,提供原理图、全套源码。 使用stm32f103。 ,无感FOC; 滑膜观测器; 滑模; 弦波方案; svpwm; 代码全开源; STM32F103; 启动顺滑。,基于滑膜观测器的无感FOC算法:STM32F103全开源C代码实现
2025-06-25 14:47:58 920KB xbox
1
CD4046锁相环构成的FM调制电路 CD4046锁相环的应用示例
2025-06-19 20:04:31 4.19MB 锁相环PLL原理与应用
1
### 摄像测量学原理与应用研究 #### 摄像测量学的内涵和发展历史 **摄像测量学**(Videometrics 或 Videogrammetry)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交叉学科领域,它融合了传统**摄影测量学**(Photogrammetry)、**光学测量**(Optical Measurement)、**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以及**数字图像处理分析**(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等多个学科的优势。 ##### 1. 摄像测量学的内涵 - **定义**: 摄像测量学主要研究利用摄像机、照相机等工具拍摄动态或静态场景得到的序列图像或单帧图像,通过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分析技术,结合各种目标的三维信息求解和分析算法,实现对目标结构参数或运动参数的测量和估计。 - **内涵**: 可分为两个主要方面: - 物体的空间三维特性与成像系统间的成像投影关系,涉及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 从单幅或多幅图像中高精度地自动提取和匹配图像目标,主要涉及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分析技术。 随着摄影测量的三角测量理论和计算机视觉的多视几何理论的发展成熟,摄像测量学更多地关注图像目标的自动、高精度识别定位与匹配问题。此外,与常规图像处理不同的是,摄像测量更加注重目标提取定位的精度。 **成像与重建**: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成像到二维图像上是一个退化过程,摄像测量学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分析二维图像来重建目标的三维信息。为了进行精确的二维、三维定量测量,摄像测量必须将图像与成像系统及其参数紧密联系起来,而普通的图像处理通常不考虑成像系统参数。因此,摄像系统的高精度标定是摄像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摄影测量往往涉及专业的摄影测量型相机,而摄像测量则更倾向于使用普通的摄像机或照相机,通过不同的标定方法使其满足测量需求。 ##### 2. 摄像测量学的发展历史 - **摄影测量学**:自1839年摄影术诞生后,摄影测量学便开始了其发展历程。从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再到当前的数字摄影测量阶段,摄影测量学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尽管摄影测量学在硬件设备和算法复杂性方面存在较高要求,但它在国家测绘、军事应用以及大型结构测量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 - **光学测量**:光学测量既可以指广义上的所有使用光的测量方法,也可以特指使用专门光学设备进行的测量活动。在光学工程领域,光学测量强调精度,涉及各种光学仪器和技术。 - **计算机视觉**: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视觉自20世纪80年代起迅速发展,涵盖了从理论、算法到硬件及应用的多个方面。尽管计算机视觉领域多数应用侧重于目标识别、图像理解和监控等方面,但对于测量精度的要求相对较低。 在学科发展的历程中,摄影测量学、光学测量以及计算机视觉这三个领域相对独立地发展,它们分别在地理学、光学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形成,并拥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优势。随着这些领域之间交流的加深,摄像测量学得以综合各个领域的优点,成为了一个集多学科优势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摄像测量学不仅在理论和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出了广阔前景,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场合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像测量学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25-06-18 20:49:17 4.46MB 摄影测量学
1
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中,实验三着重探讨了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在单片机中的综合应用。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如何利用这两个核心功能来实现复杂的控制任务。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相关知识点。 一、单片机基础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集成了CPU、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组件,用于控制各种设备和系统。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的可能是如8051、AVR或ARM系列的单片机,它们都有内置的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 二、定时/计数器工作原理 定时/计数器是单片机中重要的硬件资源,可以执行定时或计数任务。定时器通常基于内部时钟脉冲,每隔一定时间产生一个中断请求,用于触发特定操作。计数器则对外部事件(如脉冲)进行计数,达到预设值时同样会触发中断。 1. 工作模式:定时器/计数器通常有多种工作模式,如正常模式、溢出模式、波特率发生器模式等,这些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应用需求。 2. 预置值设置:预置值决定了定时或计数的时间周期或次数,通常通过寄存器设置。 3. 中断服务程序:当定时/计数器达到预设值时,会产生中断,CPU暂停当前任务,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三、中断系统 中断是单片机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机制。当外部设备或内部硬件模块发出中断请求时,CPU暂停当前任务,转而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处理完后再返回原任务。 1. 中断源:单片机中的中断源包括定时器/计数器溢出、外部输入引脚、串行通信等。 2. 中断优先级:不同中断源可能有不同的优先级,高级中断可以打断低级中断的处理。 3. 中断向量:每个中断都有一个地址,称为中断向量,它指向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4. 中断请求与响应:中断请求发生后,经过一定的处理,如中断使能检查、禁止当前指令执行等,CPU才会响应中断并跳转到中断服务程序。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在实验三中,学生可能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 配置定时器,设定合适的预置值,实现定时功能。 2. 配置中断,处理定时器溢出中断,实现计数功能。 3. 设计中断服务程序,实现特定的控制逻辑,如LED灯闪烁、蜂鸣器鸣叫等。 4. 编程并调试,验证定时和中断功能的正确性。 五、实验收获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掌握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的基本操作,还能提升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理解中断在实时系统中的重要性,对于后续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定时计数+中断综合控制实验"是单片机学习中的关键实践环节,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和运用单片机功能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定时/计数器的设置、中断处理流程以及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这对于后续的单片机项目开发具有指导价值。
2025-06-18 20:17:33 15.2MB 单片机实验
1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与非门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数字电路,它利用了CMOS器件的特性来产生周期性的电压变化,即振荡。这种振荡器在电子设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是时钟信号的来源,为许多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定时参考。 我们要理解CMOS与非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CMOS门电路由N沟道和P沟道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组成。在与非门中,当输入为高电平时,P沟道MOSFET导通,N沟道MOSFET截止;反之,当输入为低电平时,N沟道MOSFET导通,P沟道MOSFET截止。这种互补的工作模式使得电路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MOSFET导通,从而降低了静态电流消耗,提高了效率。 振荡器的构建通常基于负反馈机制,即电路的输出被馈送到其输入,以保持稳定状态。在CMOS与非门振荡器中,这个负反馈过程是由门电路内部的电容和外部的电阻网络共同实现的。振荡器的频率取决于这些元件的值以及CMOS器件的特性。 有几种常见的CMOS与非门振荡器类型,包括简单环形振荡器、电荷泵振荡器和多谐振荡器。简单环形振荡器是最基础的,它由几个与非门构成一个闭合的反馈环,其中的电容通过门的输入电容和负载电容进行充放电,形成振荡。电荷泵振荡器则利用与非门的开关特性,将电荷存储和释放,形成振荡。多谐振荡器,如555定时器,可以产生特定频率的方波输出,其振荡频率由内部的电压分压器和外部电容决定。 CMOS与非门振荡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1. 时钟发生器:在微处理器和数字逻辑系统中,提供基准时钟信号。 2. 传感器信号处理:用于驱动传感器的内部电路,如温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3. 无线通信:在射频(RF)电路中,作为本地振荡器产生调制和解调所需的信号。 4. 声音产生:在音频应用中,可以生成不同频率的声音波形。 5. 自动化控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作为定时器或触发器。 文件"CMOS与非门振荡器原理及应用"可能详细探讨了这些主题,包括电路设计、参数计算、性能分析以及实际应用案例。深入学习这一内容将有助于理解和设计自己的CMOS振荡器电路,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爱好者来说具有很高的价值。
2025-06-17 23:10:36 228KB
1
GNSS原理及其应用期末重点资料(成信)
2025-06-15 13:43:44 1.28MB gnss
1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电力电子、电气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在运行中产生的高密度、宽频谱的电磁信号充满整个空间,形成复杂的电磁环境。复杂的电磁环境要求电子设备及电源具有更高 的电磁兼容性。于是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接地、屏蔽和滤波是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措施,下面主要介绍在电源中使用的EMI滤波器及其基本原理和正确应用方法。       2 电源设备中噪声滤波器的作用       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如220V/50Hz交流电网或115V/400Hz交流发电机,都存在各式各样的EMI噪声,其中人为的EMI干扰源,如各种雷达、导航、通信等设备的
2025-06-12 17:36:30 168KB 单片机与DS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