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VB-T2标准概述与关键技术 #### 一、DVB-T2标准背景与意义 2009年9月,欧洲正式发布了第二代数字电视广播标准——DVB-T2(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Terrestrial 2)。这一标准是基于原有DVB-T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改进和发展而来的,旨在提高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的效率和性能。DVB-T2标准的推出,对于推动全球范围内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二、DVB-T2标准的关键技术特点 **1. 帧结构** DVB-T2采用了更为高效的帧结构设计,能够支持更灵活的数据传输格式。相较于第一代DVB-T标准,DVB-T2的帧结构更加复杂且功能更加强大。这种新的帧结构不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块,还加入了多种增强特性,如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频率分集(Frequency Diversity)等,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信道编码** DVB-T2在信道编码方面也做出了重大改进,引入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LDPC)和比特交织(Bit Interleaving)。LDPC码是一种高效能的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能够在恶劣的传输环境中有效降低误码率。同时,DVB-T2还支持多种不同的调制方式,如QPSK、16-QAM、64-QAM以及256-QAM等,使得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接收环境选择最优的调制方案。 **3. 调制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DVB-T2采用了高级调制技术,如高阶正交幅度调制(Higher Order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HO-QAM)。HO-QAM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尤其是在信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此外,DVB-T2还引入了一种名为PLP(Physical Layer Pipes)的新机制,它可以将一个物理层帧分成多个逻辑管道,每个管道可以独立地配置不同的编码和调制参数,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业务需求。 **4.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DVB-T2标准支持MIMO技术的应用,这是一项革命性的进步。通过采用多天线传输技术,DVB-T2能够显著提升数据传输的容量和抗干扰能力。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多径传播效应严重,MIMO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问题,提高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5. 移动接收优化** 考虑到移动接收设备的需求,DVB-T2标准中特别加入了一些针对移动接收优化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时间间隔保护(Guard Interval, GI)调整以及信号同步技术等,它们共同确保了即使在移动状态下也能获得良好的接收效果。 **6. 兼容性与灵活性** DVB-T2标准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与现有DVB-T系统的兼容性问题。虽然它引入了许多新技术,但仍然保持了向下兼容的能力,即原有的DVB-T接收器在一定程度上仍能解调DVB-T2信号。此外,DVB-T2还支持多种不同的传输模式,如单频网(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SFN)和多频网(Multiple Frequency Network, MFN)等,从而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 三、DVB-T2标准的应用前景 DVB-T2标准的推出标志着数字地面电视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该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数字电视广播将会迎来一次技术上的飞跃。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将享受到更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更多的频道选择以及更加稳定的信号质量;而对于运营商来说,则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投入、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以及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DVB-T2作为一项前沿的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标准,在提高传输效率、改善图像质量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它不仅代表了当前数字电视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也为未来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5-10-17 18:14:15 2.09MB DVB-T2
1
cascade-MVSNet——CVPR-202(源码、原文、译文) cascade-MVSNet——CVPR-202(源码、原文、译文) cascade-MVSNet——CVPR-202(源码、原文、译文) cascade-MVSNet——CVPR-202(源码、原文、译文) cascade-MVSNet——CVPR-202(源码、原文、译文) cascade-MVSNet——CVPR-202(源码、原文、译文) cascade-MVSNet——CVPR-202(源码、原文、译文) cascade-MVSNet——CVPR-202(源码、原文、译文) cascade-MVSNet——CVPR-202(源码、原文、译文)
2025-10-09 16:23:47 6.17MB 深度学习
1
CMMI原文英文版文档 描述有: 1.CMMI发展简史; 2.CMMI的组织架构; 3.CMMI的各过程域及其目标、实践等
2025-09-30 09:40:26 5.16MB CMMI
1
XMOS是一家专注于多核处理器设计的公司,其开发工具xTIMEcomposer是用于开发和调试基于xCORE的多核处理器应用程序的综合开发环境。xTIMEcomposer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开发平台,支持整个开发周期,从编写代码到调试以及最终部署。 xTIMEcomposer用户指南是一份详细的手册,涵盖了如何安装、使用和充分利用xTIMEcomposer开发工具。本手册覆盖了安装过程,项目管理,应用程序开发,以及如何使用命令行工具和图形界面来进行编程和调试。 在安装部分,指南详细描述了运行xTIMEcomposer所需的系统要求。安装说明部分进一步指导用户如何进行工具和USB驱动的安装,以及如何快速启动xTIMEcomposer环境。启动xTIMEcomposer后,用户可以通过xTIMEcomposer Studio界面进行项目开发。Studio中包括了注册程序和欢迎界面,这些界面为开发者提供了项目的初始化和配置工具。 xTIMEcomposer还提供了命令行工具,包括XCC、XRUN、XGDB和XSIM等命令,这些命令对于进行程序编译、运行、调试和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还介绍了xSOFTip组件的使用,这些是针对特定任务预构建的代码模块,可以简化开发流程。xTIMEcomposer项目中可以导入xSOFTip组件和HowTo示例,以便在项目中复用已有的代码和逻辑。此外,xTIMEcomposer支持从应用程序生成项目,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来构建特定功能的应用程序。 在编译部分,文档指导如何使用xTIMEcomposerStudio来构建项目。它解释了XCC编译器的程序指令和命令行选项,包括总体选项、警告选项、调试选项、优化选项、预处理器选项、链接器选项等。这些选项允许开发者进行高级配置,以优化代码质量、调试过程和最终程序的性能。 使用XMOSMakefiles是本手册中的另一个重点部分,它向开发者展示了如何通过Makefile来构建项目、应用和模块。Makefile能够为项目提供结构化的构建配置,而module_build_info文件则用于指定模块级的构建指令。利用这些工具和文件,可以生成二进制库,用于进一步开发和模块化编程。 计时部分是关于如何使用xTIMEcomposer进行程序计时分析的重要章节。指南中解释了如何启动计时分析仪,并对代码段进行计时,以及如何可视化路径和视图来优化程序性能。还可以规定计时要求,并对程序执行信息进行分析,以确保程序满足实时性能需求。 手册也涵盖了如何从命令行使用XTA来执行高级的计时任务。这部分包括了加载二进制库、设置计时点、执行计时函数以及如何精确地获取计时结果。用户可以利用XTA工具对程序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验证,以达到特定的计时性能。 整体而言,这份xTIMEcomposer用户指南是开发基于xCORE多核处理器应用的关键参考资料。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开发环境,而且通过详细的步骤指导和示例,使得开发者能够快速上手并高效地完成项目的构建、调试和部署过程。
2025-09-04 16:03:43 5.91MB
1
"软件设计师英文真题译文及答案" 软件设计师英文真题译文及答案是软件设计师考试中的一部分,涵盖了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过程)等知识点。 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是一种半形式化描述技术,用于对象导向型的软件设计。它包括三个步骤: 1. 用例建模(Use-Case Modeling):确定如何由产品得到各项计算结果,并以用例图和相关场景的方式展现出来。 2. 类建模(Class Modeling):决定了类及其属性,然后确定类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3. 动态建模(Dynamic Modeling):决定了类或每个子类的行为,并以状态图的形式进行表示。 其中,用例建模是面向对象分析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如何由产品得到各项计算结果,并以用例图和相关场景的方式展现出来。类建模是面向对象分析的第二步,它决定了类及其属性,然后确定类之间的关系和交互。动态建模是面向对象分析的第三步,它决定了类或每个子类的行为,并以状态图的形式进行表示。 而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UP)是一种软件工程过程,它捕获了现代软件开发中的许多最佳实践。RUP可以在两个维度上描述: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在时间维度上,软件生命周期被分解成多个周期,每个周期被分解成四个连续的阶段,最后以一个明确定义的结果结束。 在RUP中,.time dimension是指软件生命周期被分解成多个周期,而content dimension是指每个周期被分解成四个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包括业务建模、需求定义、分析和设计、实施和测试等。 因此,软件设计师英文真题译文及答案涵盖了面向对象分析和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软件设计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FKM (《Analytical Strength Assessment of Component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规范是德国机械工程研究委员会根据机械产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统计出的针对由钢、铸铁及铝材料制成构件的静强度及疲劳强度的评估规则,考虑了大多数对构件强度(静态和动态)产生影响的因素(表面状况、残余应力、结构细节等),可以基于名义应力法或局部应力法使用利用率对焊接和非焊接构件的静强度及疲劳强度问题进行评估,在欧洲各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 可以对零部件任意部位所受到的应力值进行评价;计算零件强度;计算零件安全系数和利用率;对零件的尺寸、结构形式、表面粗糙度等设计因素进行评价;对零件的机加工、表面处理、热处理等加工工艺进行评价;对动载荷的均值、幅值、应力比、作用次数和过载方式等载荷影响进行评价;反向指导设计、优化零部件。
2025-07-08 20:04:27 13.74MB
1
"Timed Elastic Band" (TEB) 算法是一种针对自主机器人的轨迹修改方法,它考虑了动态约束,如机器人速度和加速度的限制。传统的“弹性带”算法在避免障碍物接触的同时,通过最短路径长度来调整全局规划器生成的路径,但并未直接考虑机器人的动态特性。而TEB算法则引入了时间因素,使得机器人运动的时序和动态约束得以明确考虑。 在TEB算法中,问题被形式化为一个多目标优化框架,其中大部分目标是局部的,依赖于少数相邻的中间配置。这导致了稀疏系统矩阵的形成,可以利用高效的大型约束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进行处理。这种设计使得算法在计算效率和鲁棒性上表现优秀,能够在实时环境中生成满足动态约束的最优机器人轨迹。 TEB算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初始的由一系列way points组成的路径转化为具有明确时间依赖性的轨迹。这使得机器人控制能够实时进行。由于其模块化的形式,该方法易于扩展,可以方便地纳入额外的目标和约束。 在运动规划领域,找到一条碰撞自由且符合机器人动力学和运动学约束的轨迹是核心任务。当一个初始路径已经生成后,TEB算法专注于局部路径的修改。它通过考虑机器人的最大速度和加速度限制,确保生成的轨迹不仅安全,而且尽可能高效。在模拟和实际机器人实验中,TEB算法已经证明了其有效性,能够生成符合实时要求的最优路径。 TEB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可能会包括以下步骤: 1. **路径初始化**:通过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如A*或RRT)生成一个初始的无碰撞路径,由一系列way points组成。 2. **动态约束量化**:确定机器人的最大速度、加速度和可能的关节速度限制,将这些动态约束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多目标优化**:构建优化问题,包括路径长度、路径平滑度、动态约束等多个目标函数,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 4. **稀疏矩阵求解**:利用优化算法(如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解决这个大型约束的最小二乘问题,得到满足动态约束的最优轨迹。 5. **实时更新**:在机器人执行过程中,根据环境变化和实时反馈持续调整和优化路径。 通过这种方式,TEB算法为自主机器人提供了更加智能和适应性的运动规划策略,有助于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能力和动态响应性能。同时,其灵活性使得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包括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等,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技术在工业、服务和科研领域的应用。
2025-05-30 13:32:15 434KB
1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英语读写教程 Unit1-Unit10 原文及其翻译 word版本
2025-04-13 22:53:59 238KB 学术英语
1
CorelDRAW vba cdr插件 带有中文译文的帮助文档
2025-03-30 14:42:14 7.77MB
1
2023年数学建模国赛省一高教社杯,个人原创资源,禁止转载,违权必究,具体源程序代码及word版私q:2935790052
2024-07-16 14:04:05 1.24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