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38508549
|
上传时间: 2025-11-24 21:49:07
|
文件大小: 62KB
|
文件类型: PDF
### PCB EMI设计规范步骤详解
#### 一、引言
在现代电子设备的设计中,电磁干扰(EMI)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保证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合规性,合理有效的PCB EMI设计规范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PCB EMI设计规范中的关键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旨在帮助硬件设计师优化PCB设计,降低EMI风险。
#### 二、IC的电源处理
1. **去耦电容配置**:
- 对于每个集成电路(IC),确保其电源引脚(PIN)配备有一个0.1μF的去耦电容器。
- 对于BGA封装的芯片,应在BGA的四个角落分别安装0.1μF和0.01μF的电容器各两个,总计八个电容器。
- 特别注意为电源走线添加滤波电容,例如为VTT等电源线增加滤波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还能有效改善EMI表现。
2. **电源走线的滤波**:
- 在设计中加入适当的滤波电容,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源线上的噪声,从而降低EMI的影响。
#### 三、时钟线的处理
1. **时钟线布线原则**:
- 首先考虑布设时钟线,特别是对于高频时钟信号。
- 对于频率≥66MHz的时钟线,每条线的过孔数量不应超过2个,平均过孔数量不得超过1.5个。
- 对于频率<66MHz的时钟线,每条线的过孔数量不应超过3个,平均过孔数量不得超过2.5个。
- 如果时钟线长度超过12英寸且频率>20MHz,则过孔数量不得超过2个。
- 若时钟线包含过孔,应在过孔附近的第二层(地层)和第三层(电源层)之间添加旁路电容,确保高频电流的回流路径连续。
2. **避免穿岛**:
- 尽可能避免让时钟线穿过岛状结构(如电源岛、地岛等)。如果无法避免,对于频率≥66MHz的时钟线必须避免穿岛;而对于频率<66MHz的时钟线,如果穿岛则需要在附近添加去耦电容以形成镜像通路。
3. **时钟线布局注意事项**:
- 保持时钟线与I/O接口之间的距离大于500mil,并避免与时钟线平行走线。
- 当时钟线位于第四层时,应尽量使其参考层为为其供电的电源层面。
- 打线时线间距需大于25mil。
- 连接BGA等器件时,避免在BGA下方布设过孔。
4. **特殊时钟信号的处理**:
- 注意所有时钟信号,特别是名称看似非时钟信号但实际运行时钟功能的信号,例如AUDIO CODEC的AC_BITCLK以及FS3-FS0等。
#### 四、I/O口的处理
1. **I/O口的分组与接地**:
- 各种I/O接口(如PS/2、USB、LPT、COM、SPEAKOUT、GAME等)应分成一块地,左右两端与数字地相连,宽度至少为200mil或三个过孔。
- COM2口如果是插针式接口,尽量靠近I/O地。
2. **EMI器件的位置**:
- I/O电路中的EMI器件尽量靠近I/O屏蔽(SHIELD)。
3. **I/O口区域的设计**:
- I/O口处的电源层和地层应单独划分成岛,并确保Bottom和Top层都铺设地线,不允许信号线穿越岛屿区域。
#### 五、几点说明
1. **设计工程师的责任**:
- 设计工程师必须严格遵守PCB EMI设计规范。EMI工程师有权进行检查。若因违反设计规范导致EMI测试失败,责任由设计工程师承担。
2. **EMI工程师的责任**:
- EMI工程师对设计规范的执行情况负责。对于遵循规范但仍EMI测试失败的情况,EMI工程师有义务提供解决方案,并将这些经验总结到设计规范中。
- EMI工程师还需要负责每个外部接口的EMI测试,确保不会遗漏任何接口。
3. **设计改进与反馈**:
- 每个设计工程师有权提出对设计规范的修改建议或疑问,EMI工程师应负责解答疑问,并通过实验验证后将合理建议纳入设计规范中。
- EMI工程师还应努力降低成本,减少磁珠等EMI抑制元件的使用量。
通过上述详细的PCB EMI设计规范步骤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EMI设计不仅仅是关注单个设计元素,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整个PCB设计中的多个方面,包括电源处理、时钟信号管理、I/O接口处理等多个维度。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EMI性能,确保电子产品在复杂环境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