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电智深DCS组态文件修改详解 #### 一、增加点 在进行国电智深DCS系统的组态文件修改时,增加新点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操作。以下为具体步骤: 1. **启动工程管理器**:首先在工程师站运行“工程管理器”软件。 2. **打开工程文件**:点击“打开工程”按钮,并选择位于D盘工程文件夹下的工程文件“xxx.pcs”,然后点击“切换为活动工程”按钮。 3. **站管理**:点击左侧窗口下方的“站管理”按钮,展开到对应的控制站,本例中以DROP1为例。 4. **新建点**: - 在右侧窗口选择“点记录”选项卡,点击“新建”按钮。 -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新的点名称,并进入点记录编辑界面。 - 选择合适的点类型,并填写工程单位。 - 在“硬件信息”选项卡中,将该点分配到具体的I/O卡件上,并指定通道及信号类型。 - 修改量程上下限。若信号类型为“4~20mA”,则点击“计算信号系数(H->H)”按钮来确保信号与量程之间的准确转换。 5. **设置报警**:如果需要设置报警功能,则选择“报警”选项卡,在高限或低限报警处勾选,并设定报警阈值。 6. **历史数据配置**:选择“历史及其他”选项卡,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历史死区,通常建议设为0.1%。 7. **其他配置**:根据现场需求调整其他设置。 8. **新建确认**:完成所有配置后,点击“新建”按钮进行保存。 完成上述步骤后,还需要进一步配置才能使新增的点生效。 1. **数据库下载**:再次展开到控制站DROP1,选择“数据库”选项卡,点击“下载”按钮。 2. **标记卡件并配置点组**:在“模块”选项卡中,使用鼠标右键选择“标记全部卡件”,之后点击“配置点组”按钮。 3. **下载点组配置**:继续在左侧窗口展开到域,在右侧窗口选择除DPU外的其他站,点击“下载点组配置”。 4. **历史站配置**:在含有历史站功能的站点下,选择“历史站配置”选项卡,点击“生成”后再点击“下载”。 #### 二、修改SAMA图 1. **打开SAMA图**:在“工程管理器”的左侧窗口中展开到控制站DROP1,选择“SAMA图”选项卡,双击需要修改的SAMA图,进入组态软件进行修改。 2. **保存修改**:完成SAMA图的修改后,进行保存操作。 3. **配置SAMA图**:在工具栏中依次点击“配置SAMA”、“编译SAMA、更新数据库”、“转换SAMA”。配置过程中会出现智能排序对话框和页面配置对话框,均点击“确定”完成操作。 4. **编译SAMA图**:在编译过程中,系统会提示是否更新数据库,同样点击“是”。若编译失败,系统会自动提示错误信息,需要返回SAMA图进行修正,直到编译成功。 5. **下载SAMA图**:返回工程管理器,选择“SAMA图”选项卡,并对修改后的SAMA图进行下载操作。在下载过程中会有确认对话框出现,点击“确定”即可。 #### 三、修改过程画面 1. **打开过程画面**:在“工程管理器”的左侧窗口中展开到工程师站,选择“过程画面”选项卡,双击需要修改的过程画面,自动打开GB过程画面编辑软件进行修改。 2. **保存修改**:完成修改后,保存过程画面。 3. **下载过程画面**:返回工程管理器,选择“过程画面”选项卡,点击“刷新列表”按钮,确认修改后的过程画面已被正确识别,然后进行下载操作。 #### 四、修改点 对于已存在的点进行修改的操作如下: 1. **查找并复制点名**:在工程师站运行“工程管理器”,查找需要修改的点名,并进行复制。 2. **查询点信息**:在工程管理器的开始菜单目录下,点击“点记录编辑”,在查询点名位置粘贴点名并点击查询按钮。 3. **修改基本信息**:在基本信息中修改点名或工程单位等信息。 4. **修改硬件信息**:选择“硬件信息”选项卡,对量程上下限、信号类型等进行修改。若信号类型为“4~20mA”,还需点击“计算信号系数(H->H)”按钮。 5. **保存更改**:完成所有修改后,保存更改。 以上便是国电智深DCS组态文件修改中关于增加点、修改SAMA图以及修改过程画面的具体步骤。通过对这些关键步骤的了解与掌握,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更高效地进行DCS系统的维护与优化工作。
2024-09-21 23:57:16 1013KB 编程语言
1
### 国电智深DCS编程软件NT+软件快速入门 #### 一、组态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使用国电智深DCS编程软件NT+进行组态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确保后续的工作流程顺利进行。 ##### 1.1 划分网络,域和站点 **网络划分:** 首先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网络结构,明确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数据传输路径。通常情况下,一个DCS系统会涉及多个子网,如控制网、监控网等,不同子网之间应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进行隔离。 **域划分:** 域是NT+软件中的基本组织单元,它将相关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用户权限等信息进行逻辑上的组织。合理的域划分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站点划分:** 站点是指系统中具体的硬件设备,如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历史服务器等。每个站点都需要分配到相应的域中,并且需要为其指定IP地址等网络参数。 ##### 1.2 整理硬件IO点清单 在进行硬件配置之前,需要整理出一份详细的硬件IO点清单,包括所有输入输出点的信息。这一步对于后续的硬件配置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硬件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配置这些点。 ##### 1.3 安装相关软件 根据项目需求安装必要的软件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CS编程软件NT+等。确保所有软件版本兼容,避免出现版本冲突导致的问题。 #### 二、工程组态步骤 ##### 2.1 创建工程 在NT+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工程,为该工程命名并选择合适的存储路径。创建工程时还可以指定一些基本参数,如工程的语言环境、时间格式等。 ##### 2.2 创建域 根据之前的网络划分方案,在新创建的工程中创建对应的域。每个域都具有独立的用户权限管理和资源管理功能。 ##### 2.3 创建站 在相应的域中创建站点,如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创建站点时需要指定站点类型、IP地址等基本信息。 ##### 2.4 初始化并启动站 对每个站点进行初始化操作,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启动站点后,可以通过登录操作员界面等方式检查站点的状态。 ##### 2.5 安全设置及下载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各个站点进行安全设置,包括设置访问权限、密码保护等。完成设置后,需要将这些配置信息下载到对应的站点上。 ##### 2.6 站点配置与安全配置下载 除了基本的安全设置之外,还需要对各个站点进行详细的配置,如网络配置、硬件配置等。配置完成后同样需要下载到站点上。 ##### 2.7 组态卡件 对现场使用的各种卡件进行组态,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卡、开关量输入输出卡等。通过组态可以实现对现场设备的有效监控和控制。 ##### 2.8 I/O测点定义 对现场设备的I/O测点进行定义,这是实现控制系统功能的基础。 ###### 2.8.1 在工程管理器中直接定义 可以在工程管理器中手动添加每一个测点,这种方式适用于测点数量较少的情况。 ###### 2.8.2 利用数据库批处理导入各点 如果测点数量较多,则推荐使用数据库批处理的方式批量导入测点信息,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 2.9 控制算法和操作画面综合组态 控制算法和操作画面是DCS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综合组态可以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精确控制。 ###### 2.9.1 模拟量综合组态 模拟量综合组态主要针对模拟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包括PID控制算法等。通过合理的算法设计,可以实现对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的精确控制。 ###### 2.9.2 开关量综合组态 开关量综合组态则主要关注开关信号的处理,如联锁逻辑、顺序控制等。这些控制逻辑对于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 2.10 历史站的配置 历史站主要用于存储系统的运行数据,以便于后期的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配置历史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数据存储策略:** 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合适的数据存储间隔和存储周期。 2. **报警记录:** 记录关键报警信息,便于事后追踪问题原因。 3. **数据备份:** 定期备份历史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国电智深DCS编程软件NT+的基本组态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合理的规划和细致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DCS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希望这份入门指南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NT+软件的使用方法。
2024-09-21 23:50:21 2.7MB 编程语言
1
《TCC89xx Linux开发文档 LINUX_DOC_100205_R0170B2746l》是一份针对TCC89xx系列芯片在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开发指南,包含了丰富的技术和实践知识。TCC89xx系列是专为嵌入式设备设计的微处理器,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智能硬件领域。这份文档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和掌握TCC89xx在Linux系统下的应用和开发流程。 文档中包括了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TCC8900 BSP (板级支持包) Linux用户指南**:这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配置和使用TCC8900的Linux Board Support Package,包括内核配置、驱动程序集成、设备树配置等,让开发者能够快速建立一个可运行的Linux系统。 2. **电源管理指南**(TCC8900_BSP_LINUX_PM_GUIDE):详细阐述了TCC8900在Linux下的电源管理策略,涵盖了低功耗模式、动态电源切换和电源状态转换,这对于优化嵌入式设备的电池寿命至关重要。 3. **FWDN V6到V7迁移指南**(FWDN V6 To FWDN V7 Migration Guide rev1.00.pdf):提供了从旧版本的FWDN (Forwarding Network) 到新版本的升级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开发者平滑过渡,减少更新带来的问题。 4. **TCC89xx ALL AM 2800系列用户手册**:涵盖了不同版本(V1.00E和V3.01E)的用户手册,详细解释了硬件平台的特性、接口、以及WinCE和Linux系统的操作和应用。 5. **TCC8900 DEMO AM 2766**:提供了TCC8900开发板的具体操作指南,包括硬件连接、初始化设置、示例代码等,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实验和调试。 6. **TCC8900 LINUX CAM V4L2 GUIDE**(TCC8900_LINUX_CAM_V4L2_GUIDE_1.2.pdf):详细介绍了TCC8900在Linux下使用Video for Linux 2 (V4L2) API进行摄像头功能开发的方法,对于需要实现多媒体功能的开发者来说尤为关键。 7. **SDMMC Booting Guide**(TCC89_91_92xx_WINCE&LINUX_AG_5500_V1.01E_SDMMCBootingGuide.pdf):讲述了使用SD/MMC卡启动TCC89xx设备的流程和技术细节,这对于设备的快速启动和部署非常重要。 8. **TCCxxx LINUX AM TCCBOX**(TC_TCCxxx_LINUX_AM_TCCBOX_V1.5.pdf):提供了TCCBox开发工具的使用指南,这是一套用于TCC89xx系列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包含了一系列的工具和库,有助于提升开发效率。 以上各个文档共同构成了TCC89xx在Linux环境下的完整开发体系,从底层硬件驱动到上层应用开发,覆盖了整个开发流程的关键环节,对开发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这些内容,开发者可以有效地在TCC89xx平台上构建和优化自己的嵌入式Linux系统。
2024-09-20 13:40:39 8.69MB 嵌入式linux
1
Packet Tracer 软件使用教程 Packet Tracer 是一款功能强大且实用的网络模拟软件,旨在帮助用户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该软件提供了丰富的设备管理和配置功能,让用户可以轻松地构建和模拟各种网络环境。 一、设备管理 在 Packet Tracer 中,用户可以选择和配置各种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无线设备、终端设备等。每种设备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配置方式。例如,路由器可以配置其 IP 地址、子网、网关和 DNS 等信息,而交换机可以配置其 VLAN 和stp 等信息。 二、连接和线缆 Packet Tracer 提供了多种连接方式,包括自动选线、控制线、直通线、交叉线、光纤、同轴电缆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例如,使用自动选线可以快速连接设备,而使用控制线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远程控制。 三、 Realtime mode 和 Simulation mode Packet Tracer 提供了两种工作模式:Realtime mode 和 Simulation mode。Realtime mode 是实时模式,可以实时地模拟网络环境,而 Simulation mode 是模拟模式,可以模拟网络环境的各种情况。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 四、协议分析 Packet Tracer 提供了强大的协议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查看网络数据包的详细信息,包括协议类型、源设备、目的设备、协议详细信息等。用户还可以查看 OSI 模型信息和各层 PDU。 五、设备编辑 Packet Tracer 提供了强大的设备编辑功能,用户可以编辑设备的各种信息,包括 IP 地址、子网、网关、DNS 等。用户还可以添加、删除和移动设备。 六、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的应用 Packet Tracer 的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网络拓扑设计、网络故障排除、网络安全测试等。用户可以使用 Realtime 模式来实时地模拟网络环境,而使用 Simulation 模式来模拟网络环境的各种情况。 七、 Custom Made Devices Packet Tracer 提供了 Custom Made Devices 功能,用户可以创建自定义设备,添加各种设备,例如路由器、交换机、PC 机等。用户可以使用 Custom Made Devices 来模拟各种网络环境。 八、其他功能 Packet Tracer 还提供了其他一些功能,例如 Auto Capture、Event List、Info 等。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 Packet Tracer 是一款功能强大且实用的网络模拟软件,旨在帮助用户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用户可以使用 Packet Tracer 来构建和模拟各种网络环境,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2024-09-19 21:58:47 9.21MB
1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实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实例,帮助读者了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结构和内容。本文档将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标题、描述、标签和部分内容中提取相关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一、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结构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修订表、审批记录、目录、引言、系统概述、功能性需求分类、非功能性需求分类等。 1.1 封面: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封面通常包括文档编号、项目名称、版本号、日期和保密级别等信息。 1.2 修订表:修订表记录了文档的修订历史,包括版本号、修订人、修订日期和修订内容等信息。 1.3 审批记录:审批记录记录了文档的审批过程,包括版本号、审批人、审批意见和审批日期等信息。 1.4 目录:目录提供了文档的结构和内容的概述,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文档的内容。 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通常包括引言、系统概述、功能性需求分类和非功能性需求分类等部分。 2.1 引言:引言部分介绍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目的、范围和读者对象等信息。 2.2 系统概述:系统概述部分提供了软件系统的概况,包括产品描述、产品功能和系统架构等信息。 2.3 功能性需求分类:功能性需求分类部分提供了软件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包括用例图、类图、状态机图和数据流图等。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类:非功能性需求分类部分提供了软件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包括性能需求、安全需求、可用性需求等。 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重要性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软件开发的重要文档之一,对软件开发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能够帮助开发人员、项目经理和客户之间达成一致,确保软件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应用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等领域。通过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五、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实例,帮助读者了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结构和内容。同时,本文档也强调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024-09-15 12:48:36 226KB
1
江森FX(DDC)培训教程讲师手册.doc 江森 DDC 培训 教程 教师手册 课程内容 FX05控制器硬件介绍 FX05控制器接线 E-Panel介绍 FX15控制器硬件介绍 FX15控制器连接 FX15控制器通讯 FX15控制器输入/输出设置 FX Builder等软件安装 FX-Builder软件介绍 程序编写 程序下传与调试 实战练习 培训目标 了解FX系列控制器的硬件结构 掌握FX系列控制器选择应用 掌握FX编程软件的使用 掌握编程软件各模块的功能及编程方法
2024-09-10 09:48:55 4.69MB 教师手册
1
### 嵌入式系统概览 ####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家居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家居系统集成了多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实现了家居生活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本文将重点讨论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特别是基于ARM9处理器的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 嵌入式系统起源于微型计算机时代,其核心理念在于将计算机系统嵌入到特定的对象体系中,以实现该对象的智能化控制。嵌入式系统与传统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有着显著的区别。通用计算机追求的是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大容量存储,而嵌入式系统则更注重与目标对象的紧密集成、高效控制以及可靠性。 - **嵌入式系统的种类与发展**: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家电、医疗设备等。它们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s),强调时间响应性;另一类是非实时系统,更多关注功能性而非时间响应。 - **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对于某些应用而言,如工业控制、军事系统等,系统的实时响应至关重要。这类系统需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处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第二章: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道路 随着技术的进步,嵌入式系统经历了从单片机到高级微处理器的发展过程。 - **单片机的技术发展史**: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之一。早期的单片机功能相对简单,主要用于简单的控制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片机的功能不断增强,逐渐具备了更为复杂的应用能力,例如支持高级编程语言、图形界面等。 #### 第三章:无线智能家居设计 本章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实现。 - **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及功能**:该系统采用ARM9微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并结合ZigBee和GPRS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家居电子设备的本地和远程无线控制。系统支持通过互联网进行本地控制,也支持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短信进行远程控制。 - **系统硬件实现**:硬件部分主要包括ARM9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和显示模块等。ARM9处理器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逻辑,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数据传输,传感器用于收集环境数据,显示模块用于呈现系统状态。 - **ARM9微处理器**:ARM9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微处理器,非常适合用于嵌入式系统。它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可以方便地连接各种传感器和其他外部设备。 - **无线通信网络**:系统采用了ZigBee技术作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GPRS技术用于远程通信。这两种技术的选择基于成本、可靠性和功耗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 **传感器与显示模块**: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等;显示模块用于展示系统状态和用户交互信息。 - **系统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选择、应用程序开发等环节。操作系统通常选用轻量级嵌入式操作系统,如μC/OS-II或FreeRTOS,以满足实时性和资源占用率的要求。应用程序则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 第四章: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种类 - **嵌入式微处理器分类**:嵌入式系统中使用的微处理器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ARM、MIPS、PowerPC等。不同类型的处理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 #### 结语 通过上述章节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提供便捷的生活体验,还体现了嵌入式系统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2024-09-09 14:08:14 155KB
1
### 嵌入式Linux系统中HTTP协议的实现方法研究 ####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领域,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嵌入式系统也逐渐与互联网融合,成为网络化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作为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二、嵌入式系统及HTTP协议简介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计算机系统,通常由微处理器、外围硬件以及定制的软件组成,被设计来执行特定的任务。它们通常具有低功耗、高可靠性和实时响应等特点。 **HTTP协议**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它是Web的基础,主要用于传输超文本文件,如HTML文档,并可以附加其他类型的文件,如图像和声音文件。 #### 三、嵌入式系统中HTTP协议的实现方法研究 ##### 3.1 嵌入式系统硬件选择与实现 - **CPU选择**:文中提到选择了三星公司的S3C44B0X作为嵌入式系统的CPU。这款CPU基于ARM7TDMI内核,性价比较高,适合于实现HTTP服务端功能程序。ARM架构以其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 - **以太网控制芯片**:选用了RTL8019AS作为以太网控制芯片,该芯片支持10/100M自适应以太网通信,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连接需求。 - **实验箱**:文章提到了一款由博创科技公司开发的实验箱,这个实验箱能够满足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需求,包括硬件接口、电源管理等方面。 ##### 3.2 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实现 - **操作系统选择**:文中选择了Linux操作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平台。Linux以其开放源代码、强大的网络功能和良好的社区支持而受到青睐。 - **编程语言与工具**: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利用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函数库和SOCKET编程技术来实现HTTP服务端的功能。C语言因其高效性、可移植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嵌入式开发。 ##### 3.3 HTTP协议的实现 - **协议解析**:需要实现HTTP协议的基本请求处理能力,包括解析HTTP请求头、状态码等。 - **文件传输**:当客户端发起HTTP请求时,服务器需要根据请求返回相应的文件或者HTML文档。 - **CGI脚本支持**:为了提供更复杂的交互式服务,还需要支持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CGI)脚本,允许服务器动态生成网页内容。 #### 四、实际应用场景 文章指出,实现HTTP协议在嵌入式系统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监视功能**:在服务器端进行特定的监视任务,将监视信息通过HTTP协议发送给客户端展示,帮助用户主动获取信息。 2. **控制仪器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执行CGI程序或脚本语言,通过Internet获得交互式信息,从而实现对远程设备的控制。 #### 五、总结 通过对嵌入式Linux系统中HTTP协议实现方法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如何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构建高效的网络应用,还能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技术细节。此外,这种研究对于推动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嵌入式系统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会更加紧密,对HTTP协议的支持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2024-09-09 14:01:29 362KB
1
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 本资源摘要信息将详细介绍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涵盖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方案论证、正弦信号发生方案论证与选择、基准相位发生方案论证与选择、前置测试电路方案论证、放大电路方案论证、相敏检波方案论证与选择、微处理器方案论证与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系统总体方案 在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中,系统总体方案是指整个测量系统的框架结构。该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信号发生部分、前置测试电路部分、放大电路部分和微处理器部分。信号发生部分负责生成正弦信号和基准相位信号,前置测试电路部分负责对被测RLC元件进行电阻、电感和电容的测量,放大电路部分负责对测量信号的放大和滤波,微处理器部分负责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显示。 二、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 在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中,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是指根据系统总体方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以满足测量仪的要求。该部分涵盖了正弦信号发生方案论证与选择、基准相位发生方案论证与选择、前置测试电路方案论证、放大电路方案论证、相敏检波方案论证与选择和微处理器方案论证与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点。 三、正弦信号发生方案论证与选择 在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中,正弦信号发生方案论证与选择是指选择合适的正弦信号发生方案,以满足测量仪对信号的要求。该部分涵盖了正弦信号发生的原理、正弦信号发生的方法和正弦信号发生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点。 四、基准相位发生方案论证与选择 在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中,基准相位发生方案论证与选择是指选择合适的基准相位发生方案,以满足测量仪对相位的要求。该部分涵盖了基准相位发生的原理、基准相位发生的方法和基准相位发生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点。 五、前置测试电路方案论证 在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中,前置测试电路方案论证是指选择合适的前置测试电路方案,以满足测量仪对电阻、电感和电容的测量要求。该部分涵盖了前置测试电路的原理、前置测试电路的设计和前置测试电路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点。 六、放大电路方案论证 在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中,放大电路方案论证是指选择合适的放大电路方案,以满足测量仪对信号的放大和滤波要求。该部分涵盖了放大电路的原理、放大电路的设计和放大电路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点。 七、相敏检波方案论证与选择 在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中,相敏检波方案论证与选择是指选择合适的相敏检波方案,以满足测量仪对相敏检波的要求。该部分涵盖了相敏检波的原理、相敏检波的方法和相敏检波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点。 八、微处理器方案论证与选择 在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中,微处理器方案论证与选择是指选择合适的微处理器方案,以满足测量仪对数据处理和显示的要求。该部分涵盖了微处理器的原理、微处理器的设计和微处理器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资源摘要信息对基于矢量自由轴法的RLC测量仪设计(软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涵盖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正弦信号发生方案论证与选择、基准相位发生方案论证与选择、前置测试电路方案论证、放大电路方案论证、相敏检波方案论证与选择和微处理器方案论证与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点。
2024-09-08 14:52:45 1.32MB
1
### 数据库安全管理知识点详解 #### 一、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存储着大量的敏感数据和关键业务信息。因此,确保数据库的安全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用户隐私保护;另一方面,数据库的安全问题还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和社会信任危机。 #### 二、实验目的详解 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安全管理的关键技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建登录帐户**:通过使用T-SQL语句创建SQL Server登录帐户,学生将学习如何为不同的用户提供访问数据库系统的入口。 2. **创建数据库用户**:了解如何将已创建的登录帐户映射到具体的数据库,使其成为数据库用户,进而能够访问特定的数据库资源。 3. **创建数据库角色**:角色是一组具有相同权限的用户的集合,通过创建角色可以简化权限管理,提高安全性。 4. **管理数据库用户权限**:掌握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向用户或角色分配适当的权限,确保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详解 1. **实验环境准备**: - **硬件要求**:PC机。 - **软件要求**:安装SQL Server 2008及其查询分析器。 2. **实验前准备**: - 在C盘根目录创建文件夹Bluesky,并执行脚本文件“PracticePre-第11章安全管理.sql”,创建数据库BlueSkyDB及其相关表结构。 3. **创建登录帐户**: - 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三个SQL Server登录账户TUser1、TUser2、TUser3,初始密码均为“123456”。 4. **验证登录帐户**: - 使用TUser1尝试连接数据库,检查是否能够在“可用数据库”下拉列表中看到BlueSkyDB。此时虽然可以看到数据库但无法选中,原因是用户仅具备服务器级别的登录权限而未被授权访问具体数据库。 5. **映射登录帐户到数据库用户**: - 使用Transact-SQL将TUser1、TUser2、TUser3映射为BlueSkyDB数据库的用户,用户名保持一致。 - 再次尝试使用TUser1连接BlueSkyDB,现在应该能够在“可用数据库”列表中选中BlueSkyDB,原因是这些用户已经被映射到了该数据库。 6. **测试数据访问权限**: - 使用TUser1执行查询语句`SELECT * FROM BOOKS;`,由于该用户尚未被授予对BOOKS表的访问权限,因此此操作将会失败。 - 为TUser1授予对BOOKS表的查询权限,为TUser2授予对CUSTOMERS表的插入权限。 - 使用TUser2执行`INSERT INTO CUSTOMERS VALUES('张三','zhang@126.com','123456');`,由于已经具备相应的插入权限,因此该操作能够成功执行。 ####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创建登录帐户、数据库用户、数据库角色以及管理数据库用户权限的基本操作,还深入了解了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和实现机制。这对于未来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此外,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正确设置权限、理解不同层次的访问控制机制等,这些都是保障数据库安全不可或缺的环节。
2024-09-06 20:52:33 715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