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伙伴关系项目(3GPP)最近发布了第16版,其中包括第一个基于5G V2X 标准无线电(NR)空中接口。本文提供了3GPP R16的深入教程5G NR V2X标准用于V2X通信,特别关注侧链,因为它是5G NR V2X最重要的部分。 《5G NR V2X车联网移动通信手册》深入解析了第三代伙伴关系项目(3GPP)在Release 16中提出的首个基于5G新无线电(NR)的车对万物(V2X)标准。5G NR V2X是为满足连接与自动化驾驶场景中严格需求而设计的,它在5G NR空中接口基础上引入了高级功能。 文章重点讨论了5G NR V2X中的侧链(sidelink),这是其核心部分。侧链在V2X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允许车辆之间直接进行通信,无需通过网络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这对于交通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物理层是5G NR V2X的基础,包括了多种编码、调制和多址接入技术,以适应不同环境和应用场景的需求。资源分配机制则决定了如何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确保通信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此外,服务质量(QoS)管理是确保关键信息如紧急制动警告能够优先传输的关键环节。 5G NR V2X在Uu接口上也有所增强,以支持车对网络(V2N)通信。这些增强包括更精细的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确保车辆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网络连接。同时,为了确保5G NR V2X与现有的LTE V2X系统的共存,文章还探讨了共存机制,以减少干扰并提高整体网络性能。 在系统架构部分,5G NR V2X构建了一个复杂的通信网络,包括车辆、路边单元(RSU)和其他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构成了车联网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和模拟假设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和评估5G NR V2X在实际环境中的表现。 展望未来,5G NR V2X的潜在增强被提及,包括Release 17中提出的一些改进。这些改进可能涉及更高的数据速率、更大的覆盖范围以及对更多复杂应用场景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5G NR V2X车联网移动通信手册》全面阐述了5G NR V2X的技术细节,包括物理层、资源分配、QoS管理、接口增强和移动性管理等方面,同时也关注了共存策略、系统架构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理解5G NR V2X在车联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2025-07-24 20:20:36 11.11MB 车联网 移动通信
1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集成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精密测量与机械设计等多种学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学院07级的机械专业课程中,"数控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字控制进行机械设备操作的理论与实践技能。 【课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通常包含讲解材料、示例分析、习题解答等多方面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在这个压缩包中,我们看到一系列以".ppt"为后缀的文件,这些都是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每一份可能代表一个独立的教学主题或者章节。 1. "第5章 2009.ppt" —— 这可能是关于2009年或某个特定时期的数控技术发展情况,包括新的技术趋势、设备更新或者应用案例的讲解。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数控技术的历史演变和当时的技术特点。 2. "1.ppt" —— 通常这样的命名可能是系列讲座的开篇,涵盖了基础知识或者是课程的总体介绍,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3. "2.ppt" —— 这可能是对第一讲的深入或者第二部分的内容,可能涉及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 4. "第三章 插补.ppt" —— 插补是数控技术中的核心算法之一,用于将离散的输入数据转换为连续的刀具路径。这一章会详细解释插补的原理,包括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和高级插补方法,并可能有实例演示如何实现插补计算。 5. "第6章.ppt" —— 涉及数控技术的另一个关键话题,可能是关于机床的控制、编程语言(如G代码和M代码)或者程序编制技巧等内容。 6. "第4章.ppt" —— 如果按照常规顺序,这可能是关于伺服系统、位置检测和反馈控制的讨论,这些是保证数控设备精度和性能的关键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课件,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到数控技术的各个方面,从基本理论到实际操作,为将来在机械制造、自动化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可能会在课件中穿插实践案例、互动问题和实验指导,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5-07-22 21:13:22 2.78MB 数控技术
1
IC厌氧反应器施工图_环保水利_污水处理工业设计CAD图.dwg
2025-07-19 17:32:13 762KB 污水处理 CAD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TI TMS320F28035处理器的单电阻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传感控制技术。主要内容涵盖ADC采样、电流重构、滑模观测器(SMO)、电压重构以及锁相环(PLL)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和技术细节,解决了诸如ADC采样时机、电流重构状态机、滑模观测器增益调节、电压重构死区补偿等问题。此外,还分享了许多工程实践经验,如参数整定、抗干扰措施和EMC测试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控制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低成本风机、水泵等应用场景,旨在通过单电阻采样方案降低成本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单电阻PMSM无传感控制的核心技术和实现方法。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技术已在多个量产项目中得到验证,能够满足工业级应用的需求。建议读者结合实际项目进行调试和优化,以获得最佳效果。
2025-07-17 17:35:22 526KB
1
5G边缘云计算技术是5G网络架构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功能是在网络接入侧的边缘机房部署服务器、网关等设备,通过增长计算能力来降低业务时延、减少对传输网络的压力和成本,并且提升内容分发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传统的网络架构下,数据处理大多集中在远程的数据中心机房,信息需要经过多次网络往返才能得到处理并返回,而边缘计算技术的引入,使得数据可以在接入侧就得到处理和传播,极大地减少了传输延迟,提升了效率。 边缘计算技术的推广得益于5G网络的高速度、大带宽、低延时特性,使得数据可以在更靠近数据源头的地点进行处理,这对于实时性强的应用来说尤为重要。5G网络架构中引入的边缘计算能力,为物联网(IoT)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将计算任务从中心云迁移到产生数据的边缘设备上,能够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延迟,降低带宽成本,增强资源的通融性和内容的兼融性。 另外,边缘计算技术在4G LTE网络中也能得到应用,通过平滑演进的方式与既有网络结构结合,提升网络整体性能。随着5G时代的到来,社会正从人联时代向物联时代过渡,大量连接设备的增加以及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共同推动着这一转变。 5G边缘云计算技术是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不仅能够为5G网络带来新的特点,还能为用户和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价值,有望成为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2025-07-16 09:14:17 1.71MB
1
工业互联网协议模拟器是一款专为工业自动化领域设计的软件工具,它允许用户模拟各种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协议,以便在不实际连接硬件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测试、调试和学习。这款模拟器对于开发、集成和维护工业控制系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制造行业中,它能帮助工程师们高效地验证和优化他们的系统。 HslCommunication(5.3.2.0)是这个压缩包中的主要程序文件,可能是一个库或应用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工业协议的模拟功能。这个版本号(5.3.2.0)表明它是该软件的一个特定更新迭代,通常意味着它包含了之前的错误修复、性能改进以及可能的新功能。 在工业互联网中,通信协议是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关键。常见的PLC通信协议包括: 1. **MODBUS**: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允许PLC与其他设备如SCADA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模拟MODBUS协议可以帮助开发者测试MODBUS设备的兼容性和功能。 2. **EtherNet/IP**:由Rockwell Automation开发,基于TCP/IP协议,是工业以太网通信的一种标准。模拟EtherNet/IP可以验证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 3. **PROFINET**:由西门子提出,是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实时通信协议,支持I/O数据、运动控制、过程数据等多种应用。通过模拟PROFINET,可以确保系统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正确运行。 4. **OPC UA**:统一架构(OPC Unified Architecture)是OPC基金会推出的新一代通信标准,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支持多种平台和设备。模拟OPC UA有助于验证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互操作性。 使用这样的协议模拟器,工程师可以: - **测试新设备**:在将新设备集成到现有系统之前,模拟通信协议可以验证设备是否符合预期的通信规范。 - **故障排除**: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模拟器可以用来模拟问题场景,帮助定位和解决问题。 - **培训与教育**:它也适用于教学和培训,让工程师和学生了解不同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交互方式。 工业互联网协议模拟器通过模拟各种工业协议,极大地提升了研发和维护过程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并确保了制造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HslCommunication(5.3.2.0)这样的工具,工程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控制他们的工业网络,从而推动制造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
2025-07-12 20:40:13 28.01MB
1
《DS-402行规中文版本》主要针对DS402协议进行详尽的中文解读。 CiA-402是CAN开放自动化协会(CAN in Automation)制定的一个标准,专门用于描述和定义用于运动控制的设备和系统。具体来说,CiA-402是用于描述CANopen网络中的伺服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器的设备配置文件(Device Profile)。这个标准定义了通信协议、数据对象、和设备行为,使得不同厂家的伺服驱动器可以在相同的CANopen网络上进行互操作。 CiA-402标准包括了以下主要特性: 控制和状态管理 运动控制参数(例如速度、加速度、位置等) 故障和诊断管理 运动配置和参数设置 可扩展性,以支持不同类型和厂家的伺服驱动器 总之,CiA-402为CANopen网络中的伺服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器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通信。 ### CANopen伺服运动控制行规CiA 402 #### 概述 《DS-402行规中文版本》是一份详细解读DS402协议的专业文档,旨在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关于CiA-402标准的深入理解。CiA-402是由CAN in Automation组织制定的标准,它主要用于定义和描述在CANopen网络中使用的伺服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器的设备配置文件。该标准确保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伺服驱动器能够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中实现互操作性。 #### CiA-402标准的主要内容 CiA-402标准覆盖了多个方面,以确保伺服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器能够高效且一致地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控制和状态管理**:该标准定义了一系列控制命令和状态反馈机制,使得用户能够控制伺服驱动器的启动、停止、速度调节等,并监控其当前的工作状态。 2. **运动控制参数**:为了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CiA-402规定了各种关键参数,如速度、加速度、位置等。这些参数的设置和调整对于实现高精度的运动控制至关重要。 3. **故障和诊断管理**:当伺服驱动器出现故障时,CiA-402提供了详细的故障码和诊断信息,帮助维护人员快速定位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 **运动配置和参数设置**: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标准还定义了一系列配置选项,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伺服驱动器的行为。 5. **可扩展性**:考虑到不同类型的伺服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器可能存在差异,CiA-402设计了一种灵活的架构,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设备。 #### 标准的关键更新与变更 在《CIA标准提案402草案》的版本2.0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更新和变更。例如,新增了几个记录定义,如0080h、0081h和0082h,分别用于描述插值时间段、内插数据配置以及速度加速和减速的设置。此外,还对一些对象进行了修改,如将6406h的数据类型从“date”更改为“time_of_day”,这反映了标准对时间敏感应用的支持。 #### 许可与版权信息 文档中还提到了版权和许可方面的信息,强调了未经CAN in Automation(CIA)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复制或使用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这表明了CIA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 #### 结论 CiA-402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对于推动伺服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器在CANopen网络上的互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标准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提高设备间的兼容性,还可以促进整个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变化,CiA-402标准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需求。
1
基于PXI Express架构的高性能控制器:设计灵活、可扩展的硬件接口及系统优化,基于Intel Core i7第六代处理器的PXIe控制器——高效数据吞吐与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PXI PXIe控制器 4Link架构 16GB带宽 兼容主流PXIe机箱 设计文件 原理图&PCB FPGA源码 可直接制板 1 概述 控制器采用Intel? Core?i7 第六代高性能处理器,内存最大可支持32G DDR4。该系统PXI Express的link配置为通用的4Port 4lan的模式,最大的数据吞吐量为8GB S。 控制器还提供丰富灵活的 I O接口,包括1个VGA接口,两个DisplayPort接口,4个USB3.0接口,可以连接高速的外部设备,2个千兆以太网口,2个USB2.0接口可以连接其他外部设备或者USB接口的仪器。产品设计经过严格测试已成熟应用,能长时间稳定可靠地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用计算机领域。 2 性能特性 ?超强的处理性能,支持Intel? Core? i7-6822EQ 2.0GHz处理器 ?支持双通道 DDR4 SODIMM 1600
2025-07-11 17:24:12 4.9MB sass
1
5G.5G.Advanced.The.New.Generation.Wireless.Access.Technology.3rd.Edition.0443131732 第三版,最新版本,非常费劲才搞到的 Key features Covers the entire Release 17 in detail Includes the core elements of Release 18 Contains three new chapters: NTN - describing NR operation over satellites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with a discussion o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hanges introduced in NR to support NTN operation (e.g., timing advance changes, HARQ enhancements); RedCap- describing NR reduced capability for (high-end)
2025-07-11 09:34:04 30.99MB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基恩士SR1000扫码枪与计算机或PLC系统的连接步骤。首先,描述了硬件连接方式,包括使用EtherNet/IP通讯线或USB数据线进行连接,并强调了电源线的正确接法。其次,讲解了计算机IP设置方法,确保与扫码枪处于同一网段。接着,详细说明了通过AutoIDNetworkNavigator软件配置扫码枪的具体步骤,包括启动软件、设置IP地址与通信参数、发送配置并重启设备。然后,阐述了扫描功能调试的方法,如调整扫描区域和触发命令。最后,介绍了扫码枪与PLC系统的集成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包括固件与软件的兼容性和网络稳定性。;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的技术人员,以及需要将扫码枪集成到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实现基恩士SR1000扫码枪与计算机或PLC系统的稳定连接;②掌握扫码枪的基本配置和调试技巧;③确保扫码枪与PLC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正常。; 阅读建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文档中的步骤进行硬件连接和软件配置,特别注意IP地址的设置和网络稳定性,以确保扫码枪能够正常工作。同时,对于固件和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应及时更新到最新版本。
2025-07-11 09:01:10 756KB EtherNet/IP PLC通信 IP配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