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READ.sln。PC与ABPLC以Ehternet/IP读取TAG数据,可移植到其他PLC。 //注册会话ID public byte[] Registercmd = new byte[28] {    //--------------------------------------------------------Header 24byte-------------------------------------    0x65,0x00,//命令 2byte    0x04,0x00,//Header后面数据的长度 2byte    0x00,0x00,0x00,0x00,//会话句柄 4byte    0x00,0x00,0x00,0x00,//状态默认0 4byte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发送方描述默认0 8byte    0x00,0x00,0x00,0x0
2025-05-20 11:00:04 104KB 网络协议
1
**BLE协议栈详解** BLE(Bluetooth Low Energy),也被称为Bluetooth Smart,是蓝牙技术联盟(SIG)推出的一种低功耗无线通信标准,旨在为物联网设备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连接方案。BLE协议栈是实现这种通信的核心组件,它包含了从底层硬件接口到上层应用层的所有协议层次,使得设备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 **BLE协议栈结构** BLE协议栈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物理层 (PHY)**: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并接收无线电波转化为数字信号。BLE使用2.4GHz ISM频段,有40个通道,每个通道间隔2MHz。 2. **链路层 (LL)**:管理连接和数据传输,包括连接建立、连接维护、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以及错误检测与纠正。BLE支持主从设备角色,并使用自适应频率调整和功率控制来优化连接质量。 3. **主机控制器接口 (HCI)**:这是主机和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接口,通常以命令、事件和数据包的形式进行通信。 4. **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 (L2CAP)**:处理链路层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提供服务发现和连接参数协商等功能。 5. **通用属性配置文件 (GATT)**:BLE的核心服务框架,定义了如何发现和访问设备上的服务、特性和服务描述符。GATT提供了客户端和服务端的概念,允许设备作为服务提供者或消费者。 6. **安全经理 (SM)**:负责对BLE连接进行加密和认证,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7. **应用层**: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开发者可以构建自己的应用服务,如健康监测、智能家居等。 **IAR开发环境** IAR Embedded Workbench是一款广泛使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提供了高效的C/C++编译器、调试器和其他工具。在BLE协议栈开发中,IAR开发环境提供了以下优势: 1. **集成开发环境 (IDE)**:集成了编辑器、编译器、链接器和调试器,方便代码编写、调试和优化。 2. **优化编译器**:IAR的C/C++编译器以其强大的代码优化能力而著称,可以生成更小、更快的代码,尤其适合资源有限的BLE设备。 3. **调试工具**:内建的调试器支持源码级调试,可以查看变量状态、设置断点、分析内存使用等,有助于问题定位和性能优化。 4. **平台支持**:IAR支持多种微控制器(MCU),包括TI的CC254x系列,这是一个常见的用于BLE应用的芯片。 **BLE 1.2.1版本** BLE 1.2.1是一个特定的BLE协议栈版本,可能包含了一些更新和改进,比如增强的连接稳定性、优化的功耗控制或者新的API功能。具体改动需要参考相关文档或更新日志。 **BLE-CC254x-1.2.1** 这个文件名可能指的是针对TI CC254x芯片的BLE 1.2.1协议栈实现。CC254x是TI公司的一系列超低功耗蓝牙SoC,适用于BLE应用。这个压缩包可能包含了驱动程序、库文件、示例代码和其他开发资源,帮助开发者在CC254x平台上快速搭建和测试BLE应用。 BLE协议栈是物联网设备连接的关键技术,通过IAR这样的专业开发环境,开发者可以更高效地实现BLE功能,而BLE-CC254x-1.2.1则为基于TI CC254x芯片的BLE应用开发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开发和优化BLE设备至关重要。
2025-05-20 10:46:20 21.36MB ble协议栈
1
6122协议是一种在电子设备间进行通信的特定协议,尤其常见于遥控器和接收设备之间,如红外线(IR)数据传输。这个协议定义了如何编码、解码以及发送控制信号,使得设备能够理解并执行命令。在这个场景中,"6122详细说明书"很可能是对6122协议的全面技术文档,涵盖了协议的规范、帧结构、错误检测和校验等方面。而"自己编写的发码程序"则是基于这个协议开发的软件,用于生成和发送红外线信号。 6122协议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协议框架**:定义了数据包的结构,包括起始和结束标志、地址字段、命令字段、数据字段以及可能的校验和字段。这些元素确保了信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 **编码方式**:6122协议可能使用特定的编码技术,比如曼彻斯特编码或NRZ(非归零电平)编码,以在物理层面上将数字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适应红外线传输。 3. **调制技术**:红外线通信通常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或频率调制(FM),以编码信号的不同部分。这些调制技术决定了红外光脉冲的长度或频率,对应着数据的“0”和“1”。 4. **数据传输速率**:协议可能规定了最高和最低的数据传输速度,这影响了设备的响应时间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5. **错误检测与纠正**: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6122协议可能包含了错误检测机制,如奇偶校验、CRC(循环冗余校验)或其他校验算法,以便检测并可能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6. **兼容性**:作为一款通信协议,6122需要与其他设备或系统兼容,因此可能涉及到标准接口和协议栈的其他层次。 "Sent6122IR"程序可能是一个用户自定义的实现,用于生成符合6122协议的红外信号。它可能包括以下功能: - **信号生成**:根据输入的指令或数据,程序会按照6122协议的规范生成相应的红外信号序列。 - **编码与调制**:程序内部包含了编码算法和调制技术,将数字信息转化为红外光的物理信号。 - **信号发射**:程序会控制红外发射模块,按照设定的频率和时序发送红外脉冲。 - **调试工具**:可能包含了一些调试功能,如信号的显示和分析,以帮助开发者检查和优化信号质量。 在深入研究6122协议和"Sent6122IR"程序之前,你需要理解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熟悉编程语言和硬件接口,以及掌握相关的通信协议知识。通过这份详细说明书和自编程序,你将能够创建一个功能完备的红外遥控系统,实现对目标设备的精确控制。
2025-05-19 21:47:46 428KB 6122程序
1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温室环境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设计,该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测和管理温室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管理。 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领域。由于其具有低功耗和低数据速率的特点,非常适合应用在需要长时间运行且对数据传输要求不高的场合,如温室环境监控系统。 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在硬件方面,系统通常由传感器节点、路由节点和协调器节点组成。传感器节点负责收集温室内的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室的温度和湿度;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监测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等。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路由节点。 路由节点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将其路由转发至协调器节点。路由节点通常也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处理。协调器节点则是整个ZigBee网络的中心节点,负责建立和维护网络,同时与监控中心进行通信。 在软件方面,监控系统需要有相应的监控软件来实现数据的接收、处理、分析和存储。监控软件通常包括用户界面、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库模块和网络通信模块等。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一个直观的操作平台,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调整温室的环境参数。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对温度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以预测未来的温变趋势。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历史数据,方便进行数据查询和长期的统计分析。网络通信模块则负责与ZigBee网络中的协调器节点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通过建立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温室内的环境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此外,系统还能够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整温室内的环境,例如自动开启或关闭通风设备、加热设备和灌溉系统等,以保持温室内环境的稳定,确保植物生长所需的适宜条件。 系统的实现不仅提高了温室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也降低了人工监测的成本和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准的环境控制,可以极大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是对基于ZigBee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设计的简要概述,要深入了解系统的具体实现和工作原理,需要阅读完整的论文和源代码,这些都包含在提供的压缩包文件中。通过学习和实践,相关人员可以设计出适合自己需求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2025-05-19 19:57:50 8.56MB
1
在IT领域,通信协议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对于硬件接口如USB(通用串行总线)和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来说,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二代证SAM(Secure Access Module)模块中切换USB和UART的通信模式,以及相关知识点。 我们来看USB通信协议。USB默认采用的是“松与果HID”(Human Interface Device)协议。HID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输入和输出设备的标准,例如键盘、鼠标和游戏控制器。它具有即插即用和低延迟的优点,使得USB设备可以快速地被操作系统识别和使用。在二代证SAM模块中,使用HID协议可以使读卡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因为操作系统会自动安装必要的驱动程序,减少了用户配置的复杂性。 接下来是UART通信模式。UART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常用于设备间的短距离通信。在二代证SAM模块中,切换到UART模式可能是因为需要更高的灵活性或更低的功耗。UART允许用户自定义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这使得它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需求。然而,与HID相比,UART需要用户手动配置驱动程序,并且传输速度通常较慢。 切换通信模式的过程通常是通过特定的控制命令或固件更新来实现的。在二代证SAM模块中,可能需要使用专用的工具或软件,比如"TestOneCOS.exe"这样的测试程序,或者"OneKey_COSSP.dll"这样的动态链接库,它们可能包含了控制模块通信模式切换的函数。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USB或UART取决于具体的需求。USB适合需要快速响应、低延迟和自动驱动支持的情况,而UART则适用于对功耗敏感或需要定制通信参数的环境。在二代证SAM模块中,这两种协议的切换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性能和兼容性。 总结来说,理解并灵活运用USB和UART通信协议对于开发和调试电子设备,尤其是涉及安全认证如二代证SAM模块的应用至关重要。正确选择和切换通信模式有助于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设备特性和应用场景来做出最佳决策。
2025-05-19 16:07:55 287KB
1
项目介绍 https://qtchina.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7972151
2025-05-18 16:13:16 37.96MB gb28181 录像回放
1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中,软件与硬件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这导致了旧版本的软件和插件逐渐被市场淘汰,甚至在互联网上变得难以寻找。雄迈的老插件和客户端所面临的就是这种境况。由于不再更新维护,很多旧软件的下载链接失效,资源网站不再提供下载,这就使得一些需要特定版本软件或插件的用户感到困扰。特别是对于那些旧项目维护、研究历史版本的开发者或者专业用户,找到这些老版本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雄迈作为一个可能的软件名称,它的老插件和客户端可能曾经在某一时期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能在特定的行业内被广泛应用。由于文件标题和描述信息缺乏具体细节,我们可以推测雄迈的产品可能是在特定领域内提供服务的工具或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一代软件的不断涌现,雄迈的产品可能已经不再符合市场的最新需求,从而被新软件所取代。 在寻找老版本软件的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遇到多种困难。旧版本的软件可能含有安全漏洞,使用这些软件存在潜在的风险。由于缺乏官方支持,一旦出现技术问题,用户难以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技术支持。此外,兼容性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老版本的软件可能无法在新操作系统上运行,或者与其他现代软件无法协同工作。 尽管存在上述困难,但在某些情况下,寻找老版本软件仍然是必要的。例如,一些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编辑工具或者其他行业特定的应用,可能在新版本中不再提供旧版本具有的某些特定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老版本的软件就成了完成特定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 寻找老插件和客户端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用户可以通过一些专门提供老版本软件下载的档案网站尝试寻找,或者在一些专业论坛、社区中请求帮助。有时,软件原作者或开发者可能仍然保留有老版本的备份,通过邮件联系原作者可能会得到意外的收获。此外,一些开源项目社区可能会为了研究目的保留某些旧版本的软件,这也不失为一种获取老版本软件的途径。 虽然老版本的插件和客户端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再被广泛使用,但它们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仍有其价值和必要性。用户在寻找这些资源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使用未经官方认证的旧版本软件存在潜在风险。同时,了解这些软件的历史背景和使用场合,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其对当前工作的适用性。
2025-05-18 14:38:23 134.28MB
1
【Python-基于Python实现的Linux后台日志监控小项目】 在IT运维中,实时监控Linux系统的后台日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发现系统异常、错误信息以及潜在的安全问题。本项目“Python-基于Python实现的Linux后台日志监控小项目”提供了一个用Python语言编写的工具,用于实现这一功能。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该项目的核心知识点。 1. **Python编程基础**:项目的基础是Python编程,因此熟悉Python语法、数据结构(如列表、字典)以及文件操作至关重要。Python以其简洁明了的语法和丰富的库支持,成为了编写此类工具的理想选择。 2. **文件I/O操作**:监控日志意味着需要读取和解析日志文件。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内置的`open()`函数打开文件,`readline()`或`readlines()`读取内容,然后通过字符串处理方法如`split()`进行解析。 3. **正则表达式**:日志通常包含结构化的文本,正则表达式(re模块)是Python中强大的文本匹配工具,可以用来筛选特定的日志条目,例如查找特定错误代码或关键字。 4. **实时监控**:项目需要实时跟踪日志文件的变化。Python的`watchdog`库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它提供了文件系统事件监听的功能,当日志文件有新增内容时,程序能立即得到通知并处理。 5. **线程与并发**:为了确保监控的实时性和系统的响应速度,项目可能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来处理不同的任务,如读取日志、解析日志和发送通知等。Python的`threading`或`multiprocessing`模块可以实现这些功能。 6. **日志分析**:对收集到的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找出频繁出现的错误、统计错误发生的频率,或者识别出可能的问题模式。这可能涉及到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可以利用`pandas`库进行数据处理,`matplotlib`或`seaborn`库进行可视化。 7. **报警与通知**:当发现重要日志条目或异常情况时,系统应能及时向运维人员发送通知。Python可以使用邮件库如`smtplib`发送电子邮件,或者使用`requests`库调用第三方API(如Slack、钉钉等)发送消息。 8. **命令行参数处理**:为了提高项目的灵活性,可以使用`argparse`库处理命令行参数,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待监控的日志文件、报警阈值等。 9. **配置文件管理**:将监控设置如日志路径、报警规则等存储在配置文件中,可以使用`configparser`库读取和管理配置文件,使得配置更加方便和可维护。 10. **代码测试**:良好的测试确保了代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Python的`unittest`或`pytest`库可以用于编写单元测试,覆盖项目中的关键功能。 以上就是“Python-基于Python实现的Linux后台日志监控小项目”的核心知识点。通过这个项目,开发者不仅可以学习到Python编程的实际应用,还能深入理解日志监控的原理和实践,提升DevOps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需求扩展功能,如添加日志清洗、日志归档等,使其成为一个更完善的日志管理系统。
2025-05-17 15:29:23 10KB Python开发-DevOps
1
电网视频监控系统是现代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实时监控输电线路、变电站以及电力设施等关键部位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网视频监控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标准化和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QGDW 10517.1-2019和QGDW 1517.1-2014标准正是针对电网视频监控系统及其接口的规范,它们的推出为电网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QGDW 10517.1-2019标准详细规定了电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相关接口要求,涉及视频图像的采集、传输、存储、显示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监控系统能够适应电网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提供高清晰度、实时性和稳定性的监控服务。而QGDW 1517.1-2014标准则可能侧重于电网视频监控系统的B接口,即某一类特定接口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B接口作为系统内部或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其标准化能够促进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电网视频监控系统中所提到的B接口工具,可能是指一套专门用于实现与B接口相关联的功能的软件或插件。这类工具通常包括了一系列的功能模块,用以支持数据格式转换、通信协议适配、故障诊断、数据同步等功能。在实际应用中,B接口工具能够帮助维护人员快速定位问题、优化通信链路,从而确保监控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在电网视频监控系统中,监控视频的质量、实时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B接口工具不仅要能够处理视频流,还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稳定的通信保障。在监控系统中集成B接口工具,可以确保不同厂商和不同类型的监控设备能够在同一平台上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这对于提高电网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具有显著意义。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网视频监控系统可能会集成更多的智能化功能,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视频图像的分析和识别,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故障,实现从“看得见”到“看得懂”的转变。因此,B接口工具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以适应新技术的要求,保持与电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同步发展。 QGDW 10517.1-2019和QGDW 1517.1-2014标准以及B接口工具在电网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监控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也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未来,随着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标准和工具也将会不断地演进,以适应新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
2025-05-14 11:54:02 97.79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ARINC 429协议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利用FPGA和Verilog语言实现ARINC 429协议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细节,包括协议的功能模块划分、状态机的设计思路、关键代码片段解释等。同时,文中还提供了适用于Xilinx和Altera两大主流FPGA平台的支持情况和发展趋势。 适合人群:对嵌入式系统开发感兴趣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航空电子设备研发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掌握基于FPGA的ARINC 429协议实现方式,提高相关项目开发效率;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ARINC 429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的标准通信协议,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开发者往往会选择成熟的商用IP核或者自行开发经过充分验证的自定义IP来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2025-05-13 15:08:31 370KB FPGA Verilog ARIN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