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含有一定量纳米铝粉的钴基合金粉末作为涂层原材料,在结晶器用Cu-Cr合金表面利用激光搭接原位反应制备陶瓷相颗粒增强钴基合金涂层。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实验等分析手段对实验制备样品涂层的结构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了的激光制备工艺参数(电流175 A,频率15 Hz,脉宽3 ms,速度4.0 mm/s)及搭接率在20%~25%时,在Cu-Cr合金表面制备出了陶瓷相颗粒增强钴基合金涂层。Co基合金涂层和基体间形成了界面的冶金结合。涂层中原位生成了陶瓷相颗粒,最大颗粒的粒径在3 μm左右,多数为细小且呈弥散分布的近似球形颗粒,起到了增强基体的作用。Co基合金的主要结晶方式是以原位生成的陶瓷相为中心,带动周围Co基合金液体结晶,反过来结晶后的合金对陶瓷相进行包裹,控制了陶瓷相的聚合,并使其弥散分布、颗粒细小化。Cu-Cr合金表面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由基体表面的94HV增到了300HV。
2021-02-26 14:07:07 1.54MB 激光技术 脉冲激光 Co基合金
1
采用瑞利近似方法,数值模拟了纳米尺度的电介质粒子在一维艾里(Airy)光束作用下的光学散射力、梯度力,分析了小球所受的光学散射力和梯度力与小球半径、折射率的关系。同时,还数值模拟了小球在艾里光束中的运动轨迹,讨论了小球半径、折射率以及环境粘滞系数对小球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散射力和梯度力随着小球半径和折射率的增大而增大。小球在光学梯度力的作用下,被牵引到光强极大值处,沿着抛物线做振荡运动,并最终收敛于抛物线型结构。小球的半径、折射率越小,以及环境的粘滞系数越大,小球轨迹的振荡越弱,收敛速度越快。
2021-02-25 22:03:30 2.07MB 激光光学 光学微操 瑞利近似 捕获和输
1
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束光刻方法制备了不同形状的三层复合材料纳米颗粒,研究了这种纳米颗粒的形状变化对消光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当入射波偏振方向平行于短轴时,随着长宽比的增大,共振峰位置发生“蓝移”;当光源偏振方向平行于长轴时,随着长宽比的增大,共振峰位置发生“红移”。还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以及表面等离波子的Lorentz模型对纳米颗粒的消光特性进行数值计算,所得的消光频谱曲线、共振峰位置变化趋势与实验基本一致。此外,还研究了主体材料层厚度对消光特性的影响,发现其厚度在20~90 nm变化时,共振峰发生3~115 nm的“蓝移”。
2021-02-25 20:04:49 2.59MB 表面光学 消光特性 复合材料 表面等离
1
实验中首次观察到了吸附于银胶体颗粒表面的邻菲啰啉(O-phenanthroline)和2,2’-联吡啶(2,2’-bipyridine)分子及其亚铁铬离子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SERS),为吡啶SER谱中200cm~(-1)处喇曼峰是N—Ag键振动的观点提供了实验依据.对加入亚铁离子前后的SER谱进行了比较,结合其他实验结果(电镜照片、透射光谱)对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2021-02-25 17:05:44 5.69MB 论文
1
基于金纳米颗粒-聚对氨基苯甲酸负载的石墨烯构建检测黄曲霉素B1的传感器的研究
2021-02-25 09:08:42 568KB 研究论文
1
最新总结 颗粒粒径和浆料流变特性对极片性能的影响.docx
2021-02-23 19:06:14 3.34MB 电池
1
PFC颗粒级配源代码.应用该代码和内嵌的FISH语言,可以轻松计算出生成颗粒的级配。
2021-02-23 16:59:36 1KB PFC
1
用PFC画颗粒级配曲线 资源配套教程。 用PFC画颗粒级配曲线。 很有用。 及配曲线
2021-02-23 16:32:21 101KB PFC 画颗粒级配曲线 级配曲线
1
为了准确测量纳米颗粒的尺寸,依据透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纳米颗粒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卷积神经网络的颗粒自动分割方法。将U-Net部分网络结构与批量归一化层相结合,减弱了网络对初始化的依赖,提升了训练速度。对纳米颗粒图像进行半隐式偏微分方程滤波以增强图像边缘信息,利用改进的U-Net网络训练纳米颗粒个体分割模型,得到了分割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分割出图像中的纳米颗粒,对边缘模糊和强度不均的纳米颗粒的分割效果提升显著。
2021-02-22 10:05:46 8.84MB 图像处理 纳米颗粒 U-Net卷积 半隐式偏
1
以质量分数为54.51Ti-37.68Ni-7.81B4C粉末混合物为原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A15钛合金基材表面制得了以外加未熔B4C颗粒及快速凝固“原位”生成硼化钛和碳化钛为增强相,以金属间化合物TiNi、Ti2Ni为基体的复合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手段分析了涂层显微组织,并测试了涂层的二体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覆硬质颗粒增强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硬度高、组织均匀并表现出优异的抗磨粒磨损性能。高硬度、高耐磨的B4C、硼化钛和碳化钛陶瓷增强相与高韧性TiNi/Ti2Ni金属间化合物基体的强韧结合是激光熔覆涂层优异耐磨性的主要原因,其磨损机理为轻微的显微切削和塑性变形。
2021-02-09 09:07:19 4.89MB 激光技术 涂层 复合材料 激光熔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