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限长超材料圆柱壳为理论模型,研究隐身超材料这种新型人工复合材料。基于 Pendry坐标变换法,在压缩柱坐标系中,分析理想超材料电磁参数分布特性。为满足透波隐身,圆柱壳材料相对电容率和磁导率均是二阶旋转对称张量,在内界面处各向异性程度最高,参数径向分量趋于无限大,强烈抑制该方向电磁波的传播。运用全波仿真方法,从场总能量密度分布角度,比较研究了理想超材料与分层超材料、有耗超材料圆柱壳的电磁隐身效果,结果表明超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波隐身性能。最后,针对隐身结构实际使用环境,对各向同性介质空间隐身圆柱壳的参数设置
2021-12-23 13:45:58 2.39MB 工程技术 论文
1
提出了一种分析左手超材料(LHM)传输损耗的方法。 作为此方法的证明,研究了由开环谐振器(SRR)和导线组成的LHM的传输损耗。 通过检索和分析有效本构参数,研究了不同的传输损耗及其来源。 结果表明,由于有效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非零高虚部所引起的高损耗,使得左手带宽变窄。 在有效的左手频带中,辐射损耗非常低,可以忽略不计,传输损耗是衬底损耗和欧姆损耗的总和。 此外,当基板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大于0.003时,基板损耗大于欧姆损耗。
2021-12-21 22:46:36 193KB 研究论文
1
以微带为代表的传统微波传输线无法精细操控电磁模式,因此传统电子信息系统在空间耦合、动态响应和性能鲁棒性等方面存在瓶颈。人工表面等离激元(SSPP)超材料可打破上述瓶颈,是光学与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超材料是一类模拟光频段表面等离激元特性的新型超材料,可在微波和太赫兹频段精细操控表面波,具有与平面电路相似的构型特性,可用于制备下一代集成电路的基础传输线。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分为传输型和局域型两类。传输型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超材料始于三维立体结构,后发展成超薄梳状金属条带构型。学者们构建了以其为基础的微波电路新体系,研制了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滤波器、天线、放大器和倍频器等典型的无源和有源器件,并将其集成为可实现亚波长间距多通道信号非视距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人工局域表面等离激元(SLSP)超材料也经历了从三维立体构型到超薄构型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螺旋构型、链式构型、高阶模式和杂化模式等为电磁波的亚波长尺度调控提供了更多自由度。系统讨论了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超材料在微波电路中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包括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超材料的基本概念、构型发展、无源/有源器件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2021-12-19 22:14:04 37.38MB 表面光学 超材料 人工表面 人工局域
1
基于E形全介质谐振器的带增强超材料吸收器
2021-12-14 11:37:08 1.5MB 研究论文
1
基于所有介电超材料的透射/反射可切换频率选择表面
2021-12-09 08:43:11 283KB 研究论文
1
get_S_Parameter_超材料_cst参数反演_MáS_cst_CST超材料仿真_源码.zip
2021-12-07 18:33:57 1KB
电磁超材料等效参数提取,在HFSS或CST计算出超材料的S参数后,可利用该程序计算超材料的等效磁导率和介电常数
2021-12-05 23:57:04 2KB NRW超材料
设计了一种基于栅状结构石墨烯超材料的电控器件,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太赫兹波偏振调制特性。结果表明:在0.1~2.0 THz的宽波段内, 平行于条带的偏振太赫兹波(TE)响应由石墨烯的Drude电导决定, 表现出强的均匀调制; 垂直于条带的偏振太赫兹波(TM)受石墨烯中等离子体效应的影响而基本透明。加栅压提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可以增强TE的衰减, 并使TM的等离子体峰蓝移; 石墨烯的面积占比越高, 器件的响应越强; 增大条带宽度会引起等离子体峰红移; 增加石墨烯层数可以使器件的偏振度进一步提高。以2 μm为周期, 条带宽为1.5 μm的6层石墨烯器件的可调偏振度在费米能级为0.8 eV时可以达到0.89。该工作为新型太赫兹偏振调制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2021-12-04 21:04:59 5.12MB 光电子学 调制器 太赫兹 石墨烯
1
介质波长、回损、圆极化天线、多径、史密斯圆图、波束宽度、远场、相位中心、超材料
2021-11-16 09:02:18 3.35MB 电磁场 天线 超材料
微波大牛Itoh的超材料经典书籍 微波必读书目
2021-10-27 17:28:29 11.51MB 微波 超材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