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非线性悬架系统的模块化建模及其状态估计的方法。首先,针对空气悬架的非线性特性,使用S函数构建了带有双曲正切刚度特性的空气弹簧模型。接着,深入探讨了Unscented Kalman Filter (UKF) 在非线性系统中的优势,并展示了如何在Simulink中实现UKF的状态预测和更新。文中还讨论了模型验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如通过引入加速度自适应因子来提高估计精度,避免代数环问题以提升仿真效率。最后,强调了模块化建模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复杂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 适用人群:对车辆工程、控制系统设计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非线性悬架系统建模及状态估计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估计悬架系统状态(如动挠度)的应用场合,旨在帮助读者掌握非线性悬架系统的建模技巧和UKF状态估计的具体实现方法,从而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随附有详细的建模说明文档、Simulink源码文件及相关参考资料,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建议从简单的线性模型开始,逐步增加非线性因素,确保UKF能够顺利收敛并获得准确的状态估计结果。
2025-11-26 14:40:15 389KB
1
DLPC3434是一款由德州仪器(TI)推出的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显示控制器,主要针对DLP3310 (.33 1080p)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 设计。这款控制器在构建高效能、低功耗、高分辨率的全高清显示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适用于各种应用,如DLP标牌、移动投影仪、移动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显示以及Pico投影仪。 DLPC3434的主要特性包括: 1. **DLP3310兼容性**:控制器专为驱动DLP3310 DMD设计,支持最高1080p的输入图像大小,确保了高清显示效果。 2. **高性能接口**:支持输入帧速率高达120Hz(在1080p分辨率下为60Hz),提供流畅的视频体验。 3. **像素数据处理**:集成IntelliBright™图像处理算法套件,包含内容自适应照明控制(CAIC)和局部亮度增强(LABB),以优化显示亮度和对比度。此外,还支持色彩坐标调整、可编程去gamma、图像大小调整(缩放)和色彩空间转换,实现灵活的图像处理功能。 4. **接口多样性**:提供24位输入像素接口,支持并行接口协议,最大像素时钟可达155MHz,多种输入像素数据格式选项。另外,它还支持双路FPD-Link输入像素接口,通过LVDS接口实现高速传输,有效像素时钟最高同样为155MHz。 5. **低功耗设计**:支持接口训练的低功耗DMD接口,减少系统能耗。 6. **外部存储支持**:能够与外部闪存配合使用,方便存储和调用数据。 7. **安全保护**:在断电时自动停止DMD操作,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8. **嵌入式功能**:内含嵌入式帧存储器(eDRAM),节省外部存储资源。同时,具有可编程LED电流控制,实现精确的光源管理。一帧延迟功能则有助于保持画面连续性。 9. **I2C控制**:器件配置可通过I2C控制,便于系统集成和调试。 10. **启动界面和PMIC配合**:支持可编程启动界面,可以与DLPA3000或DLPA3005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和LED驱动器协同工作,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11. **封装与兼容性**:采用NFBGA (201)封装,尺寸为13.00mm x 13.00mm。设计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封装选项。 为了加速设计过程,TI提供了完整的芯片组解决方案,包括可以直接投入生产的光学模块、光学模块制造商和设计服务。此外,编程人员指南和TI DLP Pico显示技术入门页面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在构建基于DLPC3434的系统时,通常会涉及到如图所示的简化系统配置,包括SPI、I2C、FPD-Link、并行接口、FPGA以及LED照明光学元件等组件,确保整个显示系统的高效运作。 DLPC3434是DLP3310 DMD的理想控制器,其丰富的功能集和高性能特性使得它成为小型化、低功耗显示应用的理想选择。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特性快速开发出满足特定需求的显示解决方案。
2025-11-26 14:25:35 2.48MB
1
STM32L15X系列是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推出的超低功耗微控制器,基于ARM Cortex-M3内核。这个系列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设计,尤其是在需要节能特性的项目中。在STM8L15x软件设计中,串口通信(USART,通用同步/异步收发传输器)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外设,用于设备间的通信,例如传感器数据传输、调试输出等。本例程主要涉及如何在STM32L15X上实现串口功能。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波特率、停止位、数据位、校验位等。波特率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比如9600bps意味着每秒发送9600个比特。停止位通常用于标记一个完整帧的结束,常见值为1或2位。数据位表示每次传输的有效信息量,一般为5、6、7、8或9位。校验位可以是奇偶校验,用于检测传输错误。 在STM32L15X上配置USART,首先需要在初始化阶段设置以下内容: 1. **时钟配置**:为了使能USART功能,需要配置RCC(Reset and Clock Control)寄存器,开启相应的时钟源。 2. **GPIO配置**:USART的TX(发送)和RX(接收)引脚需要配置为复用推挽输出或浮空输入。这通常通过设置GPIO模式和速度来完成。 3. **USART初始化**:设置USART的工作模式(异步模式)、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这些参数通过调用HAL库中的函数如`HAL_UART_Init()`进行设置。 4. **中断配置**:为了实时处理串口事件,如数据发送完成、接收完成等,可以启用相应的中断。 5. **数据发送**:使用HAL库提供的函数如`HAL_UART_Transmit()`来发送数据。 6. **数据接收**:使用`HAL_UART_Receive()`函数进行接收,并可能需要处理中断来及时读取接收到的数据。 在`stm32l151-usart1`这个文件中,我们可以预期找到的是针对STM32L151芯片的USART1接口的示例代码。USART1通常连接到PA9(TX)和PA10(RX)引脚。该例程可能会包含以下部分: 1. **头文件包含**:包括STM32L15X HAL库和标准库的相关头文件。 2. **全局变量声明**:如UART句柄结构体,用于保存USART的状态和配置信息。 3. **初始化函数**:对时钟、GPIO和USART进行配置。 4. **发送和接收函数**: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5. **中断服务函数**:处理串口的中断事件,如发送完成、接收完成等。 6. **主函数**:包含示例代码的主逻辑,可能包含发送测试数据和接收回调的处理。 学习并理解这个例程,开发者可以快速掌握STM32L15X上的串口通信,从而在自己的项目中灵活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还需要考虑串口通信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例如使用合适的波特率、正确处理数据溢出和错误检测等。
2025-11-26 14:17:24 3.2MB stm32L15X USART 串口
1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空气悬架建模系统:非线性模型构建与应用指南,Matlab Simulink下的非线性空气悬架模块化建模:含源码、说明文档及技术支持,空气悬架建模 软件使用:Matlab Simulink 适用场景: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搭建非线性空气悬架模型。 模型包含:路面不平度模块空气悬架模块 悬架模型输入:路面不平度,控制量u 悬架模型输出:车身加速度,车轮动载荷,悬架动挠度 拿后包含:simulink源码文件,详细建模说明文档,对应参考资料,后提供关于产品任何问题,代码均为自己开发,感谢您的支持。 适用于需要或想学习整车动力学simulink建模的朋友。 模型运行完全OK ,空气悬架建模; Matlab Simulink; 模块化建模; 非线性空气悬架模型; 路面不平度模块; 悬架模型输入输出; simulink源码文件; 详细建模说明文档; 对应参考资料; 产品支持。,Matlab Simulink非线性空气悬架建模:模块化与仿真实践指南
2025-11-26 14:11:08 4.29MB
1
链接器和加载器 作者:(美)莱文 著,李勇 译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2025-11-26 14:05:25 21.97MB
1
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链接器和加载器].John.R.Levine.扫描版.pdf”,我们可以推测这份文档主要探讨了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链接器(Linker)与加载器(Loader)。这两个概念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在C语言程序的构建和执行流程中。 ### 链接器(Linker) #### 定义 链接器是一种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将编译后的多个目标文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可执行文件或者库文件。在C语言编程中,源代码通常被分割成多个模块进行编译,每个模块对应一个目标文件。链接器的工作就是将这些分散的目标文件合并为一个整体,确保程序运行时可以正确地调用各个模块中的函数和数据。 #### 工作原理 链接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符号解析**:链接器需要识别并解析各目标文件中定义的全局符号(如函数名、变量名等),确保这些符号在整个程序范围内唯一,并且能够被正确引用。 2. **地址分配**:为程序中的所有数据和代码分配内存地址,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重定位(Relocation)操作。 3. **合并节区**:将各目标文件中的相同类型节区(Section)合并,例如将所有的文本段(Text Section)合并到一起,以形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或库文件。 4. **创建输出文件**:完成上述步骤后,链接器会创建一个可执行文件或库文件作为输出。 #### 类型 链接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 - **按工作时机分类**:静态链接器(Static Linker)、动态链接器(Dynamic Linker)。 - **静态链接器**:在编译阶段将所有的库文件与目标文件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程序运行时不再需要任何链接操作。 - **动态链接器**:仅将目标文件与动态库进行链接,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依赖于外部动态库,在程序运行前或运行时完成实际的链接操作。 - **按工作方式分类**:显式链接器(Explicit Linker)、隐式链接器(Implicit Linker)。 - **显式链接器**:用户明确指定要链接的文件。 - **隐式链接器**:由编译器自动决定要链接哪些文件。 ### 加载器(Loader) #### 定义 加载器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其功能是在程序执行之前将其加载到内存中。加载器负责将程序从磁盘读取到内存,并设置必要的环境,使得程序能够在操作系统控制下开始运行。 #### 工作流程 加载器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映射到内存**:将程序的可执行文件从磁盘映射到内存中,为程序分配足够的空间。 2. **地址转换**:将程序中的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到页表的设置。 3. **初始化环境**:为程序创建进程上下文,包括设置栈、堆等内存区域。 4. **开始执行**:设置程序的入口点,通常是`main()`函数,然后将控制权交给程序开始执行。 ### C语言中的应用 在C语言编程中,链接器和加载器的作用尤为突出。C语言程序通常是由多个源文件组成的,每个源文件被单独编译成一个目标文件。链接器负责将这些目标文件连接起来,解决符号冲突等问题,形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而加载器则负责将这个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内存中,设置好运行环境后开始执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链接器和加载器对于C语言程序的成功构建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它们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C语言程序的构建过程以及运行机制。此外,对于深入学习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5-11-26 14:04:46 21.67MB
1
按照csdn上bigclonebench的使用方法,在GitHub上下载bigclonebench数据集发现文件并不是完全一致,最终找到了对应的数据集,该文件中包含了bcb.h2.db和bcb.trace.db,文件名为BigCloneBench_BCEvalVersion.tar.gz。使用方法,下载后需要解压两次。
2025-11-26 13:59:03 650.59MB 数据集
1
兄弟7340驱动 Brother MFC Setup File ; Copyright (c) 2007 Brother Industries,LTD. ; FileName : brpo7340.inf ; Function : Ports ; I/F : USB ; OS : Windows 2000/XP/VISTA ; Model : MFC-7340
2025-11-26 13:52:51 3.78MB 7340
1
通过绘制边界锚点,生成mesh网格,自带科技风材质,显示边界。支持网格吸附地面和曲率功能,可以存储。
2025-11-26 13:50:05 633KB shader 技术美术 unity unity3d
1
互联网应用正在转到以嵌入式设备为中心,因此,用工控系统与Internet相结合来实现网络化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把嵌入式linux微处理器内核嵌入到基于StrongARM SA1110的32位MCU系统中,然后通过构造TCP/IP多种网络协议和基本网络通信协议,再利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对底层硬件和网络协议的支持,以及对工控系统实时性要求的lin-ux内核和虚拟内存机制进行改造,即可保证测控任务完成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可以预见,这种方案在工业控制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且具有开发周期短、系统性能稳定可靠、适应性强等特点。 嵌入式Linux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方案逐渐受到重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成为工业控制设备的标准需求。工业控制系统需要支持TCP/IP和其他Internet协议,以便通过浏览器远程监控和管理设备。传统上,这些系统基于8/16位单片机,采用汇编语言编程,通信方式通常局限于RS232和RS485,存在速度慢、联网能力有限和开发难度高的问题。 工业以太网的兴起,因其基于TCP/IP协议并具备高速特性,使得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转向32位CPU成为可能。然而,高昂的商业操作系统价格和封闭源码限制了其普及。嵌入式Linux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它以其开源、低成本、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可移植性,成为嵌入式系统的理想选择。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是Kernel,通常体积小巧,同时支持多任务和多进程。它可以运行在多种架构的CPU上,如x86、Alpha、Sparc、MIPS、PPC等。为了适应嵌入式环境,存储器通常使用ROM、CompactFlash、DiskOnChip、MemoryStick或MicroDrive等小型非易失性存储器,内存则可选择普通RAM或专用RAM。 与传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不同,Linux的开放源代码允许开发者自由定制和优化,尤其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工业控制环境,通过优化内核以提升实时性能,使其更能满足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需求。嵌入式Linux还可以通过加载和卸载程序来节省内存,避免对磁盘的依赖,这在无磁盘的嵌入式系统中尤其重要。例如,使用闪存作为文件系统,结合DiskOnChip技术和CompactFlash卡等解决方案,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存储管理。 嵌入式Linux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实施方案包括选用适配的32位MCU,构建TCP/IP网络协议栈,优化Linux内核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并利用闪存等新型存储技术降低系统成本和提高可靠性。这样的系统具有开发周期短、稳定性高、适应性强的特点,预示着嵌入式Linux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2025-11-26 13:46:26 36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