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快​速​开​发​验​证​解​决​方​案​的​硬​件​包​括​U​2​基​带​板​卡​和​F​M​C​2​0​2​射​频​前​端​板​卡​。​U​2​基​带​板​采​用​M​I​N​I​-​I​T​X​板​卡​结​构​,​通​过​搭​载​F​M​C​2​0​2​射​频​前​端​板​卡​形​成​覆​盖​频​段​7​0​M​H​z​~​6​G​H​z​的​低​成​本​快​速​开​发​验​证​解​决​方​案​。​ ​ ​ ​ ​本​文​档​从​硬​件​连​接​、​网​络​配​置​、​单​音测试三个方面完整的阐述了低​成​本​快​速​开​发​验​证​解​决​方​案的使用流程。​
2025-11-06 19:29:20 1.11MB 软件无线电 无线通信 定为电子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STM32F103C8T6作为控制器,结合AD7793 24位Σ-Δ ADC实现PT100温度测量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主要内容涵盖三线制和四线制测量方案对比、硬件电路设计要点(如激励电流配置、引线电阻补偿)、按键处理机制(状态机+FIFO队列)、查表法优化温度转换速度以及4-20mA变送输出电路的设计。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通过寄存器配置实现不同的测量模式,并讨论了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技术难点。 适合人群: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人员、对高精度温度测量感兴趣的电子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温度测量的应用场合,如工业控制系统、实验室环境监测等。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PT100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不同布线方式下的性能表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技术细节对于理解和改进现有温度测量系统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关于硬件选型、软件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提供的源码和电路图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
2025-11-06 18:44:01 61.24MB
1
数字电源技术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进步而迅速发展,成为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高性能电源管理和功率转换方面,数字电源控制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良好的可编程性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模拟电源控制方案。本篇文章将对Microchip公司推出的500W数字电源LLC控制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LLC谐振变换器作为一种高效、低损耗的电源转换技术,已经成为中大功率电源设计中的首选。该技术通过在半桥电路的两个开关管之间插入一个谐振电感(L)和两个谐振电容(C),形成串联谐振电路。通过调节开关频率,可以改变电路的谐振状态,进而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准控制。LLC谐振变换器因其具有软开关特性,可以有效降低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提高电源转换效率。 在数字电源LLC控制方案中,核心控制器是DSPIC33CK系列微控制器。这一系列芯片是Microchip专为数字电源应用而设计的,具备高精度的模拟外设、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和灵活的电源管理功能。DSPIC33CK内置的模数转换器(ADC)和脉宽调制(PWM)模块,能够实现对电源系统中电压、电流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同时,通过编程可以灵活调整控制算法,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一套完整的数字电源控制方案包括硬件设计、软件算法以及系统级的优化。硬件设计关注电路板布局、元件选型和散热方案。软件算法则需要对电源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如采用数字PID控制算法对输出电压和电流进行校准。系统级优化则涉及到对整个电源系统的性能评估,包括转换效率、负载响应、热性能等多个方面。 本套数字电源控制方案提供了包括demo板一块、完整的原理图、原代码等重要资料。demo板是实践方案的关键工具,允许工程师快速搭建和测试数字电源设计。原理图详细描绘了整个电源系统的电路连接和元件布局,为设计者提供了准确的设计蓝图。原代码则为软件开发提供了基础,这些代码包括了对DSPIC33CK微控制器编程的示例,帮助工程师在软件层面上实现对电源系统的高效控制。 数字电源控制方案的技术分析部分涵盖了对电源系统的详细研究,从电路的理论分析到实际应用,从元件的工作原理到整个系统的优化策略。技术文档不仅包括了详尽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指南,还包括了对最新技术动态的追踪和对市场应用的预测。这些技术文档和文章为电源设计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Microchip的数字电源LLC控制方案,以其500W的高功率输出和包含全套软硬件资料的优势,提供了一个集成度高、性能优越的电源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对于那些需要高性能、可编程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2025-11-06 11:03:42 1.57MB paas
1
本白皮书介绍了具有加速功能的 UVM 架构、阐述了这种架构的需求原因、创建方法及其优势。只要遵循本文提出的原则,用户就能编写可直接在加速中重复使用的模块级 UVM 环境。这种方法在各种客户环境中均已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性能比纯仿真提高了 50 ~ 5000 倍,并显著地减少了加速用验证平台的开发时间。通过这种新方法,用户可以拥有一整套适用于模块、子系统和系统级验证的解决方案
2025-11-05 15:50:21 1.47MB 技术方案
1
### RS(255,239)前向纠错码译码器方案解析 #### 一、RS(255,239)码译码原理与推导 **RS(255,239)**是一种Reed-Solomon码,这是一种线性非循环的前向纠错码(FEC),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和通信系统中,因其能够有效检测并纠正多比特错误而闻名。本章节将详细介绍RS(255,239)码的译码原理及实现过程。 ##### 发送码元多项式与接收码元多项式 发送的码元多项式\( C(x) \)表示为: \[ C(x) = c_0 + c_1x^1 + c_2x^2 + \cdots + c_{253}x^{253} + c_{254}x^{254} \] 接收的码元多项式\( R(x) \)表示为: \[ R(x) = r_0 + r_1x^1 + r_2x^2 + \cdots + r_{253}x^{253} + r_{254}x^{254} \] 错误值多项式\( E(x) \)表示为: \[ E(x) = e_0 + e_1x^1 + e_2x^2 + \cdots + e_{253}x^{253} + e_{254}x^{254} \] 根据定义有\( C(x) = R(x) + E(x) \)。译码任务即是从接收码元多项式\( R(x) \)中找出错误位置以及对应的错误值,并通过从\( R(x) \)中减去\( E(x) \)得到估计的发送码元多项式\( C(x) \)。 ##### 译码步骤详解 **1. 计算伴随式\( S_j (j = 1, 2, \ldots, 2t) \)** 伴随式\( S_j \)用于检测接收的码元是否发生了错误。对于RS(255,239)码,\( t = 8 \),意味着它可以纠正最多8个符号的错误。 **2. 求错误位置多项式\( \delta(x) \)** 为了确定错误的位置,需要通过伴随式\( S_j \)求出错误位置多项式\( \delta(x) \)。这个多项式可以表示为: \[ \delta(x) = 1 + \delta_1 x + \delta_2 x^2 + \cdots + \delta_{t-1} x^{t-1} + \delta_t x^t \] 伯利坎普迭代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求解方法,它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逼近\( \delta(x) \)的值。算法的核心在于利用伴随式\( S_j \)以及已知的\( \delta^{(n)}(x) \)来更新下一个迭代步的\( \delta^{(n+1)}(x) \)。 **3. 错误位置的确定** 一旦确定了\( \delta(x) \),就可以找到其根,这些根的倒数即为错误位置。例如,如果\( \delta(x) = 0 \)的根为\( \alpha_i \),那么错误位置为\( \alpha_{254-i} \)。 **4. 计算错误值** 福尼算法用来计算具体的错误值\( e_i \)。这个步骤基于已知的错误位置以及伴随式来计算每个错误位置上的错误值。 **5. 完成纠错** 最后一步是从接收多项式\( R(x) \)中减去错误值多项式\( E(x) \),从而得到估计的发送码元多项式\( C(x) \)。 ##### 伴随式的计算 伴随式的计算基于接收多项式\( R(x) \)。由于RS(255,239)码的生成多项式\( g(x) \)满足: \[ g(x) = \prod_{j=0}^{15}(x - \alpha^j) \] 若无错误发生,那么\( R(\alpha^j) = 0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 R(\alpha^j) \)的结果用于判断是否有错误发生。这些结果被称为伴随式\( S_j \),其中\( S_1 \)到\( S_{16} \)分别对应\( R(\alpha^0) \)至\( R(\alpha^{15}) \)。 ##### 伯利坎普迭代算法 伯利坎普迭代算法用于求解错误位置多项式\( \delta(x) \)。该算法的关键步骤包括计算偏差\( d_n \)和更新错误位置多项式\( \delta^{(n)}(x) \)。偏差\( d_n \)用于决定下一次迭代的更新方式。 RS(255,239)前向纠错码译码器方案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数学运算实现了高效的数据错误检测与修正功能。这一方案不仅适用于理论研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11-05 14:28:11 77KB 纠错码译码
1
英飞凌TLE987X与TLE9879无感电机FOC(场向量控制)控制方案的技术特点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首先概述了FOC控制相对于传统V/F控制的优势,如高精度、高效率和低噪音。接着分别阐述了单电阻和双电阻检测方案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前者结构简单、成本低,后者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最后强调了该控制方案已在电子水泵、油泵、风机等产品中成功应用,并具备高产量、高品质、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等特点。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开发和生产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深入了解英飞凌TLE987X与TLE9879无感电机FOC控制方案的具体实现方式,以便于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具体的量产案例,有助于读者全面掌握相关技术和实践经验。
2025-11-05 09:51:07 453KB 电机控制 工业自动化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西门子为S7-200及S7-200 SMART系列PLC开发的一款自编PID调节块。该调节块支持自动和手动调节模式,提供正反输出及最大最小范围内的灵活调节功能。它被广泛应用在变频器、调节阀等多种设备上,用于电机速度、液体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精准控制。文中详细解析了PID调节块的工作原理及其内部代码逻辑,包括输入处理、比例计算、积分计算和输出更新四个主要模块。此外,还讨论了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如防止积分饱和的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ID控制有需求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需要对电机速度、液体流量、温度和压力等物理量进行高精度控制的场合;②希望通过自定义PID调节块提高现有控制系统性能的专业人士。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展示了PID调节块的强大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其实现背后的复杂算法和巧妙的设计思路。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PID控制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025-11-04 15:33:23 723KB PLC PID控制 自动化控制系统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星网锐捷IPPBX SU8300和SU8600的开局教程,涵盖设备介绍、组网方案、基本配置流程、高级功能配置及基本维护等内容。文档首先概述了IPPBX设备的基本信息及其硬件构成,接着描述了两种典型组网方案——单点和多分支组网。随后,详细讲解了从连接设备到验证配置的基本配置流程,包括设置电脑IP、登录WEB、配置设备IP、添加分机和中继等步骤。高级功能配置部分则涵盖了自动话务员、振铃组、呼叫队列、呼叫转接、一号通及各种前转业务等功能的具体配置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基本维护操作,如查看系统信息、恢复出厂设置和备份配置文件。 适合人群:适用于具有基础通信网络知识的技术人员,特别是负责IPPBX设备安装、配置和维护的IT管理员或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技术人员快速掌握星网锐捷IPPBX SU8300和SU8600的配置和管理技能;②确保设备能够顺利集成到现有的通信网络中,提供稳定可靠的语音通信服务;③通过配置高级功能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用户体验。 其他说明:文档提供了详细的图文指导,便于用户按照步骤操作。此外,还提供了官方联系方式和技术支持渠道,方便用户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
2025-11-04 08:11:52 7.47MB IPPBX 组网方案 配置流程 电话系统
1
1.DCDC宽电压(6-75V)输入,(0.8-60V)输出 2.同步BUCK方案,外置MOS,大功率电源
2025-11-03 23:53:11 21KB DCDC BUCK 宽电压输入
1
本项目构网型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系统采用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箱变、高压开关一体化集成的方案,一体舱内所有设备采用一台托盘底座集成,可进行整体吊装和运输。一体舱内主要包含干式变压器、开关柜、储能变流器以及通讯动力柜等设备,并拥有独立的自供电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门控照明等自动控制和安全保障系统。系统集成化程度高,环境适应性强,有效减少现场安装调试及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构网型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高效的电能存储与转换系统,主要针对5MW中压能源存储市场,强调了系统集成、环境适应性及自动化控制的特点。该一体机系统集成了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箱变、高压开关等关键设备,通过托盘底座实现了一体化设计,方便了整体吊装和运输。主要设备包括干式变压器、开关柜、储能变流器和通讯动力柜等,这些都配置有自供电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门控照明等安全与自动控制辅助系统,旨在简化现场安装、调试和后期维护工作。 构网型储能系统对于新型电力系统而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技术发展与相关标准规范是支撑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构网型储能变流器(GFM-PCS)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具备电压源特性和电网支撑功能,能在必要时主动提供电网支撑。它运行于电压源模式,构建并维持输出电压和频率,满足短时过载要求,技术参数和设计特点对系统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箱式变压器在该系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具备了特定的技术参数和特点,是系统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高压开关室作为保障系统安全和电能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要求和功能配置对于实现高可靠性的电力供应是必要的。 通讯动力柜则保障了整个系统内各部件之间的信息和电力交换,是实现系统智能化控制的基础。此外,辅助隔离变压器柜、消防灭火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等辅助系统也是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和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网型5MW中压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技术方案,是将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变压器等关键设备的高度集成,通过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参数的优化,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储能、稳定供电及智能化管理。
2025-11-03 22:25:46 1.83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