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由于信息的来源多样性和传播速度的迅速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和传播谣言谣言不仅会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可能会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和识别谣言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谣言检测系统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检测技术的一大进步。 Transformer模型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它通过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来捕捉序列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处理序列数据。该模型最初是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内大放异彩,尤其是通过其变体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在多个NLP任务中取得了卓越的性能,包括文本分类、问答系统、文本生成等。由于谣言检测本质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分类任务,因此将Transformer模型应用于谣言检测自然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基于Transformer的谣言检测系统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部分: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训练与评估。数据预处理是系统工作的第一步,涉及到对数据集的清洗和标注。谣言检测的数据集通常包含大量的文本数据,这些数据需要经过分词、去除停用词、进行词干提取等处理。在标注方面,需要有专家对数据集中的文本进行谣言或非谣言的分类标注,这是构建有效模型的基础。 模型构建阶段,研究者会利用预训练的Transformer模型,如BERT,作为谣言检测的基础架构。通过微调(Fine-tuning)预训练模型,使其适应谣言检测这一特定任务。微调过程中,模型的参数会根据谣言检测数据集进行优化调整。为了提升模型的性能,研究者通常会采用一些高级技巧,比如正则化方法、学习率调整策略等。 训练与评估是谣言检测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在训练阶段,模型需要在训练集上进行迭代学习,不断地优化参数以最小化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异。这通常涉及到诸如交叉熵损失函数、Adam优化器等深度学习训练方法。在训练完成后,需要在独立的验证集和测试集上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Accuracy)、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1分数等。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地反映模型在谣言检测任务上的性能表现。 本系统采用PyTorch框架进行开发。PyTorch是一个开源的机器学习库,它提供了强大的张量计算功能,并支持自动微分系统,非常适合用于构建和训练深度学习模型。使用PyTorch,研究者可以方便地构建复杂的数据流图和网络结构,实现高效的模型训练和调试。 该系统的代码实现和数据文件的公开,使得更多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能够接触和学习该技术。这对于推动谣言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提升大众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基于Transformer的谣言检测系统有望在未来的谣言防控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25-06-04 10:20:05 366.8MB Transformer PyTorch
1
背景描述 该数据为从新浪微博不实信息举报平台抓取的中文谣言数据。包含从2009年9月4日至2017年6月12日的31669条谣言。 数据说明 rumorCode: 该条谣言的唯一编码,可以通过该编码直接访问该谣言举报页面。 title: 该条谣言被举报的标题内容 informerName: 举报者微博名称 informerUrl: 举报者微博链接 rumormongerName: 发布谣言者的微博名称 rumormongerUr: 发布谣言者的微博链接 rumorText: 谣言内容 visitTimes: 该谣言被访问次数 result: 该谣言审查结果 publishTime: 该谣言被举报时间
2025-05-27 16:16:43 20.16MB 数据集
1
基于BA无标度网络模型,融合微博用户网络的特征,构造一种微博谣言传播网络模型。提出一种新的SIR(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探讨微博谣言的传播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当微博用户规模以及节点间新建连接数量不断增大时,微博谣言的最终感染程度显著增大,网络的传播临界值却大幅降低。研究还发现,拥有较大吸引度的节点比例以及微博用户之间添加反向关注的概率基本不影响谣言的传播特性。
2023-03-22 13:49:22 356KB 无标度网络
1
绍研究所使用的微博数据集的结构和规模。然后介绍了本文进行早期谣言检测的实现原理。接着对本文所实现的谣言检测模型性能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本文实验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未来模型改进的方法。详细设计见md文件。
2023-02-19 17:11:51 296.6MB 机器学习
1
论文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的谣言传播模型.pdf,  分析了谣言传播的心理学机制和敌我双方的对抗策略, 引入谣言属性变量并藉此建立了平均场下的谣言传播新模型. 借助严格一阶随机占优和严格二阶随机占优的概念分别讨论了谣言属性、敌我双方干预强度、网络结构特征和谣言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证明了具有重要管理意义的4个命题. 通过仿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命题的正确性.
2022-11-30 13:38:11 681KB 论文研究
1
摘要:结合结构支撑理论,探究节点网络结构支持力的一些性质,提出了社交网络结构中的全网支持力和被支持力的总量一致性,并进一步提出计算节点支持力的方法。谣言作为特殊
2022-11-12 04:07:01 1.25MB 社交网络 网络结构 结构支撑
1
到目前为止,在某些标准的谣言传播模型中,从无知者到传播者的过渡概率始终被视为常数。 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个体是否被邻居传播者感染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之间关系的信任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谣言扩散的随机流行病模型,其中将传染概率定义为联系强度的函数。 此外,我们在指数为gamma = 2.2的情况下,在真实的无标度社交网站上对模型的行为进行了数值研究。 我们证实,关系的强度在谣言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优先选择弱势关系并不能使谣言传播得更快,更广,但是消除它们后,传播效率将受到很大影响。 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扩展器的最大数量max(S)对免疫概率mu和衰变概率nu非常敏感。 我们表明,较小的mu或nu会导致谣言的散布,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函数ln(max(S))= Av + B,其中截距B和斜率A可以拟合完美地作为亩的幂律功能。 我们的发现可能会提供一些有用的见解,有助于在实践中指导应用程序并减少谣言带来的损害。
2022-11-12 04:01:22 1.53MB 研究论文
1
《禁止散播网络谣言》班会总结.pdf
2022-06-01 14:02:07 1.68MB 网络 文档资料 资料
社会网络信息的可信度问题近年来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谣言的散播可能造成社会恐慌,引发信任危机。在国内,新浪微博用户量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了谣言传播的温床。及时清理在新浪微博中传播的谣言,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该文以新浪微博为背景,将谣言检测任务作为分类问题,首次提出将微博评论的情感倾向作为谣言检测分类器的一项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评论的评论情感倾向特征后,使得谣言检测的分类结果得到了可观的提升。
2022-05-19 15:29:32 1.37MB 新浪微博 谣言检测
1
在社交媒体谣言检测问题上, 现有的基于特征表示学习的研究工作大多数先把微博事件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 再对每个时间段提取文本向量表示、全局用户特征等, 忽略了时间段内各微博间的时序信息, 且未利用到在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中已取得较好效果的文本潜在信息和局部用户信息, 导致性能较低. 因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注意力网络的社交媒体谣言检测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微博事件按照时间段进行分割, 并输入带有注意力机制的双向 GRU 网络, 获取时间段内微博序列的隐层表示, 以刻画时间段内微博间的时序信息; 然后将每个时间段内的微博视为一个整体, 提取文本潜在特征和局部用户特征, 并与微博序列的隐层表示相连接, 以融入文本潜在信息和局部用户信息;最后通过带有注意力机制的双向 GRU 网络, 得到时间段序列的隐层表示,进而对微博事件进行分类. 实验采用了新浪微博数据集和Twitter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最好的基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新浪微博数据集和 Twitter 数据集上正确率分别提高了1.5% 和1.4%,很好地验证了该方法在社交媒体谣言检测问题有效性.
2022-05-06 10:37:15 1.33MB 研究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