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ntMonitor 是一个专门为 Android 设计的工具,利用 Xposed 框架来实现对系统级意图(Intent)的深度监控。Xposed 是一个强大的 Android 开发框架,它允许开发者在不修改 APK 文件的情况下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行为。IntentMonitor 通过在关键函数上设置钩子(hook),比如 `startActivity`, `sendBroadcast`, `startService`,来捕捉并记录 Android 应用程序中发送和接收意图的行为。 在 Android 系统中,Intent 是一种消息传递机制,用于在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它可以用来启动新的活动(Activity)、广播(BroadcastReceiver)或服务(Service)。IntentMonitor 的核心功能就是帮助开发者或安全研究人员了解应用之间的交互,尤其是在没有源代码可参考的情况下。 IntentMonitor 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安装 Xposed Framework**:用户需要在设备上安装 Xposed 安装器,并选择合适的框架版本与 Android 系统兼容。 2. **启用 IntentMonitor 模块**:在 Xposed 安装器中启用 IntentMonitor 模块,然后重启设备以使更改生效。 3. **拦截意图操作**:当应用尝试执行与意图相关的操作时,IntentMonitor 的钩子函数会被触发,捕获到这些意图信息。 4. **记录和分析**:IntentMonitor 会记录意图的详细信息,包括发送者、接收者、意图类型、附加数据等,并可能提供可视化的日志界面供用户查看和分析。 使用 IntentMonitor 可以实现以下目的: - **调试应用**:开发者可以快速定位应用启动问题,了解组件间的通信方式。 - **安全审计**:安全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监控意图来检测潜在的隐私泄露或恶意行为。 - **学习 Android**:对于初学者,IntentMonitor 提供了一个观察 Android 应用组件交互的实际案例。 IntentMonitor-master 压缩包文件包含了该项目的源代码,开发者可以深入研究其内部实现,了解如何使用 Java 和 Xposed API 来实现类似功能。源代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MainActivity**:主界面,展示意图日志。 - **IntentHook**:包含钩子函数的类,如 `onStartActivity`, `onSendBroadcast` 等。 - **Logger**:日志记录模块,负责收集和存储意图信息。 - **Resources**:包括布局文件、图标等资源。 - **Build.gradle**:项目构建配置,指定依赖库和编译选项。 通过阅读源代码,开发者可以学习到以下知识点: 1. **Android 组件通信**:理解 Intent 在不同组件间如何传递信息。 2. **Xposed API 使用**:学习如何使用 Xposed 提供的接口来拦截和修改应用行为。 3. **Java 注解编程**:Xposed 钩子函数通常使用注解来定义,了解如何编写和使用注解。 4. **Android 日志系统**:掌握如何记录和读取 Android 应用的日志信息。 5. **UI 编程**:学习如何创建和设计 Android 应用的用户界面。 IntentMonitor 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不仅有助于 Android 开发和调试,还为安全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通过研究 IntentMonitor 的源代码,开发者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深入理解 Android 系统的内部运作。
2025-10-30 19:08:05 1.24MB Java
1
在自然语言理解领域中,意图识别与槽填充是两个核心任务。意图识别负责理解用户的请求属于哪一个意图类别,而槽填充则涉及从用户的语言中抽取出关键信息,即槽位。传统的做法是将这两个任务分开处理,但这种处理方式忽略了任务间的关联性,影响了最终的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联合模型的处理方式,该方式将意图识别和槽填充作为一个统一的任务进行联合建模。联合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捕捉到意图和槽位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提升整体的识别精度。 在实现联合模型的过程中,模型的性能往往受限于特征抽取的质量。ELECTRA模型作为一种最新的预训练语言表示模型,通过替换式预训练方法,生成高质量的词嵌入表示。ELECTRA模型利用判别器来学习词语的真实性,而非传统的生成器,其效率更高,能够生成更为精细的特征表示,这在意图识别和槽填充任务中尤为重要。 为了支持对特定数据集的训练和验证,研究人员引入了SMP2019ECDT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了大量多样化的对话样本,覆盖了多种场景和需求,为联合模型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上下文信息。不仅如此,为了便于其他研究者复现实验结果,该系统还提供了数据处理模块,使得数据清洗、标注和划分等前期准备工作变得更为简洁高效。 在技术实现方面,该项目选择Python语言作为开发工具。Python以其简洁的语法、强大的库支持和活跃的社区,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Keras框架作为Python中一个高级神经网络API,它能够以TensorFlow、Theano等为后端运行,设计简洁直观,能够快速实验和部署深度学习模型,非常适合用于构建复杂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 通过将上述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该项目成功实现了一个基于Keras框架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进行高效的特征抽取,而且还能够联合处理意图识别和槽填充两大任务,提高了整体的处理效果。这标志着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在模型结构和任务处理方式上的一次重要进步。 此次分享的项目文件还包含一个压缩包,其中附赠了资源文件和详细说明文件。附赠资源文件可能包含了更多的使用技巧、案例分析和相关资源链接,方便用户深入理解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说明文件则详细地介绍了安装流程、运行步骤和参数配置等关键信息,保证了用户即使没有深入的背景知识也能够快速上手和使用该系统。此外,压缩包中的"nlu_keras-master"文件夹无疑包含了该项目的核心代码,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代码,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扩展系统的功能。
2025-09-28 12:20:08 276KB python
1
潜在意图检测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在用户行为理解与交互系统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旨在从用户的行为出发,揭示用户深层次的意图,而这些意图往往是隐含的,不易被直接观察或理解。本文重点探讨了在多领域数据环境下,如何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来实现潜在意图的有效检测与理解。 需要明确的是,潜在意图检测的核心目标是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在现实生活中,用户的真实意图往往不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通过他们的行为间接表现出来。因此,通过分析这些行为,研究者可以推断出用户潜在的意图,这对于提升人机交互体验、增强系统智能服务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多领域数据环境下,潜在意图检测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互联网、物联网、通信、金融、交通等不同领域的数据交叉融合,数据量急剧增加,数据复杂性大大提高,这对于意图检测算法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大数据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为潜在意图的推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对算法的设计和优化提出了挑战。因此,研究者必须开发出能够适应复杂数据环境的算法,并且这些算法要能在保证高准确率的同时,能够有效处理大量数据。 为了适应多领域数据和交互式推理的需求,文章提出了动态意图表示形式DIS(Dynamic Intention Structure)的扩展。DIS原本用于动态地表示意图,但其扩展版本被设计为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各种数据环境和交互式推理。通过这种表示形式,研究者能够更好地模拟和理解用户的意图,从而提升意图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人机协同交互的语言规范是通过定义一系列交互原语来实现的。交互原语是构成人机交互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它们能够规定和协调人机之间的交互行为。有了明确的交互原语,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和实现就能够得到规范化,进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的交互体验。 此外,文章还提出了一套技术框架,该框架从技术层面为潜在意图检测提供了实现的途径。这包括构建能够支持意图表示和推理的系统架构,以及如何将该技术框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以推断用户的潜在意图。技术框架的提出,为潜在意图检测模型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的关键点中,文章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1. 意图主体:可以是具有独立意图行为的个体,也可以是多个个体的组合。理解意图主体的行为是揭示其潜在意图的前提。 2. 潜在意图:指用户未明确表达出来的深层意图。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潜在意图检测技术能够推断出这些隐含意图。 3. 多领域数据环境:指的是跨越多个领域的数据集合。数据来源多样,包括互联网、物联网、通信、金融、交通等多个领域。 4. 动态意图表示形式DIS:一种意图表示方法,它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动态地表示意图,从而适应复杂的数据环境和交互式推理的需求。 5. 交互原语:构成人机交互语言规范的基本单位,规定了人机协同交互的语言规则。 6. 技术框架:为潜在意图检测提供技术实现途径的系统架构,包括数据处理、意图表示、推理算法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关键模块。 本文所介绍的研究成果,为多领域数据环境下的人机协同潜在意图检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手段,对于推动人机交互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应用,预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大大提升人机交互的效率和质量。
2025-09-22 10:40:39 331KB 研究论文
1
LOKI:智能体轨迹和意图预测的大规模数据集及模型评估 LOKI 数据集是为了解决自动驾驶环境中异构交通代理(行人和车辆)的联合轨迹和意图预测问题而提出的。该数据集包含 RGB 图像和对应的 LiDAR 点云,这些点云具有行人和车辆的详细的逐帧标签。LOKI 数据集允许对代理的未来意图进行显式建模,它还显示了有前途的方向,共同推理的意图和轨迹,同时考虑不同的外部因素,如代理。 智能体轨迹预测是自动驾驶环境中的一项关键任务。然而,目前的研究活动并不直接适用于智能和安全关键系统。这主要是因为非常少的公共数据集是可用的,并且它们仅从受限的自我中心视图考虑针对短时间水平的行人特定意图。为此,我们提出了 LOKI 数据集,旨在解决自动驾驶环境中异构交通代理(行人和车辆)的联合轨迹和意图预测问题。 轨迹预测的最新进展表明,对智能体意图的明确推理是重要的来准确预测它们的运动。然而,目前的研究活动并不直接适用于智能和安全关键系统。这主要是因为非常少的公共数据集是可用的,并且它们仅从受限的自我中心视图考虑针对短时间水平的行人特定意图。 为此,我们提出了 LOKI 数据集,旨在解决自动驾驶环境中异构交通代理(行人和车辆)的联合轨迹和意图预测问题。LOKI 数据集包含 RGB 图像和对应的 LiDAR 点云,这些点云具有行人和车辆的详细的逐帧标签。LOKI 数据集允许对代理的未来意图进行显式建模,它还显示了有前途的方向,共同推理的意图和轨迹,同时考虑不同的外部因素,如代理。 我们的模型是基于轨迹预测和意图预测的联合模型,我们的方法优于国家的最先进的轨迹预测方法高达 27%,也提供了一个基线帧明智的意图估计。我们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智能体的长期目标和短期意图,从而提高轨迹预测的精度。 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有广泛的研究来预测场景中的动态代理的未来轨迹,例如行人和车辆。这对于诸如自主车辆或社交机器人导航之类的安全关键应用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虽然这些方法在最近几年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很少有基准测试专门测试这些模型是否能够准确地推理出关键。 人类行为作为目标导向实体的研究在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视觉的子领域中具有悠久而丰富的跨学科历史。人类决策过程本质上是分层的,由几个层次的推理和规划机制组成,这些机制协同工作,以实现各自的短期和长期愿望。最近的研究表明,明确地推理长期目标和短期意图可以帮助实现目标。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建议将异构(车辆,行人等)的任务。多智能体轨迹预测和意图预测。我们认为,明确地推理智能体的长期目标和短期意图是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将目标定义为智能体在给定预测范围内想要达到的最终位置,而意图是指智能体如何实现其目标。 例如,考虑十字路口处的车辆。在最高层次上,说他们想达到他们的最终目标,向左转到他们的最终目标点,这反过来可能是一些更高层次的结束(如回家)所必需的。然而,其轨迹的精确运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 i)代理人自己的意愿,ii)社会交互,iii)环境约束,iv)上下文线索。 因此,当推理智能体我们相信,这种复杂的短期意图和长期目标的层次结构是无处不在的,事实上,至关重要的,代理运动规划,因此扩展,运动预测。我们提出了一种架构,其考虑类似于 [9,5,3,4] 的长期目标,但添加了用于调节轨迹预测模块的逐帧意图估计的关键组件。通过强制模型学习代理的离散短期意图,我们观察到预测模块的性能提高。 同样丰富成功的是使用数据集对计算机视觉进行基准测试的当代历史在 MNIST [11] 和 ImageNet [12] 等基准测试等开创性工作的指导下,基准测试进展和从数据中学习在现代深度学习的成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不存在允许在高度复杂的环境中对异构代理进行明确的逐帧意图预测的公共数据集。尽管很少有数据集被设计用于从自我中心的角度研究行人的意图或行为 [13,7,6,14],但这是对自动驾驶任务的广泛研究的固有限制。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联合轨迹和意图预测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 RGB 图像和对应的 LiDAR 点云,这些点云具有行人和车辆的详细的逐帧标签。LOKI 数据集允许对代理的未来意图进行显式建模它还显示了有前途的方向,共同推理的意图和轨迹,同时考虑不同的外部因素,如代理。 我们表明,通过建模的短期意图和长期目标与明确的监督,通过意图标签,可以实现更好的轨迹预测精度。此外,在每一帧预测一个特定的意图为我们的模型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2025-09-11 19:38:17 1.86MB 轨迹预测
1
标题 "基于BERT+Tensorflow+Horovod的NLU(意图识别+槽位填充)分布式GPU训练模块.zip" 提供了关键信息,说明这个压缩包包含了一个使用BERT模型,通过TensorFlow框架,并利用Horovod进行分布式GPU训练的自然语言理解(NLU)系统。NLU是AI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意图识别和槽位填充,这两部分是对话系统中的基础任务。 1. **BERT**: 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是一种预训练语言模型,由Google在2018年推出。它通过Transformer架构在大量未标注文本上进行自我监督学习,学习到丰富的上下文依赖表示。在NLU任务中,BERT可以提供强大的语义理解能力,提升模型的性能。 2. **TensorFlow**: TensorFlow是Google开源的一个深度学习框架,它允许开发人员构建和部署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这个项目中,TensorFlow被用来实现BERT模型的训练流程,包括模型定义、数据处理、优化器配置、损失函数计算等。 3. **Horovod**: Horovod是一个用于分布式训练的开源库,它简化了在多GPU或多节点上并行训练的复杂性。通过Horovod,开发者可以将训练任务分解到多个GPU上,以加速模型的收敛速度。在大型深度学习模型如BERT的训练中,Horovod可以显著提高效率。 4. **意图识别**: 意图识别是NLU的一部分,其目标是理解用户输入的意图或目标,例如在智能助手场景中,识别用户是要查询天气、预订餐厅还是播放音乐。在BERT模型中,这通常通过分类任务来实现,模型会为每个可能的意图分配概率。 5. **槽位填充**: 槽位填充是识别并提取用户输入中的特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名等。这些信息称为槽位,填充槽位能帮助系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在BERT模型中,这通常采用序列标注方法,为每个输入词分配一个标签,表示它是否属于某个特定槽位。 6. **分布式GPU训练**: 分布式GPU训练是利用多块GPU共同处理大规模计算任务的方法。在本项目中,通过Horovod,BERT模型的训练可以在多台机器的多个GPU上并行进行,每个GPU处理一部分计算,然后同步梯度以更新模型参数,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训练时间。 7. **代码结构**:"JointBERT_nlu_tf-master"可能代表代码库的主目录,暗示代码实现了BERT模型的联合训练,即将意图识别和槽位填充作为联合任务,这样可能会使模型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从而提升整体NLU性能。 综合以上,这个压缩包中的代码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数据预处理、模型搭建、分布式训练到模型评估的全过程,适用于开发和研究NLU系统,特别是需要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场景。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和应用BERT、TensorFlow以及分布式训练的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2025-06-26 16:13:39 7.26MB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tensorflow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MATLAB环境中进行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重点探讨了驾驶员制动和转向意图识别的具体应用。首先阐述了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优势,特别是在处理复杂、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系统方面的表现。接着逐步讲解了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流程,包括确定输入输出变量、模糊化、制定模糊规则、模糊推理与解模糊四个主要步骤,并给出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示例。文中还分享了多个实际案例,如驾驶员制动意图识别和转向意图识别,展示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此外,强调了模型验证的重要性,提出了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建议。 适合人群:对智能控制系统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尤其是从事自动驾驶相关领域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掌握在MATLAB中实现模糊控制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驾驶员意图识别等复杂任务的模糊控制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还有关于隶属函数选择、规则库设计等方面的技巧提示,有助于解决实际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提醒读者注意模糊控制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对于需要极高精度的任务仍需考虑其他控制手段。
2025-04-14 17:16:47 647KB 模糊控制 MATLAB 智能交通 Fuzzy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的Fuzzy Logic Toolbox构建模糊控制系统,以识别驾驶员的制动意图。首先阐述了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模糊化、模糊推理和去模糊化的三个主要步骤。接着,通过具体的MATLAB代码示例,逐步构建了一个基于车速、前方障碍物距离和加速踏板松开程度的模糊模型。文中还提供了多个试验案例,验证了模糊控制器在不同驾驶场景下的表现,如紧急制动和正常减速。最后,讨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如引入更多输入变量和结合机器学习方法,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适合人群:对智能驾驶技术和模糊控制算法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旨在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实现对驾驶员制动意图的准确识别,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讲解,还包括详细的代码实现和实验验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糊控制算法。此外,还提到了一些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
2025-04-14 17:05:14 148KB Logic
1
意图识别.zip
2023-03-01 10:26:00 75.92MB
1
为了进一步完善微观交通仿真中车辆换道行为模型,基于车辆换道行为过程中的不同情形,考虑待换道车辆换道意图产生与换道行为实施的时间关系,建立了综合性的车辆换道模型,该模型下车辆在不同条件时将分别执行自由换道及信息交互式换道。仿真中通过改变交通流密度和目标车道后车加速概率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换道模型,新模型使整个路段的交通流平均速度变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路段交通拥阻,提高路段通行能力,新模型中换道行为规则更符合实际交通流状态。
1
基于RNN(循环神经网络)空中目标意图识别_kereas源码+数据集+程序说明及注释 程序为使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意图识别的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为Python 3.7.6;开发环境为Anaconda。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由Python的keras 2.3.0库实现。 代码可以生成损失函数曲线,精确度曲线; 可自定义修改梯度下降方法,损失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