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悬架弹性元件非线性特性,建立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微分几何非线性控制,经过适当的非线性状态和反馈变换,实现半主动悬架非线性系统的精确线性化,并对系统实施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根据预定的控制目标及模糊控制策略调节控制参数,设计模糊控制器,对悬架系统进行了控制仿真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能力对输入数据处理辨别,设计控制网络层,从而达到提高悬架工作性能,改善汽车行驶舒适性的目的。将三种非线性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表明:经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控制后的悬架承受的冲击响应小
2024-04-30 21:35:08 66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具体案例,手把手教怎么建立离散元模型。BBR流变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沥青胶浆的弯曲蠕变劲度和m值。模拟试验的试件制备和伺服加载过程,并获取试验过程中的加载轴位移。
2024-04-03 16:48:24 1.11MB PFC3D 数值模拟
1
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提出模糊逻辑的控制策略,同时建立磁流变减振器的神经网络辩识模型,对汽车悬架系统实施了有效的智能控制。通过仿真计算,证明该智能控制策略大大减小汽车振动加速度和振动位移,磁流变减振器的控制力也能满足制造要求。
2024-02-27 23:51:59 433KB 悬架系统 磁流变减振器 模糊控制
1
针对单级线圈磁路磁流变阻尼器在给定励磁电流和磁阻时,通过增加线圈的匝数方法实现磁路中总的磁通量增加,会导致活塞整体结构增大问题,提出了提高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双线圈磁路结构。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双级线圈磁路结构中通入反向等值电流时,活塞与工作缸的间隔处磁力线的密度较为集中,两线圈间隔处磁力线叠加,更好的发挥了两级线圈的作用。
2024-02-27 23:50:20 426KB 磁流变阻尼器 双级线圈 磁路结构
1
透亮瓶级聚酯PET的剪切流变性能,杨勉,杨逢春,采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透亮聚酯(T-PET)和固相增黏后透亮瓶级聚酯(SSP-T-PET)的剪切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固相增黏前后透亮聚�
2024-01-13 18:24:03 384KB 首发论文
1
为研究第三系红层软岩在低温下的蠕变特性,对冻结红层进行单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力水平较低时,软岩只存在衰减蠕变,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当超过流变长期强度时,出现了非稳定蠕变;同时,随着温度的降低,软岩的瞬时应变量和蠕变量都会明显减少,而长期强度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温度对软岩及冻结壁的流变性质影响十分显著。引入与时间和应力相关的非线性黏滞系数和时间开关函数,对西原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可以描述加速蠕变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对冻结红层软岩的参数进行了辨识。将流变模型嵌入到abaqus有限元程序,并对井筒开挖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冻结壁最大位移与时间曲线,通过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两者较为吻合。可见,建立的流变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冻结红层软岩的蠕变规律。
1
基于流变应力恢复地应力测量方法,研制了一种单线圈电流型振弦式三向压力传感器。通过单向加载标定试验和三向加载标定试验,研究了传感器的重复性、线性度及压力传感面之间的自干扰特性。
1
聚氯乙烯/霞石复合材料的结构流变学及力学性能,吴德峰,赵洪卫,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氯乙烯/霞石复合材料(PVC/NE),并对其形态、结构流变学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小振幅振荡剪切(SAOS)测试结果�
2024-01-10 20:17:12 824KB 首发论文
1
聚苯硫醚/环氧树脂共混体系的结构流变学,吴兰峰,吴德峰,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苯硫醚/环氧树脂复合体系(PPS/EPOs),用流变学方法考察了环氧树脂对PPS/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内基体结构的�
2024-01-10 20:14:57 416KB 首发论文
1
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流变学,吴亮,吴德峰,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插层型的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A/MMTs)。利用旋转流变仪对该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
2024-01-10 20:10:31 527KB 首发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