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1291-2011 ISO 10218: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标准是指导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及维护的重要法规,旨在确保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安全性,减少潜在的风险,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该标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GB 11291.1-2011《ISO 10218-1:工业环境用机器人 安全要求 第1部分:机器人》和GB 11291.2-2013《ISO 10218-2:2011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 第一部分主要关注机器人本身的安全性,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风险评估**:在设计阶段,必须对机器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机械危险、电气危险、热危险等,以及在异常情况下的行为。 2. **防护装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应设置合适的物理防护装置,如围栏、安全门和紧急停止按钮,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工作区域。 3. **安全功能**:机器人应具备必要的安全功能,如速度限制、力矩限制,以及在检测到异常时自动停止或减速的能力。 4. **标识与警告**:机器人和相关设备应有清晰的标识和警告信息,指示操作注意事项和潜在危险。 5. **操作员培训**:操作员需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机器人的操作方式、安全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第二部分则侧重于机器人系统的整体安全,涉及以下内容: 1. **系统集成**:强调了机器人与外围设备(如输送带、工具更换器等)的集成安全,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安全性。 2. **编程与调试**:规定了安全的编程和调试方法,避免在编程和调试过程中发生意外。 3. **安全接口**:机器人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应具有安全接口,防止因通信错误导致的安全问题。 4. **工作空间规划**:合理规划机器人的工作空间,避免与人的活动区域重叠,确保人机共融的安全。 5. **维护与服务**:提供安全的维护和检修程序,包括必要的锁定和隔离措施,以防止在设备维护期间发生事故。 6. **性能验证**:要求定期进行性能验证,确认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安全功能保持有效。 通过这两个部分,GB 11291-2011 ISO 10218标准为工业机器人及其装备的安全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推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了生产安全。
2025-04-09 15:45:43 8.89MB 机器人 安全要求
1
根据给定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知识点: 压缩包标题中的“GB-2423.XX 1~10”表明这是一个包含多个文件的压缩包,而“GB-2423.XX”很可能指的是中国国家标准(GB)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电子电工产品的环境试验方面,其中“GB/T 2423”系列标准是关于环境试验方法的详细规定。标题中的“1~10”可能意味着这个压缩包内包含了这一系列标准中的第1到第10号标准文件。 接下来,文件名称列表中列出了一系列以“GB-T2423”开头的文件,每个文件后跟有不同的序号和试验方法描述。这些文件是标准的pdf格式文档,具体包括以下试验方法: 1. GB-T2423.10-2019:试验Fc,振动(正弦),这部分标准规定了进行正弦振动试验的条件和方法。 2. GB-T2423.5-2019:试验Ea和导则,冲击,描述了如何进行冲击试验以及相关试验准则。 3. GB-T2423.1_2008: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涉及在低温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测试的相关要求。 4. GB-T2423.7-2018:试验Ec和粗率操作造成的冲击,主要适用于设备型样品。 5. GB-T2423.4-2008:试验Db,交变湿热,涉及在交替变化的湿热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测试的方法。 6. GB-T2423.8-1995:试验Ed,自由跌落,描述了如何进行模拟自由跌落的测试。 7. GB-T2423.3-2016: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涉及在恒定湿热条件下进行的测试。 8. GB-T2423.6-1995:试验Eb和导则,碰撞,规定了碰撞测试的要求和准则。 9. GB-T2423.2-2008: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描述了在高温条件下测试产品的流程。 这些标准主要用于测试电子电工产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湿热、振动、冲击等)的性能稳定性与可靠性。每个试验方法都详细规定了试验的条件、设备、测试步骤和评价标准,是电子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和安全认证的重要依据。 此外,列表中还包含一个“一键改名.bat”的文件。从文件名推断,这可能是一个批处理脚本文件(.bat),用于自动化地批量重命名文件。在处理大量文件时,这样的脚本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尤其是当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模式批量更改文件名时。 这个压缩包包含了多个中国国家标准GB/T 2423系列的部分标准文件,涵盖了电子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方法。这些标准是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键改名.bat”文件则可能是用来管理和组织这些标准文档的一个辅助工具。
2025-04-09 09:41:12 11.76MB
1
IText国密PDF电子签章是针对中国国情和安全需求,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T 38540-2020 安全电子签章规范》进行开发的技术实现。这一规范旨在确保电子签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法律效力,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信息安全要求。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使用iText库实现国密PDF电子签章的关键技术和步骤。 了解iText。iText是一个开源的Java库,也提供了.NET版本,用于创建、修改和处理PDF文档。它广泛应用于PDF文档的生成、编辑和签名操作,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在国密PDF电子签章的应用中,iText可以与国密算法如SM2、SM3和SM4等配合,实现符合中国标准的签名功能。 1. 国密算法基础: - SM2:一种非对称密码算法,用于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其安全性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ECC)。 - SM3:一种密码散列函数,用于生成消息摘要,类似于SHA-256,但设计时考虑了中国的密码学标准。 - SM4:对称加密算法,主要用于数据加密,类似于AES。 2. iText集成国密算法: 在iText中实现国密电子签章,需要引入相应的国密算法库,如Bouncy Castle的中国扩展,以便在iText中调用这些算法进行签名和验证。 3. PDF电子签章过程: - 创建私钥:使用SM2算法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私钥用于签名,公钥用于验证签名。 - 创建签名容器:在PDF文档中添加一个签名字段,这个字段将包含签名信息。 - 计算签名值:使用SM3算法对PDF文档的内容计算摘要,然后用私钥对摘要进行签名。 - 封装签名信息:将签名值、时间戳、证书链等信息封装到签名容器中。 - 更新PDF文档:使用iText更新PDF文档,将签名容器嵌入到文档中,确保内容不可篡改。 4. 验证电子签章: - 检索公钥:从签名容器中获取公钥和证书链。 - 验证签名:使用SM2公钥和SM3算法,验证签名值是否与文档内容的摘要匹配。 - 验证时间戳和证书链:确认签章的时间有效性以及证书的颁发者和信任链。 5. 示例代码: 实现国密PDF电子签章通常涉及多个步骤,包括加载证书、创建签名容器、签名和验证等。具体的代码实现可以在iText-GM-master项目中找到示例,该项目应包含了使用iText和国密算法的详细代码示例。 iText国密PDF电子签章是结合了iText库和中国国家标准的安全技术,通过集成国密算法,实现了符合《GB/T 38540-2020 安全电子签章规范》的电子签章功能。开发者可以参考iText-GM-master项目,学习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实现这一技术,为PDF文档提供安全可靠的签名服务。
2024-11-13 15:56:29 688KB 开发工具 电子印章 PDF签名
1
这是SolidWorks的一个焊件库,SolidWorks 2015及以上版本都可以兼容使用,其内包含了一些国标尺寸各个型号的管材、棒材等共5684个焊件轮廓,能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设计需求,另外也设置了自定义焊件轮廓的存放位置,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有需要可以直接创建焊件轮廓保存到此文件夹内进行使用,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50981222/article/details/130653377?spm=1001.2014.3001.5502。 解压后可以直接添加到SolidWorks中进行使用,具体的添加方法可以参考小编之前的分享:https://blog.csdn.net/qq_50981222/article/details/127003480。
2024-11-04 09:49:21 139.33MB solidworks
1
《GB 28181-2011-2016所有相关文档》的压缩包文件包含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国家标准GB 28181的重要资料,这对于理解和实施GB软件开发具有重大价值。GB 28181是中国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的是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提升我国视频监控领域的技术水平,促进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提高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 GB 28181标准的2011年版本首次发布,2016年的更新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修订和完善,旨在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视频监控领域的新需求。该标准涵盖了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接口规范、数据传输、安全防护等多个关键方面,为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指导。 在GB 28181中,系统架构部分详细规定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前端设备(如摄像头)、后端平台、网络传输、存储设备以及客户端应用等。这些组件如何协同工作,实现视频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是标准的核心内容。 功能要求部分明确了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如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回放、录像存储、报警联动、用户权限管理等。这些功能确保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接口规范是GB 28181中的另一重点,它规定了不同设备间通信的协议和格式,例如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用于设备注册、控制和信令交互,而G.711、H.264等编码标准则用于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压缩传输。这些接口标准的统一,大大简化了设备间的对接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 数据传输部分则关注信息在网络中的安全、高效传递,包括数据加密、QoS(服务质量)保障等措施,以保证视频数据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稳定传输。 安全防护是GB 28181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标准对设备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操作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学习和应用GB 28181的相关文档,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可以遵循统一的标准,构建符合国家规范的视频监控系统,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降低维护成本,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来说,理解并掌握GB 28181的各项规定,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这个领域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实施中去。
2024-10-17 15:49:08 60.78MB GB28181
1
VERILOG-8Gb-LPDDR4-1p1-v6.0 是一个基于VERILOG的8千兆字节(Gb)低功耗双倍数据速率第四代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LPDDR4)的仿真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在系统级验证或集成电路(IC)设计中模拟LPDDR4内存的行为,以确保与实际硬件的兼容性和性能。 VERILOG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硬件描述语言(HDL),用于描述数字电子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它允许工程师以类似于编程语言的方式描述电路,同时支持并行处理,这在描述复杂的集成电路如内存控制器和接口时非常有用。在这个项目中,VERILOG被用来创建一个精确且高效的LPDDR4内存模型,便于在仿真环境中测试和验证。 LPDDR4是LPDDR(低功耗DDR)系列的最新标准,旨在为移动设备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能耗。相比于前一代LPDDR3,LPDDR4的主要改进包括: 1. **更高的数据速率**:LPDDR4的数据速率通常在2133Mbps至3200Mbps之间,比LPDDR3的最高1600Mbps快了一倍以上,从而提供了更快的内存访问速度。 2. **独立的电压控制**:LPDDR4引入了独立的I/O电源和核心电源,使得功耗管理更加灵活,能有效降低功耗。 3. **两倍的bank组**:LPDDR4内存具有更多的bank组,每个bank可以独立操作,提高了并发访问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性能。 4. **新命令集**:LPDDR4采用了新的命令和地址信号,以降低功耗和提高信号完整性。 在L4_Customer_Model_V6.tar这个压缩包中,可能包含了以下组件: - **仿真模型源代码**:VERILOG代码文件,定义了LPDDR4内存的行为模型,可能包括读写操作、时序逻辑、错误检测等功能。 - **测试平台**:一组测试向量或测试程序,用于验证模型的功能和性能。 - **用户指南**:详细的文档,解释如何使用这个模型以及如何连接到其他系统组件。 - **配置文件**:用于设置内存参数,如数据速率、bank数量等。 - **仿真脚本**:用于运行和分析仿真的脚本,可能基于VHDL或Verilog仿真工具如ModelSim、Aldec Riviera Pro等。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模型会与处理器、存储器接口和其他系统组件一起集成,并在软件如SystemVue、SystemC、SystemVerilog等环境中进行系统级仿真。通过这种方式,设计者可以在设计早期发现潜在问题,优化性能,减少物理原型制作和测试的成本。
2024-09-03 13:44:41 43KB 编程语言
1
《GB 35114-2017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是一份重要的中国国家标准文件,它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信息安全设定了技术要求。这份标准涵盖了多个技术方面,包括了视频监控系统中信息传输、处理和存储等环节的安全性。对于从事视频监控技术开发、安装、运营、维护的工作人员来说,掌握这份标准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标准中提到了协议接口规范,这是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一个统一的协议接口规范能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监控设备能够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中顺畅地交换数据。在协议接口的制定上,需要考虑到数据封装格式、传输协议、会话控制、身份认证、信息加密等诸多方面。比如,应当明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的结构,包括头部信息和负载数据部分,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解析发送端的数据。此外,会话控制需要定义设备间建立、维护和终止通信会话的过程以及通信双方的数据交换顺序。 在平台操作命令的支持上,标准提出了对视频监控系统中心控制平台的指令集要求。这些操作命令涵盖了从最基本的设备开/关机、参数配置、视频录制和回放到更高级的事件响应、用户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要实现这些命令的标准执行,就需要有一个清晰定义的命令集,并且要求所有支持该标准的监控设备都能够理解和执行这些命令。 文档还强调了视频监控数据的加密传输。在传输链路中,数据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一旦数据被截获,可能导致隐私泄露、监控信息被篡改等风险。因此,标准中会提出对数据进行加密的要求,常见的加密方法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算法具有处理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加密传输;而非对称加密算法则在密钥分发和管理上更为安全,适合用于身份认证和安全通信会话的建立。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往往结合使用,即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交换对称加密密钥,然后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传输数据。 标准还可能要求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安全审计功能。审计日志记录了系统中所有重要的操作和事件,是进行安全事件分析和故障排查的重要手段。因此,标准会规定审计日志的存储、保护、备份和审查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审计日志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除了上述技术要求外,标准还可能涉及以下方面: - 视频监控系统的信息存储安全,如数据库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等; - 系统运行时的故障恢复能力和应急处理措施; - 用户权限管理和身份认证机制,以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操作; - 系统的物理安全措施,防止物理破坏或非法进入机房设备; - 视频监控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接口安全。 由于提供的文件部分内容有限,并且存在OCR扫描识别错误,上述内容是根据《GB 35114-2017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标准的描述和一般知识推测的可能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获取完整的标准文件以了解全部的技术要求,并且在应用时要遵循文件中的具体规定。这份标准对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性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确保了视频监控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处理,对公共安全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024-08-21 15:35:16 27.04MB 标准规范
1
怎么做 打开应用程序,然后连接到1.1.1.1(单击中间的按钮)(如果尚未完成)。 现在,单击屏幕右上方的“三明治”按钮。 然后单击“高级”。 现在,单击诊断,然后长按用户ID并将其复制。 现在运行程序,并在询问时粘贴ID。 享受免费的WARP + GB!
2024-07-08 11:00:13 14KB cloudflare warp free
1
GB∕T 35010.3-2018 半导体芯片产品 第3部分:操作、包装和贮存指南.pdf
2024-06-19 20:12:03 3.03MB
1
本标准依据GB/T20273—2019规定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总则、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测试和评估,也可用于指导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发。
2024-06-14 15:24:56 3.41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