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808-2011 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主要规范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与监管/监控平台之间的通讯协议和数据格式。该标准旨在确保车辆定位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用于实时监控和管理道路运输车辆。 1. **通讯协议**:JT/T 808-2011 定义了终端与平台间通信的基础框架,包括通信连接、消息处理机制以及协议分类。通信连接部分规定了如何建立和维护无线通信链路,例如通过TCP或UDP协议。消息处理则涉及消息的发送、接收和确认过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格式**:标准规定了数据的结构和编码规则,使得平台能够解析和理解终端发送的数据,如车辆的位置、速度、方向等关键信息。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有助于不同厂商的设备间互操作性和数据一致性。 3. **消息处理**:消息处理包含注册、注销、鉴权等关键操作。注册和注销是终端安装或拆卸时向平台通报的状态变更,鉴权则用于验证终端的身份,确保通信安全。位置汇报策略定义了何时、以何种方式(定时或定距)报告车辆位置。 4. **特殊功能**:标准还涵盖了特定情况下的处理,如拐点补传,即在车辆转弯时增加位置信息汇报的频率,以提高轨迹跟踪的精度。电话接听策略和SMS文本报警则涉及终端的交互功能,确保紧急情况下的通信效率。 5. **事件项**:平台可以设定事件项,如超速、疲劳驾驶等,当这些事件发生时,终端会发送报告至平台,以便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6. **安全与加密**:虽然标准未详细说明,但通常此类系统会采用安全措施,如RSA等非对称加密算法,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7. **兼容性与引用标准**:JT/T 808-2011 引用了其他相关标准,如GB/T 2260的行政区划代码,JT/T 415的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编码规则,以及JT/T 794的车载终端技术要求,确保整个系统的协调性和互操作性。 8. **实施与修订**:该标准于2011年发布并实施,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等单位起草,并经过一定的修订流程,确保其适应行业的最新发展。 JT/T 808-2011 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它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的通信规范,促进了车辆监控系统的标准化和效率,为交通安全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5-10-17 13:33:08 720KB 通讯协议
1
### DNP3通讯协议知识点详解 #### 一、概述 DNP3 (Distributed Network Protocol Version 3)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开放式通信协议,主要用于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数据链路层、传输层、应用层以及数据对象库。 #### 二、数据链路层规约 数据链路层规约定义了DNP3通信的基本单元——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PDU)及其传输规则。这一层采用了可变帧长格式FT3。 ##### FT3帧结构 - **起始字**:2字节,固定值`0x0564`,用于标识帧的开始。 - **长度(LENGTH)**:1字节,表示控制字、目的地址、源地址和用户数据的总长度。长度范围为5至255字节。 - **链路层控制字(CONTROL)**:1字节,包含传输方向、帧类型等信息。 - **目的地址**:2字节,低位在前。 - **源地址**:2字节,低位在前。 - **CRC校验码**:2字节,用于错误检测。 - **用户数据**:位于报头之后,可以是1至16字节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后跟随一个16位的CRC校验码。 ##### 控制字与功能码 控制字包含了方向位(DIR)、源发标志位(FRM)、帧计数位(FCB)和帧计数位有效标志(FCV)。 - **DIR**:指示帧的方向,0为主站到从站,1为从站到主站。 - **FRM**:指示帧的来源,0表示原发站,1表示响应站。 - **FCB/FCV**:用于简单的错误检测和纠正。 功能码用于指示帧的功能,例如: - 0:重置远程链路。 - 1:重置远程进程。 - 3:发送用户数据并等待确认。 - 4:发送用户数据但不需要确认。 - 9:查询链路状态。 从站响应帧的功能码包括: - 0:肯定确认。 - 1:否定确认。 - 11:回应链路状态查询。 #### 三、传输层规约 传输层规约负责在主站和从站之间传输超过LPDU定义长度的信息。 ##### 传输层报头格式 - **FIN**:标志当前帧是否为整个用户数据的最后一帧。 - **FIR**:标志当前帧是否为整个用户数据的第一帧。 - **序号**:表示数据帧在整个用户数据中的顺序编号,范围为0~63。 ##### 数据块格式 - **传输层报头(TH)**:1字节,包含传输控制字。 - **数据块**:应用用户数据,长度为1~249字节。 如果应用用户数据长度超过249字节,则需分割成多个报文进行传输,每帧前面加上TH控制字。 #### 四、应用层规约 应用层规约定义了应用层报文(APDU)的格式和规则,用于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 ##### 应用报文格式 - **请求报文**:由主站发起,包含请求报头、对象标题和数据。 - **响应报文**:由从站响应,同样包含响应报头、对象标题和数据。 ##### 报文报头字段定义 - **应用控制**:包含控制信息。 - **功能码**:指示报文的功能。 - **内部信号字**:仅存在于响应报文中,用于携带额外的状态信息。 #### 五、总结 DNP3协议通过定义清晰的数据链路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实现了复杂工业环境下的可靠通信。其独特的FT3帧格式和传输层分割机制确保了即使在网络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传输。同时,通过详细的控制字和功能码定义,使得主站和从站之间的交互更加灵活高效,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025-10-11 10:01:47 114KB dnp3
1
网络通讯协议UDP转发TCP工具_UdpToTcpRelay 本程序旨在提供一个灵活的、可配置的服务,它处理特定的UDP端口以接收命令,然后将这些命令转换为TCP命令并通过网络发送到指定的TCP服务器【TCP支持十六进制和ASCII】。 此设计特别适用于需要远程控制或自动化操作网络设备、服务或其他支持TCP通信的应用场景。 程序还具有以下特色功能: **配置文件管理:**通过config.txt配置文件,用户可以轻松地设定UDP端口、TCP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以及控制台窗口的显示模式(隐藏、正常显示、最小化、最大化等)。配置文件还支持注释,方便用户理解和维护配置。 **动态窗口显示控制:**用户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设定窗口显示模式,程序启动时会根据设定自动调整控制台窗口的状态,增加了程序使用的灵活性。 **命令映射功能:**支持自定义UDP命令到TCP命令的映射,使得接收的UDP命令能够被转换成特定的TCP操作指令,满足多样化的控制需求。 **日志记录:**所有操作和错误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便于追踪和调试。日志可以被输出到控制台或保存到本地的日志文件中。 ———————————————
2025-10-03 16:57:11 54.53MB 网络协议
1
《奥迪A3智能终端应用通讯协议_V04_20170315》是针对奥迪A3车型的一种高级通信规范,旨在确保车载智能终端与外部设备间的数据交换高效、安全。这份文档包含了该系统从早期草案到最终版本V04的改进历程,由多位专家进行修订和完善。 1. **基本通讯格式** - **通信方式**:这部分可能涵盖了奥迪A3智能终端使用的通信媒介,如蓝牙、Wi-Fi或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DSRC),以及通信协议,例如CAN总线或TCP/IP。 - **数据类型**:定义了系统支持的数据类型,包括数字、字符串、布尔值等,这些数据类型用于构建各种消息和指令。 - **传输规则**:详细规定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顺序、速率和错误检测机制,比如帧间隔、重传策略和流量控制。 - **数据包格式**:数据包包括分隔符、包头、消息体和校验和四个部分。分隔符用于区分数据包边界,包头包含包的标识和长度信息,消息体是实际传输的数据,校验和用于检查数据完整性。 - **Seperator**:是数据包中的特殊字符,用于标记数据包的开始和结束。 - **Packet header**:包含包的序列号、源和目标地址等信息,用于识别和排序包。 - **Message**:实际传输的信息,可能是车辆状态、用户指令或其他相关数据。 - **Checksum**:通过特定算法计算得出,用于检测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2. **FID 列表** FID(Function ID)列表是通信协议的核心部分,它定义了一组唯一的标识符,每个FID对应一个特定的功能或服务,如车辆状态查询、远程控制等。FID的定义有助于精确调用和响应服务。 3. **服务流程及格式** - **激活绑定**:用户或外部设备与车辆建立连接的过程,包括发送认证请求、接收响应和确认绑定。这涉及到安全认证机制,如加密和密钥交换。 - **车辆登入**:用户成功绑定后,可以登录到车辆系统,进行一系列操作。登录过程可能涉及身份验证、权限检查等步骤。 - **车辆登出**:用户完成操作后,登出过程解除连接,释放资源,以保护车辆系统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这份通讯协议详细描述了奥迪A3智能终端的通信结构和服务流程,为开发与奥迪A3车辆互动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基础框架。通过遵循此协议,开发者能够创建可靠的远程控制、信息娱乐和诊断功能,实现智能终端与车辆之间的无缝对接。
2025-09-26 15:42:52 619KB 奥迪A3
1
《天罡热量表通讯协议详解》 天罡热量表通讯协议是专用于读取和管理天罡品牌热量表数据的一种通信规范,它基于M-Bus接口或485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本协议的核心在于其帧结构和数据格式,确保了热量表与上位机之间的高效、准确通信。 1. **通讯参数设定** - 接口类型:M-Bus接口或485接口,485接口的线色分别为红(+5V)、黄(B)、蓝(A)和黑(GND)。 - 波特率:2400bps。 - 校验方式:偶校验。 - 数据位:8位。 - 停止位:1位。 - 数据传输顺序:同一字节内先低位后高位,多字节数据先低字节后高字节。 2. **通讯指令结构** - 帧起始符:68。 - 热量表类型:如20代表热量表,不同代码对应不同类型(如表1所示)。 - 地址:热量表的地址,例如75、36、49等,用于区分不同的热量表。 - 控制码:指示命令类型,如01表示读取数据。 - 数据长度域:表示后续数据的字节数,如03表示3个字节的数据。 - 数据标识:DI0和DI1,用于识别数据的含义。 - 序列号:SER,用于追踪消息的顺序。 - 校验码:CS,通过二进制累加计算得出,用于检测数据完整性。 - 结束符:16,表示帧的结束。 3. **读表指令示例** - 例如,读取表号为59493675的热量表,上位机发送的指令包含表号的各个字节以及控制码、数据长度域、数据标识等信息。 4. **正常应答数据结构** - 热量表接收到读取指令后,返回的数据同样包含帧起始符、热量表类型、地址、控制码、数据长度域、数据标识、序列号,以及各种测量数据(如冷量、热量、热功率、瞬时流量、累计流量、温度、累计工作时间和状态字节等)。 - 校验码:应答数据的校验码由返回的所有字节(除了帧起始符和结束符)通过二进制累加计算得出。 - 结束符:16,标志数据传输的结束。 5. **数据单位** - 单位代码如05表示kWh,不同代码对应不同物理量的单位(如表2所示)。 6. **状态字节** - 低字节(如04)和高字节(如08)组合表示状态信息,如电池电压欠压、流量传感器故障等(如表4所示)。 天罡热量表通讯协议是一种详细定义了数据交换格式的通信标准,确保了热量表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准确解读,对于热量表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理解并掌握这个协议,有助于实现高效、精确的热量表数据采集和分析。
2025-09-11 20:48:22 284KB
1
### 美敦力BIS监护仪串口通讯协议手册 #### 介绍 本文档旨在为技术人员提供关于美敦力BIS(脑电双频指数)监护系统串行端口技术规格的详细信息。该文档由Varda Green撰写并修订,版本号为F EC082562,版权归属于Oridion Medical 1987 Ltd.。本文档受严格的保密协议保护,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披露或使用。 #### 接口规格说明 在接口规格部分,文档详细描述了与BIS监护系统相关的硬件连接和通信参数设置。 ##### 连接器引脚定义(Connector Pinouts) 这一章节提供了串行接口连接器的引脚定义图表,以便用户了解每个引脚的功能。通常包括TX(发送数据)、RX(接收数据)、GND(接地)等基本信号线的定义。 ##### 电缆布线(Cable Wiring) 电缆布线部分详细说明了如何正确连接监护仪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电缆。这包括但不限于电源线、数据线和地线的正确布局,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通信端口设置(Communication Port Settings) 此章节详细介绍了串行端口的基本设置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方式等。这些参数对于建立可靠的串行通信至关重要。 ##### 串行协议版本号(Serial Protocol Revision Number) - **格式**:这部分详细说明了串行通信协议版本号的命名规则。通常,版本号的结构可以帮助识别协议的主要更改,并有助于维护兼容性。 - **兼容性矩阵**:文档还提供了一个兼容性矩阵,列出了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性情况。这对于更新系统软件或进行硬件升级时保持系统的兼容性非常重要。 #### 串行协议版本号格式 在串行协议版本号格式一节中,详细解释了版本号的构成规则,通常包括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和修订号。例如: - 主版本号表示主要功能的变化; - 次版本号表示新增功能或小范围的修改; - 修订号表示错误修复或微小改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清楚地区分不同的协议版本,并且能够更好地管理和追踪协议的发展历程。 #### 串行协议版本兼容性矩阵 兼容性矩阵是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列出了一系列版本号及其相互之间的兼容性。这种矩阵对于维护现有系统以及进行未来的升级至关重要。例如: - 版本1.0与版本1.1之间可能完全兼容; - 版本1.0与版本2.0之间可能存在部分兼容性问题; - 版本2.0与版本2.1之间则可能完全兼容。 通过查看兼容性矩阵,开发人员和维护工程师可以确保在进行系统升级时选择正确的协议版本,从而避免因不兼容而导致的问题。 ####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关于美敦力BIS监护仪串行端口技术规格的全面指南,涵盖了从硬件连接到通信参数设置等多个方面。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该监护仪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正确配置其串行通信的专业人士来说,这份手册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通过遵循文档中的指导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确保医疗监测系统的可靠运行。
2025-09-09 19:51:31 1.1MB
1
三菱FX5U PLC Modbus TCP协议服务器与客户端案例程序详解:含调试工具与通讯协议配置注解,三菱FX5U PLC的Modbus TCP协议服务器与客户端案例程序详解:包含调试工具、程序注解及通讯协议配置指南,三菱FX5U modbus tcp协议 plc做服务器和客户端案例程序,提供调试工具,程序注解,通讯协议功能的配置。 ,三菱FX5U; modbus tcp协议; PLC服务器与客户端案例; 调试工具; 程序注解; 通讯协议配置,三菱FX5U PLC:Modbus TCP协议服务器与客户端案例程序及调试工具全解析
2025-08-25 23:00:37 1.4MB rpc
1
在当今的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可靠的通讯协议是确保设备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档提供了关于Imaje 9020-9030系列打印机的详细通讯协议手册,涵盖了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的硬件连接、数据传输以及命令交互规范。这款小字符喷墨打印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线上进行标记和追踪产品。 手册中首先介绍了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的基本概念,强调了它们在数据交换过程中的作用。接着,详细说明了打印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硬件连接方法,包括必备的电线连接图和电压传输图。此外,文档还提供了传输格式和传输速度的要求,以及电气规格,确保了数据交换时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在数据交换的基本原则方面,手册中阐述了从计算机到打印机、从打印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过程,强调了数据传输协议中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包括身份识别(以十六进制表示的1字节)、数据长度(以十六进制表示的2字节)、数据本身以及校验和(checksum),这些都是确保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基础。 在故障管理方面,协议手册提供了在接收数据、发送数据和故障发生时的管理机制。这涉及了检测错误、请求故障信息、获取过去三十次故障的历史记录以及查询特定的设备状态。这些功能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打印过程中的问题至关重要。 此外,手册中还详细列出了打印机识别码的列表,包括发送、请求和各种命令的代码。这为用户提供了根据特定需求发送指令和请求打印机状态的能力。例如,停止或启动喷墨打印、确认故障、选择打印语言、发送打印确认请求以及不重复打印的请求等。 关于消息发送的详细说明,手册指导了如何发送消息进行打印、发送部分消息、根据编号选择消息、向消息库发送消息、取消消息等操作。这一部分对于用户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了打印机如何处理和存储打印任务。 在变量发送方面,手册涉及到了自动日期的初始化、自动日期参数的发送、外部变量的发送、自动日期表的发送以及计数器的初始化。这些内容对于高级功能的实现非常重要,如自动更改打印日期、时序等。 协议手册包含了对打印机请求的详细说明,包括请求打印机状态、故障信息、最后三十次故障的历史记录、速度脉冲数/飞行时间偏移输出状态以及软件版本等信息。通过这些请求,用户能够监控打印机的实时工作状态,并及时调整设置以达到最佳打印效果。 该手册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信息,帮助用户理解和操作Imaje 9020-9030系列打印机的通讯协议。通过掌握这些信息,用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款先进的小字符喷墨打印机,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无论是对于新手还是有经验的用户来说,这都是一份宝贵的资源。
2025-08-09 17:09:50 4.78MB 串行接口 并行接口 故障管理
1
### 台达UPS通讯协议详解 #### 一、概述 台达UPS(不间断电源)通讯协议主要用于实现台达单相UPS设备与上位机(如PC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该协议定义了双方通信的数据格式及命令集,使得上位机能够通过标准串行接口获取UPS的状态信息以及控制UPS的行为。 #### 二、硬件说明 在了解通讯协议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硬件配置。台达UPS通讯协议中涉及到的主要硬件参数包括: - **通讯波特率**:2400bit/s - **数据位**:8位 - **停止位**:1位 - **校验方式**:无校验 这些参数定义了台达UPS与上位机之间物理层通信的基本属性。 #### 三、协议说明 台达UPS通讯协议规定了数据包的具体结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数据头**:固定为“~”,其ASCII码值为7E。 - **ID号**:固定为00,其ASCII码值为3030。 - **命令类型**:分为P、S、D三种,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指令。 - P:UPS连接到主机命令(主机→UPS)。 - S:设置UPS的数据命令(主机→UPS)。 - D:UPS数据返回命令(UPS→主机)。 - **数据长度**:表示随后的数据内容长度,采用3位ASCII码表示。 - **数据内容**:具体命令或应答内容,ASCII码形式。 #### 四、具体命令实例解析 ##### 4.1 读取UPS额定电压输入电参数信息 (RAT命令) **PC机发送**: ``` 7e303050303033524154 ``` - **7e**:数据包头。 - **3030**:ID号。 - **50**:命令类型,“P”。 - **303033**:数据长度,“003”。 - **524154**:数据内容,“RAT”。 **UPS返回数据**: ``` 7E3030443037303232303B3530303B3232303B3530303B31313030303B373730303B333B3135363B3237363B3B3B3B3B303B3237343B3437303B3533303B3439353B3435303B3535303B353035 ``` - **7E**:数据包头。 - **3030**:ID号。 - **44**:命令类型,“D”。 - **303730**:数据长度,“070”。 - **323230**:UPS输入额定电压,220V。 - **3B**:分隔符,“;”。 - **353030**:UPS输入额定频率,50Hz。 - **3B**:分隔符,“;”。 - **323230**:UPS输出额定电压,220V。 - **3B**:分隔符,“;”。 - **353030**:UPS输出额定频率,50Hz。 - **3B**:分隔符,“;”。 - **3131303030**:UPS额定容量,11KVA。 - **3B**:分隔符,“;”。 - **37373030**:UPS输出额定功率,7.7KW。 - **3B**:分隔符,“;”。 - **33**:电池电压低时,延时关闭UPS的时间,3分钟。 - **3B**:分隔符,“;”。 - 后续数据未做解释。 ##### 4.2 读取UPS电池状态数据 (STB命令) **PC机发送**: ``` 7e303050303033535442 ``` - **7e**:数据包头。 - **3030**:ID号。 - **50**:命令类型,“P”。 - **303033**:数据长度,“003”。 - **535442**:数据内容,“STB”。 **UPS返回数据**: ``` 7E303044303235303B303B313B3B3B3030323B323639303B3B3033313B303938 ``` - **7E**:数据包头。 - **3030**:ID号。 - **44**:命令类型,“D”。 - **303235**:数据长度,“025”。 - **30**:电池状态,0表示电池状态非常好。 - **3B**:分隔符,“;”。 - **30**:电池电压状态,0表示电池电压很满,非常好。 - **3B**:分隔符,“;”。 - **31**:电池充电状态,1表示电池处于均充状态。 - **3B**:分隔符,“;”。 - 后续数据未做解释。 ##### 4.3 读取UPS输入电压参数数据 (STI命令) **PC机发送**: ``` 7e303050303033535449 ``` - **7e**:数据包头。 - **3030**:ID号。 - **50**:命令类型,“P”。 - **303033**:数据长度,“003”。 - **535449**:数据内容,“STI”。 这部分的具体返回数据没有给出,但可以推测其格式与上述两个命令类似,包含有关UPS输入电压的各种状态信息。 #### 五、总结 通过对台达UPS通讯协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台达UPS与上位机之间通信的数据格式及其含义。这些信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地设计出与UPS设备进行交互的应用程序。无论是读取UPS的状态信息还是对UPS进行控制操作,都需要基于该协议来进行数据的构建和解析。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读者已经掌握了如何利用台达UPS通讯协议来实现与UPS设备的有效通信。
2025-08-04 22:35:42 86KB 台达UPS 通讯协议
1
《ATLAS 中文版通讯协议》是阿特拉斯·科普柯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一份详细的技术文档,主要涉及工业设备间的通信规范。这份协议对于理解和实现与阿特拉斯·科普柯设备的交互至关重要,确保了不同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效率。 1. 介绍 这部分通常会提供协议的基本背景和目的,包括它为何被开发、适用于哪些设备或系统,以及它在工业自动化环境中的角色。修订记录则列出了协议自创建以来的所有更新和改进,帮助用户了解最新版本的变化。 1.1 修订记录 修订记录详细记录了每次版本更新的内容,包括错误修复、新增功能和改进,帮助用户追踪协议的发展历程,并确定他们正在使用的版本是否是最新的。 1.2 参考文件 这部分列举了与该协议相关的其他重要文档,如标准、规范或已有的通讯协议,为深入理解提供了资源。 1.3 协议和规范版本控制 阿特拉斯·科普柯可能采用了特定的版本控制系统来管理其通讯协议,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这部分会解释如何识别和处理不同版本的协议。 1.4 术语 协议中的专业术语定义对于正确解读文档至关重要。这部分列出并解释了所有关键术语,以便读者能准确理解文档内容。 2. 使用开放协议 2.1 通讯 这部分详细介绍了两种主要的通讯方式:以太网协议和串行协议。以太网协议常用于高速、长距离的数据传输,而串行协议适用于低速、短距离或简单的网络环境。 2.1.1 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协议是工业自动化中广泛采用的标准,如TCP/IP,用于连接设备到局域网或互联网,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2.1.2 串行协议 串行协议如RS-232、RS-485等,适用于点对点或一对多的通信,适合于设备配置、诊断和数据采集。 2.2 讯息结构 消息结构是数据交换的基础,包括消息头、数据字段等组成部分。消息头包含了识别消息类型、源和目标地址的信息,而数据字段则包含实际要传输的数据。 2.2.2 头 消息头是每个通信单元的开头,包含必要的元数据,如消息ID、源地址、目标地址和时间戳,确保消息的正确路由和解析。 2.2.3 新MID编号 MID(Message Identifier)是消息类型的一种标识符,新版本OP 2.0引入了新的MID编号,扩展了协议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2.2.4 ASCII和二进制数据的MID 协议支持ASCII和二进制数据格式,以适应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 2.2.5 序列号功能 序列号功能确保消息的顺序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重复。 2.2.6 消息链接功能 在OP 2.0中,消息链接功能允许将多个相关消息捆绑在一起,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一致性。 《ATLAS 中文版通讯协议》涵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实现的全面内容,旨在为开发者和工程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集成和操作阿特拉斯·科普柯的设备。通过遵循这份协议,用户可以确保其系统与阿特拉斯·科普柯的产品之间实现安全、可靠的通信。
2025-07-05 11:11:01 8.57MB atla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