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其发展历史错综复杂,它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科学,还融合了逻辑学、认知科学等众多领域的知识。其核心目标是使计算机系统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执行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人工智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在50年代,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提出,随之出现了一批重要成果,例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通用问题求解程序以及Lisp表处理语言等。但受限于消解法推理能力的局限,以及机器翻译等方面的失败,人工智能在当时遭遇了低谷。 进入60年代末至70年代,专家系统的出现重新点燃了人工智能研究的热情。一系列的专家系统,如Dendral化学质谱分析系统、Mycin疾病诊断和治疗系统、Prospector探矿系统和Hearsay-ii语音理解系统等,将人工智能研究推向了实用化。1969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到了80年代,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人工智能的研究再次得到了飞跃。日本发起了“第五代计算机研制计划”,旨在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与数值运算同等快速的逻辑推理。尽管该计划最终未能完全成功,但引发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新高潮。 80年代末期,神经网络的飞速发展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亮点。美国于1987年召开的第一次神经网络国际会议标志着神经网络学科的诞生。此后,各国对神经网络研究的投资逐渐增加,该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进入90年代,由于网络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连网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研究焦点从单一智能主体转向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开始面向更加实用的应用,例如分布式问题求解以及多个智能主体的多目标问题求解。同时,由于Hopfield多层神经网络模型的提出,人工智能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机器翻译系统作为一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计算机将一种自然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人们可以方便地完成语言翻译工作。国内的“金山词霸”等机器翻译软件,不仅提供了快捷的查询英文单词和词组句子翻译功能,还具备发音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通过对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应用的了解,可以认识到这门学科的挑战性和跨学科性。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人不仅需要掌握深厚的计算机知识,还必须具备心理学和哲学的素养。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继续深化,为社会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和更多的可能性。
2025-11-24 14:48:53 19KB
1
知识点: 1. MATLAB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MATLA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学计算、算法开发和数据分析的高级语言,尤其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MATLAB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和函数库,非常适合进行图像识别和处理实验。 2. 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图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中的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理解的过程。本实验中使用MATLAB来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具体包括车牌号码识别。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图像的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和识别等步骤。 3. 图像预处理技术:在进行文字识别之前,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这包括灰度转换、二值化处理、均值滤波和边缘检测等步骤。灰度处理是将彩色图片转换为灰度图片,而二值化则是将图像的256个灰度级转换为只有0和1两个级别的图像,以便于后续处理。均值滤波用于平滑图像,减少噪声的影响。边缘检测技术如罗伯特算子可用于检测图像边缘,为后续的图像分割和识别打下基础。 4. 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多个部分或区域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图像分割技术被用来提取车牌区域。通过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和形态学操作(如腐蚀和膨胀),可以实现对车牌区域的有效提取和文字的初步定位。 5. 文字分割和特征提取:在提取了车牌区域后,需要对文字进行进一步的分割。这涉及到确定文字的长度和宽度,通过边缘扫描和列扫描来识别文字的边界。此外,还要进行模板匹配,即把分割出来的文字与预设的模板库中的模板进行比对,以识别文字的具体内容。 6. 模板匹配与识别:模板匹配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种基本技术,通过模板库中的模板与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匹配,以确定目标的种类和属性。在本实验中,通过将处理后的车牌图像与预设的车牌号码、数字和字母模板进行比较,匹配度最高的模板即为识别结果。 7. MATLAB编程实践:通过编写MATLAB代码实现上述图像处理与识别流程,包括图像读取、灰度转换、二值化、边缘检测、形态学操作、文字分割、模板匹配等功能。MATLAB代码提供了控制流程、函数调用等编程手段,使得图像处理和识别的自动化成为可能。 8. 交通监控中的车牌识别:本实验还涉及了交通监控系统中车牌识别的应用。通过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可以利用MATLAB开发的系统来识别和记录车辆信息,如车牌号。这对于交通监控、违章处理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9.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本实验案例展示了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关注的是如何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并理解图像内容,而模式识别则关注于如何自动分类和识别模式。通过结合这两种技术,可以在各个领域实现对视觉信息的自动处理和分析。 10.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矩阵操作: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图像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矩阵,其中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代表图像中的一个像素点。通过对这个矩阵的操作,如转换、过滤和变换等,可以实现对图像的各种处理。在本实验中,通过操作图像矩阵来完成图像的读取、处理和识别等工作。 11.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技术:为了提高识别的准确率,需要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例如,均值滤波器可以用于去除噪声,而形态学操作如腐蚀和膨胀可以用于处理图像中的结构特征,例如清理小对象或连接相邻元素等。 12. 计算机视觉中的边缘和轮廓检测:边缘检测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中的基本步骤,它用于检测图像中的边缘或轮廓。通过边缘检测技术可以识别出图像中的重要特征,如车牌区域。在本实验中,使用罗伯特算子等边缘检测算法来获取图像的边缘信息。 13. 图像处理中的二值化技术:二值化技术是将图像转换为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图像处理方法。在本实验中,通过二值化处理可以简化图像内容,并突出文字部分,便于后续的分割和识别操作。 14. 模式识别中的分类器设计:分类器是模式识别中的核心部件,负责对模式进行分类。在本实验中,模板匹配可以被看作一种简单的分类器,它通过比较图像与预设模板的相似性来实现对车牌文字的识别。 15. 图像处理和识别的综合应用:本实验案例将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综合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MATLAB编程实现对交通监控中车牌图像的自动识别,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16. 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的使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提供了大量的图像处理函数和工具,能够方便地进行图像读取、显示、转换、分析和可视化等工作。本实验充分利用了MATLAB工具箱的功能,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像识别流程。 17. 计算机视觉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智能交通系统依赖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实现车辆检测、识别和跟踪。车牌识别是智能交通中的一个关键应用,通过识别车牌信息可以实现车辆监控、自动收费、交通流量统计等多种功能。 18. 问题解决和实验分析:在本实验的背景下,详细分析了从图像采集到文字识别的整个过程,包括图像预处理、文字分割、特征提取、模板匹配和识别。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了如何利用MATLAB进行有效图像识别的方法,并且对于处理实际的车辆监控图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9. 实验的创新点与意义:本实验通过MATLAB实现了一个车牌识别系统,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创新点,因为很少有研究从图像识别的角度出发去处理交通监控数据。此外,本实验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 实验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本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局限性,比如对于不同环境下的图像识别效果还有待提高,此外,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其他类型的图像识别,如人脸识别、交通标志识别等,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适用性。 21. 实验的实验环境及工具:本实验以MATLAB作为主要工具,实验环境应为配备有MATLAB软件的计算机。实验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到图像处理工具箱、统计和机器学习工具箱等附加模块,以支持更丰富的图像处理和分析功能。 22. 实验的数据集和实验材料:本实验可能需要一个包含车牌图像的数据集,这个数据集可以从公共数据集获取,也可以通过实际监控拍摄得到。实验材料还包括用于图像处理的MATLAB代码、实验报告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献。 23. 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流程: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流程包括图像的收集、预处理、文字分割和特征提取、模板匹配以及最终的文字识别等。每个步骤都需要详细的操作说明和参数设置,以确保实验的正确实施和结果的准确性。 24. 实验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在进行实验时,需要考虑数据的隐私保护和使用的伦理性。对于收集的车牌图像和识别结果,应当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法规和数据安全标准,确保不侵犯个人隐私权益。 25. 实验的参考文献和资料: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实验过程中需要参考相关的书籍、学术论文、在线教程等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为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总结: 本次2023年MATLAB大作业要求学生以MATLAB为工具,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图像识别的车牌号码识别系统。作业内容涵盖了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知识,包括图像的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模板匹配和文字识别等步骤。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提高MATLAB编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理论的理解。实验成果将有助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于未来的智能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11-24 00:18:00 298KB
1
【投稿须知】这篇文档是关于“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期刊的投稿指南,主要针对准备向该期刊提交论文的作者。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解析: 1. **标题页**:提交论文时,需要包含作者姓名、简洁的论文标题、作者的所属机构(包括部门、城市和国家),每个作者的有效电子邮件地址,如果有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也需一并提供。地址信息与附属关系一同提供的,将会一同发布。 2. **摘要**:摘要字数应在150到250字之间,不包含未定义的缩写或未指定的引用。同时,需要声明研究的资金来源、利益冲突、数据和材料的可用性以及代码的可用性。 3. **文本提交**:首次提交时,可以提交Word或PDF文件,但修订稿建议提供可编辑的源文件(如LaTeX),并附上PDF版本。LaTeX提交时,需使用Springer宏包并选择"smallextended"格式。提交的文件应包含原始源文件和编译后的PDF。 4. **文本格式**:论文正文应遵循LaTeX格式,采用不超过三级的小标题系统。首字母缩写在首次出现时需定义。 5. **脚注**:脚注用来提供额外信息,但不应仅包含参考文献引用,也不应包含表格或详细参考文献信息。正文脚注和表格脚注应分别编号。 6. **致谢**:致谢部分应放在标题页的单独部分,列出对人员、资金支持等的感谢。 7. **参考文献**:引用采用数字方括号标示,如[1]、[5]或[1-3]。参考文献列表应只包含正文中引用的已出版或接受出版的作品。个人通讯和未发表作品仅在正文中提及。条目应按顺序编号,格式参照给出的示例。 8. **参考文献格式**:期刊文章、书籍、在线文档等不同类型的引用都有特定格式,例如期刊文章需提供DOI,书籍需包含出版社和出版年份,而在线文档则需注明访问日期。 9. **期刊名称**:参考文献中的期刊名称应使用标准的ISSN标题词缩写,若不确定,使用完整标题。 10. **EndNote样式**:Springer为使用EndNote的作者提供了支持文本引用和引用列表格式的输出样式。 遵循这些指南,将有助于提高论文被期刊接收的可能性,并确保其格式规范。在准备稿件时,作者应确保所有内容都符合这些要求,以提高审稿效率和最终的出版质量。
2025-11-23 11:40:56 104KB 投稿须知
1
MATLAB大作业的知识点涵盖了编程、图形绘制、数据分析、插值与拟合、定积分计算等多个方面,具体知识点如下: 1. MATLAB编程基础:要求学生熟悉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编写出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代码,并且能够对程序的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2. 图形绘制:包括绘制基本图形和复杂图形。例如,斐波那契螺旋线和谢尔宾斯基三角形的绘制,这需要学生了解相关图形的生成规则和算法,并能够运用MATLAB实现图形的绘制。 3. 分形理论与应用:分形图形如科赫曲线、皮亚诺曲线、分形树、康托三分集、Julia集、曼德布罗集合等,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自然界和艺术设计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学生需要通过MATLAB对这些分形进行研究和实现。 4. 插值与拟合:在处理实验数据或观测数据时,常常需要通过插值和拟合方法来构建数学模型。这包括最近点插值、线性插值、三次埃尔米特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线性拟合和三次样条拟合等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不同插值和拟合方法的原理,并能用MATLAB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5. 模拟实验与数据分析:模拟掷骰子游戏和分析结果,以及对汽车速度、矩形平板温度分布、自行车道设计、水库水流速度等实际问题的模拟与数据分析,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数学模型,并使用MATLAB进行模拟实验和结果分析。 6. 定积分计算:在解决地球密度分布变化、水资源工程学等领域的问题时,经常会涉及到定积分的计算。通过定积分计算,学生可以估算特定体积内物体的属性或解决与连续变量有关的问题。 7. 问题解决与学术诚信:作业要求中反复强调了独立完成作业和严禁抄袭,强调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 8. 结果分析与学习体会:学生不仅需要给出程序运行的结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结果背后的数学原理或物理意义,并撰写个人的学习体会。 9. 文献参考:学生需要列出在完成大作业过程中参考的文献资料,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和参考文献引用能力。 10. 课程学习体会:学生需要总结通过本门课程学到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如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11. 编程与文档撰写:学生需要将编程实践与文档撰写相结合,提交的作业文档应包括问题描述、求解算法、MATLAB程序、结果分析等部分,电子稿必须包含源程序,而打印稿则不必包含源程序。 MATLAB大作业的知识点不仅包括了编程技能和专业知识,还涵盖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学术诚信、结果分析、文档撰写等多个层面,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项目。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MATLAB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2025-11-23 00:15:34 29KB
1
在Excel表格中,初学者常会遇到多种操作需求,以下是对初学者在使用Excel时可能会用到的三十多个技巧进行详尽解读,涵盖从基本格式调整到数据处理,再到工作效率提升的各个方面。 1. 单元格内强制换行技巧:在单元格中需要换行时,可在目标位置按Alt+回车键来实现光标的换行。 2. 锁定标题行技巧:在处理长表格时,可以通过“视图-冻结窗格-冻结首行”的操作来保持标题行在滚动时始终可见。 3. 打印标题行技巧:在打印预览中设置页面布局,选择“打印标题”,并设置首端标题行以确保每一页都包含标题行。 4. 查找重复值技巧:通过“开始-条件格式-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重复值”快速高亮显示数据中的重复项。 5. 删除重复值技巧:选择含有重复值的区域,通过“数据-删除重复值”操作清理表格中的重复数据。 6. 快速输入对号√技巧:在Excel中快速输入特殊符号,比如对号√,可以通过按Alt键配合小键盘的数字键(如41420)来实现。 7. 万元显示技巧:通过在单元格输入10000,然后进行复制和选择性粘贴(运算:除)的操作,实现万元显示的效果。 8. 隐藏0值技巧:通过“文件-选项-高级”中设置,可以隐藏表格中的0值。 9. 隐藏单元格所有值技巧:选取需要隐藏值的单元格区域,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选择数字中的自定义,并输入三个分号(;;;)来隐藏所有值。 10. 单元格中输入00001技巧:若要输入前导零的数字,可以先将单元格格式设置为文本,再输入数字。 11. 按月填充日期技巧:在日期单元格内使用填充手柄向下拖动复制后,选择“以月填充”选项来快速填充连续的月份。 12. 合并多个单元格内容技巧:在合并单元格前先调整列宽,然后选择需要合并的单元格区域,并使用“开始-填充-两端对齐”进行合并。 13. 防止重复录入技巧:通过设置数据验证中的自定义规则公式来避免重复录入,若输入重复值会弹出错误提示并清除录入内容。 14. 公式转数值技巧:通过复制公式所在区域并粘贴为数值来转换,以便于数据的固定和存储。 15. 小数变整数技巧:使用Ctrl+H打开替换窗口,查找“.*”并将其替换为空,点击全部替换,从而将选中区域内的小数转换为整数。 16. 快速插入多行技巧:通过选取行后按下shift键并拖动右下角填充手柄,可以快速插入多行。 17. 两列互换技巧:选取需要互换的列,然后按Shift并用鼠标左键拖动到目标位置,当出现虚线时释放,完成列的交换。 18. 批量设置求和公式技巧:选取需要输入求和公式的目标区域,使用Alt+等号快捷键快速填充求和公式。 19. 同时查看一个Excel文件的两个工作表技巧:通过“视图-新建窗口”和“重排窗口”可以同时查看和操作一个Excel文件的不同工作表。 以上技巧对于提高Excel操作的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有极大帮助。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后,初学者可以更加高效地使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呈现。
2025-11-21 12:44:50 1.48MB
1
花卉病害检测数据集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能够帮助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进行精确的模型训练和验证。该数据集包含了2163张图像,这些图像均以Pascal VOC格式和YOLO格式进行标注,但不包含分割路径的txt文件,仅包含jpg图片、对应的VOC格式xml文件和YOLO格式txt文件。这种双格式的标注方式,为不同的目标检测框架提供了便利,Pascal VOC格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而YOLO格式则因其速度和准确性被许多实时检测系统所采纳。 数据集中的图片数量和标注数量均为2163,表明每张图片都有相应的标注文件。数据集包含了8种不同的花卉病害类别,分别为黑斑(Black-Spot)、叶斑病(Cercospora-Leaf-Spot)、霜霉病(Downy-Mildew)、鲜叶(Fresh-Leaf)、粉霉病(Powdery-Mildew)、玫瑰(Rose)、灰霉病(Rose-Botrytis-Blight)和蜗牛(Rose-Slug)。对这些类别进行精确区分,并对各自类别进行了矩形框标注,有助于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病害。 具体到每种类别的病害,标注的框数分别为:黑斑1204个框,叶斑病2023个框,霜霉病445个框,鲜叶347个框,粉霉病1043个框,玫瑰223个框,灰霉病216个框,蜗牛1755个框。这些数字反映了数据集中各类病害出现的频率,对于训练数据集时进行类别权重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总框数为7256,这些框数的积累为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训练样例。 本数据集使用了标注工具labelImg进行标注工作,这款工具广泛应用于目标检测任务中,它能够生成标准的XML格式标注文件。通过矩形框的方式对目标进行标注,简单直观且易于被计算机视觉模型理解。另外,数据集特别指出了标注规则,并强调了类别名称与YOLO格式类别顺序不完全对应,后者需以labels文件夹中的classes.txt文件为准。 数据集中的每个标注类别都有着相应数量的框数,这有助于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对病害的识别和分类。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Rose-Slug类别,其框数最多,达到1755个,这可能意味着在数据集中蜗牛造成的破坏较为常见,因此在设计模型时应对此予以重视。 重要说明部分提到了数据集不包含任何关于训练模型或权重文件精度的保证,这意味着使用此数据集训练出的模型性能可能会因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数据集的提供者还强调,数据集提供的标注图片是准确且合理的,但模型精度仍需用户自己验证。 在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领域,数据集是模型训练的基础。一个质量高、标注准确的数据集对于模型的训练至关重要。花卉病害检测数据集VOC+YOLO格式2163张8类别数据集以其精准的标注、丰富的类别和大量的样本,无疑为花卉病害的自动检测和识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助于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进步。研究者和开发者可以利用该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为花卉种植业的病害监控和防治提供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支持。
2025-11-20 10:11:19 2.43MB 数据集
1
由于科技文章的撰写和投稿是学术论文发表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以《电力自动化设备》投稿模板为基础,详细解析科技论文撰写的关键知识点。 文章题目、作者信息以及单位信息是论文投稿时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些信息应清晰明确,便于编辑和读者识别和联系。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有时还需提供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以便通信联系。 摘要部分是文章的高度浓缩,它需要简洁明了地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包括研究目的、采用的方法、研究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一个好的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便不阅读全文也能使读者获取必要信息。在撰写时,应当遵循客观性的原则,避免主观评价或研究背景介绍,重点应当放在研究的新颖性和科学性上。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对于提高文章的检索率具有重要作用。在选择关键词时,应涵盖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内容,便于读者和数据库的检索系统能快速定位到相关文献。 引言部分应当简短介绍论文的背景、研究目的以及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在撰写引言时,应尽量不涉及图表等具体研究细节,而是侧重于说明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研究与先前工作的关系。 图表和表格的制作应遵循清晰易懂的原则,图表应提供英文标题,表格尽量使用三线表格式,波形图需注明横纵坐标的物理量及单位、刻度值。这样做不仅便于理解,也符合科学出版的规范要求。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通常包含研究的方法、结果分析和讨论等。在撰写时,应详细描述实验或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呈现观察或实验得到的现象和数据,并根据这些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讨论。 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不应是正文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基于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研究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以及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无法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同时,应与先前已发表过的研究工作进行异同比较,并提供理论和实用上的客观分析,必要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出了文章引用的主要文献,便于读者追溯和查证。在列举参考文献时,应遵循一定的格式标准,一般要求15篇左右。 投稿前,作者还应留意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和基金项目信息等,这些都是投稿模板中通常需要填写的内容。 以上各部分构成了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撰写要求和格式标准。正确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论文质量、顺利发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知识点的解析能对电力自动化领域的研究者在撰写和投稿科技论文时有所帮助。
2025-11-20 06:02:07 42KB
1
基于PSCAD的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PSCAD的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该系统能够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变速恒频控制,提高电能质量和电网稳定性。研究中,首先介绍了双馈电机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运行原理,然后详细推导分析了abc三相静止坐标系下和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双馈发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研究还采用了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对转子侧变换器的控制方案进行设计,并引入了滞环电流PWM控制技术,建立了转子电流与功率之间的控制关系。采用转速与无功功率双闭环的控制结构,较好的实现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 网侧变换器的控制方案采用了SVPWM控制技术,通过电压电流双闭环的控制结构,能够维持直流侧母线电压恒定以及保持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在PSCAD/EMTDC电力仿真软件中搭建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模型以及控制部分模型,仿真运行结果表明,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能够较好地追踪风能,实现最大功率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能够实现独立调节,实现了解耦控制,网侧变换器能够较好地维持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恒定。 此外,研究还介绍了低电压穿越的概念以及电网正常运行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提出的要求,介绍了实现低电压穿越的两大类技术,通过分析比较指出,在电网电压大幅跌落情况下,仅仅改进控制策略对实现低电压穿越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硬件保护电路是必须增加的。研究还搭建了主动式Crowbar保护电路,通过仿真结果证明在电网电压大幅跌落的情况下投入Crowbar保护电路能够增强双馈电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PSCAD的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能够较好地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变速恒频控制,提高电能质量和电网稳定性,为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知识点: 1.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双馈电机的基本结构特点和运行原理 3. 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对转子侧变换器的控制方案设计 4. SVPWM控制技术在网侧变换器的应用 5. 低电压穿越的概念和实现技术 6. Crowbar保护电路的概念和分类 7. PSCAD/EMTDC电力仿真软件在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
2025-11-19 20:15:43 1.65MB
1
### DRM框架概述与EDID解析知识点详解 #### 一、DRM框架简介 **DRM (Direct Rendering Manager)** 是一个内核级别的设备驱动程序,它主要用于处理与图形硬件相关的任务,如内存管理、DMA (Direct Memory Access) 操作、资源锁定等。DRM最初在FreeBSD操作系统中开发,随后被移植到了Linux系统,并逐渐成为了Linux图形子系统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 关键特性: - **多用途:** 支持复杂的显卡设备,包括那些具有可编程流水线的显卡,适用于3D图像加速。 - **灵活性:** 可以编译进内核或者作为模块加载。 - **互斥访问:** 为了支持多个3D应用程序的同时运行,需要通过锁机制来确保硬件资源的正确共享。 - **统一接口:** 内核中的DRM层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了统一的接口,简化了驱动开发者的任务。 #### 二、DRM框架内部结构 DRM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1. **CRTC (Control Register Translation):** - CRTC负责读取当前扫描缓冲区的像素数据,并通过PLL (Phase-Locked Loop) 电路生成视频模式定时信号。 - 它连接Framebuffer地址与Encoder,负责扫描Framebuffer上的内容,并叠加Planes的内容后传递给Encoder。 2. **Encoder (编码器):** - 将内存中的像素编码转换为显示器所需的信号格式。 3. **Planes (平面):** - 与Framebuffer类似,Planes也是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内存地址。 - Planes可以在不完全覆盖Framebuffer的情况下,与Framebuffer的数据合成,从而实现更灵活的显示效果。 4. **Connector (连接器):** - Connector用于获取显示器的热插拔状态和EDID信息。 - EDID (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 是一种存储在显示器中的数据格式,包含了关于显示器的信息,如最大分辨率、推荐刷新率等。 - Connector还负责读取并解析EDID信息,以确定显示器的能力和兼容性。 #### 三、DRM工作流程 1. **初始化阶段:** - 当VGA驱动检测到显示器插拔信号后,会读取显示器的EDID信息,从而获取显示器的分辨率、厂商ID等设计参数。 2. **显示阶段:** - 用户程序向Framebuffer填充图像,并通过libdrm库接口通知Vop设备显示。 - Vop驱动将Framebuffer中的数据转换成LCDCTiming格式。 - VGA驱动则配置VGA硬件模块的LCDC时序,使其与VOP输出的时序一致。 #### 四、实际开发流程示例 以VGA显示过程为例,详细介绍如何使用DRM框架实现显示功能: 1. **配置时序:** - 根据硬件原理,VGA时序通过ADV7125数模转换芯片完成。 - 需要在设备树中添加相应的时序信息,以确保DRM模块能够正确地识别和配置。 - 例如,在设备树am437x-gp-evm.dts的"panel-timing"节点中,可以添加以下时序参数: - `clock-frequency=<65000000>;` - `hactive=<1024>;` - `vactive=<768>;` - `hfront-porch=<24>;` - `hback-porch=<160>;` - `hsync-len=<136>;` - `vback-porch=<29>;` - `vfront-porch=<3>;` - `vsync-len=<6>;` 2. **获取显示器信息:** - 使用`read-edid`工具通过I2C总线获取显示器信息。 - 该工具可以通过编译源代码生成,命令如下: - 通过`cmake`生成Makefile。 - 使用`make`编译。 - 执行`get-edid | parse-edid`命令以解析出显示器数据。 3. **源码分析:** - 在TiSDK源码路径`drivers/gpu/drm/omapdrm`中,可以找到相关驱动代码。 - 在`drivers/gpu/drm/omapdrm/displays/`目录下的`panel-dpi.c`文件中,可以找到获取设备树时序注册的接口: - `r=of_get_display_timing(node,"panel-timing",&timing);` - 当前平台源码中似乎并未通过读取I2C总线来获取EDID数据,但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这一功能。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深入了解DRM框架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细节,并能够基于此框架进行具体的应用开发。
2025-11-19 14:48:42 1.12MB drm相关介绍 edid解析
1
图书管理系统测试报告详细阐述了针对基于J2EE技术构建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软件测试过程和结果。测试内容涵盖压力测试和黑盒测试,特别是登录和注册功能的验证,以便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为开发人员提供改进软件的依据,确保最终提供给用户一个具有高可靠性和性能的软件产品。 测试报告的编写旨在对图书管理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进行详尽的评估,其主要读者群体包括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和客户代表等。测试过程中采用了LoadRunner工具,该工具通过一系列步骤如测试计划制定、测试脚本开发、测试场景创建、性能指标监视以及场景测试运行来实施压力测试。 图书管理系统基于Java语言开发,并使用了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前台界面采用了JavaServer Faces技术,而后台数据库则使用了MySQL。该系统支持对书籍、读者、借阅、归还和查询等信息进行管理,满足了不同用户,尤其是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的操作需求。 报告还详细介绍了测试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关键术语和缩略词,例如响应时间、吞吐率、点击率以及等价划分测试等概念,这些都对于理解测试报告至关重要。 测试概要中详细描述了测试用例的设计。黑盒测试包括边界值法和等价划分法。边界值法通过分析输入数据的边界情况来设计测试用例,例如测试用户名和密码长度、字符类型等。等价划分法则将输入数据分为有效和无效等价类,以此来设计测试用例。这些测试用例的目的是确保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的正确性和健壮性。 测试用例设计还包括了压力测试部分,描述了不同测试场景下,模拟多用户登录和退出操作的测试环境配置和预期结果。测试环境涉及了具体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详细参数和网络配置等信息。 这份图书管理系统测试报告是一份综合性的软件测试文档,为软件的性能优化和功能完善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它强调了通过详尽的测试流程,可以确保软件质量,并帮助开发团队对软件产品进行必要的调整。此外,报告还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以评估软件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功能完整性。
2025-11-18 17:31:22 6.17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