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Java Web开发中的JSP(JavaServer Pages)与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技术的综合应用,特别是针对数据库记录的增加和查询操作。这是一个典型的前后端交互场景,通常在开发动态网站时会遇到。下面我们将深入解析这个实验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 1. **JSP基础**: JSP是Java平台上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用于创建动态网页。在JSP中,我们可以混合HTML、CSS和Java代码,以实现动态内容的生成。JSP文件会被Web容器(如Tomcat)转换为Servlet,然后由Servlet处理请求并生成响应。 2. **JDBC原理**: JDBC是Java访问数据库的标准接口,提供了一套API,允许Java程序与各种关系型数据库进行交互。通过JDBC,开发者可以执行SQL语句、管理事务、处理结果集等。 3. **数据库连接**: 在JSP中使用JDBC,首先要建立数据库连接。这通常通过`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方法完成,需要提供数据库URL、用户名和密码。在实验中,可能使用了如MySQL或Oracle这样的数据库。 4. **SQL语句的编写与执行**: 实验中涉及到了数据库记录的增加和查询,这就需要用到SQL语句。增加记录通常用`INSERT INTO`语句,查询记录则使用`SELECT`语句。JDBC提供了`Statement`或`PreparedStatement`接口来执行SQL,后者更安全,可防止SQL注入。 5. **结果集的处理**: 查询数据库后,结果会被返回到一个`ResultSet`对象中。我们需要遍历这个结果集,将数据呈现到JSP页面上。例如,使用`ResultSet.next()`方法移动指针,`ResultSet.getString()`等方法获取列的值。 6. **异常处理**: 在数据库操作中,异常处理至关重要。JDBC操作可能会抛出`SQLException`,需要捕获并处理这些异常,以确保程序的健壮性。 7. **MVC模式**: 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但这个实验可能隐含了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JSP作为View负责显示数据,JDBC操作作为Controller处理业务逻辑,而数据库模型作为Model存储数据。 8. **文件组织**: 文件名"2213043109_李萍_代码及数据库"表明实验可能包含代码文件和数据库文件。代码文件可能包括JSP页面和Java类,数据库文件可能是如`.sql`格式的文件,用于创建和初始化数据库表。 9. **最佳实践**: 在实际开发中,为了提高代码复用性和可维护性,通常会将JDBC代码封装到DAO(Data Access Object)层,与业务逻辑分离。此外,还可以使用连接池管理数据库连接,以优化性能。 10. **安全性考虑**: 针对用户输入的数据,应当进行验证和清理,避免SQL注入攻击。在处理敏感信息时,应遵循最佳安全实践,如使用预编译语句,避免明文存储密码等。 这个实验涵盖了JSP和JDBC的基本用法,以及数据库操作的核心概念,对于学习Java Web开发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掌握技术,还能了解如何在实际项目中组织和管理代码。
2025-05-07 20:54:36 951KB java
1
一.实验内容 HBase编程实践: 1)在Hadoop基础上安装HBase; 2)使用Shell命令(create:创建表 、list:列出HBase中所有的表信息、put:向表、行、列指定的单元格添加数据等);使用HBase常用Java API创建表、插入数据、浏览数据。 二.实验目的 1、理解HBase在Hadoop体系结构中的角色。 2、熟练使用HBase操作常用的Shell命令。 3、熟悉HBase操作常用的JavaAPI。 三.实验过程截图及说明 1、安装HBase (1)解压HBase文件到/usr/local目录下,并将目录改名为hbase: ### HBase编程实践知识点 #### 一、HBase在Hadoop体系结构中的角色 HBase是一种分布式的、可扩展的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它构建在Hadoop之上,特别是在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HDFS)之上。HBase为结构化数据提供了一个高性能、可伸缩的存储解决方案。它支持海量数据的随机读写操作,并且能够处理PB级别的数据量。HBase的核心设计原则之一是提供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能力,使其特别适合于实时数据查询场景。 1. **角色定位**: - **数据库功能**:HBase虽然建立在HDFS之上,但它更像是一个数据库而非文件系统,它支持表的概念,允许用户进行行级别的读写操作。 - **数据模型**:HBase采用了列族的数据模型,这使得它可以高效地存储和检索大规模稀疏数据集。 - **高可用性和容错性**:HBase具有自动的故障恢复机制,可以在节点失败时继续提供服务。 - **实时读写**:HBase支持快速的数据读取和写入操作,这对于需要实时响应的应用场景非常有用。 #### 二、HBase的Shell命令 HBase的Shell命令是进行表管理、数据插入、查询等操作的一种简单方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Shell命令: 1. **创建表**: - `create 'tablename', 'columnfamily'`:用于创建一个新的表,其中`tablename`是表的名字,`columnfamily`是列族的名字。 - 示例:`create 'student', 'info'`,这会创建一个名为`student`的表,其中包含一个名为`info`的列族。 2. **列出所有表**: - `list`:显示HBase中当前存在的所有表的信息。 - 示例:`list`。 3. **插入数据**: - `put 'tablename', 'rowkey', 'columnfamily:qualifier', 'value'`:将数据插入指定的表、行、列指定的位置。 - 示例:`put 'student', '95001', 'info:Sname', 'YangJile'`,这条命令会在`student`表的行键为`95001`的行中,插入一个名为`Sname`的列,并设置其值为`YangJile`。 4. **获取数据**: - `get 'tablename', 'rowkey'`:用于查看表中特定行的数据。 - 示例:`get 'student', '95001'`。 5. **扫描数据**: - `scan 'tablename'`:用于查看表中的所有数据。 - 示例:`scan 'student'`。 6. **删除表**: - `disable 'tablename'`:先使表不可用。 - `drop 'tablename'`:删除表。 - 示例:`disable 'student'`,`drop 'student'`。 #### 三、HBase的Java API 除了Shell命令之外,HBase还提供了丰富的Java API,用于更高级的编程操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Java API概念和使用方法: 1. **创建连接**: - `ConnectionFactory.createConnection(Configuration conf)`:创建一个与HBase集群的连接。 - 示例:`Configuration conf = HBaseConfiguration.create(); Connection conn = ConnectionFactory.createConnection(conf);` 2. **创建表**: - `TableDescriptorBuilder`:用于构建表的元数据描述。 - `Admin.createTable(TableDescriptor)`:通过管理员对象创建表。 - 示例:使用`TableDescriptorBuilder`创建表描述器,并通过`Admin`对象创建表。 3. **插入数据**: - `Put`:用于构建一个将被插入到表中的单元格。 - `Table.put(Put put)`:将构建好的`Put`对象插入到表中。 - 示例:创建`Put`对象并将其插入到表中。 4. **获取数据**: - `Get`:用于构建查询条件。 - `Table.get(Get get)`:根据构建好的`Get`对象查询数据。 - 示例:创建`Get`对象并从表中获取数据。 5. **扫描数据**: - `Scan`:用于构建扫描条件。 - `Table.get(Scan scan)`:根据构建好的`Scan`对象查询数据。 - 示例:创建`Scan`对象并从表中获取数据。 6. **关闭连接**: - `conn.close()`:关闭与HBase集群的连接。 - 示例:`conn.close();`。 #### 四、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HBase的安装配置有了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如何使用Shell命令和Java API来进行表的操作。HBase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并且提供了高效的数据读写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熟练地使用HBase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探索更多关于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栈。
2025-04-02 15:02:08 742KB hadoop hbase 编程语言
1
1、进入和退出vi. 2、利用文本插入方式建立一个文件。 3、在新建的文本文件上移动光标位置。 4、在该文件执行删除、复原、修改、替换等操作。
2024-10-27 17:36:04 397KB Linux
1
学习使用网络流量抓包工具,掌握sniffer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直观抓包和报文解析方法加深对网络协议的了解。 1.学会Wireshark软件的抓包及其原理。 2.学会分析pcap文件,使用过滤规则和着色规则。 3.学会构建图表。 4.学会抓包SNMP协议数据报文(各个版本的报文),并解析。 1.Wireshark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2.分析数据报文的结构,特别是SNMP报文的结构; 3.通过Wireshark软件进行抓包,过滤(条件判断)结果。 1.应用Wireshark IO图形工具分析数据流。(显示一个TCP连接会话一个UDP会话) 实验报告的标题是“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B1800031S-48 学时)实验三:网络流量抓包工具的使用”,这个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网络流量抓包工具的使用,特别是Wireshark,以及深入理解网络协议。实验内容涵盖了Wireshark的安装与使用、数据报文分析、过滤规则和着色规则的应用,以及SNMP协议的抓包和解析。 Wireshark是一款广泛使用的网络封包分析软件,它能捕获网络上的数据包,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其详细内容。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安装Wireshark,并了解其抓包原理。Wireshark能够显示网络通信的实时数据,帮助用户查看网络上正在发生什么,这对于网络故障排查和性能分析至关重要。 接着,分析数据报文的结构是理解网络协议的基础。实验要求学生特别关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报文的结构。SNMP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报文通常包含管理对象标识符(OID)、版本信息、社区字符串等关键字段。通过Wireshark,学生可以解析这些字段,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实验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过滤和着色规则。过滤规则允许用户根据特定条件筛选出想要查看的数据包,比如只显示特定协议、源或目标IP地址的通信。着色规则则可以帮助快速识别不同类型的报文,提高分析效率。此外,构建图表有助于可视化网络流量,如显示TCP和UDP连接的会话。 在SNMP协议部分,学生需要抓取并解析不同版本的SNMP报文,这涉及到SNMPv1、v2c和v3。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了解SNMP管理站与代理之间的交互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实验报告中还提到统计网络中各协议的分布情况,这需要使用过滤操作来分析数据包。例如,统计IP、ARP、IPv6、IPX、NETBEUI等协议的使用频率,并计算它们在网络通信中所占的比例,以理解网络环境的主要通信模式。 这个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网络管理技能,加深对网络协议的理解,并学会利用Wireshark这样的专业工具进行网络诊断和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咨询老师和自我学习来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024-10-13 14:47:49 2.26MB 网络工具
1
### 字符编码与信息交换实验知识点总结 #### 实验背景及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字符编码及信息交换的理解。通过实验,能够掌握西文字符与汉字编码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处理流程。实验分为三个部分:西文字符显示过程编码、汉字显示过程编码以及不同字体的字形码对比。 #### 西文字符显示过程编码 西文字符主要采用ASCII码进行编码。ASCII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和其他西欧语言。 - **实验步骤**: - 输入一个西文字符。 - 查找该字符对应的ASCII码值。 - 将ASCII码值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内存中。 - 使用相应的字形码将该字符显示出来。 - **实例分析**: - **输入字符**:“A” - **ASCII码(十进制数)**:65 - **内存信息(二进制)**:01000001 - **显示字形码(十六进制)**:800140553001101010FE008000800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清晰地看到从输入到显示的整个过程。每个字符都有其特定的ASCII码值,这些码值被转换成二进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并最终通过特定的字形码显示出来。 #### 汉字显示过程编码 汉字编码较为复杂,涉及到多种编码方式,如汉字输入码、机内码、国际码、区位码等。 - **实验步骤**: - 选择一种输入方法(如全拼或双拼)输入汉字。 - 获取汉字的输入码。 - 将输入码转换为机内码。 - 查询对应的字形码,用于显示汉字。 - **实例分析**: - **输入字符**:“字”、“形” - **汉字输入法**:全拼 - **输入码**:“ZIX” - **机内码(十六进制)**:“D7D6”、“HD0BE” - **国际码(十六进制)**:“5756”、“503E” - **区位码(十六进制)**:“3736”、“301E” - **字形码(十六进制)**: - “字”:0008 00000006 00000001 C0000000 C0000000 C0000400 800C07FF FFFE0C00 001C0C00 00101C00 00203800 01C001FF FFC00000 03800000 07000000 0C000000 18000000 60000000 60040000 00000000 00000000 20180000 703C1FFF 80300183 00600183 00C00183 01800183 01000183 02000183 04000183 08040183 201E0183 701C3FFF F8380183 00600183 00C00183 01800000 600E7FFF FFFF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3F E000000F C0000001 C0000183 03000303 04000303 18060303 20070303 000E0603 001C0603 00380403 00600403 00C00803 03801003 06003003 0C000000 30000000 C000 - “形”:略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不同的汉字有不同的编码方式,而且每种编码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换关系。汉字的显示最终也是通过特定的字形码实现的。 #### 不同字体的字形码对比 - **实验步骤**: - 选取几种不同的字体(如宋体、黑体等)。 - 记录每种字体下特定汉字的字形码。 - **实例分析**: - **字体**:“宋体” - **汉字**:“字” - **字形码(十六进制表示)**:0008 00000006 00000001 C0000000 C0000000 C0000400 800C07FF FFFE0C00 001C0C00 00101C00 00203800 01C001FF FFC00000 03800000 07000000 0C000000 18000000 60000000 60040000 00000000 00000000 20180000 703C1FFF 80300183 00600183 00C00183 01800183 01000183 02000183 04000183 08040183 201E0183 701C3FFF F8380183 00600183 00C00183 01800000 600E7FFF FFFF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00 6000003F E000000F C0000001 C0000183 03000303 04000303 18060303 20070303 000E0603 001C0603 00380403 00600403 00C00803 03801003 06003003 0C000000 30000000 C000 - **字体**:“黑体” - **汉字**:“字” - **字形码(十六进制表示)**:略 通过对不同字体下的字形码进行对比,可以观察到即使是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字体下其字形码也会有所不同。这反映了不同字体设计之间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计算机在处理汉字显示时的灵活性。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字符编码与信息交换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细节,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024-10-12 14:45:05 23KB
1
通信原理实验三--PCM编译码实验 资源包括:PCM编码的Systemview仿真程序和通信原理实验三--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PCM 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 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 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 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 A 律方式,由于 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
2024-06-24 20:39:43 560KB Systemview
关于西北工业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的内容。 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数据结构不仅仅是编程语言基础,更多地是涉及到计算机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使用 C++ 语言,实现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如创建链表、查找元素、插入元素、删除元素等。同时,我们还将运用栈、队列、堆等基本数据结构,实现更加复杂的操作。 除了对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进行实现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等重要问题,以确保算法的执行效率和程序的稳定性。 最后,在实验报告中,除了要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之外,还需要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 总之,通过这样一系列实验,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这对我们的编程能力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2024-06-08 18:41:12 180KB 数据结构
1
实验三:高校教师人事管理系统.cpp
2024-05-24 15:45:57 10KB
1
NCUT实验报告帮助那些在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情况下下可以有个参考的例子,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学习。
2024-05-24 10:04:20 1.16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