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是一份关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与原理,重点阐述了前向传播与反向传播算法的实现过程。通过构建包含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简化神经网络,利用“异或”真值表进行模型训练与验证,并进一步应用于小麦种子品种分类的实际案例。实验涵盖了数据预处理(如归一化)、网络初始化、激活函数选择(Sigmoid)、误差计算与权重更新等关键步骤,提供了完整的Python实现代码,并通过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性能,最终实现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和数学基础,正在学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或神经网络相关课程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以及希望深入理解BP算法原理的初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BP神经网络中前向传播与反向传播的核心机制;②掌握反向传播算法中的梯度计算与权重更新过程;③通过动手实现BP网络解决分类问题(如XOR逻辑判断与多类别模式识别);④学习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与评估的基本流程。;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实验代码逐段调试,重点关注forward_propagate、backward_propagate_error和update_weights等核心函数的实现逻辑,注意训练与测试阶段数据归一化的一致性处理,以加深对BP算法整体流程的理解。
1
针对当前政府和社会对空巢老人的识别缺乏有效技术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随机森林算法的空巢电力用户识别方法。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获取部分准确空巢用户标签,并从用电水平、用电波动、用电趋势 3 个方面构建用户用电特征库,由于空巢与非空巢存在用户数据不平衡问题,采用加权随机森林算法改善机器学习对数据敏感的现象,将该算法模型在电力公司采集系统部署上线,并对2 000户未知类型用户进行空巢识别,其空巢识别准确率达到 74.2%。结果表明,从用电角度研究对空巢老人的识别,可以帮助电网公司了解空巢老人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精细的服务,也可以协助政府和社会开展帮扶工作。
2025-10-18 20:49:41 593KB
1
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快速准确地识别病变是临床诊断的关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You Only Look Once)卷积神经网络的胆石病CT医疗图像快速识别方法。YOLO算法是一种以速度见长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将目标检测问题转化为单个回归问题,将图像分割成一个个格子,在每个格子中预测边界框和概率。该技术对于实时目标检测具有高效、快速的优点。 在胆石病的CT图像识别中,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常常受限于复杂的背景和不明显的病变特征,而基于YOLO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则能高效地从复杂的医学图像中提取并识别出胆石的存在。此方法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的缩放、归一化等操作,以适应神经网络的输入要求;其次是网络训练,通过带有标签的胆石病CT图像样本训练YOLO模型,使其能够学习到胆石的特征;接着是识别,训练完毕的模型能够在新的CT图像中快速地定位并识别出胆石;最后是结果输出,将识别出的胆石病变区域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供医生进行诊断参考。 本发明不仅提高了胆石病诊断的准确率和速度,还降低了医生的工作强度。YOLO算法的实时性让它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急诊情况下的快速筛查。此外,本方法还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医学影像分析,如肝脏、肺部等其他器官的疾病识别。 由于YOLO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本发明的识别系统在处理医疗图像时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这对于推动智能医疗和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数据的积累,此类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诊断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主流。 本发明的提出者显然深刻认识到了实时准确识别疾病的重要性,并将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中的YOLO算法与医疗图像处理相结合,实现了对胆石病的快速、自动化诊断。这不仅能够有效辅助医生的诊断工作,还可能对未来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本方法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医疗机构对胆石病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医疗错误和减轻医疗资源压力都有显著贡献。同时,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成为医疗行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带动相关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基于YOLO卷积神经网络的胆石病CT图像快速识别方法,为智能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5-10-11 16:44:54 516KB
1
本系统中的核心技术是对分割后的车牌字符进行识别,通过对车牌字符的收集,完成了车牌字符的数据集收集,并对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规整处理,最后完成对数据集中车牌字符的识别模型建立。此外,还开发了一款识别车辆中车牌信息的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展示车辆信息,展示出车辆中车牌识别的整个过程,并对最终的车牌别结果进行展示。经过测试,系统识别率达到95%以上,本可以满足车牌识别的相关应用要求。 车牌识别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技术来实现对车辆车牌信息的自动检测与识别。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刑事侦查、停车场管理等多个领域。在车牌识别的流程中,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其优异的特征提取能力和自动学习性能,已经成为车牌识别领域中的核心技术。 车牌检测与识别系统通常包括车牌检测、车牌字符分割、字符识别三个主要步骤。车牌检测阶段主要用于从车辆图像中定位车牌区域。车牌字符分割阶段则是将定位到的车牌区域内的字符进行分离,为后续的字符识别做准备。字符识别阶段通过训练好的模型对分割后的单个字符进行识别,最终得到车牌号码。 在车牌识别系统的开发中,数据集的收集与规整处理至关重要。车牌字符的数据集需要包含不同光照条件、不同角度拍摄、不同车辆环境下的车牌图片,以保证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如灰度转换、二值化、去噪声、尺寸归一化等,可以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和识别准确率。 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是车牌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界面需要直观易用,能够实时展示车辆信息以及车牌识别的整个过程。同时,该界面还能展示最终的识别结果,并且具备异常信息提示、数据保存、统计报表等功能,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 本研究开发的车牌识别模型基于深度学习框架,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能够自动地从数据中学习特征,从而避免了传统图像处理中复杂的手工特征设计。通过在大量车牌图像上训练,CNN能够识别出车牌中的字符,并将这些字符组合成完整的车牌号码。 车牌识别系统的性能可以用识别率来评价。系统识别率达到95%以上,意味着大部分车牌能够被正确识别,这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车牌识别的应用要求。然而,车牌识别技术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车牌污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车牌差异、夜间车牌识别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革新来解决。 车牌检测与识别技术是现代智能交通和安全监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使用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技术,车牌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车牌识别技术将在智能交通管理等更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1
MATLAB环境下基于数据驱动与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多领域应用,程序已优化可运行。,MATLAB环境下基于数据驱动与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适用于土木、航空航天及机械领域,MATLAB环境下基于数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SSI-DATA)和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SSI-COV)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可用于土木,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 本品为程序,已调通,可直接运行。 ,MATLAB; 随机子空间;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数据驱动; 协方差驱动; 土木、航空航天、机械领域。,MATLAB程序:基于数据与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模态参数识别法
2025-04-23 15:43:48 1.63MB sass
1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是一种监督学习模型,尤其在模式识别和回归分析领域表现出色。在本主题中,"SVM识别基于SVM的滚动轴承故障状态识别方法",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利用SVM技术来诊断滚动轴承的健康状况。 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中的关键组件,其故障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严重损坏。因此,早期发现并识别滚动轴承的故障状态至关重要。SVM通过构建最优分类超平面,能够有效地处理小样本、非线性和高维数据,这使得它成为滚动轴承故障识别的理想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首先需要收集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数据。这些数据通常由传感器捕获,包含了轴承的状态信息。然后,通过预处理步骤(如滤波、降噪和特征提取)将原始信号转化为可用于分析的特征向量。常用的特征包括时域特征(如均值、方差、峭度等)、频域特征(如峰值、能量谱、峭度谱等)以及时间-频率域特征(如小波分析或短时傅里叶变换)。 接下来,我们将这些特征向量输入到SVM模型中进行训练。SVM的核心在于寻找最大边距的分类边界,即最大化正常状态与故障状态样本之间的间隔。这个过程涉及到选择合适的核函数,例如线性核、多项式核、高斯核(RBF)等。RBF核通常在非线性问题中表现优秀,适合复杂的故障模式识别。 在训练完成后,我们可以用该模型对新的振动信号进行预测,判断滚动轴承是否处于故障状态。为了评估模型的性能,通常会采用交叉验证、混淆矩阵、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指标。此外,针对多类故障识别,可能还需要采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策略。 MATLAB是一个广泛用于SVM建模的平台,提供了完善的工具箱和函数支持。用户可以通过调用`svmtrain`和`svmpredict`函数实现SVM的训练和预测。在文件"5.6SVM"中,可能包含了使用MATLAB实现SVM滚动轴承故障识别的代码示例、数据集以及结果分析。 基于SVM的滚动轴承故障状态识别方法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为机械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可以预防不必要的停机和维修成本,还能提高整体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随着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SVM与其他先进技术的结合有望进一步提升故障识别的精度和实时性。
2025-04-16 15:55:11 53.9MB 支持向量机 故障识别 滚动轴承
1
汽车线束图纸的自动识别方法是针对当前汽车行业生产现状,特别是汽车线束设计复杂度提升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技术。汽车线束作为汽车电路的核心部分,由导线、接插件、紧固件等构成,负责传递电信号,确保汽车各项功能正常运行。然而,传统的线束工艺,如人工读图和计算,已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线束设计的需求,效率低下且易出错。 本文探讨的自动识别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仿真试验,依据预先设定的识图规则,对线束图纸进行自动化处理。汽车线束图纸通常由专业绘图软件如AutoCAD绘制,包含线束的长度、走向、连接方式等信息。识别过程需要解析这些信息,识别线束段的起点和终点,分析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读取线束段的实际长度。 自动识别功能模块包括图纸预处理、线束识别等步骤。预处理是为了优化图纸数据,使其更适合计算机处理。线束识别则基于特定的规则,计算机程序会识别线束的特性,如线宽、长度、颜色等,从而筛选出需要的线束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流程图中,首先找出所有线束,然后根据端点坐标定位目标线束,将其添加到线束集合中,再读取线束长度并进行累计,最终输出线束总长度。 为了应对绘制图纸的不确定性,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识别规则,包括考虑线束的粗细、位置、文本标注等因素,将图纸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数字形式。例如,程序能够识别出CAD图纸中的一条线(如line1),并获取其长度和颜色等属性。 此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线束设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尤其在处理复杂线束系统时,能显著减少错误和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线束设计的自动化识别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汽车电路的复杂性,确保线束设计的精确性,为汽车制造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2024-09-09 16:17:54 245KB 计算机仿真
1
在图像识别领域,基于边界距和面积特征的零件图像识别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主要用于自动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零件图像。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利用图像的几何特性,即边界距离和区域面积,来提取特征并进行模式匹配。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种识别方法的关键概念、步骤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边界距和面积特征。边界距通常指的是图像中一个物体边缘到另一个物体或图像边界之间的距离。这个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排列方式,这对于识别零件的组装关系或定位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面积特征是指图像中特定区域所占据的像素数量,这直接反映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区分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的零件至关重要。 基于这些特征的识别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图像预处理:需要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灰度化、二值化等,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使边界更加明显。 2. 边缘检测:应用边缘检测算法(如Canny算法、Sobel算子或Hough变换)来提取图像的边界信息,从而获得物体的轮廓。 3. 区域分割:通过连通成分分析或阈值分割等方法,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代表一个可能的零件。 4. 特征提取:计算每个区域的边界距和面积,作为该零件的特征向量。边界距可能涉及到多个方向的距离,而面积则是一个简单的数值。 5. 模式匹配与分类:将提取的特征与预先建立的零件模板库进行比较,通过计算相似度(如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或马氏距离)来确定最匹配的模板,进而对零件进行分类。 6. 后处理:根据识别结果进行校正和优化,例如处理重叠或遮挡的零件,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基于边界距和面积特征的零件图像识别方法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质量控制、装配检测和库存管理。它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降低错误率,并为智能制造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总结来说,基于边界距和面积特征的零件图像识别方法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种实用技术,它通过提取和分析图像的几何特性来实现高效准确的零件识别。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图像处理步骤,并依赖于有效的特征表示和匹配策略。在现代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系统中,这种方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024-09-06 16:05:45 3KB 零件图像识别
1
针对当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识别的现状,提出一种计算机自动识别建筑安装工程图纸中电气构件的方法。首先利用DXF文件读取图形信息,根据电气构件图形特征,删除DXF文件中的冗余图形信息,并将DXF文件转为图像格式,在图像中利用图像分割技术读取全部的电气构件数据。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有效。
2024-06-18 13:31:49 307KB 自动识别
1
引言    本文基于人脸图像分块和奇异值压缩,进行RBF 神经网络和贝叶斯分类器融合的设计。将人脸图像本身的灰度分布描述为矩阵,其奇异值特征具有转置不变性、旋转不变性、位移不变性、镜像不变性等诸多重要的性质,进行各种代数和矩阵变换后提取的代数特征是人脸的表征。由于整体图像的奇异值向量反映的是图像整体的统计特征,对细节的描述还不够深入,本文模拟人类识别人脸的模式,在图像分块和加权的基础上,突出待识别人脸的骨骼特征,近似于人类在识别人脸时自动剔除同一人脸的变化部位的差异能力  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前馈型三层神经网络,具有全局逼近性质和逼近性能,训练方法快速易行,RBF 函数还具
2024-05-26 14:50:25 295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