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基础教程,[日] MICK 著,孙淼,罗勇 译。 高清扫描版,带目录。学习sql的好书!
2025-05-15 01:18:09 33.69MB sql基础教程 mick
1
在VB(Visual Basic)编程环境中,我们经常需要对窗口的行为进行自定义,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CloseButton"这个话题就是关于如何禁用或使VB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X按钮)变灰,从而阻止用户通过点击该按钮来关闭程序。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必要的,例如在数据保存或确认操作之前,防止用户意外地结束应用程序。 我们需要理解VB窗口的基本结构。一个VB窗口通常由多个控件组成,其中包括标题栏,其中包含关闭、最小化和最大化按钮。这些按钮的功能是由操作系统默认控制的,但在VB中,我们可以使用代码来改变它们的行为。 禁用关闭按钮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重写窗口的`FormClosing`事件。`FormClosing`事件在用户尝试关闭窗口时触发,包括点击关闭按钮。我们可以通过设置`Cancel`属性为`True`来取消关闭操作。以下是实现这一功能的VB代码示例: ```vb Private Sub FormClosing(sender As Object, e As FormClosingEventArgs) Handles Me.FormClosing If Not CanClose Then ' 如果CanClose函数返回False,则阻止关闭 e.Cancel = True MessageBox.Show("程序不允许此时关闭,请完成当前操作后再试。") End If End Sub Function CanClose() As Boolean ' 这里添加你的逻辑,如检查是否已保存数据等 ' 如果允许关闭,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End Function ``` 在`CanClose`函数中,你可以编写你的条件判断,例如检查是否有未保存的数据,或者是否正在进行关键操作。如果满足关闭条件,`CanClose`返回`True`,窗口将继续关闭;否则,返回`False`,阻止窗口关闭并显示提示信息。 另一种使关闭按钮变灰的方法是通过修改窗口样式。VB提供了`FormBorderStyle`属性来改变窗口边框的类型。例如,将`FormBorderStyle`设置为`None`可以完全移除窗口边框,包括关闭按钮。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因为它会删除所有标准窗口控件,包括最大化和最小化按钮。 此外,如果你希望保留窗口边框但仅禁用关闭按钮,可以使用API调用来实现。VB允许调用Windows API函数来获取更底层的控制。以下是一个示例,使用`FindWindow`和`SetWindowLong` API函数来禁用关闭按钮: ```vb Imports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 Public Class Form1 _ Private Shared Function FindWindow(ByVal lpClassName As String, ByVal lpWindowName As String) As IntPtr End Function _ Private Shared Function GetWindowLongPtr(ByVal hWnd As IntPtr, ByVal nIndex As Integer) As IntPtr End Function _ Private Shared Function SetWindowLongPtr(ByVal hWnd As IntPtr, ByVal nIndex As Integer, ByVal dwNewLong As IntPtr) As IntPtr End Function Private Const GWL_STYLE As Integer = -16 Private Const WS_SYSMENU As Integer = &H80000 Private Sub Form1_Load(sender As Object, e As EventArgs) Handles MyBase.Load Dim hwnd As IntPtr = FindWindow(vbNullString, Me.Text) If hwnd <> IntPtr.Zero Then Dim style As IntPtr = GetWindowLongPtr(hwnd, GWL_STYLE) SetWindowLongPtr(hwnd, GWL_STYLE, style And Not WS_SYSMENU) End If End Sub End Class ``` 这段代码会在窗口加载时找到对应的窗口句柄,并修改其风格以禁用系统菜单,从而使得关闭按钮不可见。 请注意,这种做法可能会引起用户体验上的问题,因为用户可能不清楚为什么无法关闭窗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谨慎使用,并提供清晰的指示或替代的退出方式。 使VB窗口的关闭按钮变灰失效可以通过处理`FormClosing`事件、更改窗口样式或调用API函数来实现。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潜在影响,开发者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2025-05-15 00:32:40 3KB 使关闭按钮变灰
1
### 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设计教程 #### 一、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基本概念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指能够使单片机正常工作的最简化的硬件系统,它至少包括单片机本身、时钟电路以及复位电路等基本组成部分。这种系统能够支持单片机完成最基本的功能操作,例如执行程序指令、控制外设等。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掌握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 二、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 ##### 2.1 单片机 单片机是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集成了CPU、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以及I/O接口等功能单元于一身。本教程中提到的STC89C58RD+是一款基于8051内核的单片机,拥有32K的Flash程序存储器和1280B的RAM。 ##### 2.2 时钟电路 时钟电路为单片机提供工作所需的时钟信号,是单片机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内部时钟方式或外部时钟方式。在内部时钟方式下,通过在XTAL1和XTAL2之间连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来构成稳定的自激振荡器。外部时钟方式则是将外部时钟信号接入XTAL2引脚。 ##### 2.3 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确保单片机能够在上电或需要时进入预设的工作状态。常见的复位电路包括上电自动复位、按键电平复位和按键脉冲复位。其中,上电自动复位通过电容充电来实现;按键电平复位通过使RST端经电阻与VCC电源接通而实现;按键脉冲复位则利用微分电路产生的正脉冲来实现。 #### 三、设计示例分析 在本教程中,作者给出了一种基于STC89C58RD+单片机的最小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旨在实现以下功能: - 晶振频率为11.0592MHz。 - 使P0口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 - 具备地址锁存功能。 ##### 3.1 原理图及说明 电路原理图中包含了单片机STC89C58RD+、时钟电路、复位电路以及地址锁存器74LS373。时钟电路采用内部时钟方式,使用11.0592MHz的晶体振荡器;复位电路采用按键电平复位的方式;74LS373作为地址锁存器,在系统扩展时用于锁存外部设备的地址;此外,还通过排阻RX1提高了P0口的负载能力。 ##### 3.2 管脚定义 针对EDP试验仪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的接口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接口提供了多个I/O端口,例如P0.0至P0.7等,同时还包括了电源接口(+5V)、地址线(A0-A2)以及其他控制信号线(如EA、ALE等)。 #### 四、总结 通过对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具体实现方案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如何构建一个最基本的单片机系统,还能深入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这对于进一步开发更复杂的单片机应用项目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实践操作,学习者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电子技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5-05-15 00:14:28 698KB 最小系统模块
1
### MPLAB-X-IDE中文版使用详解 #### 一、MPLAB-X-IDE简介 MPLAB-X-IDE是一款由Microchip公司开发的强大且易用的集成开发环境(IDE),主要用于Microchip PIC和AVR单片机的编程与调试工作。它提供了包括编辑、编译、调试等功能在内的完整开发流程支持,适用于初学者到专业开发者。 #### 二、MPLAB-X-IDE 2.26中文版安装与启动 1. **安装MPLAB-X-IDE**:首先需要下载适合的安装包,安装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安装语言(中文)以及其他选项。 2. **启动MPLAB-X-IDE**:安装完成后,通过桌面快捷方式或开始菜单启动MPLAB-X-IDE 2.26中文版。 #### 三、创建新项目 1. **打开MPLAB-X-IDE**:运行软件后进入主界面。 2. **点击文件**:在顶部菜单栏选择“文件”。 3. **新建项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项目”。 4. **选择项目类型**:在弹出的新建项目向导中选择“独立项目”。 5. **选择器件**: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微控制器,例如选择“PIC16F1518”。 6. **选择调试工具**:根据实际使用的调试设备选择对应的调试工具,如“PICKIT3”。 7. **选择编译器**:选择适用于所选器件的编译器,比如使用Microchip的最新版本编译器XC8。 8. **指定项目信息**:设置项目名称、存储位置以及编码格式等信息,推荐使用GB2312编码以获得更好的中文支持。 9. **完成项目创建**:确认所有设置无误后,完成项目的创建过程。 #### 四、项目环境配置 1. **项目环境配置**:创建完项目后,可以进一步配置项目环境,如添加头文件路径、库文件等。 2. **配置位设置**:对于特定的微控制器,需要配置相应的配置位,这些配置位会影响芯片的工作模式和特性。 #### 五、编写代码 1. **新建源文件**:在项目中右键选择“新建”->“源文件”,通常创建名为`main.c`的文件。 2. **快速配置位配置**:MPLAB-X-IDE提供了一种快速配置芯片配置位的方式,可以通过工具自动生成部分初始化代码,提高开发效率。 3. **代码编写**:在`main.c`文件中编写应用程序代码,实现具体的功能逻辑。 #### 六、代码编译与调试 1. **编译代码**:选择“构建”菜单中的“构建项目”命令,MPLAB-X-IDE会自动检查并编译整个项目。 2. **调试代码**:编译成功后,可以选择“调试”菜单中的“开始调试”命令来启动调试器,进行代码的逐行执行、断点设置等操作,以帮助发现和修复错误。 #### 七、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MPLAB-X-IDE 2.26中文版创建新项目、配置项目环境、编写代码以及进行编译和调试的过程。这对于想要使用这款强大的IDE来进行Microchip PIC和AVR单片机开发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指南。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2025-05-15 00:09:54 1.16MB MPLAB
1
中草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对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草药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步向数据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草药20种分类数据集的相关知识点。 数据集作为一种集合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的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图像处理、药物研发等领域。中草药分类数据集,则是专为中草药的识别和分类而创建的,它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中草药图片,并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归类,为研究者和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该数据集包括了20种不同的中草药类别,每一种类都含有80到100张清晰的图片。这些图片通常包括植物的全株、叶子、花、果实等不同部位的照片,以确保分类时能覆盖到草药的各个特征层面。数据集的收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中草药的生长周期、采集环境、光照条件等因素,以保证图片的质量和多样性。 中草药分类数据集对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等,可以训练出一个能够准确识别和分类中草药的模型。这不仅可以提高中草药识别的效率,还能辅助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中草药分类数据集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药物研发方面,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识别并提取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在医疗健康领域,通过分类中草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药物推荐和治疗方案;在教育领域,这种数据集还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草药。 值得注意的是,中草药分类数据集的构建需要遵守一定的伦理和法律规定,保护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益。因此,在使用这些数据集进行研究和应用时,必须确保来源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中草药20种分类数据集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中草药学的数字化进程,而且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知识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随着数据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算法的不断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草药分类数据集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2025-05-15 00:04:13 83.22MB 数据集
1
如果你重装系统发现没有这个驱动可以试试。 仅限惠普笔记本电脑。
2025-05-14 23:56:11 42.14MB
1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地理空间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基础框架。以下将详细解释这个领域的关键知识点。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确保了分类体系的科学性、体系一致性、稳定性、完整性和可扩展性以及适用性。科学性要求分类基于地理实体的本质属性;体系一致性意味着分类系统内部逻辑清晰,无矛盾;稳定性意味着分类标准不易频繁变动,以便长期使用;完整性是指覆盖所有可能的地理要素;可扩展性则考虑未来新出现的地理要素能够方便地纳入系统;适用性确保分类系统能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要素分类通常采用线分类法,这是一种层次化的分类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地理要素被按照从属关系分为四个级别: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大类是最顶层的分类,中类隶属于大类,小类又隶属于中类,子类位于最底层,细化到最小的分类单元。这种逐级细分的方式有助于保持分类的清晰度和层次感。 根据描述,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大类共有8类,它们分别是: 1. 定位基础:包括经纬网格、控制点等用于定位的基础信息。 2. 水系:涵盖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特征。 3. 居民地及设施:包括城市、村庄、建筑、公共服务设施等。 4. 交通:包括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网络。 5. 管线:涵盖供水、供电、排水、燃气等各种管道线路。 6. 境界与政区:涉及国界、省界、县界等行政区域划分。 7. 地貌:包括地形特征如山川、平原、丘陵等。 8. 土质与植被:涉及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状况。 中类是在大类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的46个类别,具体类别因应用场景和具体需求而异,通常会更具体地描述大类下的各种地理实体。 代码结构方面,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分类代码采用6位十进制数字码。这6位数字分别代表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的编码,每个位置的含义如下: 1. 左起第一位表示大类码,指示要素属于哪个大类。 2. 第二位表示中类码,表明该要素属于哪个中类,是大类的细分。 3. 第三、四位是小类码,进一步细化到小类层次。 4. 最后两位是子类码,最具体地描述了该地理要素。 当需要扩充分类与代码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扩充的小类和子类应在同级分类上进行,新的分类应归入相应的大类、中类或小类,并在相关数据中进行说明。扩充的类型和代码应保持与原有代码结构的一致性,不增加代码的位数,以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统一性。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标准化数据的重要工具,其科学、一致、稳定的分类体系,以及灵活的代码结构,使得地理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地理信息专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2025-05-14 23:49:20 28KB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分类与代码
1
《wav2lip技术详解及其关键文件解析》 wav2lip是一种先进的音频到唇同步技术,它能够将语音转换成与之匹配的逼真唇部动作,广泛应用于虚拟主播、电影制作、游戏开发以及教育领域。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对大量音频和视频数据进行训练,模型可以学习到声音和唇动之间的复杂关联,从而实现精准的唇形同步。 在wav2lip的实现过程中,关键文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这些文件的详细解释: 1. **wav2lip.pth**:这是一个预训练模型的权重文件,包含了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学到的所有参数。当你使用wav2lip库时,这个文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让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的音频生成相应的唇部运动序列。模型的架构可能基于Transformer或其它现代神经网络结构,如Encoder-Decoder模型,用于捕获音频特征并生成对应的唇部运动帧。 2. **wav2lip_gan.pth**:这个名字暗示了这个权重文件可能对应一个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模型。在wav2lip的实现中,GAN可能被用来提高生成唇部动画的质量和真实性。GAN由两个部分组成: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生成器负责从音频生成唇部运动,而判别器则试图区分真实视频片段和生成的片段,这种对抗过程可以促进生成结果的改进。 3. **lipsync_expert.pth**:这个文件可能是专门处理唇同步的专家模型。唇同步专家模型可能经过额外的训练,专注于识别和预测特定单词或音素的唇部运动,以提升音频和唇部动作的同步精度。这一步骤对于确保生成的唇部动画自然且符合语音节奏至关重要。 4. **visual_quality_disc.pth**:这个权重文件可能对应于一个专门评估生成视觉质量的判别器。在优化生成的唇部动画时,除了确保唇动与音频同步外,还需要确保生成的视频帧具有高质量和逼真度。这个判别器可能用于在训练过程中提供反馈,帮助提升生成视频的视觉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权重文件的使用方式通常涉及加载模型,输入音频文件,然后模型会根据权重预测出相应的唇部运动序列。开发者或用户可以通过调整模型参数、融合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或者使用后处理技术来进一步优化生成的视频质量。 总结来说,wav2lip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音频到唇同步的高效转换,其中的关键文件如.wav2lip.pth、.wav2lip_gan.pth、.lipsync_expert.pth和.visual_quality_disc.pth分别代表了模型的基础结构、GAN组件、唇同步专家模型和视觉质量评估部分,它们共同协作以生成高度逼真的唇部动画。了解这些文件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wav2lip技术,提升音频驱动的视频生成效果。
2025-05-14 23:45:00 965.1MB
1
Coursera-Getting-and-Cleaning-Data-Course-Project 此存储库托管数据科学跟踪课程“获取和清理数据”的 R 代码和文档文件,在coursera 中可用。 该代码将所有数据都存在于同一文件夹中,未压缩且未更改名称。 CodeBook.md 描述了变量、数据以及为清理数据而执行的任何转换或工作。 run_analysis.R 包含执行 5 个步骤中描述的分析的所有代码。 只需导入文件即可在 RStudio 中启动它们。 第 5 步的输出称为means_data.txt,它以课程项目的形式上传。 介绍 脚本 run_analysis.R 执行课程项目定义中描述的 5 个步骤。 使用 rbind() 函数合并所有相似的数据(匹配维度)。 然后,仅从整个数据集中提取具有均值和标准差度量的那些列。 为此,我们在 features.txt 上使
2025-05-14 23:43:42 87KB R
1
瀑布流布局是一种常见的网页设计模式,它以一种类似瀑布的方式排列元素,使得页面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更多的内容,尤其适用于图片展示。在这种布局中,每一行的元素高度不固定,新行会自然地在其上一行的右侧开始,形成一种自适应的、视觉效果丰富的展示方式。这种布局模式在Pinterest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使用,增强了用户的浏览体验。 "jq-waterfall"是一款基于jQuery的瀑布流插件,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类似Pinterest的图片无限滚动加载效果。该插件响应式设计,能够根据用户设备的屏幕尺寸和方向自动调整布局,确保在各种设备上都能呈现出良好的显示效果。这使得开发者无需关心不同屏幕尺寸下的适配问题,简化了开发流程。 jq-waterfall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在页面加载完成后,插件首先会获取到所有待显示的图片元素,并根据预设的列数和当前窗口宽度计算出每列的宽度。 2. 布局:根据计算出的列宽,插件将图片元素分配到各个列中,通常按照高度最小的列优先填充,以保持整体布局的均匀性。 3. 动态加载:当用户滚动到页面底部时,插件会检测到这一行为并触发新的图片加载。这通常通过监听滚动事件来实现,当滚动距离接近页面底部时,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获取下一批图片数据。 4. 更新布局:收到新数据后,插件会将这些图片元素添加到已有的瀑布流中,并重新调整布局,确保新的图片能无缝融入现有的瀑布流结构。 5. 响应式设计:jq-waterfall插件能够根据浏览器窗口大小的变化实时调整图片的布局,确保在窗口缩放或设备旋转时仍能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jq-waterfall插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图片的预加载:为了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可以预先加载部分图片,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 数据分页:为了优化性能,通常需要将大量图片数据分页加载,而不是一次性全部加载。 - 错误处理:考虑到网络不稳定等因素,应包含错误处理机制,如图片加载失败时的备用图片或提示信息。 - 自定义配置:jq-waterfall提供了丰富的配置选项,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如设置列数、间距、加载动画等。 通过jQueryWaterfallFlow压缩包,你可以获得插件的源代码、示例文件以及可能的文档资源,从而在自己的项目中轻松集成和使用这个插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参照插件的文档和示例,结合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行适当的定制和优化,将有助于打造出一个高效且美观的图片瀑布流展示效果。
2025-05-14 23:40:11 89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