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脉冲电池加热算法及其在Simulink中的模型仿真。首先简述了SVPWM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解释了脉冲电池加热算法的工作机制,即通过控制电机运转产生脉冲电流对电池进行加热,以维持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接着展示了在Simulink环境中搭建的仿真模型,包括永磁同步电机、SVPWM算法模块和脉冲电池加热模块。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电机运转和电池加热过程的模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脉冲电池加热算法的有效性,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快速提升电池温度并防止高温损伤。最后指出该研究成果现阶段主要用于学术探讨和技术预研。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关注电池管理系统优化方向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旨在探索提高电池性能的方法。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部分代码片段作为参考,鼓励更多科研工作者参与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究。
2025-11-04 15:59:02 745KB
1
在智能手机屏幕越做越大的同时,用户对视频、游戏等各类APP使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对电池电量的续航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电池容量和减小各元件的功耗是手机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手机射频前端(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RFFE)消耗了手机电池续航能力的15% ~ 40%,而射频前端中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PA)的耗电量尤其大,因而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是解决电池续航的关键技术。功率放大器常用的供电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固定电源供电;另一种是包络跟踪技术(Envelop Track, ET)提供动态变化的电源。 传统的功放使用固定电源供电,当功放输入信号变化时,电源信号固定不变。由于需要满足高功率信号的线性要求,PA的电源电压值较高,对于相对较小的功率信号,多余的电压部分会以热量的形式被浪费,从而降低了PA的能量效率。 包络跟踪是一种动态电源技术,功放的供电电源随输入信号的包络变化,也就是说包络放大器需要根据射频信号的包络幅度来决定功率放大器的供电电源。当输入信号较小时,采用低电压供电;输入信号较大时,采用高电压供电。使得功率放大器在不
2025-11-03 02:01:14 2.05MB 电池续航
1
如何使用COMSOL软件建立钒液流电池的三维仿真模型。首先,阐述了钒液流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强调了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配置对电池性能的重要影响。接着,逐步讲解了在COMSOL中进行几何建模的方法,包括定义几何形状、赋予材料属性等步骤。然后,讨论了电场和传质过程这两个关键物理场的设定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求解控制方程获得电池性能参数。最后,展示了如何编写仿真代码并分析仿真结果,揭示了影响电池性能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能源科技研究的专业人士,特别是关注新型储能技术研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和性能特性的科研工作者;旨在帮助研究人员优化电池设计,提升其效率和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COMSOL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通过对钒液流电池的精确模拟,可以加速产品研发周期,减少实验次数,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
2025-10-31 14:48:04 554KB
1
在电子工程和电动汽车领域,电池模型的仿真对于研究和优化能源系统至关重要。"PDF论文加电池simulink模型"提供了一个车载锂离子电池的Simulink建模与仿真实例,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电池动态行为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模拟。下面将详细探讨相关的知识点。 锂离子电池是现代电动汽车的主要能源来源,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在Simulink中构建电池模型,可以模拟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变化,以预测电池性能,对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持。 1. **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充电时,锂离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放电时,锂离子反向移动。电池的电压、容量和效率都与此过程密切相关。 2. **电池模型分类**:电池模型分为简化模型(如等效电路模型ECM)、中间复杂度模型(如电化学模型PEM)和详细模型(如多域模型)。Simulink中通常采用的是中等复杂度的电化学模型,它结合了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和欧姆电阻,能更准确地反映电池动态特性。 3. **Simulink简介**:Simulink是MATLAB环境下的一个图形化仿真工具,用于系统级的建模和仿真。在电池建模中,用户可以通过搭建块图来表示电池的各种物理过程,如电流流经电解质、电极反应速率等。 4. **Simulink电池模型构建**:构建锂离子电池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池电压模型、内阻模型、热模型和状态变量模型。电压模型描述电池的开路电压和荷电状态的关系,内阻模型考虑电池内部欧姆损耗,热模型则关注电池温度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5. **仿真过程**:在Simulink中,通过设置不同的输入信号(如充放电电流、环境温度)和运行时间,可以仿真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仿真结果可以帮助分析电池的动态特性,如瞬态响应、循环寿命、温度分布等。 6. **电池管理系统的应用**:电池模型在BMS设计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实时仿真电池状态,BMS可以精确估计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健康状态(SOH),实现均衡控制、热管理、故障诊断等功能,保障电池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7. **论文和程序的价值**:提供的PDF论文和Simulink模型文件,为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他们可以直接复现和扩展模型,加深对电池特性和Simulink仿真的理解,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PDF论文加电池simulink模型"资源是学习和研究电池建模与仿真的宝贵资料,它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知识,有助于提升我们在电池系统设计和控制方面的专业能力。
2025-10-30 17:08:31 150.95MB 电池模型仿真
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其充电、放电的发热会一直存在。动力电池的性能和电池温度密切相关。为了尽可能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并获得功率,需在规定温度范围内使用蓄电池。原则上在-40℃至+55℃范围内(实际电池温度)动力电池单元处于可运行状态。因此目前新能源的动力电池单元都装有冷却装置。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有空调循环冷却式、水冷式和风冷式。1.空调循环冷却式在高端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内部有与空调系统连通的制冷剂循环回路。BMW X1 xDrive 25Le(F49 PHEV)插电式混动车型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如下图所示。动力电池单元直接通过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液循环回路与制冷剂循环回路通过冷却液制
2025-10-27 20:26:56 712K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针对锂电池生产的高效灵活BMS(电池管理系统)生产方案。该方案支持3-32串锂电池,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和其他智能设备。BMS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控电池的状态,还配备了蓝牙APP,允许用户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测。文中展示了简单的代码片段来演示BMS系统的初始化和基本操作流程。此外,文章强调了该方案的优势,包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便捷的远程控制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对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加入更多智能算法和功能的可能性。 适合人群:从事锂电池生产和管理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及相关行业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需要灵活配置和支持多串锂电池的生产线;②希望通过蓝牙APP实现远程管理和监控的电池生产企业;③希望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企业。 其他说明: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BMS系统将进一步智能化,提供诸如预测性维护等功能。
2025-10-26 13:07:49 241KB
1
基于Comsol三维锂离子电池全耦合电化学-热仿真模型研究:解析充放电过程中的热效应与电性能变化,Comsol三维锂离子电池全耦合模型:精准仿真电热特性及其影响分析,Comsol三维锂离子叠片电池电化学-热全耦合模型 采用COMSOL锂离子电池模块耦合传热模块,仿真模拟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欧姆热,极化热,反应热,以及所引起的电芯温度变化 ,核心关键词:Comsol; 三维锂离子叠片电池; 电化学-热全耦合模型; COMSOL锂离子电池模块; 传热模块; 欧姆热; 极化热; 反应热; 电芯温度变化。,COMSOL电池电热全耦合模型:精确模拟锂离子电池热反应过程
2025-10-26 09:33:24 1.49MB
1
图 0.2 过载影响下的速度图 提示: dcStep 要求正弦波的相位极性在 MSCNT 范围 768~255 内为正,在 256~767 内为负。余弦极性必须从 0 到 511 为正,从 512 到 1023 为负。相移 1 将干扰 dcStep 操作。因此,建议使用默认波形。请参考第 18.2 章,了解默认表的初始化。 16.4 dcStep 模式下的堵转检测 尽管 dcStep 能够在过载时使电机减速,但它不能避免在每种运行情况下出现堵转。一旦电机被堵转, 或者它减速到低于电机相关的最小速度,在该速度下,电机的运行不再能够被安全地检测到,电机可能 会堵转和失步。为了安全地检测失步并避免重新启动电机,可以使能堵转停止(设置 sg_stop )。在这种情 况下,一旦电机停止运转,VACTUAL 就会被设置为零。除非读取 RAMP_STAT 状态标志。标志位 event_stop_sg 显示停止。在 dcStep 操作期间,stallguard2 负载值也可用,范围限于 0 到 255,在某些情 况下会读出较高到 511 的值。使能 stallGuard,还应设置 TCOOLTHRS,对应的速度略高于 VDCMIN 或低于 VMAX。 当飞轮负载较松的施加到电机轴时,这种模式下的堵转检测可能由于共振而错误地触发。
2025-10-25 20:07:13 2.81MB TMC5160 步进电机驱动芯片
1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锂离子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重点介绍了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应用。文章首先概述了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系统中的重要性,随后详细解释了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组成及其在模拟电池动态行为方面的作用。接着,文章阐述了如何从可靠的数据源(如NASA)获取电流、电压和SOC数据,并在MATLAB中进行预处理。然后,详细描述了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具体步骤,展示了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估计模型的关键参数,如时间常数和欧姆内阻。最后,通过对参数辨识结果的误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误差控制在3%以内。 适合人群:从事电池管理、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锂离子电池建模和参数辨识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使用MATLAB进行锂离子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辨识;② 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提高模型精度;③ 对参数辨识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还提供了NASA官方电池数据的下载地址及相关参考文献,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理论支持。
2025-10-24 11:40:17 1.22MB MATLAB 参数辨识
1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热管理的关键技术和仿真流程。首先阐述了电池包热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芯发热机理和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接着重点讲述了基于StarCCM+软件的共轭传热仿真过程,涵盖三维数模的几何清理、面网格和体网格的生成、不同域耦合面的设置及关键传热系数的配置。最后讨论了学习模型的搭建,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的设定,旨在为电池包热管理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研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电池包热管理和仿真分析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电池包热管理机制及其仿真实现的研发团队,目标是提高电池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热管理设计。 其他说明:文中还提供了关于如何测量电芯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以及电芯发热功率、OCV、DEDT的精确计算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仿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025-10-22 13:51:53 2.11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