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移植工作没有遇到任何困难。Java的跨平台性帮助了吉大正元,而Sun免费提供的资深工程师以及iForce认证中心给了吉大正元充分测试的条件。Solaris 10给吉大正元的总体感觉是性价比高――在同样的机器上,吉大正元进行过Linux和Solaris 10的性能比对,事实证明,Solaris 10要好很多,漏洞也少很多。一周之内,吉大正元在Sun的iForce认证中心不仅完成了系统迁移,还进行了性能调优,其中包括代码优化和与其他系统接口等。调优后,吉大正元的应用软件在SPARC和x64平台上都运行正常。
2025-11-11 22:31:27 210KB
1
泽罗克斯研究中心的西弗雷斯(D. R. Scifres)等人确信,他们已制成一种GaAlAs激光器,它是目前发出最高连续波功率的可见光半导体激光器。这种“侧向光栅激光器”上制成的周期性凹槽平行于它的纵轴,每一个解理面能发出138毫瓦的768毫微米激光,其阈值电流接近350毫安。当发射重复频率为1千赫的300毫微秒脉冲时,激光器的微分量 子效率是41%,最大输出功率超过250毫瓦。远场辐射图呈叶瓣状,表明是锁相运转。
2025-11-10 16:03:25 715KB
1
IEC60870-5-104与IEC61850转换网关的研究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控与保护通常依赖于一系列标准协议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有效通信。IEC60870-5-104与IEC61850是两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协议,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期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自动化领域。IEC60870-5-104协议主要基于点对点通信,而IEC61850则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新型变电站自动化通信标准。 IEC60870-5-104 协议是一种国际标准,全称为“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与系统通信协议”,其中的104指的是该协议的第104部分。该协议定义了在电力系统中,位于控制中心与位于远端的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IED)之间的通信。IEC60870-5-104主要被用于传输实时信息,例如电力系统的测量值、状态信息、控制命令等。它是一种成熟且稳定的技术,适用于较为固定的网络结构。 IEC61850标准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义的一系列标准,其中包含多种协议和规定,旨在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模型、服务和通信协议来统一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IEC61850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支持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操作性,且特别适合于开放式系统架构。IEC61850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定义数据和通信服务,它支持多种网络技术和通信协议,包括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和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 转换网关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旧有IEC60870-5-104协议向新型IEC61850标准转换的问题。由于电力系统中旧有设备仍然广泛使用IEC60870-5-104协议,同时为了满足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的需求,需要一种网关设备能够实现这两种协议的转换,从而保证新旧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在研究中,通常需要对两种协议的数据模型、消息结构、通信机制、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转换网关的研究涉及到了TCP/IP协议栈、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的解析、端口号的使用(例如2404端口)、套接字(Socket)编程、MMS服务、SCD文件的生成及管理等方面。 研究中还会涉及到对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如GOOSE消息的传输,以及对IEC61850中所定义的逻辑设备(LD)和逻辑节点(LN)的处理。转换网关应当能够识别并转换IEC60870-5-104中的设备和数据,以便在IEC61850网络中以正确的方式表示它们。 网关研究还可能涉及到数据同步机制,确保数据在转换过程中不会丢失或出错,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实时性。这通常需要复杂的算法和数据缓存机制,以支持在不同网络环境下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研究可能还包括对SQLite这类轻量级数据库的应用。在转换网关的开发过程中,SQLite可以用于存储配置信息、模型文件、日志记录等,提供一种便捷的数据管理方式。 IEC60870-5-104向IEC61850转换网关的研究,实际上涵盖了通信协议转换、数据模型映射、网络安全、消息同步、实时数据处理以及软件开发等多个知识点。这些研究内容对于实现电力系统中新旧设备和系统间无缝对接具有重大意义。
2025-11-10 11:59:36 303KB 104规约
1
### RS(255,239)前向纠错码译码器方案解析 #### 一、RS(255,239)码译码原理与推导 **RS(255,239)**是一种Reed-Solomon码,这是一种线性非循环的前向纠错码(FEC),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和通信系统中,因其能够有效检测并纠正多比特错误而闻名。本章节将详细介绍RS(255,239)码的译码原理及实现过程。 ##### 发送码元多项式与接收码元多项式 发送的码元多项式\( C(x) \)表示为: \[ C(x) = c_0 + c_1x^1 + c_2x^2 + \cdots + c_{253}x^{253} + c_{254}x^{254} \] 接收的码元多项式\( R(x) \)表示为: \[ R(x) = r_0 + r_1x^1 + r_2x^2 + \cdots + r_{253}x^{253} + r_{254}x^{254} \] 错误值多项式\( E(x) \)表示为: \[ E(x) = e_0 + e_1x^1 + e_2x^2 + \cdots + e_{253}x^{253} + e_{254}x^{254} \] 根据定义有\( C(x) = R(x) + E(x) \)。译码任务即是从接收码元多项式\( R(x) \)中找出错误位置以及对应的错误值,并通过从\( R(x) \)中减去\( E(x) \)得到估计的发送码元多项式\( C(x) \)。 ##### 译码步骤详解 **1. 计算伴随式\( S_j (j = 1, 2, \ldots, 2t) \)** 伴随式\( S_j \)用于检测接收的码元是否发生了错误。对于RS(255,239)码,\( t = 8 \),意味着它可以纠正最多8个符号的错误。 **2. 求错误位置多项式\( \delta(x) \)** 为了确定错误的位置,需要通过伴随式\( S_j \)求出错误位置多项式\( \delta(x) \)。这个多项式可以表示为: \[ \delta(x) = 1 + \delta_1 x + \delta_2 x^2 + \cdots + \delta_{t-1} x^{t-1} + \delta_t x^t \] 伯利坎普迭代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求解方法,它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逼近\( \delta(x) \)的值。算法的核心在于利用伴随式\( S_j \)以及已知的\( \delta^{(n)}(x) \)来更新下一个迭代步的\( \delta^{(n+1)}(x) \)。 **3. 错误位置的确定** 一旦确定了\( \delta(x) \),就可以找到其根,这些根的倒数即为错误位置。例如,如果\( \delta(x) = 0 \)的根为\( \alpha_i \),那么错误位置为\( \alpha_{254-i} \)。 **4. 计算错误值** 福尼算法用来计算具体的错误值\( e_i \)。这个步骤基于已知的错误位置以及伴随式来计算每个错误位置上的错误值。 **5. 完成纠错** 最后一步是从接收多项式\( R(x) \)中减去错误值多项式\( E(x) \),从而得到估计的发送码元多项式\( C(x) \)。 ##### 伴随式的计算 伴随式的计算基于接收多项式\( R(x) \)。由于RS(255,239)码的生成多项式\( g(x) \)满足: \[ g(x) = \prod_{j=0}^{15}(x - \alpha^j) \] 若无错误发生,那么\( R(\alpha^j) = 0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 R(\alpha^j) \)的结果用于判断是否有错误发生。这些结果被称为伴随式\( S_j \),其中\( S_1 \)到\( S_{16} \)分别对应\( R(\alpha^0) \)至\( R(\alpha^{15}) \)。 ##### 伯利坎普迭代算法 伯利坎普迭代算法用于求解错误位置多项式\( \delta(x) \)。该算法的关键步骤包括计算偏差\( d_n \)和更新错误位置多项式\( \delta^{(n)}(x) \)。偏差\( d_n \)用于决定下一次迭代的更新方式。 RS(255,239)前向纠错码译码器方案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数学运算实现了高效的数据错误检测与修正功能。这一方案不仅适用于理论研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11-05 14:28:11 77KB 纠错码译码
1
在数据分析和统计学中,正态性检验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用于判断一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正态分布,也称为高斯分布或钟形曲线,是许多自然现象的标准模型,因此在科学、工程和经济学等领域广泛应用。D'Agostino-Pearson的K2检验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数据向量的正态性。 D'Agostino-Pearson的K2检验基于数据的偏度和峰度。偏度是衡量数据分布对称性的指标,若偏度为0,表示数据分布是对称的;峰度则反映数据分布的尖峭程度,与正态分布相比,峰度大于3表示数据更尖峭,小于3表示更平坦。K2检验通过计算这两个统计量的标准化版本,并将结果组合成一个统计量,这个统计量在大样本下近似服从卡方分布。 在MATLAB中实现D'Agostino-Pearson的K2检验,通常需要编写函数或脚本来处理。输入参数包括待测试的数据向量和显著性水平,默认的显著性水平为0.05,这意味着我们设定的拒绝原假设的阈值是5%的错误概率。函数首先计算数据的偏度和峰度,然后将这两个统计量转化为卡方分布的观测值。接下来,比较这个观测值与相应自由度下的卡方分布临界值,如果观测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即认为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反之,则接受原假设,认为数据可能来自正态分布。 在DagosPtest.zip这个压缩包中,可能包含了一个MATLAB函数或脚本,实现了上述的D'Agostino-Pearson K2检验过程。用户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向量作为输入,调用这个函数,来得到关于数据正态性的检验结果。这对于数据预处理、假设检验和假设验证等任务来说非常有用。 例如,用户可能有如下代码: ```matlab data = [your_data_vector]; % 替换为实际数据 alpha = 0.05; % 显著性水平 result = DagosPtest(data, alpha); % 调用DagosPtest函数 if result == 1 disp('数据满足正态分布'); else disp('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 end ``` 在这个例子中,`DagosPtest`函数会根据输入数据和显著性水平进行K2检验,并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数据是否满足正态性。这样的工具对于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在分析数据时判断其分布特性,进而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或模型,是非常有价值的。 D'Agostino-Pearson的K2检验是评估数据正态性的一种统计方法,MATLAB中的实现使得这一过程更加便捷。通过对数据的偏度和峰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特性,这对于后续的分析和建模工作至关重要。
2025-10-23 20:45:36 3KB matlab
1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垂向时域Matlab程序设计与实现,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垂向时域Matlab程序开发与应用,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垂向时域程序 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编写 Matlab代码 注:仅代码,如需,需要有偿询问。 ,关键词: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垂向时域程序;《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atlab代码;有偿询问。,列车轨道耦合垂向时域Matlab代码程序 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深入研究并优化列车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专业技术人员依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开发了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垂向时域的Matlab程序。这一程序旨在模拟和分析列车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系统上的动态行为,以便于工程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稳定性问题。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轨道结构设计,通过使用弹簧和浮置板来减少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此系统中,列车与轨道之间的耦合作用非常复杂,需要借助专业的动力学模型和计算软件来进行分析。Matlab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和仿真领域的软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来实现这些复杂的动力学计算。 通过编写Matlab代码,研究者可以构建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系统的垂向动力学模型,进而研究它们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动态响应。这包括对列车经过时轨道系统的动态变形、振动传播以及浮置板系统的隔振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有助于设计更安全、更高效的轨道系统,同时也有助于制定更为合理的维护和检修策略。 此外,列车与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中的钢弹簧浮置板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子领域。通过对浮置板系统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其在减少振动和噪声方面的机理,并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由于涉及到复杂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响应,此类研究通常需要借助数值仿真手段来进行。 在当前的城市交通系统中,采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然而,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技术创新。Matlab程序的设计与实现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有助于工程师们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Matlab代码程序是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编写的。这是一门研究车辆、轨道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在轨道交通的设计、分析和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开发者们基于这些理论,将抽象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可以在计算机上执行的数值模型,从而实现了对列车运行状态的模拟和预测。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轨道交通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数据。 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垂向时域Matlab程序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成果。它的开发与应用对于提升列车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优化轨道结构设计以及提高乘客舒适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专业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指导和先进的Matlab仿真技术的支撑。
2025-10-18 11:54:22 96KB
1
网络拓扑故障定位在现代网络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效的故障定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网络的运维效率,减少故障排查的时间,从而降低由网络故障引起的经济损失和业务中断风险。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向图的网络拓扑概率故障定位方法,旨在利用概率理论来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性,以及通过有效的故障排除方法来提高网络性能和增强网络的可靠性。 在深入探讨这一主题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关键的网络拓扑概念。网络拓扑通常指的是网络中各节点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的物理或逻辑布局。拓扑结构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对网络拓扑的发现和理解是实现故障定位的基础。 IP网络拓扑发现是指通过特定的算法或工具来获取网络中设备的IP地址、设备类型、接口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关系。这一过程可以是被动的,即通过监控网络流量来实现;也可以是主动的,比如发送特定的查询或探测报文来收集拓扑信息。网络管理员通常利用这些信息来绘制网络的物理结构图或逻辑结构图,从而帮助诊断网络问题。 基于无向图的网络拓扑概率故障定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图论中的无向图模型来表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在这种模型中,网络中的设备和连接它们的链路被抽象为图的顶点和边。无向图意味着边不具有方向,即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双向的。在这样的模型中,图的每个顶点代表一个网络设备,边代表设备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这种表示方法简化了网络结构的描述,便于通过图论中的算法进行分析。 概率故障定位方法运用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来处理网络中的不确定性和故障多发性。网络故障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硬件故障、软件问题、配置错误或是外部攻击等。概率故障定位方法通过分析网络故障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控数据,结合网络的拓扑信息,计算出每个可能的故障点发生的概率。通过概率的高低来决定排查故障的优先顺序,从而提高故障定位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一方法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网络性能数据,分析数据中的异常模式,以及监测网络流量和设备状态的变化。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构建起一个网络性能的统计模型,并结合网络拓扑结构,推算出故障发生的概率。通过比较不同故障场景的概率,故障定位系统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故障点,指导网络管理员迅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故障预测和定位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类技术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网络环境,学习网络中故障发生的模式,提高故障预测的准确度,并可为概率故障定位提供数据支持和智能决策辅助。 本论文研究介绍的方法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提升网络运维的自动化水平,还为网络可靠性管理和故障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研究的实施可能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收集准确的网络数据、模型的准确性校验和实际网络环境的适应性等问题,但这种基于概率理论和图模型的方法无疑为网络拓扑故障定位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2025-10-14 16:49:43 502KB 拓扑发现 无向图 拓扑故障定位
1
调用方法: string zipUrl =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test.zip"; AppendToZip.Main(zipUrl); 文件只是一个案例。添加多个可以循环以下代码: zipStream.PutNextEntry(newEntry); StreamUtils.Copy(streamReader, zipStream, buffer); zipStream.CloseEntry(); RAR格式还未测试
2025-10-12 18:01:02 5KB
1
微信小程序实现文字从右向左无限滚动 微信小程序实现文字从右向左无限滚动是指在微信小程序中实现文字从右向左无限滚动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微信小程序实现文字从右向左无限滚动的方法,并提供了具体的代码实例。 在微信小程序中,实现文字从右向左无限滚动需要使用滚动视图(scroll-view)组件,并使用 WXSS 样式来定义滚动视图的样式。在 HTML 结构中,我们可以使用 view 组件来定义滚动视图的容器,并在其中添加 marquee_box 和 marquee_text 两个 view 组件。marquee_box 用于定义滚动视图的容器,而 marquee_text 用于定义滚动的文字内容。 在 JavaScript 代码中,我们可以使用 setData 方法来更新滚动视图的数据,并使用 setInterval 函数来实现滚动的效果。在 onLoad 生命周期中,我们可以获取屏幕的宽度和文字的长度,并计算出滚动视图的最大宽度。在 scrolltxt 函数中,我们可以使用 setData 方法来更新滚动视图的数据,并使用 setInterval 函数来实现滚动的效果。 微信小程序实现文字从右向左无限滚动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文字的无限滚动,且可以自定义滚动的速度和间距。同时,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文字滚动效果,例如公告、新闻和其他类型的文字滚动。 微信小程序实现文字从右向左无限滚动的技术要点包括: 1. 使用滚动视图(scroll-view)组件来实现滚动效果。 2. 使用 WXSS 样式来定义滚动视图的样式。 3. 使用 setData 方法来更新滚动视图的数据。 4. 使用 setInterval 函数来实现滚动的效果。 5. 使用 JavaScript 代码来控制滚动视图的行为。 微信小程序实现文字从右向左无限滚动的应用场景包括: 1. 公告滚动:微信小程序中的公告可以使用该方法来实现文字的滚动效果。 2. 新闻滚动:微信小程序中的新闻可以使用该方法来实现文字的滚动效果。 3. 广告滚动:微信小程序中的广告可以使用该方法来实现文字的滚动效果。 微信小程序实现文字从右向左无限滚动的方法可以满足各种类型的文字滚动需求,并且可以自定义滚动的速度和间距。
2025-10-11 13:11:19 36KB
1
本文将纵览几种常用的内存映射I/O方法,它们经常出现于旧的嵌入式应用中。它们涵盖的范围,包括从对中断服务例程的特殊使用和用户线程对硬件访问,到出现于有些ROTS中的半规范化驱动程序模型。它对于移植RTOS 代码到规范化模式的Linux设备启动程序具有启发性,并且介绍了一些方法。特别地,本文会重点讨论和比较RTOS代码中的内存映射,Linux基于 I/O调度队列的移植,和重新定义RTOS I/O,以便在本地Linux 驱动程序和守护进程里应用。 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移植实时设备驱动程序是一个关键任务,特别是在当今许多嵌入式系统选择Linux作为其操作系统的情况下。Linux已经占据了大约1/3到1/2的新32位和64位嵌入式设计,尤其在NAS/SAN存储、家庭娱乐设备和手持/无线设备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旧的RTOS(实时操作系统)如VxWorks、pSOS等的项目转向Linux,移植原有的硬件接口代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移植工作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RTOS的I/O接口和硬件访问方式转换为Linux的规范化设备驱动程序模型。传统的RTOS往往没有明确的驱动程序模型,而是直接通过内存映射访问硬件,甚至允许用户空间程序直接进行I/O操作。这在RTOS中虽然可以提高性能,但带来了安全性和实时性的挑战。 在线内存映射访问是RTOS中常见的一种I/O方式,通过直接定义寄存器地址并进行读写操作。但在Linux中,这种做法并不适用,因为Linux内核将中断处理和内存访问控制在内核空间进行,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移植时需要将直接的I/O操作转换为使用`mmap()`等系统调用来实现,但这仅适用于某些简单的原型设计,无法满足中断处理和实时响应的需求。 RTOS的中断服务例程在Linux中是内核的一部分,而在RTOS中,中断服务例程往往是自由形态的,可以直接调用库函数,但这也可能导致可重入性和可移植性问题。在移植过程中,需要将中断服务例程的控制转移到内核,并确保与Linux的中断处理机制兼容,可能涉及到中断处理程序的注册、中断仲裁和调度。 为了成功移植RTOS的驱动程序,开发者需要理解Linux的I/O调度队列机制,这是一个更为规范化的过程,用于管理和同步设备的读写操作。此外,可能需要重新设计RTOS中的I/O模型,使其能够在Linux的内核驱动或用户空间守护进程中有效地工作。 向嵌入式Linux移植实时设备驱动程序涉及到对RTOS中非规范化I/O模型的理解和重构,包括内存映射访问、中断服务例程的转换,以及适应Linux内核的中断处理和I/O调度机制。这个过程需要深入理解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同时也要求对原有的RTOS代码有透彻的认识,以确保移植后的驱动程序既能够保持实时性,又能够充分利用Linux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2025-10-04 08:46:00 45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