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已成为基础电信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数据分类分级作为数据治理的核心环节,对于提升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数据安全和合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YDT3813-2020标准,全称为《基础电信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方法》,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制定,旨在为电信企业数据的分类与分级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
该标准的出台,为电信企业在处理数据分类分级问题上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在数据分类方面,标准要求电信企业根据数据的性质、业务功能、数据使用目的等因素,将数据分为若干类别。例如,可以按照数据内容分为业务数据、用户数据、管理数据等;按照数据敏感度分为敏感数据、普通数据等;按照数据应用领域分为计费数据、网络数据、服务数据等。
数据分级则是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对数据的重要性和保护等级进行排序。通常情况下,分级会根据数据的价值、泄露的影响程度、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风险等因素来确定。例如,对于用户个人信息这类敏感数据,可能需要设置更高的保护级别,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计费系统中的数据,由于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安全,也会被划分到高保护级别。
在执行数据分类分级的过程中,电信企业需要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和数据最小化原则。最小权限原则意味着数据的访问权限应限制在最低限度,仅授权给那些在完成工作职责时需要访问这些数据的人员。数据最小化原则则强调应只收集实现业务目的所必需的数据,并且在不影响业务运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数据的存储时间和范围。
此外,YDT3813-2020标准还强调了数据分类分级的动态性。由于企业的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数据的性质和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数据的分类分级也需要定期重新评估和更新,以确保分类分级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数据分类分级的实施过程中,电信企业还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流程。例如,需要制定数据分类分级的政策和指南,明确各级数据的管理责任人,确立数据的使用和处理规则,并对违反数据分类分级规定的行为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YDT3813-2020《基础电信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方法》为电信企业在数据治理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分类和分级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方法。通过合理地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级,电信企业可以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数据资产,提升数据安全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合规经营提供坚实的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