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数据既是经济运行的 “成绩单”,也是指导发展的 “导航仪”,贯穿于区域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发展规划等全过程 本次分享是的2000-2024年地级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数据,是衡量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展现了各地级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各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亦可分析产业结构与发展阶段,体现区域产业结构特征 一、数据介绍 数据名称:地级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数据 数据范围:290+地级市 时间范围:2000-2024年 样本数量:7451条 更多说明:包括原始、线性插值、回归填补3个版本 二、数据指标 年份 省份 城市 省份代码 城市代码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25-11-10 18:12:20 1.58MB 行业研究
1
该数据集涵盖2000-2022年中国省级及地级市产业集聚水平数据,采用区位熵值法和双重计算指标(工业增加值占比与从业人员密度)衡量产业空间集中度。核心指标包括:年份、地区代码、工业增加值、生产总值、从业人员数及行政面积,形成产业集聚水平1(经济规模比)和产业集聚水平2(就业密度)两种测算结果。数据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291个地级市,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官方统计资料,适用于区域经济差异、产业政策效果等实证研究。部分版本提供Excel/Shp格式及可视化地图,参考文献包括杨仁发(2013)关于产业集聚与工资差距的研究,以及唐建荣(2021)对集聚环境效应的分析。数据经多平台校验,部分城市示例显示安康市2000年集聚水平为0.000555,上海市同期达0.131,反映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
2025-11-10 18:12:11 6.34MB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数据统计
1
(手动整理)产业集聚水平数据集.txt
2025-11-10 18:12:06 72B 数据集
1
内容概要:本文档《RPKI 部署指南(1.0 版)》系统介绍了资源公钥基础设施(RPKI)的技术原理、部署流程及运维实践,旨在帮助网络运营商和安全技术人员防范互联网域间路由劫持、泄露和伪造等安全风险。文档详细阐述了RPKI的架构体系,包括证书签发、存储与同步验证机制,明确了签发主体和验证主体的职责,并提供了ROA签发规范、分阶段验证部署策略、运维监控方法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分析了RPKI在路径验证方面的局限性,并介绍了ASPA、BGPsec等演进技术。; 适合人群:网络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安全运维人员、技术决策者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指导组织部署RPKI以实现路由源验证(ROV),防止BGP路由劫持;②帮助网络管理者分阶段实施ROA签发与RPKI验证,确保业务平稳过渡;③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路由安全性,满足国际互联互通的安全合规要求;④为应对未来路由安全威胁提供技术演进方向。;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实际网络环境逐步推进RPKI部署,重点关注ROA签发规范与分阶段验证策略,定期审计配置一致性,并与其他路由安全机制(如IRR、MANRS)协同使用,全面提升路由安全防护能力。
2025-11-05 14:08:42 1.87MB 路由安全 BGP
1
在2024年的中国低空经济eVTOL产业发展报告中,涉及了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一新兴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市场潜力、政策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条。 报告指出了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对城市空中交通、物流运输、紧急救援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eVTOL具有垂直起降、低噪音、低排放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为城市提供更加立体和高效的出行方式。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规模化生产,eVTOL的成本有望逐渐降低,进而推动市场潜力的释放。 报告中提到了eVTOL产业的技术进步,包括动力系统、电池技术、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创新。eVTOL的动力系统多采用电力驱动,这与当下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相契合。电池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提升eVTOL的续航能力,还能有效减轻飞行器的重量,从而提高整体性能。在材料科学方面,轻质高强度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使得eVTOL更加安全、耐用,同时也减少了能源消耗。 在市场潜力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于出行效率要求的提升,eVTOL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的大城市,eVTOL有望成为连接机场、商务区、居民区等重要节点的关键交通工具。此外,eVTOL在医疗急救、消防救援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政策环境对于eVTOL产业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报告中提到,政府对于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支持、城市空中交通管制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关法规的制定,都对eVTOL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政府的支持不仅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还包括对于研发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产业链条方面,eVTOL产业的兴起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航空器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eVTOL的制造需要航空材料、电子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些都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同时,随着eVTOL飞行网络的建设,对于地面服务设施、飞行控制系统等配套设施的需求也会增加,这些都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还强调了中国在eVTOL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在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腾讯智慧交通以及腾讯研究院等机构的支持下,中国的eVTOL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不仅具有规模化的生产能力,还拥有丰富的市场应用场景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为eVTOL产业的创新和商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024年的中国eVTOL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了这一新兴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指出了实现这一潜力所需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拓展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eVTOL有望在未来的低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5-10-23 22:01:48 6.57MB
1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是当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它们通过数字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企业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主要包括MES(制造执行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促进物流全程追溯,提供成本管理和财务分析,支持业务的透明化和全追溯,进而构建竞争优势。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政府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使工业实体经济实现效益化经营。通过采用条码、RFID等技术,企业可以对物流进行全程追踪,同时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电子交易及信息共享。企业可以将内部软件应用部署到云端,利用公有云软件(SaaS)实现协同计划,促进企业制造和服务化转型,以及工厂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还包括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加强,推动制造商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如MES,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实现制造透明化和过程全追溯。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创新乏力、人口红利丧失、制造业产能外迁、过剩形势严峻、生产效率低下、管理不善、透明性差和用工荒等。因此,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战略,包括工业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等。 在国家制造业创新方面,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与战略规划,主要聚焦于互联网+的主线,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智能制造核心关键。国家战略中还包括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以及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 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架构分为四个层面:设备层、边缘层、平台层(工业PaaS)、应用层(工业SaaS)。设备层负责设备接入和边缘数据处理;边缘层进行协议解析和边缘数据处理;平台层提供通用PaaS平台资源部署和管理;应用层包括业务运行、应用创新、分析优化、服务应用等。通过工业微服务组件库、工业数据建模和分析以及工业大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工业应用层的多样化需求。 智能制造的本质理解是对企业现有流程和生产组织方式的重新审视,利用最新工业工程及IT网络技术实现经营创新,推动企业向生产智能、管理智能化、运营智能方向转型。智能制造整体方案基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框架,包括经营分析、财务分析、制造分析、决策辅助智能分析,以及数字营销、互联网采购、协同设计、定制服务、云服务等。方案还涉及产业互联化设计制造一体化、供应链协同、智慧财税、网络质量管控、精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制造整体应用方案涵盖了智能分析、营销分析、采购分析、库存分析、财务分析、绩效分析等。企业社交、协同办公、协同云、移动门户、社交化业务、即时通信、人力资源服务、薪酬服务、合同管理、内部交易、销售信用等也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整体应用方案通过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实现CNC/DNC、PLCs、机器人、检验检测、感知仪表仪器、DCS、WCSs、CLOUDs等设备资源的智能管理化排程与调度。这些技术应用促进企业生产过程管理、质量过程控制、制造物流管理、能源环境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方案通过综合应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智能制造的本质在于通过技术赋能企业实现全面的智能化转型,以满足市场对敏捷、个性化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
2025-10-23 08:47:11 23.67MB
1
工业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它基于工业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贯穿于工业设计、工艺、生产、管理、服务等全生命周期,使工业系统具备描述、诊断、预测、决策、控制等智能化功能。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1.0的机械化时代,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电气化与自动化、信息化与数字化、智能化与物联网等阶段。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平台技术等。其架构主要由企业运营层基础平台、设备连接层等构成。它有三个层次,即一个个网络、二个主题、三个集成。这种架构有利于实现工业生产的优化、动态感知、决策和执行。在工业4.0时代,工业互联网更是被赋予了新的特征,如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个性化等。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广泛,例如可以应用于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质量缺陷,指导工业设备故障、生产问题,形成新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从5M要素(即物料、机器、方法、人力、测量)获取数据,利用大数据建模,发现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高端装备的健康管理是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管理的定义是指使用高科技的监控和分析手段,对装备进行实时监测和维护,以提高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其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 工业互联网面临的机遇包括为各行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提升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化生产等。同时,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例如如何实现工业数据的安全可靠,如何处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矛盾等。 工业互联网正日益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工业互联网的定义、特点、技术架构、应用场景以及高端装备健康管理的知识,将对推动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工业生产,为人类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25-10-23 07:57:08 7.7MB
1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精度定位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在诸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2025年中国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的背景下,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备受瞩目。本白皮书将详细介绍中国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应用领域。 高精度定位技术是众多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提供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的定位信息,这对于要求精确空间信息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例如,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仓储、城市规划、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高精度定位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提升操作安全性,是现代智能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高精度定位技术主要包括超宽带(UWB)定位技术、蓝牙定位技术、室内北斗定位技术、WiFi定位技术、音频定位技术、地磁定位技术等。每种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优势。例如,UWB定位技术以其定位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室内定位和精确定位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蓝牙定位技术则因其设备普及率高、功耗低、易集成等特点,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产业链方面,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链涉及芯片设计制造、模块及硬件生产、方案商、集成商和终端用户等环节。参与的公司众多,包括了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专业的定位技术供应商,以及众多的物联网(IoT)相关企业。这些企业在产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上游的基础芯片制造到下游的终端产品应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市场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报告指出,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市场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级市场、个人消费市场和政府级市场。这些市场的需求度和市场机会分析,将有助于企业把握市场动态,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市场潜力分析也揭示了不同应用领域的市场机会。以蓝牙定位技术为例,其市场驱动力来源于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日益丰富的应用生态。蓝牙定位技术在室内导航、资产追踪、智能办公、智能医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白皮书指出,技术创新与市场发展需要紧密配合。技术的突破将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市场的需求也会促进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成熟。在中国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的发展蓝图中,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外,报告还强调了政策引导和行业标准的重要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可以为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而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则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的良性竞争。 2025中国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白皮书不仅全面梳理了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对产业的未来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建议。随着定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高精度定位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10-18 22:00:14 15.56MB
1
互联网企业安全运维实践是当前互联网企业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和数据都依赖于互联网,因此面临的安全威胁尤为严峻。安全运维实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安全建设思考、安全运维之术、安全运维自动化。 在安全建设思考方面,企业在开始安全建设时需要综合考虑管理层期望、业务安全诉求、组织环境及企业治理模式等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规划和安全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企业安全建设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救火阶段、体系化建设阶段、高阶阶段以及智能级别阶段。在救火阶段,企业需要优先处理业务痛点,并进行基础的安全加固,快速响应内外网安全入侵的隐患;体系化建设阶段,则着重于基础安全建设,包括使用商业安全设备和少量自研工具提升运维效率;高阶阶段需要大量自研工具和考虑安全大数据、APT等;而智能级别阶段则要求企业具备智能检测、阻断和响应的能力。 在安全运维之术方面,互联网企业的安全运维工作需要关注安全架构的构建。架构的概念来源于古罗马,指的是如何构建建筑物及其功能的艺术与科学。在IT领域,安全架构的构建需要全面了解系统,包含技术堆栈、业务流程视角和安全视角三个维度。技术堆栈维度涵盖了从客户端到基础设施的所有层次;业务流程视角关注于业务功能的实现,每个业务模块需要不同的保护机制;而安全视角则要求针对客户端、应用、中间件、数据库等不同层次设置相应的保护机制,形成网状结构。在实际的架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业务系统视图,将其与安全架构相结合,从安全和业务两个角度进行系统设计和保护。 在安全运维自动化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安全运维工作越来越多地转向自动化。通过自动化工具和脚本,可以有效地减轻人力资源的压力,提高安全运维的效率和质量。自动化包括对安全事件的自动检测、响应以及修复流程,它能够帮助企业在面临海量安全事件时,更快地进行响应和处理。 总结而言,互联网企业的安全运维实践需要在充分理解业务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安全架构,实施安全策略,并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安全运维中,从而保障企业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2025-10-14 22:57:29 548KB
1
互联网金融业务合规指引是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旨在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互联网金融业务合法合规,防止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指引通常会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 用户信息保护。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通常涉及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和财务数据,合规指引会强调对用户信息的保护,明确企业和机构在信息采集、存储、使用、传输等环节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2. 合规经营。指引会明确企业应当遵守的金融法规和监管政策,如对资金来源和使用去向的监管、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措施等,确保金融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风险管理。合规指引会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通过科学的方法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保障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4. 客户权益保护。合规指引要求企业明确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保障客户了解产品和服务的风险,做出理性的投资选择。 5. 遵守反垄断法。互联网金融企业需遵守市场竞争规则,不得通过不正当手段进行市场垄断,例如价格操纵、排除或限制竞争、市场分割等行为。 6. 广告宣传。合规指引对于金融产品的宣传和广告发布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企业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夸大产品收益或隐瞒潜在风险,避免误导消费者。 7. 技术安全和创新。合规指引也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鼓励金融创新,同时要求企业加强技术安全防护,防止技术故障、网络攻击等风险。 8. 跨境业务。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合规指引将阐述在跨境支付、结算等方面应遵循的国际规则和合作框架。 由于提供的文件内容被技术手段扫描识别,可能会存在不完整或识别错误的问题。不过,可以推断上述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合规指引的主要部分,而且也反映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操作流程、风险控制、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合规要求。 面对金融行业的复杂性和快速发展,合规指引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操作的规范,还有助于监管机构有效执行监管职责,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
2025-10-12 17:39:45 322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