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电系统的产生、发展-微小机械设计文档

上传者: 42207707 | 上传时间: 2022-06-18 17:26:50 | 文件大小: 2.17MB | 文件类型: PPT
微机电系统的产生、发展 起源:微机电系统的起源与集成电路和固态传感器的发展密切相关。1947年科研工作者首先发明了晶体管,而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研制导致了微电子技术的产生,并使硅成为最为重要的微电子材料,也为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照相制版; 1951年,布劳恩影空板(美,RCA公司)-用于光制造工程领域; 1954年,史密斯--半导体压阻效应; 1958年,硅单晶半导体应变片; 1962年,结晶各向异性腐蚀技术; 1963年,半导体压力计(日本丰田研究所); 1967年,振动栅极晶体管(美,Westinghouse公司)-利用牺牲层腐蚀方法; 1968年,阳极键合(美,Mallory公司); 1969年,杂志浓度依存性腐蚀; 1970年,出现硅微小电极; 1973年,导管用硅压力传感器(斯坦福大学);离子敏场效应管(日本,东北大学);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日等国先后以压阻效应为基础研制出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应用扩散、研磨等工艺; 1975年,集成化气体色谱仪(斯坦福大学)-传感器和执行器; 1979年,集成化压力传感器(美,密歇根大学)-传感器和电路;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Kulite压力传感器公司首先通过光刻、腐蚀、静电键合技术,制成扩散硅压力传感器膜片;由于尺度可控制在微米级,同时,采用硅的深腐蚀和整体键合实现的,该方法被称为体微机械加工(Bulk Micromachining)技术。 1981年,水晶微机械(日本,横河电机); 1986年,LIGA工艺(原西德原子力研究所)-高深宽比微细加工技术; 1986年,硅伺服型加速度传感器(瑞士,CSEM);集成微流量控制器(日本,东北大学)-闭环集成控制;

文件下载

评论信息

免责申明

【只为小站】的资源来自网友分享,仅供学习研究,请务必在下载后24小时内给予删除,不得用于其他任何用途,否则后果自负。基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只为小站】 无法对用户传输的作品、信息、内容的权属或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权、有效性等进行实质审查;无论 【只为小站】 经营者是否已进行审查,用户均应自行承担因其传输的作品、信息、内容而可能或已经产生的侵权或权属纠纷等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基于网友分享,根据中国法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之规定,若资源存在侵权或相关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人员,zhiweidada#qq.com,请把#换成@,本站将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配合,做到及时反馈和处理。关于更多版权及免责申明参见 版权及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