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42124357
|
上传时间: 2025-09-06 14:20:35
|
文件大小: 2.11MB
|
文件类型: PDF
在Simulink仿真模型中,一般采用传递函数来仿真,往往通过具体的传递函数去设计控制器,如调节PI控制器的Kp、Ki参数等。
可是在实际工程领域中,实际系统的微分方程难得建立,通过理想的传递函数设计的控制器参数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是仿真模型的传递函数不准确导致的,那么如何得到系统准确的传递函数呢?
基于此,工程领域中常用即为系统辨识,本文主要利用“扫频”来展开讲解。
系统辨识是控制工程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从实际系统中获取数据并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Simulink中,通常使用传递函数进行仿真和控制器设计,如PI控制器的参数Kp和Ki的调整。然而,实际工程问题中,系统的微分方程很难精确建立,这可能导致基于理想传递函数设计的控制器性能不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运用系统辨识技术,特别是通过“扫频”方法来获取更准确的系统模型。
扫频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到系统中,记录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在Matlab的系统辨识工具箱中,这些数据可以用来估算系统的传递函数。具体步骤如下:
1. 设定一个假想的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例如G(s) = 1/s + 2。
2. 创建一个Simulink扫频模型,使用定步长的龙格库塔求解器(ode4)。
3. 设置输入信号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如A=5sin(2π*1*t),并保存输入和输出数据到工作空间。
4. 利用Excel拟合工具分析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
5. 在系统辨识工具箱中导入频域数据,并选择传递函数模型进行估计。
6.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传递函数的零极点数量,然后进行估计。
7. 观察估计结果,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在本例中,通过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得到了满足预期的辨识结果:G(s) = 1.16/s + 2.419,与原始假设的传递函数接近,说明辨识过程是成功的。
系统辨识技术在控制工程中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因为实际系统往往难以建立理想的数学模型。通过辨识技术,可以修正理论模型,提高控制算法在实际系统中的表现,避免仿真效果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
总结来说,系统辨识是解决实际系统建模困难的关键手段,而单点扫频是一种实用的辨识方法。通过Simulink和Matlab的系统辨识工具箱,可以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建模,提高控制器设计的精度和实用性。对于更复杂的系统,还可以考虑使用连续扫频等其他辨识技术,以获得更详尽的系统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