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实战RapidMiner工具应用第19章 电力窃漏电用户自动识别V1.pdf

上传者: 27595745 | 上传时间: 2021-08-08 13:07:17 | 文件大小: 853KB | 文件类型: PDF
19.1背景与挖掘目标 传统的防窃漏电方法主要通过定期巡检、定期校验电表、用户举报窃电等手段来发现窃电或计量装置故障。但这种方法对人的依赖性太强,抓窃查漏的目标不明确。目前很多供电局主要通过营销稽查人员、用电检查人员和计量工作人员利用计量异常报警功能和电能量数据查询功能开展用户用电情况的在线监控工作,通过采集电量异常、负荷异常、终端报警、主站报警、线损异常等信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来实时监测窃漏电情况和发现计量装置的故障。根据报警事件发生前后客户计量点有关的电流、电压、负荷数据情况等,构建基于指标加权的用电异常分析模型,实现检查客户是否存在窃电、违章用电及计量装置故障等。 以上防窃漏电的诊断方法,虽然能获得用电异常的某些信息,但由于终端误报或漏报过多,无法达到真正快速精确定位窃漏电嫌疑用户的目的,往往令稽查工作人员无所适从。而且在采用这种方法建模时,模型各输入指标权重的确定需要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明显的缺陷,所以实施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现有的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采集到各相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用电负荷数据以及用电异常等终端报警信息。异常告警信息和用电负荷数据能够反映用户的用电情况,同时稽查工作人员也会通过在线稽查系统和现场稽查来查找出窃漏电用户,并录入系统。若能通过这些数据信息提取出窃漏电用户的关键特征,构建窃漏电用户的识别模型,就能自动检查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窃漏电行为。 表 19-1给出了某企业大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15分钟,即0.25小时,可进一步计算该大用户的用电量, 表 19-2给出了该企业大用户的终端报警数据,其中与窃漏电相关的报警能较好的识别用户的窃漏电行为,表 19-3给出了某企业大用户违约、窃电处理通知书,里面记录了用户的用电类别和窃电时间。

文件下载

评论信息

免责申明

【只为小站】的资源来自网友分享,仅供学习研究,请务必在下载后24小时内给予删除,不得用于其他任何用途,否则后果自负。基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只为小站】 无法对用户传输的作品、信息、内容的权属或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权、有效性等进行实质审查;无论 【只为小站】 经营者是否已进行审查,用户均应自行承担因其传输的作品、信息、内容而可能或已经产生的侵权或权属纠纷等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基于网友分享,根据中国法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之规定,若资源存在侵权或相关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人员,zhiweidada#qq.com,请把#换成@,本站将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配合,做到及时反馈和处理。关于更多版权及免责申明参见 版权及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