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模型的MATLAB代码SOFC-EIS-ECM 用于将有效电路模型拟合到奈奎斯特图的 Matlab 代码,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需要 3 列 csv 的实验 EIS 数据作为输入。 examplerun.m 包含一些给定典型数据和最小化约束的性能和结果示例。 fit_eis_dat.m 包含数据清理、模型生成和误差计算、最小化和绘图功能。
2025-06-11 13:37:14 17KB 系统开源
1
常用运行库合集(VB+VC运行库)(32+64位) 2016.04.07 中文官方版
2025-06-11 11:47:09 18.51MB
1
这是一套四合一的即时通讯系统,前端uniapp+后端PHP,主要功能有:支持群聊、私聊、朋友圈和转账等,支持发送文字、语音、视频、图片、表情、红包等,支持消息可以撤回,支持群组设置管理员、禁言、踢人,支持设置是否可查看用户信息,支持@用户、支持发群公告等,支持扫码入群,支持设置好友备注、群名片、消息置顶、消息免打扰、邀请好友直接进群等,支持关键词屏蔽,支持消息离线推送(ios无需上架,但是签名需支持push,通过APN推送,Android需要上应用商店,否则无法实现离线推送),并且拥有代理功能,vip功能,签到功能等。APP端历史聊天记录、图片以及前端程序缓存在本地,页面秒开,支持云端同步聊天记录,断网状态页面之间也可以切换,流畅性媲美原生。附带赠送一套相同源码(四合一即时通讯APP源码)
2025-06-11 08:08:20 124.92MB uniapp android
1
创建爬虫 feapder create -s first_spider 创建后的爬虫代码如下: import feapder class FirstSpider(feapder.AirSpider): def start_requests(self): yield feapder.Request("https://www.baidu.com") def parse(self, request, response): print(respon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FirstSpider().start() 直接运行,打印如下: Thread-2|2021-02-09 14:55:11,373|request.py|get_response|line:283|DEBUG| -------------- FirstSpider.parse request for ---------------- url = http
2025-06-10 23:32:28 493KB python 爬虫
1
在IT行业中,自动化测试是提升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环节,而`Robot Framework`作为一个开源的通用自动化框架,广泛应用于软件测试领域。本资源包是专为`Robot Framework`用户准备的,包含了两个常用的浏览器驱动——`ChromeDriver`和`IEDriverServer`,用于支持对IE11和Chrome50浏览器的自动化测试。 `Robot Framework`是一个高级的通用自动化框架,它使用关键词驱动的方法,使得测试用例易于编写和理解。框架支持多种库,包括用于Web应用测试的Selenium2Library,这正是我们需要浏览器驱动的原因。 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ChromeDriver`。这是Google Chrome浏览器的官方WebDriver实现,用于与Chrome浏览器进行通信,使`Robot Framework`或任何基于Selenium的测试工具能够控制浏览器的行为。`ChromeDriver`是一个独立的可执行文件,需要与特定版本的Chrome浏览器相匹配。在这个压缩包中,提供的`chromedriver.exe`应该是与Chrome50兼容的版本。在使用时,需要将其路径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以便`Robot Framework`能够找到并启动它。 接下来,是`IEDriverServer`。这个驱动是针对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特别是这里的IE11。由于IE浏览器的特殊性,需要专门的驱动来支持自动化操作。`IEDriverServer`同样是一个独立的可执行文件,需要与IE浏览器的版本相匹配。与`ChromeDriver`一样,运行自动化测试之前,也需要将`IEDriverServer.exe`的路径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 在`Robot Framework`中使用这两个驱动进行Web测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安装`Robot Framework`和`Selenium2Library`,通常通过Python的pip工具完成。 2. 将`ChromeDriver`或`IEDriverServer.exe`的路径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 3. 在`Robot Framework`的测试套件中,导入Selenium2Library库。 4. 使用`Open Browser`关键字启动浏览器,指定浏览器类型(如Chrome或IE)和目标URL。 5. 使用其他的Selenium2Library关键词,如`Click Element`、`Input Text`等,执行实际的测试操作。 6. 测试完成后,可以使用`Close Browser`关闭浏览器。 在实际项目中,还需要注意版本兼容性问题。例如,确保`ChromeDriver`版本与Chrome浏览器版本相匹配,`IEDriverServer`与IE11版本兼容。同时,不同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 OS)可能需要不同版本的驱动,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这个资源包为`Robot Framework`的Web自动化测试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使得我们可以便捷地对IE11和Chrome50进行功能验证和回归测试,提高测试效率,确保软件的质量。对于任何涉及这两种浏览器的自动化测试项目,这个压缩包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5-06-07 13:18:19 3.18MB robot
1
锂电池管理系统是现代电池技术中的核心组件,它负责监控、保护和管理电池的运行,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本文将详细探讨锂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相关知识,重点分析V2.35版本的天邦达铁塔换电BMS智能监控管理软件以及通用上位机V1.55版本的功能特点和采集线接法。 BMS主要承担着电池监控和管理的重要职责,它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通过精确的算法对电池组进行均衡管理,以防止过充、过放和过热等现象发生。这对于保障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V2.35版本的天邦达铁塔换电BMS智能监控管理软件在BMS领域内是一个重要的更新。此软件可能提供了更高级的监控能力、改进的用户界面、增强的数据分析功能和更好的系统兼容性。它能够实时记录电池状态,通过智能算法对电池使用效率进行优化,并能通过网络远程访问,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电池状态信息。这对于换电模式下的铁塔电池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电池在频繁的充放电循环中维持性能和安全性。 除了BMS软件外,文件名中提到的“通用上位机V1.55和采集线接法”也是内容的一部分。上位机指的是与BMS配套使用的计算机程序,它通过采集线与BMS连接,可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等功能。通用上位机V1.55可能是一个优化版本,它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可能增强了用户交互体验,使得非专业人员也能轻松操作。采集线接法则是指连接BMS和上位机采集线的具体方法,正确地连接采集线是确保数据准确传输的前提。 综合来看,锂电池管理系统合集涉及的软件和硬件更新是锂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它们共同作用于电池的监测和管理,使电池的应用更加高效、安全和智能化。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广泛覆盖电动车辆、储能系统、移动设备等多个领域,对于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2025-06-04 14:33:33 11.44MB 锂电池管理系统
1
《H.264和MPEG-4视频压缩》是一本深入探讨视频编码技术的专业书籍,其中涵盖了现代视频编码标准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H.264(也称为AVC,Advanced Video Coding)和MPEG-4 Part 2。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中英文对照的阅读体验,对于学习和理解复杂的编解码概念提供了便利。 H.264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视频压缩标准,特别是在高清和超高清视频中。它的主要优势在于高压缩比和高图像质量,这得益于其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如块运动估计和补偿、熵编码、多参考帧、去块效应滤波器等。H.264标准引入了宏块的概念,将视频帧分解成可独立编码的单元,同时利用时间冗余信息进行预测编码,大大减少了数据量,从而实现了在有限带宽下传输高质量视频的目标。 MPEG-4 Part 2则是MPEG-4标准的一部分,它在90年代末期提出,相比于早期的MPEG-1和MPEG-2,MPEG-4 Part 2更加灵活,支持更多高级功能,如对象编码、形状编码、空间和时间的可伸缩性。然而,由于H.264在编码效率上的显著提升,MPEG-4 Part 2在许多应用中已被H.264取代。 本书中,作者详细解释了这两种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编码流程、宏块结构、预测模式、变换与量化、熵编码等核心步骤。对于初学者,可以通过中文部分理解基本概念,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借助英文原文深化理解。对于从事编解码工作的专业人士,这本书则提供了一种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资源。 文件列表中的《h.264和mpeg-4视频压缩--欧阳合译.pdf》和《H.264和MPEG-4视频压缩.pdf》分别是中英文版的电子书,可以方便读者根据自身语言能力选择合适的版本,或者结合两版进行深度学习。通过阅读和实践,读者可以掌握视频压缩的基本理论,理解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知识。 《H.264和MPEG-4视频压缩》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视频编码技术教程,无论你是初入此领域的学生,还是正在寻找提升技能的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中受益匪浅。通过深入学习,你将能够理解和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视频编码,为视频通信、流媒体服务、数字电视等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5-06-04 09:14:43 36.36MB 编解码 H264
1
根据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普遍认为其沉降过程近似为反"S"形曲线。为了研究软土地基沉降过程以及预测最终的沉降量,本文运用这一结论,综合考虑了软土地基沉降的阶段性发展与生物成长模型的数学性质,选用了适应性较高的Weibull成长曲线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在处理岩土类多参数以及非线性问题上的独特优势,通过对3个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软土地基所选工程实例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软土地基经过加载后其沉降发展一般会经历一个类似于生物成长规律的发生、发展、逐步稳定的三个阶段,且反"S"形的成长模型能够反映其沉降的阶段性;采用Weibull模型能够根据反弯点的位置来判断对应时刻所处的沉降阶段,有利于控制施工以及加载过程;运用遗传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非线性岩土工程反分析问题,以残差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根据残差值分析可知,用遗传算法得到的Weibull软土地基沉降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1
Nuclei是一款强大的漏洞扫描与自动化安全测试工具,以其高效、灵活的POC(漏洞验证)模板体系深受安全从业者喜爱。本合集汇总了超过12万条最新、最全面的Nuclei POC模板,涵盖Web应用、网络设备、API接口、CMS框架、云服务等多领域的漏洞验证,支持快速定位和验证已知漏洞。通过这些高质量的POC模板,用户可以极大地提升漏洞扫描效率,降低手工验证成本,快速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该合集适合安全团队、红队成员及渗透测试人员使用,为安全测试提供坚实技术支持。 Nuclei作为一款高效灵活的漏洞扫描与自动化安全测试工具,其强大的POC(漏洞验证)模板体系在安全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OC模板,顾名思义,是一套针对特定漏洞的验证方案,它能够帮助安全从业者快速定位和验证已知漏洞。Nuclei的POC模板体系不仅高效,还具有极高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安全测试场景的需求。 在本合集中,共计收录了超过12万条最新的POC模板,覆盖范围广泛,包括Web应用、网络设备、API接口、CMS框架、云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漏洞验证。这些模板为安全团队、红队成员、以及渗透测试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 使用这些高质量的POC模板,用户不仅能够提升漏洞扫描的效率,而且还能大幅度降低手工验证漏洞所需的成本。在安全测试的过程中,手工验证每一个潜在漏洞是非常耗时且容易出错的,而Nuclei提供的POC模板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能够大幅度减少人工操作,从而提升整个安全测试的准确性与效率。 对于安全团队来说,Nuclei的POC模板合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它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快速建立起一套全面的安全测试方案,而且由于其模板的广泛覆盖性,即便是面对新出现的漏洞类型,安全团队也能迅速做出反应,进行有效的漏洞扫描和验证。同时,这些模板的使用也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漏洞,从而在未来的安全测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红队成员在进行攻防演练时,同样需要面对众多潜在的安全威胁。Nuclei的POC模板合集能够为红队成员提供快速准确的漏洞验证手段,帮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发现系统的安全隐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演练的效率,还能够确保演练结果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发现真正需要关注的安全问题。 对于渗透测试人员而言,Nuclei的POC模板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进行渗透测试的过程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因素。有了这些模板,测试人员可以迅速定位到那些可能存在漏洞的系统组件,从而有选择性地进行深入测试。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渗透测试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在给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覆盖更多测试点,从而确保测试结果的全面性。 Nuclei POC 12W+合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模板集合,它代表了现代安全测试的一种高效、自动化的工作方式。通过这些模板,安全从业者可以更加轻松地应对日常安全测试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对安全威胁的响应能力,为企业的网络安全保驾护航。无论是安全团队、红队成员,还是渗透测试人员,都可以在这个合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2025-05-29 21:47:21 466B 漏洞扫描 渗透测试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锁相环(PLL)的MATLAB和Simulink仿真方法,涵盖三个主要方面:相位噪声拟合、稳定性和小数分频建模。首先,作者分享了多个版本的相位噪声拟合仿真代码,展示了如何将实测数据应用于经典三阶PLL模型中,确保拟合精度。其次,通过绘制伯德图进行稳定性分析,强调了环路带宽和相位裕度的重要性。最后,针对2.4GHz的小数分频PLL,利用Simulink实现了Delta-Sigma调制器配置,讨论了过采样率和电荷泵电流对性能的影响。所有代码均经过实际项目验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适合人群:从事射频电路设计、通信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需要深入了解PLL特性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PLL相位噪声建模的方法和技术细节;②学会通过伯德图评估PLL系统的稳定性;③熟悉小数分频PLL的设计与优化技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和模型不仅适用于理论研究,还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建议读者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参数,以获得最佳仿真效果。
2025-05-29 18:19:53 727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