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做算法的对比实验,发现写纯.m文件有点麻烦,毕竟我不深入原理,于是用MATLAB/SIMULINK自带的MPC controller模块,真是太节省时间了。MPC需4个模块: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预测模型、优化算法以及矫正反馈。使用自带的MPC control模块的话,只需要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就行了。下面用一个实例进行演示。 matlab程序(含simulink和.m程序),完整运行
2024-09-24 14:35:37 17KB matlab MPC simulink 模型预测
1
**磁滞模型** 磁滞模型是研究磁性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磁化过程的重要理论工具。这个模型由Leo M. Presiach于1935年提出,它以数学方式描述了磁性材料的磁化状态如何随着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反复磁化过程中的非线性行为。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模型被广泛用于模拟和预测磁性器件的性能,如磁存储设备、电磁铁、磁传感器等。 磁滞回线是磁滞现象的基本表现,它是磁化强度(M)与磁场强度(H)的关系曲线。在增加磁场时,材料会被磁化,然后在减少磁场时,材料不会完全回到初始状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线,这就是磁滞回线。Presiach模型通过一系列的微观磁化状态来描述这种现象,每个状态都有其对应的磁场强度和磁化强度。 **Presiach模型的原理** Presiach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磁化过程视为无数个微小磁矩的集合。每个微小磁矩都有一个临界磁场值,称为磁化阈值。当磁场强度超过这个阈值时,该磁矩会翻转。模型通过一个二维平面表示,即磁场强度H作为X轴,磁化强度M作为Y轴,形成了所谓的“ Preisach平面”。 在该平面上,每个微小磁矩对应一个单位面积。随着磁场强度的变化,这些面积的贡献共同决定了总的磁化强度。当磁场增加时,更多的磁矩翻转,使得磁化强度增加;反之,当磁场减小时,部分磁矩会反转回来,导致磁化强度下降。这种动态过程形成了复杂的磁滞回线。 **Matlab实现** `preisach-model-matlab-code.m` 文件很可能包含了用Matlab编程语言实现的Presiach模型算法。Matlab是一种强大的数值计算和数据可视化工具,非常适合处理这种涉及大量计算的问题。该代码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参数设置**:定义微观磁化状态的分布,包括磁化阈值和相应的权重。 2. **磁场循环**:模拟磁场强度从负值到正值再到负值的循环变化。 3. **磁化状态更新**:根据当前磁场强度,计算哪些磁矩会翻转,并更新总磁化强度。 4. **结果绘制**:绘制出磁滞回线,展示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理解并掌握Presiach磁滞模型的Matlab实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分析和预测磁性材料的行为,优化设计磁性器件,并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还可以与其他磁学模型结合,如Jiles-Atherton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同时,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磁性材料,从而增强模型的普适性。
2024-09-23 09:23:00 758B
1
一比一的SUBOFF模型STEP格式,可以用于starccm、open foam fluent等流体仿真以及教学示例。
2024-09-22 13:11:47 1.04MB
1
NL-LinkNet与D-LinkNet是两种深度学习网络架构,专门用于图像分割任务,特别是针对卫星道路图像的分割。这两个模型是LinkNet的扩展版本,LinkNet本身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轻量级网络,设计用于解决语义分割问题,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上。 NL-LinkNet(Nested LinkNet)引入了嵌套结构,通过在LinkNet的基础架构中增加层次深度,提高了模型的表达能力,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和分割图像中的复杂特征。这种嵌套设计使得模型能够在保持计算效率的同时,提升分割精度。 D-LinkNet(Depthwise-LinkNet)则是在LinkNet基础上引入了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这种卷积方式将传统的卷积操作分解为深度卷积和逐点卷积两步,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同时保持了模型的性能。D-LinkNet因此在计算效率和性能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 在提供的压缩包文件中,我们看到以下几个关键文件: 1. `README.md`:这是项目或库的说明文档,通常包含使用指南、安装步骤、模型细节等信息。 2. `data.py`:处理数据集的脚本,可能包括数据加载、预处理、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等功能。 3. `eval.py`:评估模型性能的脚本,它会运行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计算如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等指标。 4. `segment.py`:可能用于图像分割的主程序,其中包含了模型的前向传播和后处理步骤。 5. `framework.py`:定义了模型框架,可能包括网络架构、损失函数和优化器等。 6. `train.py`:模型训练的脚本,负责设置超参数、初始化模型、训练循环等。 7. `loss.py`:定义了损失函数,如交叉熵损失、 Dice 损失等,这些是衡量模型预测与真实标签差异的关键。 8. `requirements.txt`:列出项目所需的Python库及其版本,确保环境一致性。 9. `networks`:可能包含NL-LinkNet和D-LinkNet的具体实现代码。 10. `weights`:预训练模型的权重文件,可以直接加载到模型中,避免从头开始训练。 这些文件的组合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深度学习模型应用环境,用户可以使用这些代码进行模型的加载、训练、评估和预测。由于没有提供具体的数据集,用户需要自行准备卫星道路图像数据集才能运行这个模型。对于遥感图像分割,通常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归一化、裁剪、重采样等,以适应模型的输入要求。 NL-LinkNet和D-LinkNet是针对遥感图像道路分割的高效模型,结合提供的代码和权重,研究者或开发者可以快速进行模型的验证和应用,进一步改进或扩展模型以适应不同的遥感图像分析需求。
2024-09-21 22:40:57 188.96MB 网络 网络
1
智能电网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它涉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力技术融合到传统的电网中,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智能电网的目标是提升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特别是在多种能源发电、调度以及高效利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多种能源发电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在智能电网中,多种能源发电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是核心内容。所谓多目标优化,指的是在考虑多个目标函数的同时,寻求这些目标之间的最优平衡。在电力系统中,这些目标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最小化火电机组的煤耗、水电机组的用水量、电网的网损以及降低风电场的危险等级等。通过构建这种模型,可以全面评估发电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系统的经济性,从而在保证电力供应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2. 仿水循环粒子群算法 为了有效解决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复杂性和求解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仿水循环粒子群算法。这是一种启发式算法,借鉴了自然界水循环机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随机算法在面对复杂优化问题时耗时长和难以收敛到全局最优解的问题。仿水循环粒子群算法利用了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如蒸发、降水、径流等,将这些现象转化为算法中的粒子运动规则,通过模仿水循环的方式迭代搜索最优解。 3. 风电机组出力的不确定模型 在智能电网的多种能源发电中,风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发电量受到风速随机性的影响,导致风电机组的出力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文采用了随机机会约束规划理论,建立了一个能够描述风速随机分布特性的风电机组出力不确定模型。该模型通过机会约束规划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等价形式,使得调度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4. 案例分析与验证 为验证所提出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和仿水循环粒子群算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研究以一个包含10个燃煤电厂、8个水电站和2个风电场的区域电力系统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可以分析模型对电网的适应性,并评估仿水循环粒子群算法在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可行性与效率。 关键词解释: - 智能电网:指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电网相结合,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环节。 - 多种能源发电:指在一个电力系统中同时或相继使用不同类型的发电方式,包括火电、水电、风电等。 - 多目标优化调度:是针对电力系统中的多个相互冲突的优化目标,同时进行优化以寻求各个目标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 仿水循环粒子群算法:一种基于自然水循环现象的新型优化算法,用于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 本文介绍的智能电网多种能源发电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及其仿水循环粒子群算法,不仅在理论上构建了一个高效、节能、环保的电力调度模型,而且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算法的不断创新,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提升智能电网的性能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2024-09-21 13:01:54 533KB 首发论文
1
基于CNN-LSTM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使用的是UNSW-NB15数据集,代码包含实验预处理,混淆矩阵输出,使用分成K折交叉验证,实验采用多分类,取得良好的效果。 Loss: 0.05813377723097801 Accuracy: 0.9769517183303833 Precision: 0.9889464676380157 Recall: 0.9685648381710052
2024-09-20 20:56:16 397KB lstm jupyter
1
两相流模型-fluent案例共101mb,包括case ,mesh ,data,详情请看内容,运行时确保路径中无中文,使用最新版ansys运行。
2024-09-20 14:36:33 49.86MB fluent
1
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工业大模型在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大模型与小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共存现状,并提出了三种主要的构建模式。报告还详细描述了大模型在工业全链条中的应用探索,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产品和服务智能化。最后,报告指出了工业大模型面临的数据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挑战,并展望了技术进步如何进一步加速大模型在工业中的应用。 ### 工业大模型应用报告知识点总结 #### 1. 大模型为工业智能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1.1. 大模型开启人工智能应用新时代**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逐渐成为推动各行各业智能化进程的关键力量。在工业领域,大模型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解决传统小模型难以应对的复杂问题,从而开启了人工智能在工业应用中的新时代。 **1.2. 大模型有望成为驱动工业智能化的引擎** 大模型不仅能够提高工业流程的效率,还能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大量工业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大模型能够发现隐藏的规律和模式,帮助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实现智能化升级。例如,在研发设计阶段,大模型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来优化设计方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大模型能够实时监控生产线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减少停机时间。 **1.3. 大模型应用落地需要深度适配工业场景** 尽管大模型在理论上拥有巨大潜力,但要将其成功应用于实际工业场景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这需要对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有深刻理解,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因此,大模型的应用往往需要与领域专家紧密合作,通过不断迭代优化来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2. 大模型和小模型在工业领域将长期并存且分别呈现 U 型和倒 U 型分布态势 **2.1. 以判别式 AI 为主的小模型应用呈现倒 U 型分布** 在工业领域,小模型通常用于处理特定任务或特定类型的决策问题,如设备故障检测等。这类模型因其计算效率高、易于部署的特点,在某些场景下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小模型的应用范围可能会逐渐缩小,但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会在某些特定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2. 以生成式 AI 为主的大模型应用呈现 U 型分布** 与小模型相比,大模型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问题,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它们通常被用于需要高度创新性和灵活性的任务中,比如智能设计、预测性维护等。随着时间的发展,预计大模型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加,特别是在那些对智能化要求较高的工业领域。然而,考虑到实施成本和技术门槛等因素,大模型的应用初期可能会相对较少,但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应用范围将会显著扩大。 **2.3. 大模型与小模型将长期共存并相互融合** 大模型和小模型各有优势,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将在不同场景下共存,并可能通过某种方式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工业智能化的发展。 #### 3. 工业大模型应用的三种构建模式 **3.1. 模式一:预训练工业大模型** 预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模型初始化方法,它通过在大规模通用数据集上预先训练模型,然后再针对具体任务进行微调。在工业领域,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尤其是在数据量有限的情况下。 **3.2. 模式二:微调** 微调是指在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特定任务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过程。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预训练模型的通用特征提取能力,同时又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业场景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模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3. 模式三:检索增强生成** 对于某些需要高度创造性的任务,如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等,仅依赖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结合了检索技术和生成式模型的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为复杂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4. 三种模式综合应用推动工业大模型落地**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结合以上三种模式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工业场景灵活选择合适的构建策略。例如,在产品设计阶段,可以先利用预训练模型快速获取通用的设计理念,再通过微调来适应特定的产品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则可以采用检索增强生成的方法来提高工艺流程的创新性和效率。 #### 4. 大模型应用探索覆盖工业全链条 **4.1. 大模型通过优化设计过程提高研发效率** 在产品研发阶段,大模型能够通过模拟仿真等多种手段,帮助工程师快速筛选出最优设计方案,有效缩短产品从概念到市场的周期。此外,通过集成多学科知识和跨领域经验,大模型还能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2. 大模型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在生产制造环节,大模型可以实现对生产线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和生产瓶颈。此外,大模型还能通过预测性维护技术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4.3. 大模型支持经营管理决策** 除了生产层面外,大模型还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通过对市场趋势、客户需求等外部环境的精准分析,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竞争力。 **4.4. 产品和服务智能化** 大模型还能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升级。通过整合用户反馈和市场数据,大模型能够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和服务体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客户忠诚度。 #### 结论 大模型在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应用层面来看,大模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其潜力,还需要克服数据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方面的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大模型将在未来的工业智能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09-20 14:02:19 4.98MB
1
AVL Cruise是一款强大的汽车动力系统仿真工具,专用于评估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它在汽车行业的研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车辆传动系统和发动机的设计与优化上。这款软件通过精确的数学模型,使得工程师能够在实际制造之前对车辆的性能进行预测和调整,从而提高效率并减少实验成本。 在“avl-Cruise自学教程(有两个整车实例教程)”中,用户可以深入学习如何使用AVL Cruise进行整车模型的构建和仿真。教程首先会介绍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功能,包括如何导入和编辑不同的组件模型,如发动机、变速器、驱动轴等。接着,会详细阐述前驱车(自动挡)的实例,这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模型建立**:创建车辆的基本架构,包括车身、底盘、动力总成等,同时设置各个部分的物理属性,如质量、惯量、几何尺寸等。 2. **发动机模型**:构建发动机模型,包括气缸数量、排量、燃烧特性等,同时设定燃油喷射和点火系统参数。 3. **传动系统模型**:设计变速器的换挡规律,配置离合器和差速器的工作特性,确保动力流畅传递。 4. **驾驶循环**:定义车辆的行驶工况,如UDC(Urban Dynamometer Cycle)或FTP(Federal Test Procedure)等,模拟真实路况下的驾驶行为。 5. **仿真设置**:设定仿真时间、步长等参数,确保计算精度和效率。 6. **仿真运行与结果分析**:执行仿真过程,观察并分析输出的性能指标,如燃油消耗、排放物浓度、速度曲线等。 7. **优化调整**:根据仿真结果对模型进行迭代优化,例如调整发动机控制策略、改善传动效率,以实现更好的性能。 这个自学教程包含了一个完整的实例,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实践机会。通过逐步跟随教程,不仅可以掌握AVL Cruise的基本操作,还能了解汽车动力系统仿真中的关键概念和技术。同时,"说明.txt"文件可能提供了关于如何使用和理解教程的额外指导,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AVL Cruise自学教程是一个全面且实用的学习资源,对于想进入汽车仿真领域或提升现有技能的专业人士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料。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你可以掌握汽车性能仿真技术,为你的职业生涯打开新的可能性。
2024-09-20 10:17:15 4.46MB Cruise 汽车仿真 整车模型 自学文档
1
相关博文请查看: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044411/article/details/107969423,本视频为博主上传的,此博文的配套仿真视频
2024-09-19 13:59:55 3.97MB MPC 无人驾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