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双线偏振雷达观测资料识别冰雹区的方法分析
2022-01-06 17:50:53 596KB 双线偏振雷达 识别 冰雹
1
大学物理第6章-光的偏振.ppt
2022-01-03 13:04:22 1.34MB 教学
构造了带有SESAM作为无源锁模器的光纤激光器,用于获得带有Kelly边带的矢量孤子。 对边带特性的分析表明,在从前缘到后缘的整个脉冲频谱轮廓中,偏振态是不均匀的。 为了获得具有均匀偏振态的矢量孤子,提出了偏振滤波效应。 结果表明,在通过掺入激光腔的偏振器进行偏振滤波的过程中,矢量孤子的光谱宽度逐渐变宽,脉冲功率降低。 发现在最大光谱宽度和最小脉冲功率下,产生具有均匀偏振态的矢量孤子。
2021-12-31 10:02:51 541KB vector soliton; fibre laser;
1
用matlab生成谐波代码根据未校准的单眼偏振图像进行线性深度估计 这是我们ECCV 2016论文“根据未校准的单眼偏振图像进行线性深度估计”的Matlab实现。 它还包括偏振图像分解(线性和非线性优化)的实现,两种从偏振形状比较的方法,简单的最小二乘表面积分方法(支持前景蒙版)和用于像素级镜面标记的基本方法。 注意:我正在清理代码并将其添加到存储库中。 我将继续更新已上传内容的列表。 到目前为止包含的内容: 比较方法 最小二乘积分器 极化图像分解 漫射偏振模型(偏振度到天顶角) 光源估算 极化高度 仍要添加: 镜面模型,镜面标签 边界先验(计算边界方位角和权重) 样本数据集 用于生成综合数据集和评估的代码 上传代码时,我将添加文档和演示脚本。 极化图像分解 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将捕获的图像转换为3通道偏振图像。 执行此功能的是PolarisationImage.m。 输入为: images-3D数组,其中包含捕获的图像大小,这些图像的大小为cols by nimages angles-包含偏振器角度的长度为n的图像的矢量(我使用一个坐标系,其中偏振器角度是从向上的垂直轴测量的,如果从
2021-12-29 20:47:17 19.4MB 系统开源
1
对非保偏光纤放大器进行偏振控制是获得高功率线偏振光纤激光输出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光纤放大器偏振控制的原理, 对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的偏振控制进行了理论仿真, 分析了算法性能评价函数、扰动电压分布类型、增益步进、扰动幅度等参数对偏振控制效果的影响。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逻辑阵列(FPGA)执行SPGD算法, 控制输出光的偏振态, 获得了消光比大于11 dB的激光输出。
2021-12-18 17:34:36 5.46MB 光纤光学 偏振控制 非保偏 消光比
1
计算广的偏振态信息,通过运行程序,很容易求出大气的参数就距离
2021-12-15 16:33:07 41KB 偏振
1
设计了一种基于栅状结构石墨烯超材料的电控器件,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太赫兹波偏振调制特性。结果表明:在0.1~2.0 THz的宽波段内, 平行于条带的偏振太赫兹波(TE)响应由石墨烯的Drude电导决定, 表现出强的均匀调制; 垂直于条带的偏振太赫兹波(TM)受石墨烯中等离子体效应的影响而基本透明。加栅压提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可以增强TE的衰减, 并使TM的等离子体峰蓝移; 石墨烯的面积占比越高, 器件的响应越强; 增大条带宽度会引起等离子体峰红移; 增加石墨烯层数可以使器件的偏振度进一步提高。以2 μm为周期, 条带宽为1.5 μm的6层石墨烯器件的可调偏振度在费米能级为0.8 eV时可以达到0.89。该工作为新型太赫兹偏振调制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2021-12-04 21:04:59 5.12MB 光电子学 调制器 太赫兹 石墨烯
1
本文详细概述了红外偏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包括各种探测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2021-11-29 09:35:16 536KB 红外偏振
1
基于小波的偏振图像融合算法及性能评价,小波变换是现如今实现推向那个融合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小波变换用于图像融合,及相关的性能评价指标。
2021-11-28 23:07:53 1.55MB 图像融合
1
基于HSI(Hue, Saturation and Intensity)颜色空间提出一种快速偏振光学去雾方法。利用HSI颜色空间中强度与颜色无关的优势,在强度通道中利用偏振光学去雾方法进行去雾处理,然后利用颜色恒常性校正方法对图像的颜色畸变进行校正。该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图像细节恢复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偏振光学去雾方法的计算效率。与目前流行的去雾方法进行对比后可知,该技术可以得到更好或者相同的实验效果,但其执行效率更高。所提出的方法在图像实时去雾和视频去雾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1-11-25 04:00:54 5.39MB 成像系统 偏振成像 图像增强 能见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