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tel-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 数据库课程设计——酒店信息管理系统,一人四天的工作量,使用了PyQt5、Python3.9与MySQ8.0.29 ## 功能设计 目前设计了4个功能【客房管理、员工管理、报表管理、修改密码】,是一个人做课设的正常工作量 ## 依赖库 * pyqt5:可视化展示 * pymysql:python3与mysql连接 * matplotlib:用于生成报表 * xlwt:用于将数据写入excel 以上使用pip安装即可
2025-02-21 10:39:29 8.32MB python mysql
1
由一系列的练习组成,使学习者循序渐进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特别是通用的空间查询、分析功能。内容包括:空间、属性信息查询,专题地图显示,地图输出,邻近分析,叠合分析,网络分析,空间插值,考虑成本的空间距离,不规则三角网的应用,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输入、编辑、转换、维护,元数据查询,等等,涉及矢量、栅格、TIN三种数据模型,最后有综合应用帮助学习者加深理解,还涉及软件的二次应用开发。
2025-02-21 10:28:44 74.32MB 课程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1
Chrome浏览器是一款广受欢迎的网页浏览工具,由谷歌公司开发并维护。在某些情况下,当用户试图卸载并重新安装Chrome时,可能会遇到问题,因为旧的注册表信息可能仍然存在,导致新版本无法正常安装或者运行。这时,使用“彻底删除Chrome注册表信息脚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注册表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数据库,存储了系统和应用程序的配置信息。在Chrome的使用过程中,它会在注册表中留下各种设置和痕迹,如扩展、首选项、更新信息等。当卸载Chrome时,通常的卸载程序不会完全清除这些注册表项,以防止误删其他依赖这些信息的程序。然而,这可能导致新版本的Chrome安装冲突或功能异常。 "remove.reg"文件是一个Windows注册表编辑器文件,用于导入到系统的注册表编辑器中。这个脚本通常包含了专门设计用来清理与Chrome相关的注册表键值的命令。导入该脚本前,用户应该备份现有的注册表,以防意外情况发生,因为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系统不稳定。 在使用“彻底删除Chrome注册表信息脚本”之前,用户需要确保电脑上已经卸载了Chrome浏览器。然后,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使用此脚本: 1. 右键点击“remove.reg”文件,选择“合并”或“导入”,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2. 系统会弹出警告对话框,确认是否要将信息添加到注册表,点击“是”继续。 3. 完成后,重启电脑使更改生效。 4. 之后,用户可以尝试重新安装Chrome浏览器,看看问题是否已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种脚本能有效地清理Chrome的注册表残留,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有些用户可能有特定的配置或插件,需要手动处理。此外,不正确的注册表清理可能导致其他软件出现问题,因此,非专业人员谨慎操作。 "彻底删除Chrome注册表信息脚本"是解决Chrome安装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特别是当常规卸载方法无效时。但使用此类工具时需谨慎,确保理解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了解注册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注册表文件,用户可以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更有效地解决。
2025-01-27 22:39:05 604B chrome 谷歌浏览器
1
收录了全球范围内的基站信息,可通过 mcc,mnc,lac,cellid 信息获取基站定位,用于实现基于基站的定位能力。 (说明:收录的国内基站数目前还不太全)
2025-01-11 16:27:31 112.72MB
1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开发人员可以使用Performance Data Helper(Pdh)库来监控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如磁盘使用情况、网络流量、IO读写速率以及CPU使用率等。Pdh是一个强大的API,允许C++程序员,尤其是使用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框架的开发者,以编程方式获取这些关键信息。本项目名为"ServerMonitor",显然它是一个用于实时监控服务器性能的应用程序。 我们要理解Pdh的基本用法。Pdh API提供了`PdhOpenQuery`函数来创建一个查询对象,它是收集性能数据的基础。接着,我们可以使用`PdhAddCounter`添加我们感兴趣的计数器,比如"\PhysicalDisk(_Total)\% Disk Time"来获取所有磁盘的平均使用时间,或者"\Network Interface(*)\Bytes Total/Sec"来监控网络接口的总流量。每个计数器都代表一个特定的性能指标。 对于磁盘性能监控,Pdh可以提供如"\LogicalDisk(_Total)\% Disk Time"(磁盘时间百分比)、"\LogicalDisk(_Total)\% Disk Read Time"和"\LogicalDisk(_Total)\% Disk Write Time"(分别表示读写时间百分比)等计数器,这些都能反映出磁盘的繁忙程度。同时,"\LogicalDisk(_Total)\Current Disk Queue Length"(当前磁盘队列长度)也能反映磁盘I/O请求的等待情况。 网络流量的监控则依赖于"\Network Interface(*)\Bytes Total/Sec"(每秒传输的字节数)和"\Network Interface(*)\Packets/sec"(每秒传输的数据包数)等计数器,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上传和下载的速率。 CPU使用率的监控通常使用"\Processor(_Total)\% Processor Time"计数器,它表示处理器在执行非空闲线程时花费的时间比例。 在MFC环境中,可以创建一个定时器类,定期调用`PdhCollectQueryData`来更新性能数据,然后使用`PdhGetFormattedCounterValue`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读的格式。开发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处理`PdhValidatePath`和`PdhValidateCounter`返回的错误,确保添加的计数器路径和计数器本身是有效的。 项目中的"ServerMonitor.VC.db"是Visual Studio的数据库文件,用于存储项目的一些元数据。"ServerMonitor.sln"是解决方案文件,包含了项目的配置和依赖关系。".vs"文件夹包含了Visual Studio工作区的相关设置,"x64"目录可能包含了针对64位架构的编译输出。"ServerMonitor"可能是项目源代码所在的文件夹,而"ipch"则是Intel Precompiled Header(预编译头文件)的缓存目录。 总结起来,"Windows利用Pdh读取机器的磁盘,网络,CPU等信息"这个项目利用了Pdh API,结合C++和MFC,实现了对服务器性能的实时监控,提供了对磁盘使用、网络流量和CPU利用率等关键指标的可视化展示。开发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定制化监控需求,比如添加报警机制或生成性能报告。
2025-01-10 17:35:47 88.75MB 网络流量 IO读写速率
1
很多人为了要查局域网配置很苦恼,有了它 大多数工作可以很轻松
2025-01-10 14:05:56 4.12MB
1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性能设计》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优化其性能。这门课程由知名计算机科学家William Stalling撰写,并在东南大学信息学院进行讲授,由金石教授制作成PPT形式的课件供学生学习。下面将对这一领域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系统。理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分析和设计高性能计算机至关重要。 2. CPU(中央处理器):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其内部结构包括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理解指令集架构(ISA)和微架构的区别是优化性能的关键。 3. 内存层次结构: 为了平衡速度与容量,计算机使用了内存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L1、L2、L3)、主内存和硬盘。缓存的命中率和访问时间直接影响性能,而现代处理器的预取技术则试图预测并提前加载数据。 4. 指令流水线: 通过将指令执行分解为多个阶段,指令流水线可以同时处理多条指令,提高CPU效率。理解流水线的深度、分支预测和数据冲突对性能的影响是性能设计的重点。 5. 并行计算: 随着多核和多处理器系统的普及,理解并行计算原理和并行编程模型(如OpenMP、MPI)变得至关重要。并行计算可以显著提升计算密集型任务的处理速度。 6. 性能度量: 使用性能指标如时钟周期、IPC(每周期指令数)、FLOPS(浮点运算每秒)等来评估和比较不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对于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7. 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和功率管理: 针对能耗和散热问题,现代计算机采用动态电压频率调整技术,根据负载需求改变电压和频率,实现节能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8. 计算机存储体系: 存储器层次结构从高速缓存到磁盘,每层都有其特定的访问速度和容量。了解存储设备的工作原理,如SSD和HDD的差异,有助于优化数据存取性能。 9. 输入/输出(I/O)系统: I/O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和网络接口卡等,其性能直接影响用户交互体验。I/O子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如DMA(直接内存访问)和中断处理,对于整体系统性能也非常重要。 10. 系统总线与通信协议: 系统总线负责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如PCIe、USB、Ethernet等协议。理解这些通信协议的特性可以帮助设计高效的数据传输方案。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性能设计》课程涵盖了从底层硬件到系统软件的广泛知识,旨在培养能够理解和优化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专业人才。通过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从而设计出更高效、更节能的计算机系统。
2025-01-08 20:12:43 78.47MB
1
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2023-2024第一学期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期末考试回忆版
1
【1】该资源属于项目论文,非项目源码,如需项目源码,请私信沟通,不Free。 【2】论文内容饱满,可读性强,逻辑紧密,用语专业严谨,适合对该领域的初学者、工程师、在校师生等下载使用。 【3】文章适合学习借鉴,为您的项目开发或写作提供专业知识介绍及思路,不推荐完全照抄。 【4】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可参考借鉴! 重点:鼓励大家下载后仔细研读学习,多看、多思考! ### 基于Java+Web的智慧农业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智慧农业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管理和智能化控制。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基于Java Web技术的智慧农业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 二、智慧农业背景与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地域分布广泛、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以及农作物种类繁多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农业信息收集的难度增加,难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此外,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农业信息的传输也存在较大障碍。因此,构建一套高效的信息采集系统对于提升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 三、Java Web技术概述 Java Web是一种基于Java平台的Web应用开发技术。它利用Java语言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结合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可以开发出稳定、安全、可扩展性强的Web应用程序。Java Web技术的核心包括Servlet、JSP、Spring框架等,其中Spring框架因其强大的企业级应用支持而受到广泛欢迎。 #### 四、系统设计目标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数据采集**:实现对农田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的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 2. **数据分析处理**:通过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 **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帮助他们优化种植策略。 4. **远程监控**:支持通过移动设备或计算机远程查看农田状况,便于农户随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 5. **用户友好界面**:设计简洁易用的操作界面,方便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户操作。 #### 五、系统架构设计 ##### 1. **前端展示层** 前端展示层主要负责向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采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浏览和操作系统。 ##### 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是系统的中枢,负责处理各种业务请求,如数据处理、分析等。这一层通常采用Spring框架进行开发,利用其丰富的特性来简化开发流程。 ##### 3. **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主要负责与数据库的交互,实现数据的存储与检索。可以采用MyBatis等持久化框架来简化数据库操作。 #### 六、关键技术实现 -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农田环境数据。 - **数据分析处理模块**: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 - **决策支持模块**: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利用专家系统或智能算法为农户提供种植建议。 - **远程监控模块**:利用Web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功能。 - **用户界面设计**:采用响应式设计方法,确保不同设备上都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 七、结论 基于Java Web的智慧农业信息采集系统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农业信息采集难的问题,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决策支持,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智慧农业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基于Java Web技术的智慧农业信息采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024-12-22 16:43:26 1.72MB 毕设论文 课程论文 学习资源 课程设计
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教育机构内部管理学生信息的重要软件工具。它的开发过程涉及软件工程的多个关键阶段,包括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阶段的具体内容,并对软件系统的最终实现进行深入分析。 在软件定义阶段,首先要明确项目背景。一般而言,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因在于教育机构对于高效、准确的学生数据管理的需求。系统的目标用户多为学校的行政人员或教师,他们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学生信息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同时进行成绩管理和出勤统计等。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软件定义阶段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并定义系统的使用环境和预期的用户界面。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奠定了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并确保开发出的系统能够符合用户的实际工作习惯和预期。 进入软件开发阶段,系统架构设计是首要任务。典型的系统架构可能采用B/S结构,这样的设计能让前端负责展示界面,后端处理核心逻辑,并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库的设计包括学生表、课程表、成绩表等核心表格的设计,这些设计必须能支持高效的数据检索、更新和存储。在模块划分方面,系统可能会分为用户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出勤管理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独立的功能和接口,确保模块间的协同工作。 在编码实现阶段,文档将列举系统中主要功能的实现逻辑,并强调使用的关键技术与工具。如编程语言选择、框架使用、开发工具的选取等都是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点。例如,可能使用Java、Python等现代编程语言,结合Spring、Django等流行的开发框架,以及Git等版本控制工具,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协作的高效。 测试环节是软件开发周期中确保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文档中会详细描述测试策略,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单元测试是确保每个最小可测试单元能正常工作;集成测试是检验不同模块或服务之间能否正确交互;系统测试则是模拟真实环境,测试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此外,性能测试用于评估系统在高负载下的表现,确保其在实际使用中能够稳定运行。 软件的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却也是最为长久和持续的。文档会介绍如何在系统上线后进行用户培训,帮助用户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系统。此外,问题修复和版本更新都是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故障排查是维护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定期的系统升级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的持续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性。 总而言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文档全面展示了软件工程的实践过程,对学习软件开发流程、理解系统设计原则、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无论对于开发者还是管理者而言,从中都能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深入阅读和研究这份文档,无疑能提高我们的软件工程素养,使我们在面对实际项目中的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2024-12-18 17:06:09 725KB 软件工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