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程序是由PB9.0开发的,通过调用一个dll文件(一并提供在资源包中),生成二维码的bmp图片. 支持中文,英文,复杂的全角半角等文字场景. 代码很简单,效率很高很方便. 输入参数共3个:1)需要生成二维码的字符串;2)保存到的全路径文件名,例如:D:\myQR\001.bmp; 3)精度,0-3级,0为最低,3级最高,精度越高,二维码的图片就显得越复杂一些。
2025-07-27 19:17:49 48KB
1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至关重要。C#是一种现代、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简洁的语法在开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资源包含"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描述"的中英双语版本,非常适合对技术学习和英语提升有需求的程序员。 在数据结构方面,你将学习到: 1. **数组**:最基础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同类型元素的集合。C#中的数组包括一维数组、多维数组和交错数组。 2. **链表**:线性数据结构,其中元素不是在内存中连续存储。C#中的LinkedList类提供了双向链表实现。 3. **栈**: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常用操作为push(入栈)和pop(出栈)。C#中的System.Collections.Stack类提供了栈的支持。 4. **队列**: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常用操作为enqueue(入队)和dequeue(出队)。C#中的System.Collections.Queue类实现了队列。 5. **哈希表**:通过键值对进行快速查找的数据结构。C#中的Dictionary类提供了哈希表的实现。 6. **树**:非线性数据结构,包括二叉树、平衡二叉树(如AVL树和红黑树)、B树等。C#中没有内置的树数据结构,但可以自定义实现。 7. **图**:由顶点和边构成的数据结构,用于表示关系。图的遍历算法包括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 8. **堆**: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满足堆属性(最大堆或最小堆)。C#中的PriorityQueue类提供了堆的实现。 在算法方面,你将学习到: 1. **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等,以及时间复杂度分析。 2. **查找算法**:如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 3. **动态规划**:解决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构建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原问题。 4. **贪心算法**:每次做出局部最优决策,期望达到全局最优。 5. **回溯算法**: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当前状态无法得到最优解,则退回一步,尝试其他可能的路径。 6. **分治算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分别解决后再合并结果,如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 7. **递归**:函数调用自身以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 通过阅读这个中英双语资源,你不仅可以掌握C#语言中实现这些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方法,还可以提升你的英语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国际化的编程资料。同时,这对准备面试或提高编程技能非常有帮助,因为数据结构和算法是评估开发者能力的重要标准。
2025-07-26 23:33:39 2.76MB 数据结构
1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如何通过计算机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预测。这个压缩包包含了两份关于深度学习的重要资源:一本是中文版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中文版 2017.3.15.pdf),另一本是英文原版的《deep learning.pdf》。这两本书籍都是由深度学习领域的先驱者,包括Yoshua Bengio、Ian Goodfellow和Aaron Courville等人编著的。 1. **神经网络基础**:深度学习的核心是神经网络,它是由许多个处理单元(神经元)按照一定层次结构组成的计算模型。这些神经元通过权重连接,形成多层的网络结构,每一层对输入数据进行一次转换,逐层提取特征。 2. **反向传播算法**:在训练神经网络时,反向传播算法是关键。它通过计算损失函数相对于每个参数的梯度,来更新网络中的权重,以最小化预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3.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卷积神经网络表现出色。CNN利用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并通过池化层降低数据维度,实现高效处理。 4. **循环神经网络(RNN)**:对于序列数据如文本和语音,循环神经网络可以捕获时间依赖性。RNN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记忆单元,允许信息在时间步之间流动。 5.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为了解决标准RNN在处理长序列时的梯度消失问题,提出了LSTM,它增加了门控机制,能更好地保持和遗忘长期依赖信息。 6. **生成对抗网络(GAN)**:GAN是深度学习中的创新应用,由生成器和判别器两部分组成,通过对抗性训练,可以生成逼真的新样本。 7. **深度强化学习(DRL)**:将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结合,使智能体能够通过与环境交互学习最优策略,例如在AlphaGo中击败世界围棋冠军。 8. **深度学习框架**:实现深度学习通常需要借助如TensorFlow、PyTorch或Keras等开源框架。这些框架提供了高级API,简化了模型构建和训练过程。 9. **模型优化**:深度学习模型的优化涉及超参数调整、正则化、批量归一化、学习率调度等方法,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训练速度。 10. **分布式训练**: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和复杂模型,分布式训练是必要的。通过多GPU或多节点并行计算,可以加速训练过程。 这两本书不仅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还涵盖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是初学者和专业人士深入理解深度学习的宝贵资源。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对照中文版和英文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提升英文阅读能力。
2025-07-26 23:01:27 85.9MB deep learnin
1
SAE J1752标准的第二部分,英文版本
2025-07-25 13:53:15 2.87MB 1752
1
BACnet协议,全称为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数据通信协议(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BACS) - Part 5: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是一套用于楼宇自动化和控制系统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开放标准协议。由ASHRAE(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学会)与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合作开发,并于1995年正式发布。随后,该协议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并发布为ISO 16484-5标准。BACnet协议支持多种物理媒介和网络拓扑,并允许不同的设备和系统间进行有效沟通,适用于楼宇自动化领域中的各种应用。 BACnet协议的主要优点在于其高度的互操作性,即不同厂商生产的系统和设备可以基于此协议进行无缝集成和通信。BACnet协议采用国际认可的OSI模型的层次结构,将数据通信过程分为若干层次,以提高效率和兼容性。 BACnet标准中定义了多种对象类型,如模拟输入、模拟输出、二进制输入、二进制输出、时钟、日历、趋势日志等,每种对象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和行为。此外,BACnet协议还提供了多种服务,用于读取、写入、修改这些对象的数据和属性,确保控制逻辑的实现。 为了满足楼宇自动化领域中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BACnet协议不断发展和更新。文档中提到的BS EN ISO 16484-5:2014是由C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BACnet协议的欧洲版本,其中包含了数据通信协议的相关规定。该版本接替了2012年的旧版本,确保了更先进的标准能够被采纳应用。英国标准协会(BSI)负责了该标准在英国的实施,并出版了相应的标准文本。 文档提及的ISBN号***是该标准出版物的国际标准书号,而ICS(国际分类编码系统)编码35.240.99;91.040.01;97.120则进一步指向了该标准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分类。 标准的出版还伴随着法律义务的声明,明确指出遵守英国标准并不能免除遵守任何法律义务,使用者需对标准的正确应用负责。此外,标准的出版物还包括了相关的欧洲标准、欧洲规范、欧洲标准规范等信息,并说明了该标准在英国的适用性及其法律地位。 BACnet协议作为一种楼宇自动化通信协议,不仅为楼宇自动化领域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通信解决方案,还通过不断更新,支持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其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特点对于促进不同厂商产品间的兼容性与集成性至关重要。此外,BACnet协议的应用并不限于单一国家,它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统一的数据交互标准。
2025-07-24 20:15:53 9.34MB BACnet
1
《Learning Spark》与《图解Spark核心技术与案例实战》两本书是深入了解和学习Apache Spark的重要资源,它们分别从英文和中文角度提供了丰富的Spark知识。Spark作为一个分布式计算框架,以其高效、易用和多模态处理能力在大数据处理领域备受推崇。 《Learning Spark》是Spark的官方入门教材,由Databricks的团队编写,详细介绍了Spark的核心概念和技术。这本书分为多个部分,首先讲解了Spark的基础,包括Spark架构、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以及Spark Shell的使用。接着,深入讨论了DataFrame和Dataset API,这是Spark 2.x引入的重要特性,使得数据处理更加高效且类型安全。此外,书中还涵盖了Spark SQL、Spark Streaming、MLlib(机器学习库)和GraphX(图处理)等模块,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Spark视角。 《图解Spark核心技术与案例实战》则是面向中文读者的Spark指南,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和实际案例,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Spark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书中的案例涵盖了数据处理的各个阶段,如数据加载、转换、聚合以及结果输出。书中详细解析了Spark作业的执行流程,包括Stage划分、Task调度以及 Shuffle过程,这些是理解Spark性能优化的关键。此外,书中还涉及了Spark与Hadoop、Hive等其他大数据组件的集成,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运用Spark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Spark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RDD:作为Spark的基本数据抽象,RDD提供了容错性和并行计算的能力。通过创建和操作RDD,用户可以实现分布式计算任务。 2. DataFrame和Dataset:这两种API是Spark SQL的一部分,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抽象,使得数据处理更加方便,同时也支持SQL查询。 3. Spark SQL:Spark SQL将SQL与Spark的编程模型融合,允许用户通过SQL语句或DataFrame/Dataset API来处理结构化数据。 4. Spark Streaming:Spark Streaming提供了一种处理实时数据流的方法,它将数据流划分为微批次,然后使用Spark的核心API进行处理。 5. MLlib:Spark的机器学习库,提供了各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如分类、回归、聚类和协同过滤,并支持管道和模型选择。 6. GraphX:Spark的图处理库,用于处理和分析图形数据,支持图算法的实现。 7. 性能优化:Spark支持动态资源调度、宽依赖优化、Shuffle管理、数据本地性等策略,以提高计算效率。 通过这两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系统地掌握Spark的核心概念和技术,了解如何在实践中应用Spark解决大数据问题,无论是数据分析、实时流处理还是机器学习,都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对于想要深入研究Spark的开发者,这两本书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实践指导。
2025-07-24 16:41:44 56.27MB spark 核心技术 案例实战
1
物联网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docx
2025-07-24 14:51:28 19KB
1
《Delphi IDE中英文一键切换助手:提升编程效率的秘密武器》 在软件开发领域,IDE(集成开发环境)是程序员的得力助手,它提供了一站式的代码编写、调试和测试环境。对于使用Delphi这款强大的面向对象 Pascal 编程语言的开发者来说,拥有一个便捷的IDE更是不可或缺。本文将深入探讨“Delphi IDE中英文一键切换助手”,帮助用户理解这一实用工具的功能和优势,以及如何在Delphi 10.3版本中有效利用它来提升编程效率。 Delphi IDE中英文一键切换助手,正如其名,是一款专为Delphi开发者设计的插件,旨在简化IDE的语言设置过程,使用户能够在英文和中文界面之间快速切换。这对于那些习惯于英文界面但又需要阅读中文文档或与团队成员沟通的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特别指出的是,该助手适用于Delphi 10.3的特定版本,即26.0.32429.4364,但不适用于26.0.36039.7899版本,因此在使用前需确保IDE版本的兼容性。 这个插件的核心功能在于一键切换,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改变IDE的界面语言,节省了开发者在设置菜单中寻找和修改语言选项的时间。对于频繁需要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工作的开发者来说,这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界面语言差异带来的困扰。同时,该助手还提供了会员版,可能包含更多定制化服务和优化功能,例如2018.12.10版的“D10.3 - 会员版(第二版)”。 使用Delphi IDE中英文一键切换助手,开发者可以更专注于代码编写,而不是被琐碎的界面设置分散注意力。它不仅简化了工作流程,也降低了学习新版本IDE的门槛,使得多语言环境下的协作变得更加顺畅。此外,对于初学者,能够轻松切换到熟悉的中文界面,有助于更快地理解和掌握Delphi的使用方法。 Delphi IDE中英文一键切换助手是一个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它以高效和便捷的方式解决了开发者在多语言环境下工作时面临的挑战。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老手还是初入编程的新手,都值得尝试并将其纳入你的开发工具箱,以提升你的Delphi编程体验。在不断发展的软件开发世界中,这样的小工具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2025-07-23 10:49:11 29.75MB delphi 10.3 中英文一键切换
1
### R&S频谱分析原理概述 #### 一、引言 罗德与施瓦茨(Rohde & Schwarz)作为一家领先的测试与测量设备制造商,其出版的《频谱分析基础》一书提供了深入理解频谱分析技术所需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指导。本书详细介绍了频谱分析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原理以及频谱分析仪的工作机制等内容。 #### 二、信号 ##### 2.1 时间域中的信号显示 信号在时间域中的表示是频谱分析的基础之一。通过对信号在时间域中的波形进行观察,可以直观地了解信号的基本特性,如幅度变化、周期性等。对于非周期性信号,通过时域分析能够观察到信号的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时间。 ##### 2.2 时间域与频率域之间的关系 信号的时间域和频率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时间域信号转换为频率域信号的重要数学工具。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将复杂的时间域信号分解为其频率成分,从而更容易地分析信号的频谱特征。 #### 三、频谱分析仪的配置与控制元素 ##### 3.1 傅里叶分析器(FFT 分析器) 傅里叶分析器是一种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器,它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来计算输入信号的频谱。FFT 分析器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点,适用于实时信号分析场景。FFT 分析器的主要优点包括计算速度快、处理能力强等。 ##### 3.2 按照变频原理工作的分析仪 按照变频原理工作的频谱分析仪采用的是异步检测技术。这种类型的分析仪首先将待测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参考信号进行混频,从而将待测信号的频率转换到一个固定的中频(IF)上。之后,IF 信号经过滤波和放大后被送入检测器进行处理。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于高频信号的分析,因为它可以提供较高的分辨率和动态范围。 ##### 3.3 主要设置参数 - **频率范围**:定义了频谱分析仪可以测量的最低频率和最高频率。 - **分辨率带宽(RBW)**:决定了频谱分析仪能够分辨的两个相邻信号之间的最小频率差。 - **视频带宽(VBW)**:控制着信号通过视频滤波器后的宽度,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平滑度。 - **扫描时间(Sweep Time)**:完成一次完整扫描所需的时间。 - **参考电平**:设置频谱图上的垂直刻度。 #### 四、基于变频原理的分析仪的实际实现 ##### 4.1 RF 输入部分(前端) RF 输入部分是频谱分析仪的关键组件之一,负责接收并初步处理射频信号。这部分主要包括天线接口、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等组件。LNA 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由后续电路引入的额外噪声,确保信号的质量不受损失。混频器则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到中频(IF)。 ##### 4.2 IF 信号处理 IF 信号处理是频谱分析仪的核心环节之一。在这一阶段,来自混频器的 IF 信号会经过一系列滤波、放大和检测过程。IF 信号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频谱分析仪的整体性能,尤其是分辨率和动态范围等方面。 ##### 4.3 视频电压和视频滤波器的确定 视频电压和视频滤波器的确定对于优化频谱分析结果至关重要。视频滤波器主要用于平滑 IF 信号,并去除不必要的噪声。视频电压的大小决定了最终显示的信号强度。合理设置视频电压和视频滤波器参数可以帮助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 4.4 检测器 检测器的作用是从 IF 信号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例如幅度或相位等。常见的检测器类型有峰值检测器、均值检测器等。选择合适的检测器类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来优化分析结果。 ##### 4.5 迹线处理 迹线处理是指对频谱分析仪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这一步骤包括但不限于对数据进行平滑、峰值搜索等操作。迹线处理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 4.6 参数依赖性 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频谱分析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例如: - **扫描时间、跨度、分辨率和视频带宽**:这些参数共同影响着频谱分析的速度和精确度。 - **参考电平和 RF 衰减**:合理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信号过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过载**:当输入信号超过频谱分析仪的最大输入水平时会发生过载,导致测量结果失真。 #### 五、频谱分析仪的性能特点 ##### 5.1 内在噪声 内在噪声是任何电子设备固有的特性,对于频谱分析仪而言也不例外。内在噪声水平直接影响到分析仪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降低内在噪声是提高频谱分析仪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 5.2 非线性失真 非线性失真通常是由放大器等元件引起的,会导致信号失真。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需要尽可能减少非线性失真。 ##### 5.3 相位噪声(频谱纯度) 相位噪声是衡量频谱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信号相位波动的程度。相位噪声越小,信号的质量越高。对于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应用来说,降低相位噪声至关重要。 ##### 5.4 1 dB 压缩点和最大输入电平 1 dB 压缩点是信号电平开始下降1 dB的点,而最大输入电平则是分析仪能够处理而不引起失真的最高电平。这两个参数对于评估分析仪的过载能力和线性范围非常关键。 ##### 5.5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是指分析仪能够准确测量的信号电平范围,它是评估频谱分析仪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较大的动态范围意味着可以在同一时刻测量到更大范围内的信号电平。 ##### 5.6 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是指频谱分析仪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分析仪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5.7 本振泄漏 本振泄漏是指本振信号泄露到其他频率点的现象。这是由于频谱分析仪内部的不完美造成的,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减少本振泄漏是提高分析仪性能的一个方面。 ##### 5.8 滤波器特性 滤波器特性直接影响着频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和选择性。合理设计和选择滤波器对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 5.9 频率精度 频率精度是衡量频谱分析仪能否准确测量信号频率的重要指标。频率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振荡器的稳定性、温度漂移等。 ##### 5.10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评估频谱分析仪整体性能的重要标准。测量精度不仅取决于仪器本身的性能,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 **误差成分**:误差来源多样,包括仪器本身的误差、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等。 - **总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通过对各种误差源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计算出总的测量不确定度。 - **低信噪比下的误差**:在低信噪比情况下,误差可能会显著增加,影响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 5.11 扫描时间和更新率 扫描时间和更新率对于实时监测和分析信号的变化非常重要。合理的设置可以确保在保持足够精度的同时,提高测量速度。 #### 六、常见测量与增强功能 ##### 6.1 相位噪声测量 相位噪声测量是评价信号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精确的相位噪声测量,可以评估信号源的稳定性和纯度。 - **测量程序**:相位噪声测量通常涉及设置合适的分辨率带宽、参考电平等参数。 - **分辨率带宽的选择**:适当的分辨率带宽有助于改善测量结果的分辨率。 - **动态范围**:良好的动态范围对于准确测量相位噪声至关重要。 ##### 6.2 对脉冲信号的测量 脉冲信号在许多应用领域都非常重要。对脉冲信号的精确测量不仅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信号的行为,还可以支持更高级别的系统设计。 - **基础知识**:理解脉冲信号的基本属性是进行精确测量的前提。 - **线谱与包络谱**:线谱反映了信号的周期性成分,而包络谱则展示了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 **脉冲测量的分辨率滤波器**:选择合适的分辨率滤波器对于提高脉冲信号的测量精度至关重要。 - **分析仪参数的设置**:合理设置分析仪的各项参数,可以显著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脉冲权重**:考虑脉冲权重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评估脉冲信号的能量分布。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读者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还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灵活地运用频谱分析仪解决各种复杂的信号分析问题。
2025-07-23 00:37:13 3.03MB 罗德施瓦茨
1
"软件设计师英文真题译文及答案" 软件设计师英文真题译文及答案是软件设计师考试中的一部分,涵盖了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过程)等知识点。 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是一种半形式化描述技术,用于对象导向型的软件设计。它包括三个步骤: 1. 用例建模(Use-Case Modeling):确定如何由产品得到各项计算结果,并以用例图和相关场景的方式展现出来。 2. 类建模(Class Modeling):决定了类及其属性,然后确定类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3. 动态建模(Dynamic Modeling):决定了类或每个子类的行为,并以状态图的形式进行表示。 其中,用例建模是面向对象分析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如何由产品得到各项计算结果,并以用例图和相关场景的方式展现出来。类建模是面向对象分析的第二步,它决定了类及其属性,然后确定类之间的关系和交互。动态建模是面向对象分析的第三步,它决定了类或每个子类的行为,并以状态图的形式进行表示。 而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UP)是一种软件工程过程,它捕获了现代软件开发中的许多最佳实践。RUP可以在两个维度上描述: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在时间维度上,软件生命周期被分解成多个周期,每个周期被分解成四个连续的阶段,最后以一个明确定义的结果结束。 在RUP中,.time dimension是指软件生命周期被分解成多个周期,而content dimension是指每个周期被分解成四个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包括业务建模、需求定义、分析和设计、实施和测试等。 因此,软件设计师英文真题译文及答案涵盖了面向对象分析和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软件设计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