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以PLC为控制核心的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组合开关的控制原则和技术要求,阐述了监控程序和各功能模块程序的设计方法并绘制了其流程图。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LC控制的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组合开关两个腔体内的控制系统可同时工作,也可互为备用,保证了设备工作的连续性与可靠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4-01-11 18:08:39 554KB 隔爆兼本安 组合开关
1
温度是严重影响一切电器元件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半导体器件对温度更是敏感,其所有参数定额都是以某一规定温度为前提条件的。同样散热问题也是困扰大功率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高压变频器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煤矿井下使用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高压变频器因无法在井下空调冷却房间中使用,而主要靠风冷冷却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功率变频器的散热要求,而应用水冷系统散热是解决其散热最好的方式。
2024-01-11 18:07:20 226KB 行业研究
1
提出一种基于开关型降压稳压器LM2576-ADJ和四差分比较器LM339的新型本安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设计。首先通过设计输出可调型稳压电路并对关键器件进行选型及优化,实现了输出电压的高稳定性,进而在分析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自恢复功能的新型双重过压、过流保护电路,通过减少开关器件的使用,降低了电源的内部能耗。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本安电源可实现18.5~26.0 V的宽电压输入,输出电压12 V,工作电流≤500 m A,负载效应仅为1%,电源整体效率能够达到85.7%,并能稳定可靠地运行。
2024-01-11 18:04:21 249KB 行业研究
1
机电设备综合自动化程度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智能化低压隔爆兼本安型软启动装置采用先进的微处理单元和数字控制技术,调节3组反并联可控硅的相位角控制输出电压,保证软启动器平滑可靠地驱动电动机,可以减少启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消除机械冲击和振动,满足不同大惯性负载对象控制要求,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024-01-11 18:01:52 447KB 软启动器 启动方式 本质安全型
1
基于本质安全型电源的原理及特点,提出了一种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不间断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电源主要电路的设计。该电源采用LM317可调稳压芯片实现稳压功能,具有使用方便、电路简单、变换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达到了本安标准,满足了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需求。
1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井下隔爆兼本安型直流不间断电源(UPS)供应系统。该系统用DSP实现数字控制,使用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输入交流660 V/127 V,输出12 V本安以及24 V隔爆直流电源,锂电池能持续2 h的供电,可靠性高,能满足绝大多数设备的供电要求,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防爆以及本安的场合。
2024-01-11 17:56:16 320KB 不间断电源 DSP 数字控制
1
BPJ4/5矿用隔爆兼本安型交流变频器
2024-01-11 17:53:56 38KB 行业研究
1
为了研究岩石的Ⅰ型动态断裂韧度测试方法,用大直径(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边裂纹平台圆环(edge cracked flattened ring,ECFR)砂岩试样进行径向冲击实验。分别用普通应变片和高精度裂纹扩展计2种测试元件监测试样起裂时刻和测定裂纹传播速度,比较了它们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用实验-数值结合普适函数分析测定了砂岩的动态起裂韧度和动态扩展韧度,初步探讨了动态加载率影响动态起裂韧度的原因,以及裂纹扩展速度对动态扩展韧度的影响,对ECFR试样裂纹扩展路径弯折现象也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裂纹扩展计测定比应变片更为灵敏、准确、合理。加载率在(0.74~4.48)×104MPa·m1/2/s范围内动态起裂韧度随动态加载率的增大而增大,裂纹扩展速度在(0.24~0.34)cR范围内动态扩展韧度随裂纹扩展速度的增大而提高。
1
以一种常用的矿用梁类结构的多裂纹故障诊断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裂纹迭代细化网格算法研究方法,该方法适合用来诊断多裂纹结构模型,在具体的研究中主要结合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2.0模拟多裂纹梁的不同工况,根据多裂纹迭代细化网格算法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真实的数据对比充分验证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证明此类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运用这种研究方法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4-01-11 10:49:30 285KB
1
混合RANS-LES方法用于解决前体侧面涡(FSV)与KVLCC2船体在30°漂移角和雷诺数ReLoa≈2.56e6分离的问题。 使用适当的网格研究评估DES方法的性能。 此外,还对CFD结果的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湍流能量的分辨率,瞬时和时间平均涡旋结构的预测,局部流特征,极限流线和涡流核心流的演变。 将来自风洞实验的新PIV数据与后者进行了比较。 这些结果为将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更下游的涡流相互作用以及不同湍流模型对诸如FSV的尾随涡流的适用性方面。 用[1]中提出的k-ω-SST-IDDES模型实现湍流建模,网格的单元数为6.4 M,10.5 M和17.5M。观察到时间平均涡流核心流的网格收敛。 OpenFOAM版本1806用于执行仿真,并使用snappyHexMesh构建网格。
2024-01-10 22:47:28 6.75MB 行业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