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该数据集专注于课堂上学生的行为检测,特别是针对玩手机和睡觉两种不良行为。数据集由2388张图片组成,每张图片均配有Pascal VOC格式的xml文件和YOLO格式的txt文件作为标注文件,确保了数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数据集中共包含三种标注类别:“normal”(正常)、“play phone”(玩手机)和“sleep”(睡觉),对应的标注框数量分别为20238、10795和3763,总计34796个框。所有图片和标注均由labelImg工具完成,采用矩形框标注法。; 适合人群: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人员、机器学习爱好者、高校教师及学生等。;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可用于训练和评估课堂行为识别模型,提高课堂管理效率;②适用于研究和开发基于图像的学生行为监测系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其他说明:数据集仅提供准确且合理的标注,不对由此训练出的模型或权重文件的精度作出任何保证。
2025-09-12 10:18:49 558KB 数据集 VOC格式 图像标注
1
"光伏储能与三相并离网逆变切换运行模型详解:Boost、Buck-boost双向DCDC控制、PQ与VF控制及孤岛检测自动切换技术",光伏储能+三相并离网逆变切运行模型【含笔记】 包含Boost、Buck-boost双向DCDC、并网逆变器控制、离网逆变器控制4大控制部分 光伏+boost电路应用mppt 采用电导增量法实现光能最大功率点跟踪 并网逆变采用PQ控制 离网逆变采用VF控制控制 双向dcdc储能系统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 孤岛检测,然后在并、离网之间进行自动切 波形漂亮 转过程看图说话 ,光伏储能; 三相并离网逆变切换; Boost; Buck-boost双向DCDC; MPPT; 电导增量法; PQ控制; VF控制; 双向dcdc储能系统; 孤岛检测。,光伏储能系统:四控部分与双向DCDC的并离网运行模型【含操作图解】
2025-09-11 22:53:38 667KB 数据仓库
1
光伏储能与三相并离网逆变切换运行模型:Boost、Buck-boost双向DCDC控制、PQ与VF控制策略及孤岛检测自动切换技术笔记,光伏储能+三相并离网逆变切运行模型【含笔记】 包含Boost、Buck-boost双向DCDC、并网逆变器控制、离网逆变器控制4大控制部分 光伏+boost电路应用mppt 采用电导增量法实现光能最大功率点跟踪 并网逆变采用PQ控制 离网逆变采用VF控制控制 双向dcdc储能系统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 孤岛检测,然后在并、离网之间进行自动切 波形漂亮 转过程看图说话 ,光伏储能; 三相并离网逆变切换运行模型; Boost; Buck-boost双向DCDC; MPPT; 电导增量法; PQ控制; VF控制; 双向dcdc储能系统; 孤岛检测。,"光伏储能系统:四控部分协同运行模型及MPPT最大功率追踪"
2025-09-11 22:52:08 650KB
1
光伏储能与三相并离网逆变切换运行模型:Boost、Buck-boost双向DCDC控制、PQ与VF控制策略及孤岛检测自动切换技术笔记,光伏储能与三相并离网逆变切换运行模型:Boost、Buck-boost双向DCDC控制、PQ与VF控制策略及孤岛检测切换机制介绍,光伏储能+三相并离网逆变切运行模型【含笔记】 包含Boost、Buck-boost双向DCDC、并网逆变器控制、离网逆变器控制4大控制部分 光伏+boost电路应用mppt 采用电导增量法实现光能最大功率点跟踪 并网逆变采用PQ控制 离网逆变采用VF控制控制 双向dcdc储能系统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 孤岛检测,然后在并、离网之间进行自动切 波形漂亮 转过程看图说话 ,光伏储能; 三相并离网逆变切换; Boost; Buck-boost双向DCDC; MPPT; 电导增量法; PQ控制; VF控制; 双向dcdc储能系统; 孤岛检测。,光伏储能系统:四控部分与双向DCDC的并离网运行模型【含操作图解】
2025-09-11 22:51:25 2.29MB edge
1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55b326f106a2 (最新版、最全版本)可见光/红外光双模态目标检测: C2Former在MMDetection(Cascade-RCNN)上的实现 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目标检测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双模态目标检测由于其在多种条件下的良好表现,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双模态目标检测通常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比如可见光和红外光图像的融合。这种方法能够弥补单一模态的不足,提供更为准确和鲁棒的目标检测结果。 本篇文档的主题是“可见光/红外光双模态目标检测:C2Former在MMDetection(Cascade-RCNN)上的实现”,从标题可以看出,该文档关注的是一个特定的算法C2Former在流行的开源目标检测框架MMDetection上,基于Cascade-RCNN架构的应用。MMDetection是一个由商汤科技等团队共同开发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框架,它支持多种目标检测算法,并且易于扩展。而Cascade-RCNN是单阶段目标检测网络的增强版,通过构建级联的RPN网络和检测头,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召回率。 C2Former算法可能是一种结合了深度学习和双模态信息处理的新方法,它的引入可能会进一步增强目标检测系统对不同类型输入图像的适应性和性能。文档中提到的“可见光/红外光双模态目标检测”是指利用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两种不同波段的图像数据进行目标检测。可见光图像容易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而红外图像不受光照条件限制,因此两者结合可以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提供更为稳定的目标检测性能。 在本篇文档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将C2Former算法实现于MMDetection框架中,并特别针对Cascade-RCNN架构进行了优化。这种结合能够充分利用MMDetection的强大功能和扩展性,同时借助C2Former的创新点,对双模态数据进行更有效的融合与处理。 文档还提供了一个资源下载链接,指引有兴趣的研究人员或开发者下载最新的完整版本源码。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复现相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C2Former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从文件名称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文档的命名非常直观,明确指出了“可见光红外光双模态目标检测:C2Former在MMDetection(Cascade-RCNN)上的实现”,这不仅反映了文档的主要内容,也方便了文件的管理和检索。文档可能是以文本形式对相关算法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方便读者理解和学习。 这篇文档对于目标检测领域尤其是双模态目标检测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如何在现有的成熟框架中集成新的算法,也为双模态目标检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该文档的指导,研究者们能够快速上手并参与到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中。
2025-09-11 16:56:52 400B 源码 完整源码
1
【硬盘检测工具 Victoria 知识点详解】 Victoria是一款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广泛使用的硬盘维护与诊断软件,它以其全面的功能和高效的操作性深受IT专业人士及普通用户的喜爱。此工具旨在帮助用户预防硬盘故障,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 1. **硬盘表面检测**:Victoria提供了硬盘表面扫描功能,通过读取硬盘每个扇区的数据,检查是否存在错误或损坏。这个过程可以帮助用户发现硬盘的物理坏道,防止数据丢失,并及时采取措施备份重要信息。 2. **硬盘坏道修复**:对于检测到的硬盘坏道,Victoria提供了修复功能。它可以尝试覆盖或绕过坏道,确保硬盘正常运行。然而,修复坏道需谨慎操作,以免造成更大损失,一般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3. **SMART信息察看与保存**: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是硬盘自我监控、分析和报告技术。Victoria能实时监测硬盘的SMART参数,这些参数包含了硬盘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当某项参数异常时,用户可以据此预测硬盘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4. **Cache缓存控制**:硬盘缓存是提高硬盘读写速度的关键因素。Victoria允许用户查看并调整硬盘的缓存设置,优化硬盘性能。理解并合理调整缓存策略,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整体响应速度。 5. **多型号硬盘支持**:Victoria兼容多种品牌的硬盘,包括但不限于希捷、西部数据、东芝、三星等,支持各种接口类型如IDE、SATA、SCSI等。这意味着无论你使用的是哪种硬盘,都有可能在Victoria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6. **全系列检测与修复**:无论你是要进行日常的硬盘健康检查,还是面临严重的硬盘故障,Victoria都能提供全面的检测和修复服务。其强大的诊断能力使得用户无需依赖于特定品牌的原厂工具,简化了硬盘维护的过程。 7. **安全与可靠性**:在使用Victoria进行硬盘检测和修复时,确保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在操作前,建议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避免因意外操作导致数据丢失。 Victoria是一款强大的硬盘管理工具,通过它的多样功能,用户可以全面了解硬盘状态,预防并解决硬盘相关问题,从而保护宝贵的存储数据。正确使用并理解这款工具,能显著提升硬盘维护的效率和效果。
2025-09-11 16:40:31 525KB 检测工具 Victoria
1
本文档是PolyWorks培训手册高级版,详细介绍了PolyWorks软件的高级功能和应用。PolyWorks是一款由InnovMetric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通用3D测量软件平台,支持多种3D测量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精确的3D测量、检测流程设计、对齐技术和报告生成等服务。 在文档的开始部分,介绍了PolyWorks的工作区管理器,它是软件操作的核心界面,提供了对各种功能模块的访问。接着,文档详细介绍了检测工作流程,包括如何在3D场景中移动对象、输入参考对象和CAD模型来获取数据对象。其中,介绍了基于对象的方法来输入参考对象,并对参考对象、数据对象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数据对象的获取,文档中专门介绍了曲面和边界数据的获取方法。在对齐数据对象至参考对象的过程中,文档探讨了使用多设备位置工作、对象曲面、探测曲面点以及特征、参考目标、基准参考框等多种对齐技术。 在测量尺寸和偏差方面,介绍了如何使用IMInspect的测量对象,包括使用数据彩图测量偏差、使用特征定义零件几何形状、使用断面检测零件2D轮廓等方法。此外,还讲解了如何使用比较点测量零件的指定位置,使用量规和卡规测量零件尺寸,以及进行实时装配测量位移。 在坐标系的创建和激活方面,文档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说明,为后续的多工件检测和重复检测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如何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对多工件进行评估。 文档还提供了一些快捷键和获取帮助的方式,方便用户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效率。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用户能够加深对PolyWorks软件高级功能的理解和运用。 PolyWorks培训手册的内容不仅适用于接受PolyWorks|Inspector™(标准和套装)基础培训的人员,也适合希望提升自己对软件高级应用能力的专业人士。通过基础部分和练习部分的组合,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背景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特定工具和功能。 PolyWorks培训手册高级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帮助用户深入掌握PolyWorks软件的高级功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
2025-09-11 16:36:05 6.6MB PolyWorks 3D测量 检测流程 报告生成
1
Matlab 代码的主要功能是读取一张 JPG 图像,将其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基于灰度图像和边缘检测结果生成一个模拟的近红外图像,并展示原始 RGB 图像、灰度图像和模拟近红外图像 图像读取与初始化: 使用clc、clear all和close all命令分别清除命令行窗口内容、清除所有工作区变量和关闭所有打开的图形窗口。 通过imread函数读取名为5.jpg的图像文件,并将其存储为rgbImage(RGB 图像数据)。 图像转换与处理: 使用rgb2gray函数将 RGB 图像rgbImage转换为灰度图像grayImage。 (注释部分)原代码中有一段计算加权近红外(NIR)图像的代码,但被注释掉了。这部分代码原本打算通过对 RGB 图像的前两个通道进行加权求和来创建一个加权图像,然后将结果转换为uint8类型。 使用edge函数对灰度图像grayImage进行 Canny 边缘检测,得到边缘图像edges。 定义一个权重因子alpha(这里设置为 0.5),通过将灰度图像和经过处理(乘以 255)的边缘图像按权重相加,创建模拟近红外图像simulatedNIR。
2025-09-11 16:32:31 772B matlab
1
人脸检测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分析图像或视频流中的内容,自动识别出人脸区域并对其进行定位。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脸检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算法以其快速、准确的特点,在人脸检测等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标题中提到的“人脸检测模型yolov8”暗示了该模型是基于YOLO算法的最新版本,即YOLOv8。YOLO系列算法从最初的YOLOv1到YOLOv8,经历了多次迭代和优化,每一代的更新都旨在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同时减小模型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硬件设备。 描述部分提到该模型适用于YOLOv8的框架和部署,并且包含了.onnx和.pt格式的文件。.onnx是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的缩写,是一个开放式的模型交换格式,使得不同的深度学习框架之间可以无缝转换模型,便于跨平台部署。而.pt文件格式则是PyTorch框架中保存训练模型的一种格式,它包含了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信息。这意味着使用该模型的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深度学习框架来部署和使用模型。 标签“yolov8 人脸检测”则进一步确认了该文件集合的主题,即包含了与人脸检测相关的内容,且是在YOLOv8框架下开发的。 文件名称列表中包含了多种扩展名,这些扩展名暗示了文件可能包含的内容和用途。例如,.onnx和.pt文件我们已经在描述中提及,它们分别用于不同深度学习框架之间的模型部署。而“yolov8n-face_ov_model.tar”和“yolov8n-face_ov_model”则可能是一个打包的模型文件和解压后的模型文件,其中的“ov”可能是“optimized version”的缩写,表示这是经过优化的版本。“RKNPU”可能指的是Rockchip Neural Processing Unit,这表明模型也可以部署在Rockchip的NPU上,这种专用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运行效率,特别是在边缘计算设备上。 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个文件集合提供了一个适用于最新YOLO算法版本的高效人脸检测模型,并且提供了多种部署格式,以支持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格式进行模型部署和使用,无论是通过通用的深度学习框架,还是针对特定硬件平台优化的版本。
2025-09-11 15:36:22 31.79MB 人脸检测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野火无刷电机驱动板的设计与实现,涵盖PCB布局、电源电压检测、电机电流检测和PWM控制信号等方面。PCB设计方面,强调了电源线路的宽裕布线和去耦电容的应用,以减少电源噪声。电源电压检测通过电阻分压和ADC采样实现,确保电压稳定。电机电流检测利用采样电阻和INA240运放,精确监测电流变化。PWM控制则通过定时器的互补输出模式,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准调节。此外,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理解和应用这些功能。 适合人群:对电机控制有一定兴趣的技术爱好者、工程师及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学习和研究无刷电机驱动板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电机控制系统。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讲解了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际案例和代码示例,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硬件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也非常实用,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025-09-11 14:44:26 15.35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