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又称肾母细胞瘤或肾母细胞癌),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儿童的肾脏恶性肿瘤,成人中极为罕见。肾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旨在发现并鉴定肾母细胞瘤的特异性血清蛋白质标志物,从而为肾母细胞瘤的无创、便捷的血清学诊断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中利用裸鼠构建了肾母细胞瘤模型,通过注射肾母细胞瘤细胞到鼠的双侧腹部。收集了94个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其中包含45个肾母细胞瘤样本和49个对照样本。使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血清蛋白质谱,通过HPLC纯化候选生物标志物,并利用LC-MS/MS技术进行鉴定。为了验证,采用Protein Chip免疫测定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研究最终筛选出两个差异蛋白(m/z 4509.2和6207.9),分别鉴定为载脂蛋白A-II和多泛素。在肾母细胞瘤组中,载脂蛋白A-II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而多泛素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研究结论认为,载脂蛋白A-II和多泛素可能作为儿童肾母细胞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分析有助于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研究一个细胞、组织或整个有机体的蛋白质组的科学,包括蛋白质的表达、翻译后修饰、定位、相互作用等。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提供大量的蛋白质信息,从而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发现和病理机制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是用于蛋白质组分析的常用技术之一,其优势在于能够对复杂的生物样本进行快速分析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包括蛋白质和肽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结合了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能力,是鉴定蛋白质和多肽结构的强有力的工具。 Protein Chip技术结合了固相色谱和质谱的优点,能够对血液、细胞等复杂生物样品中的微量蛋白质进行捕获、分离、鉴定和定量,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研究中的关键词包括手术(surgery)、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和生物标志物(biomarker),这些关键词描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泌尿生殖道实体瘤,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十万分之一。肾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无创、便捷、准确等优点,对提高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水平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和鉴定出了肾母细胞瘤特异性的血清蛋白质标志物,为未来的肾母细胞瘤血清学诊断和预后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07-09 18:40:57 402KB 首发论文
1
非自治脉冲微分方程的不变流形与非一致$(h,k,mu,u)$型二分性,张继民,杨柳,本文主要研究了非自治脉冲微分方程的不变流形问题。我们假定线性非自治脉冲方程具有非一致$(h,k,mu, u)$型二分性,这种二分性扩展了以
2025-07-09 16:39:02 461KB 首发论文
1
广义非自治Kundu-Eckhaus方程中可操控怪波的动力学研究,马笑霄,赵立臣,本文解析地研究了广义非自治Kundu-Eckhaus方程中的怪波。其中,通过给出怪波的波峰、波谷、轨迹和宽度的精确表达式,对怪波的动力学进行
2025-07-09 15:41:00 1.14MB 首发论文
1
在探讨非自治部分耗散格点动力系统的一致指数吸引子时,首先需要了解几个核心概念和术语。首先是“非自治系统”(nonautonomous systems),这类系统是指随时间变化的系统,不同于自治系统,它包含了外力影响或其他时间依赖的因素。其次是“部分耗散”(partly dissipative),这代表系统中存在能量耗散的机制,但并不是所有部分都有耗散作用,可能存在一些不耗散或耗散较弱的区域。再来是“格点动力系统”(lattice dynamical systems, LDSs),这类系统由无穷多个常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组成,常用于描述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现象。最后是“一致指数吸引子”(uniform exponential attractor),它是一种具有有限分形维数的正不变集,包含了全局吸引子,并且能够以指数速率吸引其他轨道。 在上述概念框架内,研究者周盛凡和娄佳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非自治部分耗散格点动力系统上,特别考虑了具有拟周期外力驱动的情况。他们的研究目标是证明这类系统一致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这是一个在理论物理和应用数学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性质。 在文章中,首先证明了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这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基础。接着,文章展示了如何通过解映射在相空间上生成一个连续过程。这个过程是理解系统时间演化的关键,因为它能够反映出系统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随后,研究者对解的一致有界性与有界吸收集的存在性进行了考虑。一致有界性意味着系统的解不会随时间无限制地增长,而有界吸收集则是一个子集,其内部的状态最终都能被系统轨迹所吸收。这两点对于证明吸引子的存在至关重要。 在完成了上述基础工作之后,文章接着证明了解的Lipschitz性。Lipschitz连续性质保证了系统解的行为是连续且不会过于敏感依赖初始条件,这对于动力系统的分析非常重要。通过使用所谓的“尾估计法”,研究者得到了两个解之间差的估计式,这是进一步研究系统行为的有力工具。 研究者得出了系统的解确定的连续过程存在一致指数吸引子的结论。这个吸引子的存在说明了系统无论从何种初始状态出发,最终都会趋向于一个特定的稳定状态集,并且达到这个状态的速度是指数级的。 关键词部分中提及的“连续过程”(continuous processes),指的是在相空间中随时间连续演变的状态序列。这些连续过程是研究系统长期行为的重要工具,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系统行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文章还提到了研究者所在的机构及基金项目。周盛凡教授和娄佳佳研究生的所在分别是浙江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而他们的研究得到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的资助。 周盛凡和娄佳佳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自治部分耗散格点动力系统的一致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证明,这不仅丰富了非自治动力系统理论,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2025-07-09 14:42:30 206KB 首发论文
1
基于LiCl/DMSO全溶体系的山毛榉木材细胞壁组分分析,王志国,刘祝兰,在该研究中,基于氯化锂/二甲基亚砜(LiCl/DMSO)全溶体系实现了山毛榉木材细胞壁组分的分级分离,通过调控DMSO中LiCl的浓度,分离出了各�
2025-07-09 11:16:02 592KB 首发论文
1
分子印迹基质固相分散-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磺胺类抗生素残留,孟原,潘思静,以获得的对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 SAs)具有特异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作为吸附材料,建立分子印�
2025-07-08 22:56:37 295KB 首发论文
1
侧链胆甾醇液晶聚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液晶性能的材料,其液晶性质可用于多种高端应用,例如光电子显示技术。这类聚合物结合了胆甾醇单体和非液晶性手性单体,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以下将详细介绍侧链胆甾醇液晶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以及相关知识点。 侧链胆甾醇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主要依赖于聚合反应。在此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以聚甲基氢硅氧烷为骨架的接枝聚合反应。此方法可将胆甾醇型液晶单体和非液晶性手性单体整合进聚合物中,形成具有液晶性质的聚合物。 为了表征所合成聚合物的液晶性能,研究者们使用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光学显微镜(POM)以及X射线衍射(XRD)和温度变化固态光学旋转(TCSOR)等分析手段。通过这些表征手段,研究者们可以测量和分析聚合物的液晶相变温度、液晶态的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等重要参数。 此外,研究者们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质子核磁共振谱(1H NMR)来确定单体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利用这些分析手段,可以验证合成的单体和聚合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构设计。 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和冷却周期内,含有薄荷醇的单体M1表现出胆甾相,而聚合物P1表现出手性近晶A相,P2到P8则为胆甾相。实验结果显示,非液晶性手性单体由于其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随着手性剂含量增加而急剧变化后平滑的液晶相温度范围,提供了应用的可能性。 液晶聚合物具有显著的光学特性,能够根据光的波长和观察角度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液晶分子排列成螺旋状结构,其螺距与可见光波长相匹配时,会发生选择性反射,产生丰富多彩的颜色。这种特性使得胆甾型液晶聚合物在光学滤波器、热成像、平板显示、激光技术和涂料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胆甾型液晶聚合物的独特光学性能源于其螺旋状分子结构。螺旋的周期(P)为2倍的螺距(d),而双折射率(n)则与分子结构有关。当螺旋的螺距与材料的可见光波长相匹配时,液晶材料就会选择性地反射光,产生色彩。由于反射条件的角依赖性,观察角度的不同会导致看到的颜色变化。 在光学滤波器的应用方面,胆甾型液晶聚合物可以选择性地反射或透过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光学滤波器。此外,由于其大光学旋转的特性,这类聚合物也被用于各种光电探测设备。在热成像技术中,通过液晶聚合物的相变温度可以检测到热量分布,进而实现热像的可视化。在显示技术领域,胆甾型液晶聚合物可以用于制作平板显示设备,利用其液晶性质实现图像的显示和色彩的变化。 液晶聚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光学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液晶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分子排列,研究人员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液晶材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和科技需求。
2025-07-08 20:33:32 305KB 首发论文
1
共轭聚合物是一类有机聚合物,由于其具有交替的单双键结构,因此具备了导电性能。在共轭聚合物中,高能激子的反向极化现象是近年来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交叉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为了深入理解共轭聚合物的物理性质,研究者们常常采用各种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对这些材料的电子行为进行分析。 在此项研究中,解士杰、高琨、李晓雪等人采用了扩展的一维紧束缚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来探究共轭聚合物中高能激子的极化特性。SSH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一维电子结构的理论模型,它能够较好地解释共轭聚合物中的电荷传输和激发态特性。在该模型基础上,研究者们发现,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高能激子会呈现出反向极化的现象,并对此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 极化是指电偶极矩的产生或变化,通常与材料在外电场中的响应相关。在共轭聚合物中,高能激子的极化特性是指激子(即电子与空穴的束缚态)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重新取向或其电偶极矩发生变化的行为。高能激子在没有外部电场或者电场较弱时,其极化方向通常是负的,但是随着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加,当电场超过一个临界值(称为临界电场EC)时,高能激子的极化方向会从负转为正,即产生所谓的反向极化行为。 研究者们通过对高能激子、双激子和激发态极化子的极化行为进行比较,发现高能激子的反向极化效应在数值上显然大于双激子或激发态极化子的极化效应。这一现象表明,通过高能光激发,有可能在有机聚合物中实现反向极化。 共轭聚合物被应用于多种光电子器件中,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同时也在新型的自旋依赖设备中有所应用,如有机自旋阀。与传统的半导体相比,共轭聚合物具有更强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并且它们的晶格结构(键)可以通过电荷注入或光激发轻易扭曲,形成自陷激子、极化子等基本激发态。这些基本激发态在有机光电子和自旋电子设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研究对于共轭聚合物的基础物理性质及其激发态特性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高能光激发下实现反向极化的可能性,这为未来的器件设计和材料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通过深入研究,人们未来可以探索利用这种效应来提升光电子器件性能或者研发新型功能材料。
2025-07-08 19:11:46 250KB 首发论文
1
含缺电子3-硝基-1,2,4-三氮唑侧链的新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李新炜,赵斌,通过铂催化剂催化的Suzuki 偶联和Stille偶联的聚合方法,我们合成了三种基于噻吩、芴、苯并[1,2-b:4,5-b']二噻吩与含3-硝基-1,2,4-三氮唑侧链
2025-07-08 17:33:47 430KB 首发论文
1
根据传统语音唇动分析模型容易忽略唇动帧间时变信息从而影响一致性判别结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移不变学习字典的一致性判定方法。该方法将平移不变稀疏表示约会语音唇动一致性分析,通过音视频联合字典学习算法训练出时空平移不变的音视频字典,并采用新的数据映射方式对学习算法中的稀疏编码部分进行改进;利用字典中的音视频联合原子作为描述不同音节或短语最佳时音频与唇形同步变化关系​​的模板,最后根据这种模板编制出语音唇动一致性分数判定指标。对四类音视频替代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与传统统计类方法索引,对于少音节语料,总体等错误率(EER)平均从23.6%下降到11.3%;对于多音节语句,总体EER平均从22.1%下降到15.9%。
2025-07-08 16:14:49 286KB 研究论文
1